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10.02
恐懼感使年輕乳癌患者接受不必要的乳房切除
好萊塢女星安潔莉納裘莉在今年5月公開表示,因有乳癌家族病史及帶有BRCA1基因突變,使得她罹患乳癌和卵巢癌的風險都很高,最後她選擇採取預防性措施切除雙邊的乳房。她的這項舉動也隨即引起各界討論是否該為了預防目的而進行乳房切除手術的問題。
最近一項來自美國Dana-Faber癌症中心的研究指出,雖然知道進行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contralateral
prophylactic
mastectomy)對改善存活率並沒有什麼幫助,但許多被確診單邊乳房罹癌的年輕女性還是會選擇做該手術,研究發現這是她們在缺乏足夠的風險效益資訊的情況下,出自於恐懼感與焦慮而做的決定。
研究對123名40歲以下、只有單邊乳房罹癌卻已切除雙邊乳房的女性進行調查,瞭解這些女性為何接受這個手術、手術的效益風險溝通狀況以及對手術結果的滿意度。
研究結果顯示,多數女性雖知道對無乳癌易感基因突變的女性來說,切除雙邊乳房並不會改善存活率,但在研究中卻幾乎每個女性都回答會決定去做手術的原因,是想要以切除雙乳來避免癌細胞擴散到另一側的乳房,進而改善存活率。且無乳癌易感基因突變的單側乳癌女性患者自行估計,癌細胞在五年後可能會擴散到另一側的比例大約是10%,但實際發生的風險只有2~4%。因此,研究認為這些女性將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的效益過度擴大,且出於恐懼高估癌細胞蔓延擴散的風險。此外,多數女性也反應術後的外觀效果不如預期,以及超過四成認為她們的性意識變糟的狀況比她們想像的還要嚴重。
研究認為,這些結果強調了醫師向病患溝通手術效益及風險的重要性,只有當女性給予充足的資訊,瞭解手術的利弊,才能降低她們的焦慮。研究也提醒,對側預防性乳房切除手術雖對多數女性患者的存活狀況改善沒有幫助,但對有易感基因突變,例如有BRCA1及BRCA2基因突變者,該手術的效益會比較大。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8.07
長期服用降血壓藥物鈣離子阻斷劑 恐增加乳癌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長期使用降血壓藥物鈣離子阻斷劑,女性罹患乳腺管癌或葉狀乳癌的風險將大幅增加,過去的假設因此得到了證實。
這項研究分析近2,800位55-74歲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中有在2000-2008年間被診斷罹患乳腺管癌或葉狀乳癌者,也有健康的女性。分析結果發現,無論是現在正在使用、過去曾使用、或短期使用任何降血壓藥物,都不會與乳癌風險增加有關連。
但如果女性服用降血壓藥物的其中一種-鈣離子阻斷劑至少10年以上,則浸潤性葉狀乳癌與浸潤性乳腺管癌的風險將會增加,該風險為未使用鈣離子阻斷劑者之相同風險的2.6及2.4倍,研究還特別指出短效型的風險提高更多。
而女性服用其他如利尿劑、beta阻斷劑、ACE抑制劑或血管張力素受器阻斷劑,都未被發現有乳癌風險增加的情形。
研究認為,未來將使用劑量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係以量化呈現,瞭解藥物的風險效益,將對臨床病患決定如何選擇藥物有幫助。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7.12
多吃油性魚有助降低乳癌風險
近日有一項中國研究回溯21個大型的世代研究後發現,多攝取魚類與海洋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乳癌的風險。
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對防止癌症發展與惡化扮演重要腳色,而乳癌又是最常見癌症中的其中一種,因此這項研究想要找出魚類、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係,所以就分析近80萬個參與者、超過2萬個乳癌案例資料。
結果發現,人們每週攝取至少1-2份油性魚,包括沙丁魚、鮭魚及鮪魚,可降低乳癌風險。這些魚類含有豐富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此研究中所指包括EPA、DPA、DHA),這些成分對於腦部化學訊號傳遞與血液調節有重要幫助。
研究顯示,高度攝取海洋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乳癌風險降低14%,呈現正向關連性,而每天從魚類中攝取0.1公克的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乳癌風險同樣也會降低5%。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3.05.13
女性進行隆乳手術恐將提高罹患乳癌風險
一份加拿大研究指出,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時,可能因為無法檢驗出乳癌細胞,而使這些女性罹癌嚴重性提高。這項研究對12份橫斷性研究進行後設分析,其中包含了28,924位女性,研究比較曾接受豐胸手術及未進行手術者罹患乳癌的階段分布。
乳癌患者如果曾進行乳房植入手術,其乳癌死亡率較未進行手術者高出38%。罹患晚期乳癌的可能是未接受手術者的1.26倍;罹患非局部乳癌的機率也高出26%,但後者並未達到統計上顯著。
研究結果顯示,由於植入物會阻礙放射線、遮蔽乳房組織,影響X光攝影上的成像效果,導致初期階段的乳癌細胞不易被偵測到,即使有改善成像的技術,仍然有1/3呈現偽陰性的可能,這對臨床及公衛來說都是重要的訊息。
研究表示,由於缺乏對潛在影響因素進行調整,例如乳癌確診的年齡、階段等,可能會造成低估植入乳房填充物與乳癌間的關聯,或影響結果的詮釋,這將是未來研究應解決的問題。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3.04.30
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提高乳癌風險
一項研究分析婦女健康倡導計畫(WHI)資料的發現指出,更年期後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合併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女性擁有較高的乳癌風險。在同樣平均追蹤了11.3年後研究發現,荷爾蒙療法的使用者罹患乳癌的機率為0.6%,高於未使用者的0.42%。
研究從WHI資料中的一份觀察研究裡選取41,449位在兩年內乳房攝影檢查結果為陰性的女性進行分析,其中有16,121位為複合式荷爾蒙療法之使用者、25,328位未使用此療法。使用者的特徵包括年輕、低風險可能、BMI值低於25以及有飲酒習慣。
研究追縱後發現有2,236人罹患侵入性乳癌,持續正在使用荷爾蒙療法者的年罹癌率(0.75%),高於參與者的整體數據(0.41%);BMI小於25的使用者罹患乳癌之風險(1.70;
95%CI 1.48 to 1.95)高於BMI值高於30的使用者(1.34; 95% CI 1.11
to 1.62)。
研究還發現,荷爾蒙療法使用者的腫瘤多可能為分化良好及雌激素受體陽性,但是較少三陰性乳癌。然而,荷爾蒙使用者死於乳癌的機率較高,雖未達統計上的顯著,但全死因死亡率的確是較高的。
研究之後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訊息傳遞給臨床工作者及其病患了解,告訴他們說「實質的乳癌死亡率風險」與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是有關聯的,並應對那些將此療法用在更年期症狀不明顯的女性身上之行為多加注意。研究者並建議未來的研究應納入被此研究所排除的對象-那些沒有近期陰性的乳房攝影檢查結果之女性。另一項研究限制在於無法取得乳癌治療的相關資訊。
資料來源:國家癌症組織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13.04.25
美國乳癌篩檢率未因指引爭議改變
乳癌篩檢一向是衛生署視為重要的癌症防治政策,但其實國外對於乳篩是否真的可降低癌症死亡率?何時該開始做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是否真的利大於弊?一直爭論不休。
美國在2009年之前對於乳癌篩檢政策的建議是40歲以上婦女每1-2年至少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然而,2009年一群專家所組成的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
發表了新的乳篩指引建議,表示40-49歲的婦女不需要每年例行檢查,可先和醫師討論是否要乳房攝影、了解其好處及壞處(例如誤診的問題)之後再做決定即可,而50-70的婦女則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這個工作小組的建議點燃了許多爭議及討論,例如延後篩檢是否會增加癌症死亡率等。而許多專業團體之間的立場也不一樣,例如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就很堅持40歲以上婦女應該要每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為了瞭解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2009年新指引所造成的影響,一項發表在網路版的癌症期刊﹤Cancer
﹥的調查比較了28000名婦女在2005、2008年及2011年這六年間對於乳房攝影檢查態度的轉變,發現乳癌篩檢率並沒有因為指引的更新而減少、甚至有些微的增加
(40-40歲婦女2008年篩檢率為46.1%,2011年47.5%),但無統計上顯著差異。
專家學者對於出現此結果的因素認為有幾種可能,包括:醫師們仍需要時間改變習慣;有些醫師不認同新的指引;有些醫師怕被告;醫師及民眾被專業團體之間不同的立場搞得很混亂;及保險公司不理會新的指引內容等。對於此調查研究結果,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發言人表示,小組原本就預定每五年會對於各醫療主題進行回顧審查,討論指引內容是否需要更新或修改,而下一次的時間將會是在2014年。
資料來源:Health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