性別

年長女性也有飲食失調症問題
2012.06.27
年長女性也有飲食失調症問題
  近日一項美國調查表示,飲食失調症非年輕女性的專利,多數五十歲以上的女性也有飲食失調問題,並同時在進行不正確且具傷害性的減重行為。   美國州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Cynthia M. Bulik教授是這項研究的主要負責人,研究蒐集1,849位50歲以上女性對身體形象、老化、飲食、減重態度及行為的意見資料。參與者的年齡中位數為59.1歲,92.1%為白人;BMI中位數為27.4 kg/m2,其中有超過半數女性是過重或肥胖,只有1.6%過輕。   結果發現,62%的女性會在意飲食、體重或身體形象,甚至影響正常生活;79.1%認為體重與身體形象是自我認知重要的一部分;35.6%在過去的五年內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曾節食。目前正有飲食失調症的女性,使用過的不適當減重方式包括在或不在暴食狀態後催吐、服用瀉藥、利尿劑、減肥藥、過度運動及嘔吐等,其他71.2%雖然使用較適當的減重方式或尋求醫療協助,但過度在意體重與身體形象已對這些女性的自尊與生活品質都產生負面影響。   研究的限制包括缺乏地區及社經資料、無法代表其他少數族群、潛在的網路取樣偏見、資料乃參與者自我呈報缺乏實際健康狀況的醫療資料等等,研究建議未來應多瞭解女性的體重與減重行為,並關注其對過重及肥胖的年長女性之影響。         資料來源:國際飲食失調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 read more
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
2012.06.22
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
  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組合,例如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the E4 variant of the apolipoprotein E (APOE) gene)就是失智症中最多的阿茲海默症之最主要的基因風險因子。近日一項研究指出,認知健康的年長女性若有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將影響腦部網絡連結的能力,但在男性身上卻沒有發現這個關連性。   研究團隊為年齡中位數70歲的131位健康成人進行功能連結核磁共振造影,檢查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連結狀況。同一研究團隊在過去的研究已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網絡連結功能較弱,而且隨病情加重而惡化。   這次研究結果顯示,有43位研究參與者至少有一組E4變異基因、其餘的有兩組E3變異基因,前者大腦的預測網絡連結明顯較後者退化。進一步再觀察載脂蛋白基因型與性別的關係,發現女性中,帶有E4變異基因者比帶有E3變異基因者,大腦網絡連結的功能較差,且帶有E4變異基因者中,女性的大腦網絡連結功能也比男性的退化。     資料來源: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read more
避孕藥增加動脈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2012.06.20
避孕藥增加動脈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過去已有研究檢視荷爾蒙避孕藥與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之間的關係,但卻少有針對可能發生動脈血管併發症的研究,且結論不一。近日一項丹麥研究顯示,低至中劑量使用雌激素ethinyl estradiol與黃體素progestins的口服避孕藥,將提高2.3倍發生血栓性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   這項研究檢視丹麥國家登入系統(Danish national registry)中1,626,158位15-49歲未懷孕女性的資料,在1995年之前她們皆無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研究從1995年開始追蹤至2009年。   研究結束時,發現3,311例血栓性中風及1,725例心肌梗塞,發生率分別為每年每十萬人中有21.4人、10.1人。研究顯示,正在使用合併30-40mg雌激素ethinyl estradiol與各類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罹患血栓性中風及心肌梗塞的相對風險在1.5-2.2之間;使用避孕環致血栓性中風的相對風險為2.2(95% CI 1.4 to 4.4)。但是單獨黃體素避孕藥或皮下注射劑方式並未增加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   這項研究出現以下幾項限制,包括診斷分類可能有誤、處方開立與真正服藥的時間可能存在誤差、以及缺乏評估BMI值與吸煙資訊。其他醫師評論認為,這項研究所發現的絕對風險增加非常小,且這些風險可以透過戒菸以及定時量血壓方式得到控制,或者當血壓升高時,避免服用避孕藥。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年長女性服用維他命D與鈣無助於預防骨鬆性骨折
2012.06.18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年長女性服用維他命D與鈣無助於預...
  6月11日美國健康預防工作小組(USPSTF)提出建議草案,認為現今已足夠證據顯示,停經後婦女每日服用最高400IU的維他命D與1,000mg的鈣,並無法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且可能增加腎結石的發生機率。   這項建議所依據的多數證據是來自於婦女健康行動研究(WHI study),超過三萬六千名參與研究的婦女被隨機分配日服400IU的維他命D與1,000mg的鈣補充品,結果與安慰劑組比較,服用補充品的群體,髖骨骨折或全身骨折的發生率並沒有顯著降低。其他試驗也發現,使用低劑量的補充品無助於預防骨折。而針對高劑量使用的效益,目前也因無充足證據可證實,所以USPSTF目前無明確立場。   USPSTF也提到,維他命D無論劑量高低或有無搭配鈣,由於目前相關研究證據非常缺乏,因此不宜做出成年人食用將可預防癌症的結論。不過上個月USPSTF曾建議,年長者可依據年齡調整日服劑量600-800IU的維他命D,將可降低跌倒的風險。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高血壓標準值的性別差異
2012.06.11
高血壓標準值的性別差異
  5月一篇在美國高血壓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會議中發表的西班牙研究指出,藉由使用動態血壓監測器(ABPM)紀錄下來的血壓值來診斷是否有高血壓,收縮壓與舒張壓的數值標準可能出現性別差異,女性的標準應比男性低。   這項研究檢視1,718位男性與1,626位女性的高血壓病患,且隨機給予抗高血壓治療藥物。研究最初使用ABPM持續48小時測量病患的血壓值變化,之後每位病患每年至少會再測量一次,如果病患有調整治療的方式,測量的頻率較高。研究追蹤病患的心血管疾病事件發生之情形,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5.6年。   結果發現,白天血壓值125/75 mm Hg、夜晚血壓值110/70 mm Hg或更高,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發生風險會增加,且女性的風險上昇速度比男性快。以白天平均收縮壓值在125-135 mm Hg,男性心血管疾病事件的危險比為0.93、女性為1.47;血壓值愈高,性別的差距將加劇,如:收縮壓值高於165 mm Hg,男性的危險比為2.99、女性為7.59。   研究表示,目前高血壓指引所使用的診斷血壓標準值沒有性別差異,而研究所發現的男性部份與指引相符,但女性部份的高血壓標準值卻低了10/5 mm Hg,也就是說,男性一早起床所測得的收縮壓值若高於135 mm Hg表示有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女性該數值只需達125 mm Hg就有風險。   目前研究團隊正將研究結果與另一項回顧性研究進行佐證工作,並建議指引內容應針對性別差異有所調整,且其他醫師也認同這項研究的重要性。     資料來源:美國高血壓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 read more
心房纖維顫動提高年長女性中風風險
2012.06.05
心房纖維顫動提高年長女性中風風險
 近日一項瑞典大型研究發現,年長女性被診斷出有心房纖維顫動,將比男性增加47%的機率發生缺血性中風。   該研究追蹤瑞典全國出院登記系統中100,802位的心房纖維顫動病患,女性與男性的平均年齡各為81歲、74歲,追蹤的中位數時間為1.2年。結果顯示,女性發生高血壓、失智症、甲狀腺疾病及跌倒的比例比男性高,男性則較多比例曾有心肌梗塞、腎臟病、臚內出血。   而發生缺血性中風的年比率為5.2%,其中女性比男性多。若以女性年齡區分,65歲以下(HR 1.09)及65-74歲之間(HR 1.04)的心房纖維顫動女性病患,發生缺血性中風的風險並未提高,但75歲以上的女性該風險增加顯著(HR 1.24)。   依目前歐洲中風風險評估指引,只要有一項臨床上的相關風險因子,病患就會被建議服用口服抗凝血劑,但研究團隊認為,65歲以下沒有其他風險因子的女性發生缺血性中風的絕對風險很低,不須接受抗凝血劑治療,不過這部份的其他證據仍缺乏,尚須更多研究以證實。研究限制則包括缺乏評估生活型態的風險因子、疾病嚴重性、及心臟超音波的資料,還有女性中風的其他風險因子。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