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1.21
不想要有「勃起功能障礙」?吃水果吧!
勃起功能障礙或許是最令男性感到苦惱的健康問題。一般來說,年過60歲的男性面臨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最高,但在年齡低於60歲的男性當中,也有大約12%的人為此深受困擾。過去的研究指出規律的運動或許能降低勃起功能障礙發生的風險,不過,來自英國東英吉利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UEA)的Cassidy教授及其研究團隊據他們的最新發現指出:多攝取富含類黃酮的食物將有助降低男性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效果媲美一週快走運動五小時。
這份研究分析了超過50,000筆中年男性的追蹤調查資料,調查時間自1986年起每4年詢問一次,內容包含勃起能力與狀況、飲食習慣。調查期間有超過1/3的男性回報出現勃起功能障礙。
研究人員發現,常攝取類黃酮-特別是花青素、黃酮、黃烷酮-含量高的食物的男性比日常飲食中沒有食用此類食物的男性較不可能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研究人員說明,常見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有藍莓、櫻桃、草莓、黑莓、櫻桃蘿蔔與黑醋栗;黃酮與黃烷酮則可從柑類水果中獲得;紅酒、蘋果、梨子也都是攝取類黃酮的途徑。Cassidy教授表示,就份量上而言,一週數份就已足夠。
規律攝取此類食物者發生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減少了10%。從水果攝取總量比較,攝取量高的男性也較不吃水果的男性減少了14%的風險。而若富含類黃酮的飲食搭配規律運動,帶來的效果更好,這些男性比起那些不吃富含類黃酮食物又不運動的男性減少了21%的風險。
上述發現在研究人員將活動量、體重、咖啡因攝取量與抽菸習慣等已知的影響音子納入分析後仍然成立。最後,本篇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哈佛的流行病學與營養學教授Eric
Rimm也提到,富含類黃酮的飲食除了對中年男性的性健康有益之外,也可能有助於維護心臟健康。他解釋,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通常預示了衰弱的血管功能,也是介入預防未來心血管疾病、心臟病甚至死亡的關鍵機會。
資料來源: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read more

2015.12.30
別再視而不見 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影響大
進入更年期以後,半數以上女性的日常生活、情緒及性生活會受到陰道及外陰道症狀影響,甚至常常伴隨著骨盆腔的問題,如:骨盆腔下垂、排尿困難等。為了促使人們正視這個問題,北美更年期學會(NAMS)創造了「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genitourinary
syndrome of menopause,
GSM)一詞;並且對女性面臨這些狀況時的就醫情形進行研究,發現多數女性面臨這些問題卻未獲得所需的協助。
來自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耶魯大學(Yale)及康乃狄克州健康照護中心的研究團隊,招募了358名55歲以上的女性接受問卷調查,以了解她們在更年期以後面臨的症狀及就醫狀況,例如:陰道與外陰乾燥、搔癢;頻尿、尿失禁或排便失禁;以及是否曾經去看婦產科、接受了哪種治療等。
研究發現,51%的女性有外陰部及陰道搔癢、燒灼感、刺痛感、疼痛、乾燥、無力及異味其中一項以上的問題。有上述問題的女性中,有40%因此有情緒困擾、33%認為生活因此受到影響;並且在273名表示性生活活躍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認為這些問題影響了他們的性生活。此外,許多有外陰部及陰道症狀的女性也面臨頻尿(50%)或因尿急而漏尿(43%)的問題,且與沒有症狀的女性相比,這些女性中有骨盆下垂及尿失禁的人數更多。
上述調查結果呼應了NAMS創造「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一詞的必要性。同時,研究更發現:雖然許多女性有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但仍有將近三分之一有症狀的女性並未在過去2年內看過婦產科醫師;且有症狀的女性中有83%未獲得標準的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治療,如:微量陰道內雌激素。
NAMS的執行長JoAnn V.
Pinkerton說明,這項研究顯示更年期女性未獲得所需的婦科檢查,缺乏對陰道及尿道健康狀況的了解以及讓醫師評估是否需要相關治療的機會。Pinkerton強調,女性應告知醫師生殖泌尿系統出現的症狀,而醫師也應該對此有敏感度而主動詢問。最後,Pinkerton提到,目前治療更年期生殖泌尿症候群的微量陰道內雌激素,其包裝上的警告內容讓醫療人員不願意開立給婦女使用。為了讓女性能獲得所需要的治療,NAMS的專家及其他科學機構的領導人要求美國食藥署移除那些讓醫療人員過於擔憂的內容,並且他們向美國食藥署強調,若婦女有出血的問題醫療人員應謹慎評估婦女的子宮狀況,以及患有癌症的婦女應該要被建議與腫瘤科醫師討論陰道內微量雌激素的適用性。
(這項研究的經費來自於耶魯大學醫學院的Claude D.
Pepper Older Americans Independence
Center以及美國國家老年疾病研究院。)
資料來源: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 read more

2015.12.15
避孕藥找藥師買 美國女性的福音?
過去在美國,取得含荷爾蒙的避孕藥必須取得醫師的處方籤後才能獲得;直到不久前,美國加州與奧勒岡州預告將會通過由藥師開立處分籤後直接開藥給女性的法案,如今加州與奧勒岡州公布法案將分別於明年4月及1月開始生效。生育健康組織、醫療機構與藥師組織表示相當樂見女性取得避孕藥的障礙將大幅降低,但仍有人對此表示疑慮甚至反對,不過整體來說仍以正面的肯定居多。
加州與奧勒岡州即將執行法案的消息獲得許多團體支持,甚至正積極促使其他洲政府也一起跟進。奧勒岡州的州代表,同時也是贊助該法案的共和黨員Knute
Buehler認為,這是21世紀對女性健康最有利的法案,且還可以讓女性免於因為非預期懷孕而陷入貧窮。一位37歲的單親媽媽及高中教師Jill
Vinick表示,她的生活將因法案生效變得更輕鬆,因為她不再需要為避孕藥不夠而特別找一位醫師,且不需因為例行規定而再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此外,雖然在法案生效以前有些藥師可以在取得醫師得許可後,即可直接開藥給女性,但是女性通常不知道取得許可的藥師在哪,且取得許可的過程也相當冗長,而法案生效後女性不再需要為此煩惱。
在這些正面的聲音之外,仍有人對法案表示反對或是認為法案仍有不完美之處。身為少數反對者之一的The
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認為,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讓女性根本不須處方籤即可在藥局櫃台取藥,因此法案反而會讓這個目標難以達成。此外,目前無法確定保險業者是否會負擔藥師為女性檢查時所需的費用,這些費用可能在25美元以上,對於部分女性來說是一種負擔,可能因此增加了女性取得藥物的門檻。
加州與奧勒岡州的藥師給藥法案獲得許多人的支持,支持者如藥師團體更積極在各洲遊說立法,目前亞利桑那州(Arizona)及愛達荷州(Idaho)的藥師委員會已在檢視奧勒岡州的新法條,且新墨西哥州在2012年被退回的法案也有可能會依據加州及奧勒岡州的法案內容來修改並再次被提出。
台灣女人連線樂見美國女性取得避孕藥的障礙降低,但是也在此提醒大家,避孕藥就像所有的藥物一樣可能會帶來副作用,有心血管、乳癌等病史的女性更不應服用;並且長期服用避孕藥可能導致荷爾蒙過量而損害自身健康。因此與其藉由避孕藥來避孕,不如重視安全性行為─使用保險套,不但兼具避孕與避病,同時也是對女性健康風險較小且較省錢的方式。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 read more

2015.10.16
有苦說不出?心血管疾病患者性健康被忽視
妳/你知道嗎?心血管疾病不只是心臟、血管的問題,他還會影響患者的性生活。但是由於社會文化使然,患者的性健康需求始終難以被聽見。最近便有一份研究計畫正尋找相關研究對象,試圖打破沉默讓患者的性生活不被疾病犧牲。
研究者Leah East博士為澳大利亞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護理與助產學院的資深講師,他提到心血管疾病不只是心臟的問題,有87%的澳大利亞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也經歷著性功能障礙。而這方面的障礙與用來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有關,若未重視可能會有憂鬱、焦慮、低自尊與影響親密關係的問題。然而,由於性健康的議題不常出現在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以致於這方面的問題始終未獲重視。
為了打破沉默,Leah
East目前正執行一項研究計畫,藉此發展出能讓醫護人員與患者之間討論性健康的工具。Leah
East博士說明,許多研究顯示患者希望獲得與性健康相關的資訊與照護,因此若能提供醫護人員一個篩檢患者性健康的工具,就可以讓患者的需求被聽見並進一步提供他們相關的照護。
這個研究計畫目前正尋找18歲以上被診斷有心血管疾病的自願人士參與研究,希望透過訪談來了解患者對於性生活的期待與資訊需求。此外,研究計畫也會諮詢健康照護專業人員,如:醫師、護士、心理醫師、社會工作者與性健康諮詢師等,請他們提供關於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性健康、風險因子的意見,並了解提供性健康照護時應注意的細節為何。
若您想多了解相關的訊息或參與研究計畫,可以透過email:l.east@deakin.edu.au或電話:03
5227 8256聯繫Leah
East博士。台灣女人健康網也會持續關注這份研究計畫的發展,所以請不時地關注我們,我們會不斷為大家提供攸關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新聞。最後,若您也面臨類似的問題,鼓勵您主動向相關醫護人員諮詢,讓自己有機會瞭解可以如何改善自己的性健康生活。
資料來源:Deakin University
+ read more

2015.10.15
性愛後憂鬱:一種很多女生都有的「病」?
有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在探討慾望、喚起性慾與性高潮等問題,不過,少有研究關注女性在性愛後的反應、感受,甚或性愛後焦躁症(postcoital
dysphoria, PCD)的問題。日前,學者Robert
Schweizer主持了一項研究,檢視女性依戀焦慮、迴避、自我分化與出現性愛後焦躁症之間的關係。
性愛後焦躁症指的是在性行為後出現易哭、感覺沮喪或憂鬱、焦慮、煩亂,甚或覺得遭受侵犯等特徵。在這份由230位女大學生參與的線上調查研究顯示,46%的參與者截至目前為止至少都有過一次性愛後焦躁的經驗;5.1%的參與者在過去4周內出現數次性愛後焦躁的症狀。
這樣的研究結果看起來似乎有很多女性都有性愛後焦躁症,但是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大家,這篇研究僅調查了女大學生,結果不一定適合推估到所有女性身上。同時邀請大家一起做些小反省:
為何性愛後焦躁症的研究只針對女性?難道男性在性事過後就不會有負面情緒出現嗎?
另一方面,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是不是真的應該被視為一種病症也是值得深思的問題。畢竟,在很多時候,男女對於性事的認知與期待是不一樣的。一方面,因為生理構造的差異,必須承擔懷孕風險的女性通常會較男性更在意後續關係的發展與穩定性;另一方面,社會文化的影響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素,諸如貞操、處女情節等許多加諸在女性身上的道德規範都會引起女性壓力與情緒。
其實,我們更希望這些問題能透過充分的溝通、互相了解體諒等良好的兩性互動方式解決,而不是以一個病症來看待。
資料來源:Wiley、Sexu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5.08.19
「粉紅小藥丸」闖關成功-行銷戰勝醫學?!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今天核准了Flibanserin(俗稱女性威而鋼)的上市申請,這項於製造抗憂鬱藥物過程中被意外研發出來的新藥宣稱能改善女性的性欲減退症(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HSDD);新藥的名稱為Addyi,而根據藥商Sprout
Pharmaceuticals,
Inc.(Sprout)的官方訊息,在今(2015)年的10月17日,女性就能購得此藥。
FDA核准Addyi上市的決定引起嘩然,許多學者專家對於該藥仍持保留態度。事實上,專家還沒有辦法完全明瞭何以有些女性會經歷性慾減退;同時,對於Addyi是如何運作以促進女性性慾一事也尚未有肯定的答案。但是,顧問委員會表示,由於今年6月聽聞許多支持團體對於女性患者受HSDD所苦之情緒性描述,因此,即便藥效有限,委員們終於以「有總比沒有好」的心態決議通過。
美國國家婦女健康網絡(The National Women’s Health
Network)對此相當不認同,在2010年與2013年的審查過程中,她們便已向FDA表示該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尚存疑慮,當時FDA也聽到了她們的訴求。而今,Addyi可能引起的嚴重副作用-低血壓、暈眩與使人疲勞-仍未獲得解決。且與其他物質(如生育控制藥物、酒精)之間的交互作用也未明確;藥商日前規劃25人參與的飲酒安全性測試當中,僅有2名受試者是女性,不足以具備代表性。
我們同意,若有藥物能幫助改善女性性慾減退的症狀,對於受此所苦的女性將是一大福音。但是,要為了「些微」的改善而拿女性的身體健康冒險,不是我們樂見發生的事。
資料來源:FDA、Sprout、NWHN、Bustle、IB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