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3.28
化學物質可能引起婦女提早停經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接觸帶有高程度化學物質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s,
PFCs)的家庭用品之女性,體內雌激素含量較低,可能發生提早停經的症狀。
全氟化碳是一種會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化學物質,常在衣物、家具、地毯與塑膠容器中找到,美國曾有研究表示,在98%的美國成年人身上都可發現該化學物質。它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一些傷害,如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免疫系統受損。本研究取樣18-65歲25,957位女性,發現在接觸全氟化碳、女性性荷爾蒙雌二醇(estradiol)降低與婦女42歲開始停經三者之間存在關連性。且停經女性因不再藉由排出經血,將全氟化碳一併代謝出體外,也導致這個年齡層以上的女性體內全氟化碳的濃度過高。
西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Sarah
Knox教授提到,接觸全氟化碳與停經的發生之間的關連性無庸置疑,但確切的原因仍未清楚,後續仍須有更多關於全氟化碳於體內作用過程的研究,以確立兩者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期刊(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2011.03.25
吸二手煙可能造成胎兒體重過輕或死產
未經稀釋的側流煙所含的化學物質,比一般經過過濾器吸入的煙更多、更濃。近日一項加拿大的研究表示,暴露在二手煙環境中,將有可能導致胎兒體重過輕、易受感染或死產。
該研究取樣11,852位非吸煙女性,當中有11.1%女性暴露於二手煙的環境,89.9%則無,並觀察追蹤兩個群體長達八年之久。結果發現女性吸二手煙比沒有吸二手煙懷死胎的機率高出超過2倍(0.87%:0.37%)、胎兒出生體重少於2,500克的機率高出近1.5倍(7.40%:4.63%),及胎兒感染細菌性敗血症的機率高出近2倍(1.08%:0.51%)。此外,出現胎兒有較小頭圍或早產的機率也同樣較高。但此研究沒有調查暴露於二手煙的程度多寡。
該研究提醒,過去已有研究表示吸煙對胎兒健康的負面影響,此研究結果則強調二手煙與健康風險的關連,女性及其家人還有健康照顧提供者都應重視這項資訊,並且加強推動避免懷孕時吸二手煙的公共政策與教育。
資料來源:國際婦科與產科學期刊(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 read more

2011.03.24
心臟病藥物Digoxin會增加乳癌風險
近日於一項超過200萬人的丹麥研究中發現,用來治療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的藥物Digoxin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該藥物除了可用於心臟病治療之外,也被當作女性荷爾蒙雌激素使用,使得研究者懷疑該藥物是否會如其他雌激素療法一樣,增加年長女性的罹癌風險。研究取樣丹麥全國的醫師處方與所有癌症病例,追蹤10萬名20歲以上的女性長達12年,她們在研究過程中的不同時間點開始服用Digoxin。結果顯示當中有2%女性罹患乳癌,且正在使用該藥物的女性罹患風險比已停止使用或未使用過的女性高出40%。
該研究指出,此結果尚未足以證實Digoxin會直接造成女性乳癌的發生,後續仍須有更多相關的研究產出。並建議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患者不應立刻停用Digoxin,應與醫生針對藥物討論以取捨。台灣女人連線提醒,該藥物在台灣已核准上市,品名為隆我心錠(Lanoxin),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患者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用藥風險與問題。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11.03.23
服用避孕藥並未增加孩子氣喘風險
一項在21日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年會發表的挪威研究指出,過去有限的資料顯示母親於懷孕前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孩子氣喘的風險,但這項研究發現推翻了這個論點。
研究檢視挪威母親服用的避孕藥類型,與60,225位小孩是否罹患下呼吸道感染與氣喘之間的關連性。結果發現懷孕前服用複合式荷爾蒙藥物,與孩子下呼吸道感染或氣喘之間並無關連;僅僅在懷孕前一年服用雌激素藥物的母親身上,發現孩子在出生後第6-8個月有發生哮喘(wheezing)的輕微風險,但是該類型的藥物並不常見。
此研究讓許多正處生育年齡的女性能安心使用口服避孕藥,並提醒後續仍需針對會引發孩子哮喘的避孕藥類型作進一步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過敏、氣喘與免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 Immunology)
+ read more

2011.03.21
待在無煙場所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
一項由美國紐約羅斯維爾帕克癌症研究所(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所做,並即將發表於菸害防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研究表示,待在無煙的家裡與工作場所環境的女性,比較不容易發生乳癌或死於乳癌。
該研究比較美國各州無煙場所的比例與各州內乳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發現擁有高比例無煙場所的州,州內乳癌的死亡率也明顯較低,研究者並評估,無煙環境政策的改變,可能造成約兩成乳癌死亡率的落差。
過去研究針對二手煙與乳癌風險的討論存在許多爭議,但這個研究呈現了無煙與乳癌之間的強烈負相關,同時也給人們停止抽煙與避免暴露於二手煙環境另一項維護健康的理由。
資料來源:美國菸害防制期刊(Tobacco Control)
+ read more

2011.03.18
割包皮可降低兩性的HPV感染風險
過去研究已顯示割包皮手術會降低男性HPV患病率,近日一項在烏干達進行的大型試驗研究亦發現,割包皮將同樣可降低女性伴侶HPV病毒的發生率與盛行率。
研究在2003-2006年間,採樣已結婚或在穩定關係中的女性,將其分為兩組--實驗組為其伴侶已做過割包皮手術的648位女性,對照組則為伴侶未割包皮的597位女性。要求這些女性在研究開始、12個月與24個月時提供HPV病毒檢測結果,兩年中蒐集到544位實驗組、488位對照組的資料。
結果發現,27.8%的對照組女性得到高風險的HPV病毒感染,而對照組女性得到感染的機率則達38.7%。同時,研究期間高風險HPV感染的發病率,實驗組為每年每一百人中有20.7位,對照組則為26.9位。實驗組在HPV病毒感染機率與發病率的兩項數據中皆比對照組低。
此研究發現與許多顯示子宮頸癌低發生率與男性割包皮相關的觀察研究結果有一致性,不過這個研究並未直接評估子宮頸腫瘤的形成。參與此研究的男女都是在穩定關係中,並且未感染HIV,因此這個研究結果有其侷限性無法適用於其他人口。此外,此研究分析也可能沒有蒐集到那些在每年隨訪時間點之外的其他時間中,得到感染又將其清除的資料,所以有可能會低估發病率。
研究也呼籲,割包皮並無法完全預防子宮頸疾病,安全性行為的防護仍然很重要,而這項研究主要可以告訴那些未提供子宮頸篩檢計畫的國家重視並提倡男性割包皮。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雜誌The Lance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