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screen-pills-1527099686.jpg)
2018.06.05
防曬能用「吃」的嗎?
市面上有許多類型的防曬產品,如乳液、乳霜及噴霧.不過,近日美國食藥局特別針對所謂的"防曬丸"提出警告,要消費者遠離這種防曬產品.美食藥局已於5月29日向四家公司發送警告信函,要求他們停止銷售這些產品或是清楚告知消費者產品無法保護皮膚.這些公司宣稱其營養補充品可以保護人們免於太陽導致的傷害.不過,美食藥局ScottGottlieb表示,沒有任何藥丸或膠囊可以取代擦的防曬產品.美食藥局的公告特別指名四個產品:AdvancedSkinBrighteningFormula、SunsafeRx、Solaricare及Sunergetic,指出這四個產品所呈現的訊息誤導民眾以為營養補充品可以避免曬傷、減少日曬導致的提早老化或避免皮膚癌的風險,讓人們置身於健康風險中.SunsafeRx產品的發言人向Times雜誌表示,已發表的臨床研究指出SunsafeRx所含的某種成分可以保護皮膚免於受傷,而產品能提供"補充性的保護"且對敏感性皮膚有幫助.此外,發言人強調,他們並未向消費者表示不需要做其他防曬措施,面對太陽可能帶來的傷害大家仍應謹慎.面對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傳統防曬產品裡的活躍成分可能被皮膚吸收,目前美食藥局正支持與防曬產品之安全及銷售有關的研究及規範研擬.此外,美食藥局表示,有鑑於防曬產品對公共健康的重要性,他們承諾將尋找方法來辨識安全及有效的防曬產品.台灣女人連線表示,美食藥局所指名的四項產品雖然在台灣並不熱銷,仍然可能有民眾透過網購取得.在台灣較熱銷的"防曬丸"來自日本,其成分主要是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水果萃取物及維他命.順風美醫集團總院長邱品齊皮膚科醫師表示,防曬丸只能當作營養補給用,目前不能宣稱防曬效果.編譯來源:Times(2018.05.23)、DailyMail(2018.05.23)
+ read more
/Botox injection; Plastic surgery.jpg)
2018.06.04
肉毒桿菌可以減少眼袋嗎?
肉毒桿菌可以消除眼睛和嘴巴周邊顯現的皺紋,然而也可以減少黑眼圈和眼袋嗎?肉毒桿菌是一個藥物,減弱肌肉收縮所引起的皺紋.它可以暫時減少眉毛之間,前額,眼睛兩邊和嘴巴周圍的皺紋.然而美國食藥管理局並未批准肉毒桿菌可用於眼睛下方的美容作用,且很少有研究調查它的效益或副作用.這篇文章裏,會談到目前所知使用在眼下方的肉毒桿菌,包括可能的副作用和其他替代的方法.肉毒桿菌的作用注射的肉毒桿菌有三種成分:A型肉毒桿菌毒素(最有效的成分),人類血清白蛋白和氯化鈉.肉毒桿菌注射進肌肉時,由神經脈動引起特定肌肉的伸縮會受到阻礙,使得肌肉無法活動,減少皺紋的顯現.肉毒桿菌只能減少臉部活動部分的皺紋.醫師通常用在眉毛之間,皺眉頭的線條,前額皺紋和眼角的魚尾紋.然而肉毒桿菌並非能永久解決皺紋,在3-6個月後,它無法繼續阻擋神經脈動,肌肉會開始伸縮,需要更多的注射來維持.肉毒桿菌也已成為其他狀況的醫療方法,由偏頭痛到過動的膀胱.肉毒桿菌在眼下方的效果肉毒桿菌注射來治療眼袋或黑眼圈,美國食藥管理局仍未核准,屬於適應症外用.因為如此,所以專家們進行了幾個有關使用的研究,但醫師仍不能確定其效用的多少.一項2003年的研究探討注射在眼下方和周圍的肉毒桿菌,能否減少皺紋的出現.有19個婦女接受注射.發現注射眼下方和魚尾紋兩個地區,比只有注射在眼下方,效果更好.專家也測試不同劑量的效果,最有效的是接受八個單位的肉毒桿菌,但副作用也最強.這些結果表示肉毒桿菌注射可以使眼下方顯得飽滿,減少皺紋和眼袋.但是,除此外,幾乎很少有這方面的研究.副作用眼下方是一塊脆弱的地區,注射肉毒桿菌在眼睛周圍的風險包括:難以閉上眼睛,眼下垂,眼麻木及眼下方腫脹.其他已知的副作用有流血,瘀青,暈眩,昏倒,注射處疼痛和紅腫.結論肉毒桿菌注射在眼下方是尚未批准的使用,其主要功能在一些肌肉活動很明顯的地方,可以減少皺紋的出現.消費者應和有經驗的醫師詳細討論有關此項治療、其風險和好處.編譯來源:MedicalNewsToday(2018.05.24)
+ read more
/weight.jpg)
2018.05.09
減肥手術可能危及骨骼健康
最近一項回顧研究指出,減肥手術可能導致骨質密度及骨頭強度降低,並且與骨折風險增加有關.減肥手術後骨骼變化很早就會發生,且即使在體重變化到達穩定期後仍持續影響著,因為營養、荷爾蒙、身體組成變化及骨髓脂肪都會影響骨骼健康.多數研究檢視減重手術中最常見的"胃繞道手術(Roux-en-Ygastricbypasssurgery)".最近新起的"袖狀胃切除術(SleeveGastrectomy)"由於是較新的手術,其對骨骼的健康尚未被確定.註:袖狀胃切除術(SleeveGastrectomy)是把囊狀胃切裁成香蕉形的管狀胃.研究指出,減重手術的臨床指引應優先陳述對骨骼健康的影響.研究作者AnneSchafer表示,目前的臨床指引雖然有關注骨頭健康,但建議幾乎是以低品質的實證或專家意見為基礎,未來研究應致力於如何避免這些手術對骨頭帶來的長期負面影響.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5.02)
+ read more
/34878.jpg)
2018.04.02
2017年整型手術排行榜
最統計數據顯示,受到肉毒桿菌、填充物注射及化學換膚等微創手術的影響,整型手術數量於2017年持續看漲.根據美國整型外科醫師學會(ASPS)的數據,自2000年以來,肉毒桿菌、填充物注射及化學換膚手術數量增加近200%.因為名人接受整型手術的新聞不斷傳播,縮胸手術出現了11%的成長率.2017年的整型手術量(包含侵入型與微創型)較前一年增加約2%.這一年,整型外科醫生總共進行了180萬次侵入性整型手術.2017年前5大整型手術1.隆乳手術:2017年總共進行了300,387次的隆乳手術.隆乳手術一直以來是身體改造中最受歡迎的手術,並在去年成長3%,進而更為普及.2.抽脂手術:2017年共完成了近25萬次,抽指手術自80年代開始受到歡迎,並於去年增長了5%.3.鼻子整型手術:整型外科醫生去年做了218,924次手術,改變美國人鼻子的斜度、大小和形狀.雖然鼻子整型仍然很受歡迎,但在2017年受歡迎手術程度略微下降,較2016年下降2%.4.眼皮手術:2017年進行了209,000次,與2016年相比非常接近.5.腹部整型手術:手術量比2016年增加了2%,總共完成了129,573次手術.2017年前5大微創整型手術1.肉毒桿菌:2017年有723萬人注射肉毒桿菌,比2016年增加了2%.2.軟組織填充物:完成了269萬次,手術量大約成長3%.3.化學換膚:2017年有130多萬人進行化學換膚,該手術的受歡迎程度似乎趨於平緩,僅比2016年的增長1%.4.雷射除毛:2017年總計完成了110萬次除毛,約增加了2%5.微晶磨皮:這種換膚技術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容整型產業中的一部分,但2017年只完成了740,287次手術,受歡迎程度似乎正在下降.縮胸手術大回歸手術成長率11%2017年醫生執行縮胸手術的次數比2016年多11%.事實上,2016年縮乳的手術量減少了約4%.但最近有更多名人接受縮胸手術,可能對手術的成長有所影響.研究已經證實,大乳房與女性所面臨的一系列精神和身體問題有所關聯.雖然科學家並不認為大乳房可能導致背部問題,但英國普茨茅斯大學(UniversityofPortsmouth)發表的一項調查認為,有17%的女性埋怨她們的乳房,並且因為難以找到合適的運動內衣導致其缺少運動.其他研究則表明,那些覺得自己的乳房大小不太"正常"的女性(不論是過大或過小),都更有可能面臨心理健康問題.ASPS會長JeffreyJanis醫師說:"縮胸一直被報導為是患者滿意度最高的手術之一,因為它對女性的生活品質有積極的影響性,同時解決了功能和美學兩方面的問題."編譯來源:DailyMail
+ read more

2018.03.13
慢食能幫助減重嗎?
在數百萬人與體重的長期抗戰中,研究人員試圖透過了解哪些飲食和生活型態的改變會產生最好的減重效果.然而,卻很少有研究調查生活型態改變與體重增加之間的因果關係.例如,我們都"知道",有一個有規律的生活型態是好的,理想的狀況是定期進食,但當我們進行這些改變時,就會達到減重目的嗎?真的是如此嗎?或者,我們也都曾聽說晚飯後吃零食,或者在太接近就寢時間吃東西都不是個好主意.但是否有支持這一個說法的證據呢?一項由由日本福岡九州大學醫學研究科醫療保健管理系的YumiHurst和HaruhisaFukuda所進行的研究深,入探討了生活型態的干預與體重增加之間的關聯性.研究人員針對進食速度、晚飯後吃零食、睡前2小時內吃東西以及減重時不吃早餐的影響進行研究.研究人員特別指出,研究所陳述的這些"成效"純粹是統計所得出之結果,該研究並沒有解釋任何因果關係.但它確實說明了,你若開始進行這些改變,就有減輕體重的可能性.放慢進食速度可能讓BMI降低Hurst和Fukuda檢驗了近6萬名日本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保險資料.在2008年至2013年間,這些人經常進行體檢,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測量、腰圍測量以及血液和尿液測試.檢查還包括詢問參與者的吸煙和飲酒習慣,以及他們的飲食和睡眠慣習慣等生活型態的測驗.參與者還被特別詢問他們的進食速度是"快速"、"正常"或"緩慢",以及他們是否常常在睡前2小時內吃晚餐、不吃早餐或晚餐後吃零食等.總地來說,慢食的人更可能會身體健康,並擁有健康的生活型態.在6年間,總樣本數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放慢了他們的進食速度,這樣的變化與腰圍尺寸和BMI指數下降有相關性.更具體地說,以正常速度進食會使肥胖風險指數下降29%,而放慢速度進食則會使肥胖風險指數下降42%;睡前2小時內吃晚餐和晚餐後吃零食則與高BMI指數相關.然而,不吃早餐則似乎與BMI指數之高低無相關性.(但作者指出,長時間不吃早餐在其他研究中與高BMI和疾病風險升高有關.)作者的結論是:"飲食習慣的變化會影響肥胖、BMI和腰圍.降低進食速度的干預措施可能有效預防肥胖並降低相關的健康風險."編譯來源:MedicalNewsToday(2018.02.13)、journalBMJOpen
+ read more
/selfie.jpg)
2018.03.12
自拍照是一個哈哈鏡?!
近年來,隨著手機功能的進步,自拍已成為主要的攝影方式,並為人們生活中的例行.喜愛自拍的人可要注意!影像中的人是不是真實的自己!?《美國醫學會雜誌·面部整形外科學卷》月刊3月1日報導,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研究第一次發現,近距離的影像大大的改變一個人顏面中間的特徵.臉部整型和重建外科醫師Dr.BorisPaskhover說,自拍不會真實反應面容,卻會讓鼻子顯得又寬又厚,有些人在意鼻子小巧些,就會因此做鼻子整形手術.新的研究宣稱,自拍可能促使人們去做鼻子整型.他們發現,和標準的5呎遠照相距離比較,在1呎(30公分)遠的自拍照,男性鼻子的尺寸增加了30%,女性則增加了29%;鼻尖也比真實的大了7%.當相機靠近了臉部,使得鼻子在比例上變得大了些,可能促使人們想做整型手術.Dr.Paskhover和其同事研發了一個數學模式,幫助解説自拍照扭曲臉部的程度.而其團隊的面孔模式,則基於隨機抽樣美國不同人種和族群所收集到的資料.以頭和鼻子長寛的平均值來比較在不同距離自拍時,男性和女性鼻子寛度的改變.5呎遠的照相距離最標準,因為臉部特徵的比例和真實的一樣.Dr.BorisPaskhover說,"人們必須知道自拍照會改變你的面貌.我們注意到很多病人來時,拿自拍照給我看他們的樣子.我則告訴他們,這些自拍照並不準確."42%的整型外科醫師説,人們選擇鼻子整型是為了改善他們在臉書和推特上的面貌.美國臉部整型和重建外科手術學會2014年發表的文章指出,1/3的整型外科醫師遇到要求整型的人數增加,因為病人在社交媒體上更自覺到長相.而今年一月的調查則增加到55%.Dr.Paskhove指出鼻子整型手術在年輕族群中較普遍,特別是年輕的女性.然而年輕人必須知道自拍照並非你的本來面目...自拍照只是一個哈哈鏡.編譯來源:TheGuardia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