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安慰劑也能促進女性性生活
2010.11.23
安慰劑也能促進女性性生活
很多人都一直不斷的在尋找促進性生活的秘訣,最近有一份研究結果顯示:答案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簡單!一份有關性滿意度的臨床試驗發現,女性服用安慰劑也能改善性慾不足等現象。這份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只要對她們的性生活採取一些行動或是讓她們感覺到多一點希望,就可以有效的促進她們的性滿意度。 這個臨床試驗是測試犀利士(Cialis)在女性身上使用的效果,犀利士目前是用來治療男性勃起功能障礙的藥物。參與這份研究的200位女性都是在穩定伴侶關係中的女性,很多是已婚的狀態;在12個星期的試驗中,這些女性會與醫師會談並填寫問卷回報她們的狀況。結果發現:服用安慰劑的50位女性中,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在這期間對性生活感到滿意。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教授Cindy Meston,也是這份研究的作者表示,對處於長期穩定關係中的女性來說,性慾降低是很正常的現象。服用安慰劑的女性也能改善性生活是因為這項試驗給了她們希望,或者也可能是因為性生活頻率的增加使伴侶關係更親密。 資料來源:性醫學期刊(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 read more
性別影響心血管治療
2010.11.17
性別影響心血管治療
美國一篇研究指出,雖然整體來說已經有進步,但是在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治療成果上仍存在著性別差異,亦即性別在周邊動脈疾病的治療成果上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素,身為女性有可能使病人得到較差的術後結果。 這份研究檢視了372,692位在1998-2007年間因周邊動脈疾病而住院的病人,其中43.7%為女性;和男性相較之下,女性平均年齡高三歲、肥胖的比例多7%、肢體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的比例高1.7%。結果發現女性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1%,其中落差最大的是腦血管疾病(cerebrovascular disease),女性的死亡率在調整變因後比男性高出33%;女性冠狀動脈心臟病(CAD)的死亡率也比男性高21%;此外,手術副作用的比例女性也比男性高,特別是出血(10.62 % vs 8.19%)與感染(3.23% vs 2.88%)。 研究人員認為在死亡率上會有性別差異,可能是因為忽略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和高風險的女性族群。   資料來源: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 read more
孕婦吃止痛藥,恐傷男嬰生育力
2010.11.10
孕婦吃止痛藥,恐傷男嬰生育力
來自芬蘭、丹麥與法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孕婦單獨或混合服用一般溫和止痛藥,產下隱睪症男嬰的機率將會大增,懷孕4到6個月時尤其是高危險期。隱睪症恐導致精子品質不良,增加男嬰日後罹患睪丸癌風險。   醫師通常會告訴孕婦應避免服用藥物,然而諸如阿斯匹靈、撲熱息痛(paracetamol)與布洛芬(ibuprofen)等溫和止痛藥,在某些情況下被認為是安全的。據調查,西方國家半數孕婦服用藥性溫和的止痛劑。   這項研究對兩組婦女進行調查,一組在丹麥,受測婦女為834人;另一組則在芬蘭,受測婦女達1463人,她們被詢問懷孕期間使用藥物的情形,而她們的男嬰則在出生時接受隱睪症檢查。   援助該研究的丹麥與法國科學家也曾進行老鼠研究,結果發現母鼠在胎兒器官成形的懷孕關鍵時期服用止痛劑,其產下的公鼠有男性荷爾蒙睪丸酮不足的問題。這表示這類止痛劑也是內分泌干擾物,即所謂的「環境荷爾蒙」,是造成男性生殖力下降的元凶之一。   這項人體研究顯示,孕婦同時服用1種以上止痛劑,產下隱睪症男嬰的風險,要比沒有服用止痛劑的孕婦高出7倍。懷孕4至6個月的孕婦是高危險群,在此期間服用任何止痛劑,男嬰罹患隱睪症的風險將倍增,服用布洛芬或阿斯匹靈可能增加4倍,若混用1種以上止痛劑,這類風險更將增加高達16倍。但在懷孕首3個月及第7至9個月時,單獨服用1種止痛劑,並未發現造成影響。   主持這項研究計畫的丹麥哥本哈根國王醫院醫師拉弗斯說,孕婦或想服用止痛劑減輕疼痛,但站在生物學家立場不會建議她們如此做,「因此我們呼籲孕婦用藥前徵詢醫師」。研究發現刊登於「人類生育」期刊上。   英國皇家藥劑師協會的帕特認為,上述研究顯示止痛劑對胎兒發展的影響,但仍須進行進一步研究,以確定止痛藥對男性生育能力的影響程度。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報導    
+ read more
父親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有關
2010.11.04
父親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有關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精神疾病中常見的一種類型,醫界一般認為精神分裂症發生的原因和基因與環境都有關係。一份丹麥的大型研究發現,男性在有第一個小孩時的年紀越大,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越高。 這份研究分析了超過兩百萬位在1955-1992年間於丹麥出生的小孩,研究人員在父親初次有小孩的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中找到相關性,但是父親的年齡對第二胎之後的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就沒有產生影響。數據發現:25-29歲父親的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比率為0.5%、30餘歲的比率為0.7%、40餘歲的比率為1.2%、50餘歲為2%。 過去有不少研究排除了母親年齡的因素,直指父親的年齡與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有關;大部分的研究人員推測,有可能是因為年紀較大的男性,精子中的基因出現異常的機率較高,因此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基因亦較可能出現異常。但是這份研究對這樣的說法提出質疑,因為如果這個理論成立的話,所有高齡男性的小孩罹患精神分裂症的風險都會提高,而不是只有第一胎小孩。因此,丹麥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的Liselotte Petersen教授,也是這份研究的負責人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支持另外一種理論:有先天淺在精神分裂症傾向、但本身沒有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男性傾向較晚有小孩,而其原因目前未明。 研究人員強調,絕大部分年紀較大的男性所生的小孩並不會罹患精神分裂症,這份研究只是幫助釐清父母親年齡與精神分裂症的相關性,以及試圖瞭解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資料來源: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 read more
女性難以從心臟復健中受益
2010.10.29
女性難以從心臟復健中受益
為了預防中風或心臟病的復發,做「心臟復健」(Cardiac rehabilitation)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但是在這次加拿大心血管疾病大會(Canadian Cardiovascular Congress)中有學者指出,心臟復健受益最大的族群是女性和老年人,但相較於男性病人和年輕病人,女性和老年人卻較無法進行心臟復健;即使女性進行了心臟復健,通常也已經是處於較嚴重的病況。 發現這個現象的研究總共分析了約6,000位有心血管疾病病人的資料,且也發現心臟復健可以明顯降低病人送急診、住院和死亡的風險,對女性和老人這兩個高風險、但卻很難接觸到的病人來說,是相當有益處的;因此,專家學者也指出,應該要有更多人注意到這兩個族群的病人無法進行心臟復健的原因,並且幫助他們解決這些困難和阻礙。 對女性病人來說,較難進行心臟復健的原因包括:家庭照顧責任、交通問題、工作責任、缺乏體力、身體狀況不佳、時間限制等。有學者提出以「在家復健」的方式解決現在遇到的困難,一個完整的、嚴格監測的「在家心臟復健計畫」可以解決病人無法進行復健的問題,在家進行心臟復健也可以和在醫院做一樣有效。   資料來源:加拿大心臟與中風基金會(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    
+ read more
荷爾蒙療法對乳癌的影響大過預期
2010.10.26
荷爾蒙療法對乳癌的影響大過預期
過去曾經有觀察性的研究發現:「復合式荷爾蒙療法」(雌激素與黃體素)會提高乳癌風險,不過這些乳癌多屬於較緩和也較容易治療的類型。但最近一份新的研究卻發現,使用復合式荷爾蒙療法的更年期婦女檢驗出侵襲性乳癌的機率較高,死亡的機率也會增加。這是第一份指出荷爾蒙療法會增加女性死亡率的研究。  研究人員分析的資料來自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而這份研究總共包含16,608位50-79歲的婦女。在11年的追蹤期後發現:使用復合式荷爾蒙療法的婦女罹患侵襲性乳癌的風險比使用安慰劑的婦女高25%、癌細胞擴散至淋巴結的風險高78%、死於乳癌的風險高1倍。 研究人員表示,復合式荷爾蒙療法不但會增加乳癌的風險,還會影響乳房攝影檢查的偵測,進而導致罹癌婦女在被檢查出乳癌時,都已經接近末期了。這樣的研究結果將影響醫師的諮詢內容與醫療建議,在高健康風險的情況下,只有其他方法都已經無法改善病人更年期的不適時,才可考慮使用荷爾蒙療法;而且使用的劑量越少越好,時間越短越好。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