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心臟病,紅肉白肉一樣壞!
2019.06.17
對於心臟病,紅肉白肉一樣壞!
根據新最新的研究,白肉(如雞肉)和紅肉(如牛肉)對你的心臟可能一樣不好!   自從2012年一個指標性的研究發現紅肉含有高飽和脂肪會增加早死的風險,紅肉在最近幾年已被妖魔化了。   2015年癌症研究的國際機構將紅肉列在2A組:可能致癌物。   白肉一向被認為是較瘦較健康的替代,因而炒熱了家禽的消費,在此同時,漢堡和豬排的銷售量減少。   但是,一個新的研究質疑這個說法 近日舊金山大學一項研究─觀察飲食中是否含有飽和脂肪和心臟病的關係,專家發現,食用白肉和紅肉會讓血液中所謂「壞膽固醇」,亦即低密度膽固醇(LDL-C)的濃度升高,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飽和脂肪不論其來源是紅肉、白肉或植物,都會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   研究資深作者Ronald Krauss教授指出,當計劃這個研究時,以為紅肉比白肉對血液中的膽固醇有更壞的影響,但驚訝結果並非如此─當飽和脂肪的程度相同時,其對膽固醇的影響是一樣的。   這個研究稱為「動植物蛋白質和心血管的健康實驗,有113位年齡21-65歲的人參與。參與者隨機分配在高飽和脂肪或低飽和脂肪的飲食組。   實驗室中的研究人員嚴謹的準備這些食物給參與者,不能喝酒、服用維他命、吃加工肉類或在研究期間改變運動的習慣。每次飲食的開始和結束都會抽取血液樣本,發現吃大量的飽和脂肪會增加大的低密度膽固醇的濃度。   低密度膽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顆粒有大、小之分。   有證據顯示,相較於大粒子的低密度膽固醇,小粒子的低密度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的關連較大。   因為標準的膽固醇測驗主要是反映出大粒子的程度,所以,可能高估了食用多肉和飽和脂肪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在此研究之前,並沒有其他完整的研究,比較紅、白肉和非肉的飲食對血液膽固醇的影響。   Dr. Krauss指出非肉的蛋白質,如蔬菜、乳製品和豆類對膽固醇最有益。   此研究結果同時指出,目前限制紅肉而不是白肉,不應只是基於其在膽固醇的影響。紅肉飲食所產生的其他影響也可能引發心臟病,應更仔細去探討這些影響以促進健康。   健康部門推薦每天吃的煮熟紅肉和加工製品的肉不超過70克。   國家衞生局指出,煮熟的早餐包括兩條英國香腸和兩片培根,等於130克。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6.04)        
+ read more
每天喝番茄汁護你心?
2019.06.15
每天喝番茄汁護你心?
日前有日本研究指出,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每天喝200毫升的無鹽番茄汁可以降低血壓和膽固醇水平。   研究人員表示,茄紅素—使番茄呈紅色的化學物質,可避免斑塊在參與者的動脈中積聚,從而使血壓下降。   他們聲稱茄紅素的效果來自於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導致動脈硬化的有害膽固醇。並且在番茄中發現的化合物會降低小腸吸收膽固醇和肝臟合成膽固醇。     專家對研究結果持保留的態度 英國心臟基金會資深營養師表示,需要更多的研究以準確地呈現番茄汁的健康益處。而且日本人口可能與其他國家不同,不宜概括。此外,這項研究也沒有考慮參與者其他的飲食內容,或者他們是否以其他形式食用了番茄,而且沒有考慮可能影響血壓和膽固醇水平的生活習慣。   雖然如此,專家仍認同每日蔬果有助於維持健康的心臟和循環系統。   研究怎麼做的 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花了一年研究481人(男184位,女287位),在這期間參與者想要喝多少番茄汁研究者都會提供。而參與者會確實記錄每天喝了多少番茄汁及任何他們注意到的健康變化。   大多數參與者每天喝了約200毫升的無鹽番茄汁。   94名有高血壓前期或高血壓的參與者,他們並未接受血壓治療,並在參與實驗後血壓平均下降了3%,相當於收縮壓(數值較高的血壓)降了4mmHg。他們的舒張壓(數值較低的血壓)也降了大約3mmHg。   而在高膽固醇患者中,有125人的膽固醇水平平均下降3.3%。   研究也分析了男性、女性和不同年齡組是否有差,結果發現這些人喝番茄汁的效益是相似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6.11)        
+ read more
喝紅酒真的對心臟有益嗎?
2019.06.05
喝紅酒真的對心臟有益嗎?
多年來,研究顯示飲用適量紅酒與良好的心臟健康有關,但專家表示,在喝酒之前了解背後的含義是什麼很重要。   一直以來,並沒有研究證明飲酒與改善心臟健康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相反地,研究只是發現紅酒與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等益處「有關」。目前尚不清楚是紅酒本身還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是喝紅酒的人有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而且,你可能甚至不需要喝紅酒就能獲得好處,適量的啤酒和烈酒也與降低心臟病風險有關。   一種常見的假設是紅酒因為含有抗氧化劑,如葡萄皮中的白藜蘆醇,因此可能對心臟有益。一些研究指出白藜蘆醇可以降低膽固醇和降低血壓。不過,白藜蘆醇是否真的具有心臟保護性、需要攝取多少白藜蘆醇才有效果都存在爭議。若要獲得白藜蘆醇可能帶來的心臟保護效果,可能意味著要飲酒過量。   適量飲酒代表可以喝多少? 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如果要喝酒,請適量飲酒。具體而言,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一到兩杯,女性每天飲酒一杯。(一杯代表355ml啤酒、118ml紅酒、44ml酒精濃度40%烈酒或30ml酒精濃度50%烈酒)   飲酒過量的壞處 研究發現,適度飲酒可能會帶來一些健康益處,如提高「好膽固醇」水平、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然而,過量飲酒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包括:肝臟損害、肥胖和某些類型的癌症和中風,更不用說它對心臟的負面影響。酒精過量對心肌細胞有毒,它可能導致高血壓及引發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力衰竭。   很難證明飲酒可以改善心臟健康狀況 證明飲酒可以改善心臟健康需要一項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不僅要將人們隨機分配至不飲酒的控制組和適度飲酒的實驗組,還要比較不同類型的酒—紅酒、白葡萄酒、啤酒、烈酒,以確定哪一種酒比較有效。   接著必須控制各種因素—年齡、性別、心血管風險和他們的飲食習慣,並且必須追蹤他們多年。這種研究還會遭遇倫理困境—讓不喝酒的人喝酒。   因此,此類的研究比較難執行。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5.24)      
+ read more
糖類並不生而平等
2019.05.26
糖類並不生而平等
營養師指出,食物中的糖,一碗藍莓比一條燕麥營養棒好。   添加的糖和天然的糖並不相同。水果中天然的糖之所以不同,在於水果含有纖維和許多抗氧化物質和維他命,如A和C。   減少添加的糖可以預防一些健康的問題。   婦女一天添加糖的量不應超過6茶匙(25克)。大約等於一罐汽水2/3的分量。男士的限制是9茶匙(36克)。   減少添加糖的攝取,完全戒除是不好的。在於事後可能更沒有節制。最好漸進減低添加糖,試著在特別場合時限制甜點的量。你遠離某些食物的時間越長,你的身體越容易忘記這些食物。三不五時,你還是可以享用這些食物,但吃的量就不會和以前一樣了。」   平常要注意吃了什麼東西,因為看起來似乎是健康的選擇,如優乳、纖維棒、蛋白棒和市面上賣的意麵醬可能有很多的添加糖。   燕麥棒中的糖的作用是將成分黏結在一起;意麵醬中的糖是用來減低酸度。這都可以試著用水果和堅果來取代。   父母給孩子糖,即使是果汁的糖,越慢給越好。因為孩子的味蕾仍在成長,如果他們習慣甜食,表示他們年紀大了之後,他們將會繼續。   喝甜的飲料很容易吸收大量的糖分。可以給孩子水果來代替果汁,如瓜類或莓果類,它們含有很多纖維。1-3歲的孩童,一天果汁的分量不應超過4盎司(120cc)。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5.14)        
+ read more
防腐劑會引起糖尿病?!
2019.05.09
防腐劑會引起糖尿病?!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常用於麵包及糕餅中的一種防腐劑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為了防霉,麵包等烘焙食品中常會添加一種防腐劑「丙酸鹽(propionate)」。除了烘焙食品,〈國際食品法典〉指出,「丙酸鹽」還可以添加到早餐穀物、乳製品、含蛋點心、香腸腸衣和運動飲料等。   在台灣,政府規定「丙酸鹽」可使用於麵包與糕餅,並且其劑量以「丙酸(Propionic Acid)」計需在2.5g/kg以下。而不管是世界衛生組織、歐盟或台灣,目前對「丙酸鹽」都沒有「每日容許攝取量」之規定。   不過,近日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等研究人員,在研究「丙酸鹽」對老鼠和人類的影響時得出驚人的發現。   丙酸鹽導緻老鼠高血糖 研究者是偶然地發現一份1912年的科學論文,該論文指出狗食用丙酸鹽會導致血糖增加。研究團隊於是給健康、不肥胖的老鼠食用一劑「丙酸鹽」,結果如同1912年的研究一樣,老鼠的血糖上升。   研究人員發現,「丙酸鹽」使「正腎上腺素」上升,代表它會激活交感神經系統,並且還會增加「升糖素(glucagon)」和「FABP4」。這些荷爾蒙上升導致老鼠出現高血糖,進一步使身體釋放更多胰島素以調節血液中過多的葡萄糖。   研究說明,通常這些荷爾蒙在禁食期間起作用,避免血糖降至危險的水平。不過,在實驗中老鼠是在沒有這種威脅的情況下出現血糖增加的現象。   為了觀察「丙酸鹽」的長期影響,研究連續20週餵食老鼠低劑量「丙酸鹽」(0.15%至0.3%),這相當於一位吃西方飲食的人會攝取的劑量。結果,老鼠產生更高水平的升糖素、FABP4、胰島素和胰島素阻抗。胰島素阻抗是第2型糖尿病的指標,代表細胞對胰島素沒有適當的反應,無法有效代謝血糖。並且相較於接受標準飲食的老鼠,它們的體重、脂肪量顯著增加。   丙酸鹽可能破壞人體的新陳代謝 研究招募了14名健康、非肥胖的研究參與者。實驗組吃了一餐加有1克「丙酸鈣」(丙酸鹽的一種)的500卡食物,對照組則吃了加有「安慰劑」的500卡食物。研究團隊在參與者飲食前及飲食後每隔4小時抽血。研究指出,1克的「丙酸鈣」相當於一餐加工食品中「丙酸鹽」的含量。   兩週後,相同的參與者返回,並且實驗組與對照組對調。這意味著在第一次實驗時吃含安慰劑食物的志願者在第二次實驗時吃了含丙酸鈣的食物。   研究發現,當人們飲食中有「丙酸鹽」時,荷爾蒙上升的現象與老鼠實驗的結果相似。並且相較於沒有吃「丙酸鹽」的時候,有吃的時候顯示胰島素及胰島素阻抗水平增加。此外,雖然實驗組與對照組於飯後血糖都有上升,但實驗組花了更多時間才讓血糖水平恢復正常。   最後,研究小組分析了160名「飲食干預隨機對照試驗(DIRECT)」的參與者的數據,發現「丙酸鹽」水平和胰島素阻抗有關,而且「丙酸鹽」水平較低與細胞對胰島素之敏感性顯著改善有關。   目前還不適合建議人們少碰「丙酸鹽」 雖然研究結果令人擔憂,但研究只呈現了攝取「丙酸鹽」與肥胖和第2型糖尿病相關性,並無法證明因果關係,研究也還沒有探討人類暴露於低水平「丙酸鹽」的長期影響。   研究作者表示,還不適合建議人們少碰「丙酸鹽」。因為多數數據是在老鼠實驗中獲得的,我們在應用這些發現於人類身上時需要小心。   不過,由於「丙酸鹽」被廣泛使用,研究呼籲更多研究去探討這種添加物對代謝健康的影響。在細胞層次上了解食品添加物如何影響身體代謝,有助於發展出簡單又有效的方式來處理肥胖與糖尿病。未來研究團隊將進一步了解防腐劑、人造甜味劑和其他天然成分如何影響我們的新陳代謝。     編譯來源: * Medical News Today(2019.04.25) * LiveScience(2019.04.24) * The short-chain fatty acid propionate increases glucagon and FABP4 production, impairing insulin action in mice and humans. AMIR TIROSH, EDIZ S. CALAY et al.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4 APR 2019        
+ read more
法國明年起禁用白色食品著色劑:二氧化鈦
2019.05.02
法國明年起禁用白色食品著色劑:二氧化鈦
在我們的化妝品、食品、藥品等生活用品中二氧化鈦是常見的成分。而在食物方面它是食品著色劑,常用來讓糖果、糖霜和調味包變成白色。近日,法國宣佈基於對二氧化鈦的安全疑慮,將於2020年起禁用於食品中。   法國國家農業研究所一份研究指出,在老鼠的水中添加二氧化鈦持續100天,老鼠出現癌前病變的風險增加40%。而另一份研究又指出,二氧化鈦會傷害腸子,並讓有害的細菌進入消化系統而讓身體無法吸收營養。   這些研究促使法國要求健康安全機構AMSES對二氧化鈦進行審查。AMSES檢視了25項相關研究後,強調業者應提供二氧化鈦用於食品的風險評估,但目前缺乏這方面的資料。   法國經濟環境局表示,目前缺乏資料支持二氧化鈦對人體是安全的,而也因為缺乏資料,因此無法建立可接受的每日攝取量。   AMSES及法國經濟環境局提出「暫停銷售含有二氧化鈦的食品」的法令,並已被簽署通過,將於2020年1月1日起實施。官方強調這是「預防措施」,並建議食品製造商使用已知替代品。   二氧化鈦仍可用於非食品產品 法國的禁令不適用於非食品產品。例如:防曬乳、牙膏、藥品等。有些人仍擔心這種化學物質可能會通過皮膚或服藥時吸收。不過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署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藥物中的二氧化鈦會造成任何健康問題,未來他們會與歐洲藥品管理局合作檢視所有相關數據,並在必要時採取行動。   台灣對二氧化鈦的規範 目前台灣仍可於食品中添加二氧化鈦。《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指出,二氧化鈦可於各類食品中視實際需要適量使用,但不能用於生鮮食品、味噌、醬油、海帶、海苔、茶等。   在防曬乳等化妝品方面,則規定只要二氧化鈦含量在25%以下業者就不用跟食藥署申請許可證就可以上市。不過,含有二氧化鈦的產品劑型為噴霧劑者或成分含量超過25%者就要申請。   英國、歐盟未計畫禁用食品中的二氧化鈦 英國食品標準局表示,與所有食品添加劑一樣,二氧化鈦的安全性一直受到不斷審查。歐洲食品安全局目前並未計畫於歐盟禁用二氧化鈦,因為目前二氧化鈦被食用的量不足以產生安全問題。   禁令對經濟的影響 法國糖果品牌Lutti已經從其產品中排除二氧化鈦,但承認這一舉措成本高昂。 Lutti企業主表示,這兩年的投資已花費數十萬歐元。食譜、工具和包裝也有變化,他們的糖果會更貴。   人們不僅關心食品和個人護理產品中的二氧化鈦。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將二氧化鈦列為潛在致癌因素後,歐盟委員會曾提議在含有二氧化鈦的揮發性產品上貼上健康警告標籤。然而,歐盟於4月初在來自工業「非常沉重」的壓力下,否定了這項警語的提議。   倡議者認為這可能違法,並擔心如果沒有適當的標籤,人們在使用時不會戴安全口罩。其他人則認為警告可能會產生負面的社會經濟後果。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4.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