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6.10
社會裡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有害健康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個研究顯示,美國的性別不平等有害每個人的健康.佛羅里達州州立大學的一位副教授PatriciaHoman發展出一個新的方法來研究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對於性別不平等對健康的影響.她的研究是測試一個社會裏系統性的性別不平等,即權力和資源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如何影響了人們的健康.幾十年來,我們已知性騷擾或歧視對婦女健康有傷害性的影響,但很少人知道生活在一個社會環境中,權力、資源、角色、機會隨著性別不平等的分配下,更廣泛的健康影響.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在很多主要的社會機構中很明顯,如:政府和經濟;這個問題也出現在人際互動和關係中,如:婚姻、個人信仰和認同.Homan建立了具體的方法來測量美國各州、異性戀婚姻中的結構性性別歧視,並了解這對男女個人健康的影響.Homan的研究收集各種來源的資料,有美國人囗調查和國家對年輕人的長期研究.對於超過3,300位美國成人的樣本,Homan設計了幾種方法,就社會上四種男女不平等的程度:政治、經濟、文化和身體生育,測量各州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測量內容包括:男女薪資差距、勞動參與和貧窮比例的性別落差、州議會男女席位比例、宗教保守派在各州的普遍程度(這與鞏固傳統性別角色和排除女人做領導者有關),以及住在沒有人工流產機構的州中婦女比例.她發現,以州來看,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會使男女兩性的健康更不好.結構性的性別歧視程度最高的州,如猶他、懷俄明、密西西比、路易斯安那和奧克拉荷馬,慢性疾病的情況較高,而40至50歲之間,自稱的健康狀況和身體功能也是最糟的.這表示結構性的性別歧視,對衆人的健康有整體上的傷害.婦女居住在性別歧視高的州有健康問題的人比歧視程度低的州約多了兩倍,並且整體健康狀況也早衰了7歲.結構性的性別歧視最低的州有馬利蘭、加州,麻州、佛蒙特和夏威夷.公共衛生學者和國際人權組織認為,生育的選擇權和完整的生育健康照護服務的管道是基本人權,也是婦女有平等的公民權、參與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的先決條件.Homan的研究結果,提供了幾種政策上的考量.她認為美國性別不平等不只是人權的議題,也是公共健康的問題,所以性別平等的政策就是健康的政策.換言之,政策制定的目標—讓男女薪資差距縮小、增加婦女參政的席位、保障且擴大生育健康服務的管道或是促進性別平等,有可能改善社會上所有人的健康.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29)
+ read more
2019.06.09
女性在醫學學術領域代表性依然過低
女性在醫學領域的發展雖然慢慢獲得改善,但最近有兩個研究指出,實際進展的速度可能不如預期.醫學期刊文章女作者比例提高不到一成第一份研究分析2008年一月到2018年七月間,女性作者出現在醫學期刊的次數包含15個知名醫學期刊與4個一般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藥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英國醫學期刊及TheLancet)的次數.橫跨9大專科:小兒科、放射科、婦產科、皮膚科、精神科、腫瘤醫學等..結果顯示,在這10年間,女性作者的比例上升4.2%,其中女性為文章第一作者的比例增加了3.6%、為最後作者則增加7.8%.研究提及,女作者發表文章的比例提高,主要是由於其他女性的幫忙,而非來自男性同儕的支持.數據顯示,當女性是文章的最後作者時,第一作者為女性的機率,比起男性為文章的最後作者,第一作者為女性的機率要高出13%.此外,女性需要花10年的時間才能成為文章最後作者,但男性僅需5年.醫學研討會女講者比例改善情況有限第二份研究針對美國及加拿大重要醫學研討會邀請女性擔任講者的情況進行分析,比較2007年與2017年比例的變化.結果顯示,這10年間的平均比例由24.6%上升至34.1%,提高幅度同樣不到一成.過去曾有研究統計2014年國際量子化學大會、2015年第一屆腦刺激研討會上女性講者的比例(5.1%與24%),得出了與前述類似的結果,甚至更差.研究團隊認為這個現象背後有兩個解釋:不是醫療領域缺少女性參與者,造成女講者的缺席,就是女講者的缺席讓女性對追求醫療事業的發展感到沮喪.過去報告也曾顯示,女住院醫師因工作表現佳而被表揚或成為全職教授的機率較低.以及與男性同事相比,她們較有可能獲得較低薪資."用人唯才"反使弱勢被排除在外這兩項研究都凸顯在醫學學術領域中,女性人數過少並缺乏代表性.第二個研究的主要作者Ruzycki博士表示,在知名學術機會中增加女性與其他代表性低的群體之可見度,會提升他們的投入程度以及成為領導者和成功的可能性.有少數人憂慮讓特定族群擁有學術機會是一種歧視的作為,認為應"用人唯才".但Ruzycki醫學博士回應,多數瞭解平等、多元及融入論述的人都知道,強調用人唯才將會使這些弱勢群體被排除,唯有有意識地在事業發展的初期階段將她/他們納入,才能達到醫學學術領域中的平等.編譯來源:MDMAGAZINE(2019.05.29)、JAMANetwork(2019.05.28)
+ read more

2019.06.08
Siri複製性別偏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人工智慧語音助理,例如:Apple的Siri與亞馬遜的Alexa,發音為女聲,並常對用戶提出的問題,給予順從屈服及調情的回應,包括公然辱罵的問題也是一樣,這會鞏固認為女性是低聲下氣的性別偏見.女聲語音助理強化性別偏見該研究報告指出,"由於大部分語音助理都是女聲發音,這釋放出一個訊號:女性是熱於助人、溫順及取悅他人的幫助者.而用戶只需按下按鍵,或發出微弱指令即可"."語音助理對於指令的要求沒有任何主體性,無論指令與問題的語調為何或是帶有敵意,語音助理都會對其表現尊敬,在許多地區,這將強化一般認為女人對惡劣對待都會屈從容忍的性別偏見."該報告名為"I’dBlushifICould.(如果我可以的話,我會臉紅)",其中寫到當用戶向語音助理說"You’reaslut.(你是個蕩婦)",Siri就會如此回應;而Alexa則會說:"Well,thanksforthefeedback.(好,多謝你的反饋)".工程師團隊近9成為男性報告寫到,設計這些產品的公司員工壓倒性都是男工程師團隊,他們把AI系統設計成讓女性語音助理以調情的口吻回應不當言語,"科技公司將這些產品擬人化為女性,對言語性騷擾作出偏頗、平淡或具歉意的反應,這樣的奉承態度尤其令人擔憂".用戶會對語音助理提出性問題人工智慧發明遭受性騷擾的現象並不少見.微軟語音助理產品Cortana也曾被發現,有非常多早期的用戶對語音助裡的性生活進行發問.曾有一個發展數位語音助理產品的公司進行了研究,發現至少15%用戶與語音助理的互動很明顯具有性意味,公司認為實際發生情形可能比這個比例更高,但偵測性暗示對話內容在技術上有困難.聯合國建議開發中性語音助理禁止性別偏見的不當語言教科文組織建議科技公司停止將語音助理預設為女性,開發"中性性別"的可行性,並阻止具性別意涵的侮辱和辱罵性語言.同時將語音助理設計為跨裝置可互通使用的,並在與人類互動一開始就聲明這並非真人.目前狀況已改善但仍難完全改變科技公司顯然已察覺了問題,目前實際測試的結果發現,這些語音助理已改成以"I’mnotgoingto/Idon’tknowhowtorespondtothat.(我不會/不知道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或"I’mnotsurewhatoutcomeyouexpected.(我不曉得你想要得到什麼回應)"等方式回應用戶的言語性騷擾.然而即便如此,這些被原廠設定為女聲的人工智慧助理,在面對人類用戶給予其他指令時,仍然會展現傳統定義的女性特質那一面,隨時準備等著要服侍主人,即使不想遵從指令,也會溫柔有禮貌地回絕.因此雖然科技公司的改變看似是進步,但要真正改善性別刻板印象仍不樂觀.編譯來源:TheGuardian1(2019.05.22)、TheGuardian2(2019.05.22)
+ read more

2019.06.07
青壯年男性也要小心低骨密度問題!
骨質疏鬆、骨頭易碎常被視為是停經女人健康的問題,不過最近一項研究卻發現,35-50歲中年男性出現低骨密度問題的盛行程度可能超過大家的想像.骨質缺乏症(osteopenia)發生在骨骼密度低於正常值的時候,但還不到會輕易碎裂的程度.如果沒有測試骨密度,這個骨質疏鬆的前兆一般很難被發現.研究對象與結果研究團隊分析173位35-50歲成人的骨質密度,參與者被邀請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掃描股骨頭與腰椎,這兩個部位是容易發生骨折的位置.結果顯示,26%女性參與者有骨質缺乏症,而男性的比例還稍高於女性,有28%有相同狀況.負重運動及鈣攝取有利骨骼強健研究指出,維持骨骼健康需依靠做負重運動,像是走路、跑步、跳躍這類活動,才會訓練骨骼抵抗重力,藉由支撐體重變得更強健.研究中的大多數男性參與者雖有大量運動,但幾乎都是選擇騎自行車.這個運動跟游泳一樣,會讓心血管系統健康,卻對維持骨骼健康發揮不了效果.飲食均衡、充足的鈣攝取也是重要的,但研究中的大多數參與者都表示他們每天攝取不到三份的乳製品.而重視均衡飲食的同時,研究也表示大家可能會高估鈣攝取對骨骼健康的重要性,事實上,只有在骨骼還在成長的階段,多攝取鈣才有意義,到30歲以後,骨骼停止成長,就必須仰賴負重運動才能讓它維持強健,結論是你要選擇使用它或者就是失去它.男性骨鬆特殊風險因子:睪固酮減少與飲酒過度美國國家骨質疏鬆症基金會(NOF)董事Lewiecki博士針對此研究結果回應表示,男人一般出現骨鬆的時間比較晚,雖然他們不會經歷像女人停經這種快速的荷爾蒙改變,但睪固酮還是會緩慢減少,而低睪固酮就是男性骨鬆的風險因子之一.除此之外,喝太多酒也是會導致男性骨質流失的其一主因.Lewiecki博士建議除了負重運動之外,肌肉強化及訓練平衡感技巧的活動都對骨骼健康有益,並且要避免吸菸以及飲酒過度.這項研究由於樣本數小,目前尚無法將結論沿用在一般大眾身上,未來還需有更多大型研究,以釐清骨質缺乏症的盛行程度.本研究5月28日刊登於《美國骨科學會期刊》(JournaloftheAmericanOsteopathicAssociation).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5.28)、Dailymail(2019.05.28)、HealthDay(2019.05.30)
+ read more

2019.06.06
母乳餵養困難的女性 產後抑鬱風險較高
一名來自加拿大的醫生StephanieLiu,述說她在哺餵母乳過程中的掙扎和痛苦.哺餵母乳的疼痛和內疚Liu醫師表示,在醫學院就讀時她瞭解了母親和嬰兒在母乳餵養時的聯繫與互動,哺餵母乳是她懷孕期間最期待的事之一.然而,餵母乳比她所想的困難許多.Liu醫師努力想讓嬰兒正確地含住乳頭,但當嬰兒這麼做時,她卻非常疼痛.而且,因為奶量不足,嬰兒出生後不到兩週,Liu醫師使用了配方奶.她感到非常內疚,感覺沒有為小孩做到最好.然而,這個經驗改變了Liu醫師與產婦間的互動.面對無法成功哺餵母乳的母親時,Liu醫師不再只是尋找物理性原因,她問她們:"這些困難對妳有什麼影響?"自從開始提出這個問題,產婦表達她們可能有產後抑鬱症症狀,或覺得自己是一個糟糕的母親等等擔心.Liu醫師說,她這樣問是因為當她無法餵養母乳時,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及格的媽媽.但因為覺得太慚愧了,無法跟別人討論這些事,讓自己更沮喪.母乳餵養困難女性產後抑鬱風險較高一項針對2,500多名女性的大型研究發現,有母乳餵養負面經歷的女性更容易在產後兩個月內發生抑鬱症.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只有25%的母親做到嬰兒出生六個月內純母乳餵養;10%的新手媽媽經歷過產後抑鬱症.另一項研究發現,母乳餵養對產後心理健康的影響和懷孕期間是否計劃母乳哺育而有所不同.原本計畫要以母乳餵養嬰兒,但產後無法進行的女性,產後抑鬱的風險較高.除了母乳還有其他安全又健康的選擇作為父母,總是想提供最好的給孩子.也因為如此,母乳哺育的困難可能導致大量壓力.Liu醫師表示,作為一名醫生,她知道母乳是對健康有益的選擇.但身為一個媽媽,她也瞭解女性因為餵養所面對的巨大壓力.因此,她雖然支持母乳餵養,但也提醒媽媽們要記得尋求協助與支持.而如果正在面對哺餵母乳的困難,別忘了還有其他安全和健康的選擇,可以確保寶寶吃得好、吃得飽.更多關於母乳純母乳哺育的新生兒餵養不足風險較高英國皇家助產士學會:尊重母親的哺育選擇!媽媽因為餵孩子配方奶感到羞愧編譯來源:DailyMail(2019.05.27)
+ read more

2019.06.05
喝紅酒真的對心臟有益嗎?
多年來,研究顯示飲用適量紅酒與良好的心臟健康有關,但專家表示,在喝酒之前了解背後的含義是什麼很重要.一直以來,並沒有研究證明飲酒與改善心臟健康之間存在因果關係.相反地,研究只是發現紅酒與降低心臟病死亡風險等益處"有關".目前尚不清楚是紅酒本身還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可能是喝紅酒的人有較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而且,你可能甚至不需要喝紅酒就能獲得好處,適量的啤酒和烈酒也與降低心臟病風險有關.一種常見的假設是紅酒因為含有抗氧化劑,如葡萄皮中的白藜蘆醇,因此可能對心臟有益.一些研究指出白藜蘆醇可以降低膽固醇和降低血壓.不過,白藜蘆醇是否真的具有心臟保護性、需要攝取多少白藜蘆醇才有效果都存在爭議.若要獲得白藜蘆醇可能帶來的心臟保護效果,可能意味著要飲酒過量.適量飲酒代表可以喝多少?美國心臟學會建議,如果要喝酒,請適量飲酒.具體而言,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一到兩杯,女性每天飲酒一杯.(一杯代表355ml啤酒、118ml紅酒、44ml酒精濃度40%烈酒或30ml酒精濃度50%烈酒)飲酒過量的壞處研究發現,適度飲酒可能會帶來一些健康益處,如提高"好膽固醇"水平、降低患糖尿病的風險.然而,過量飲酒會導致許多健康問題,包括:肝臟損害、肥胖和某些類型的癌症和中風,更不用說它對心臟的負面影響.酒精過量對心肌細胞有毒,它可能導致高血壓及引發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力衰竭.很難證明飲酒可以改善心臟健康狀況證明飲酒可以改善心臟健康需要一項大型的前瞻性研究.不僅要將人們隨機分配至不飲酒的控制組和適度飲酒的實驗組,還要比較不同類型的酒—紅酒、白葡萄酒、啤酒、烈酒,以確定哪一種酒比較有效.接著必須控制各種因素—年齡、性別、心血管風險和他們的飲食習慣,並且必須追蹤他們多年.這種研究還會遭遇倫理困境—讓不喝酒的人喝酒.因此,此類的研究比較難執行.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05.2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