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心臟病風險因子可助預測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2011.05.31
心臟病風險因子可助預測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之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在美國約有7%的女性在發生妊娠糖尿病以後會產生其他併發症,如:導致早產、必須進行剖腹產,並增加胎兒出生後糖尿病、肥胖以及新陳代謝疾病的罹患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透過仔細監控追蹤糖尿病與心臟病風險因子,可以幫助及早瞭解懷孕時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該風險最早可在懷孕的前七年就預測知道。 研究檢視在1984-1996年間,參與北加州多項健康檢查計畫的580位不同族裔女性之資料,這些檢查項目包括心臟疾病、糖尿病與癌症等等。研究者比較在懷孕期間有與沒有得到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對照她們接受健康檢查與生產的年紀,兩項平均的歲數相隔7年(28歲/35歲)。 結果發現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與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因子成正向關係,這些風險因子包括過重、高血壓、高血糖、及懷孕前壞膽固醇的指數。數據顯示,女性如有三項以上前述的風險因子,將比沒有風險因子的女性,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高出3.6倍。 研究結論表示,醫生應注意病人有哪些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這可能會造成日後發生妊娠糖尿病,但藉由早期檢查、注意飲食與適度運動,將可達到預防的效果。     資料來源:美國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心律不整可能增加女性死亡風險
2011.05.26
心律不整可能增加女性死亡風險
心房纖維性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種心律不整的類型,發作時左心房間歇性的顫動,無法完全排空血液,殘留的血液形成血凝塊,而後凝塊再流出至腦部,將可能導致中風。一般來說,心房纖維性顫動不會有任何明顯症狀,常讓人覺得只是發生心悸。近日有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被新診斷出有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女性,比無該症狀的女性,不論原因所引起死亡的風險,高出超過三倍(10.8人/每1萬人:3.1人/每1萬人)。 該研究取樣1993-2010年間,參與美國女性健康研究(U.S. Women’s Health Study)的34,722位女性,年齡都在45歲以上,95%為白人,研究追蹤時間為15.4年。在研究開始之初,所有女性皆無任何心臟病症狀或心房纖維性顫動。 結果顯示,研究結束時有1,011位女性得到心房纖維性顫動,其中3/4同時有高血壓,63位在研究進行期間過世。調整其他變項後,在研究期間被診斷出有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女性,比無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女性,因不論原因致死的風險,高出2.14倍;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高出4.18倍。然研究作者也表示,直接因患心房纖維性顫動而致死的絕對風險相當低,約為2.2%。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血管研究主任Tsang針對此研究表示,過去有研究已顯示心房纖維性顫動與死亡風險增高的關連性,此研究再次證實心房纖維性顫動並非好的現象。若女性被診斷出有心房纖維性顫動,應做其他相關檢查,如超聲心動圖(echocardiography),以及早發現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此研究的主要作者Conen最後表示,心房纖維性顫動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肥胖與高血壓,因此透過減重與高血壓治療,可幫助降低心房纖維性顫動的惡化。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在第一與第二胎間過度增重 將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
2011.05.25
在第一與第二胎間過度增重 將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
  妊娠糖尿病會發生在懷孕期間,可能導致婦女在懷孕最後數週與生產過後發生嚴重併發症,如孕婦及其胎兒皆得到糖尿病。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婦女在一次的懷孕生產過程中若曾得到妊娠糖尿病,則下次懷孕生產該病症復發的機率很高,再加上在懷孕前與過程中,增加過多的體重也會使該機率大幅提高。 這項來自北加州的研究採樣22,351位女性,追蹤時間長達十年之久。結果發現,在懷頭兩胎之間,體重增加達12-17磅(5.4-7.7公斤)的女性,與體重無太大變化的婦女相比,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將高出兩倍以上;超過18磅(8.2公斤)以上者,該風險將高出三倍以上。 此外,如果在生產後減重達6磅(2.7公斤)以上,可降低50%以上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但這個風險數據的改變主要在過重女性減重後身上可發現,因此建議有妊娠糖尿病史的過重女性,可透過生活形態的改變健康減重。 研究最後特別表示,若一般正常體重的女性被診斷出有妊娠糖尿病,有可能是基因本身就易罹患該病症,如想要透過減重以降低下次懷孕再次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效果將可能並不顯著。     資料來源: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子宮頸癌檢查結果為陰性 可每3年一測
2011.05.23
子宮頸癌檢查結果為陰性 可每3年一測
依據美國癌症學會的現行建議,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果連續三年都是陰性結果,則可每隔2-3年檢查一次。目前子宮頸癌的罹病風險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檢查方式得知。 近日一項美國新的研究進一步指出,超過30歲的婦女,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的其中一項為陰性,則往後可安全地每三年一測。該項研究取樣參與北加州健康計畫的331,818位女性,她們在2003-2005年間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之後追蹤時間長達五年。 結果發現,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正常者,之後五年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為十萬人口之7.5人;接受HPV DNA檢驗結果為陰性,之後五年的罹患風險為十萬人口之3.8人;兩項同時檢查,結果皆為陰性,該風險則為十萬人口之3.2人。數據顯示單獨進行HPV DNA檢驗,與兩項檢查同時進行的結果一樣佳,且暗示HPV DNA檢驗比抹片檢查的正確性更高,可較易找出罹癌高風險的女性;但這並不表示抹片檢查完全無用,因為若同時進行兩項檢查,則可更加確定罹癌風險的高低。     資料來源: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過重孕婦健康減重可降低剖腹產機率
2011.05.18
過重孕婦健康減重可降低剖腹產機率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嚴重過重的女性在懷孕期間,可在不傷害她們身體健康的前提之下,增加較少的體重,甚至減重。近日又有一項新的研究表示,過重女性在懷孕期間安全減重,能降低孕婦須要剖腹產的機率。 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建議,過重女性懷孕時增重磅數的範圍應在11-20磅之間,一般正常值體重的女性則在25-35磅之間。 在這項瑞典的新研究中,檢視超過46,000位、1993-2008年間生產的過重孕婦之醫療記錄,將她們分為三組,為BMI值在30-35之間、35-40之間及40以上。結果發現,在後兩組中懷孕間增重磅數低於IOM建議值、或甚至減重的孕婦,與其他孕婦相比,產下過重的嬰孩、或須要進行剖腹產的機率較低。舉例來說,BMI值在35-40之間的孕婦,體重增重範圍在IOM建議值內的女性,進行剖腹產的比例為24%,但健康減重的女性剖腹產的比例僅有17%。 且她們產下的嬰兒,在呼吸與心跳率等等其他健康指標上,都與其他增重在建議正常值內的孕婦所產下的嬰兒一樣佳。然減重也可能發生產下比正常胎齡嬰兒體重輕的小孩,但與整體瑞典國內產下體重過輕的嬰兒總比例相較,僅高出0.1%(3.7%:3.6%)。 研究最後表示,目前到底減重多少才是安全的仍未明確清楚,尚待整理過去相關研究以釐清,同時也提醒孕婦不要在懷孕期間依照減肥食譜減重,而是應該保持均衡、健康的飲食,並規律適度地運動,如每天走路半小時等方式。過重的懷孕女性也可以主動與醫師討論,透過飲食或生活形式的改變來維持體重。     資料來源: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    
+ read more
減少碳水化合物可預防產後膽結石
2011.05.13
減少碳水化合物可預防產後膽結石
膽結石是女性在懷孕過程與產後階段,因非婦科症狀導致住院最常見的狀況之一。過去已曾有研究推測,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與進行膽囊手術機率的增加具相關性,在此研究中又得到進一步的證實。 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採樣3,070位過去無膽結石病史、或未曾接受膽囊切除術的女性,在她們懷孕期間以及產後第4-6週之間,進行系列超音波檢查,並讓她們於懷孕後期填寫飲食調查問卷,其中紀錄了不同的碳水化合物類型。 結果顯示,整體碳水化合物攝取量來看,5.1%的女性膽囊有淤泥碎片、2.8%有膽結石、2.3%則從膽囊碎片發展成膽結石。在所有碳水化合物中,攝取過多的果糖最易導致膽結石的形成,因其會減少刺激胰島素分泌,使肝臟脂肪易生成堆積,增加血清三酸甘油脂,促使發生肝臟胰島素抵抗(hepatic insulin resistance)與瘦素抵抗(leptin resistance),進而導致膽結石。 至於為何會在懷孕期間發生,研究者表示,懷孕期間體內荷爾蒙的改變,易引起高胰島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與胰島素抵抗的發生,降低膽酸合成,並增加膽汁中膽固醇的分泌,進入超飽和狀態,形成膽結石。 另外發現,攝取半乳糖導致膽結石形成的風險最低,然此結果尚須更多研究的支持。該研究最後提醒,懷孕期間透過飲食調整,減少精緻糖類的食用,多攝取取複合式碳水化合物,可有效幫助減少副作用及膽囊疾病的風險。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