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子宮頸癌疫苗有效免疫期至少6年
2009.12.14
子宮頸癌疫苗有效免疫期至少6年
  葛蘭素藥廠在最近一期的線上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最新的子宮頸癌疫苗追蹤報告,顯示其疫苗(Cervarix)有效免疫的期限目前確定至少6.4年,而默沙東藥廠的疫苗(Gardasil)目前已知為5年。但疫苗最長的有效免疫期究竟有多久目前仍繼續在觀察中。   葛蘭素藥廠的子宮頸癌疫苗從2001年開始追蹤1113名15-25歲女性施打疫苗後的有效性,其中實驗組393人,對照組383人,並從2003年開始追蹤疫苗的有效免疫的期限,預計追蹤9.5年。根據目前的分析結果,Cervarix的抗體濃度維持比為注射疫苗的自然抗體高出12倍,安全性的部分也沒有因疫苗而導致的嚴重副作用或死亡案例出現。然而,對於大家最關心是否有需要後續追加注射疫苗的部分目前仍是未知。   由於有效免疫期未知,因此研究者建議適合施打的年齡最好是在女性開始有性行為的年齡之前接種疫苗,但也不能太早接種以致於在發生性行為時已經過了疫苗的保護力。    
+ read more
兩性對情感刺激的反應不同
2009.12.10
兩性對情感刺激的反應不同
一份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研究腦部活動的調查發現,兩性對於正面及負面情感的反應不同。男性傾向將情感刺激導向知覺層面,並將之轉化成行動;而女性在受情感刺激時則傾向轉化為情緒或感覺。此份研究於2009年北美放射學協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的年會中發表。 研究主持人Urbanik醫師及其同事招募40位右撇子志願者,包括21位男性及19位女性,其年齡介於18-36歲。志願者觀看由國際情緒圖片系統(International Affective Picture System)中挑出的圖片,同時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紀錄志願者的腦部活動。國際情緒圖片系統為一標準化測驗系統,內有數千張日常生活的物品與影像,設計用於引發特定的情感,廣為世界使用。志願者總共觀看兩輪圖片,第一輪播放負面圖片,第二輪則播放正面圖片。 當觀看負面圖片的時候,女性的左丘腦(left thalamus)有明顯強烈而廣泛的腦部活動反應,此處會與大腦皮質(cerebral cortex)的疼痛、愉悅中心交換知覺資訊。男性則在左腦島(left insula)有較明顯的活動反應,此處負責評估身體狀況,產生導向行動的主體感受。同時從腦島發出的訊息,也會傳遞到其他涉及決策的腦部結構。  女性的腦部活動跟中樞神經循環有很大關聯,而中樞神經循環涉及情感刺激的辨識。男性的腦部活動則跟自主神經較有關聯,自主神經系統控制非人體自主的活動,包括呼吸、心跳頻率、消化以及調節身體功能以面對壓力及環境刺激;例如面臨具威脅性的環境時,身體反應將導向「戰鬥」或「逃跑」。對男性來說,負面圖像較能驅使自主神經系統,這可能表示,當面臨危險情況時,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採取行動。 當看到正面圖片時,女性顳腦葉腦回(temporal gyrus)右上方處出現強烈而廣泛的腦部活動反應,該區負責處理聽覺及記憶。男性則於枕骨兩側腦葉(bilateral occipital lobes)出現強烈反應,該區關聯視覺訊息的處理。 研究主持人Urbanik醫師認為,此研究發現的兩性差異,可能表示女人傾向以社會脈絡來解析接收到的正面訊息,並將正面訊息與記憶連結,例如看到一個微笑的學步孩童,可能會引發女性在該年齡的記憶。相反地,男性反應則較偏知覺,正面圖像進到男性的視覺及動機系統後並不突出。    
+ read more
乳房攝影的輻射增加某些女性的風險
2009.12.07
乳房攝影的輻射增加某些女性的風險
日前一份在北美放射學學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的研討會上發表的荷蘭研究發現,乳房攝影檢查和胸部X光檢查的低量輻射,有可能增加乳癌高危險群的風險,特別是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有專家學者甚至建議該族群的女性考慮使用不具輻射的核磁共振攝影(MRI)來進行檢查。上述所謂的「乳癌高危險群」指的是有乳癌家族病史或帶有乳癌基因的女性。 研究人員蒐集已刊登於期刊的六篇研究,總共包含12,000位歐洲和美國的高危險群女性。分析結果發現,20歲以前就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或胸部X光檢查的高危險群女性,以及接受檢查超過5次以上的高危險群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是一般高危險群女性的2.5倍。 這份研究的結果再次增加了乳房攝影檢查的爭議性,因為高風險的女性時常被鼓勵要盡早做乳房攝影檢查,但是輻射的潛在風險無疑的使女性陷入兩難。研究人員強調,這份研究結果僅適用於乳癌高危險群的女性,並不適用於一般婦女;且仍需要更多的研究進一步釐清。高風險的女性可以和醫師討論,擬定適合自己的篩檢計畫。 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表示,乳房組織在女性年輕時較敏感,所以較容易受到輻射影響;但隨著年齡增加,影響會越來越小。因此,這是很重要的研究結果,但是,根據目前累積的醫學證據,乳房攝影的益處仍舊高於輻射所可能產生的潛在風險。    
+ read more
懷孕期間服藥可能影響胎兒
2009.11.30
懷孕期間服藥可能影響胎兒
  加拿大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許多懷孕的婦女仍然在使用會造成胎兒缺陷的藥物。因此,提醒懷孕的婦女,如果有計畫要懷孕或是已經懷孕的話,應該在醫師的協助之下,詳細記錄自己服用的藥物,並且瞭解其副作用,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藥物。   研究人員在1998-2002年間分析懷孕婦女所填寫的藥物處方簽問卷,總共包含將近11萬份資料。結果發現約有56%的懷孕婦女使用至少一項的處方藥物,其中約6.3%的婦女所使用的藥物已知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更進一步分析發現,使用藥物的婦女中,約有47%中止懷孕,6%的婦女最後流產;相較於一般婦女的比例為36%與5%。而剷下的胎兒出現缺陷的比例為8.2%(服用藥物)與7.7%(一般),這樣的數據已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有些藥物雖然已知可能對胚胎造成影響,但是對婦女來說卻又不得不服用,例如:癲癇藥物。而其他像是治療嚴重的痤瘡、抗憂鬱、抗生素、控制心臟疾病的藥物等,則應該盡量避免服用。這份研究無法直接證明藥物的使用導致胎兒的缺陷與懷孕的風險,不過仍然提醒醫師要特別注意懷孕的病人所服用的藥物;婦女也要留意自己服用的藥物、健康食品、營養補充品等。     資料來源: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衛生署下修乳房攝影檢查的補助年齡
2009.11.18
衛生署下修乳房攝影檢查的補助年齡
衛生署過去補助50-69歲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但是由於台灣的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癌症登記的數據顯示:45-49歲的婦女為乳癌發生率最高的族群。因此,衛生署將下修補助乳房攝影檢查的年齡至45歲,全面提供45-69歲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但是,昨天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才針對乳癌的防治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表示反對40-49歲的婦女全面地進行例行性的乳房攝影檢查,亦即該小組認為50歲以前要不要做乳房攝影檢查應該衡量個人的風險、狀況再做決定,而不應該全面地建議婦女進行。因為研究數據顯示,50歲以前進行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的益處不大,且乳房攝影檢查的風險也一樣存在。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東方女性體質與西方女性不同,包括乳腺密度等,因此,國外的研究結果或政策建議是否適用於台灣,應做多方面的評估。此外,提醒隆乳的女性,在做乳房攝影或是其他的胸部檢查前,應先告知醫師自己曾接受隆乳手術,以免導致填充物破裂或誤診。    
+ read more
陰部整形手術安全性受質疑
2009.11.16
陰部整形手術安全性受質疑
陰部整形手術在整形美容業界已經被大量行銷與實行,此類「非必要醫療手術」包括:陰道回春/修復手術(vaginal rejuvenation)、陰道重整手術(designer vaginoplasty)、G點擴張手術(G-spot amplification)等,不少健康的女性也試圖尋求整形手術來改變陰部的形狀或大小。但是,最近一篇新的研究檢視了過去有關陰唇整形手術的文獻,結果發現有關此類手術的安全性和對健康的長期影響的證據與研究嚴重不足。 這份研究的團隊試圖檢視有關陰唇整形手術研究的品質與內容,總共蒐集了40份從1950-2009年4月所進行的相關研究,其中有18份揭露研究參與者的部分資訊,但是18份研究中有15份沒有說明研究方法、15份沒有記載病人的醫療需求,其中沒有隨機研究,也沒有病例對照研究。 研究人員提醒,不少人因為性行為障礙而進行陰部整形手術,但是由於此類手術有可能會傷害到性器官的功能或敏感度,因此,這些手術對性行為的長期影響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佐證。此外,這類手術於生產時所可能導致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視,例如:產後出血等,女性應該要被告知完整的資訊。 英國倫敦大學(UCL)的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這份研究的共同作者表示,許多陰部整形的廣告將健康女性視為行銷對象,並且將整形手術塑造成一種簡單、容易的方法來解決女性對外表或陰部的不安全感,但是,弔詭的是女性的不安全感往往源自於這些整形美容廣告對女性的外表或是陰部所設定的不合理的、扭曲的標準。因此,不論是針對外表、身材、體型、陰部等,都應該在社會上建立起較健康的價值觀,且除了整形手術之外,也應該要提供女性諮商等其他的替代方案與支持系統。 資料來源:國際婦產科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