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07.22
肥胖增加胰臟癌風險
除了抽菸和慣性胰臟炎外,現在研究也發現肥胖會增加胰臟癌的風險。且過去的研究大多指出肥胖與男性罹患胰臟癌的相關性,這份研究卻發現不管對女性還是男性,肥胖和胰臟癌的相關性都很高。
這份研究是知名的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中的一項子計畫,主要目的在於釐清肥胖和胰臟癌的相關性,參與者有將近14萬位更年期婦女,總共追蹤了七年。結果發現腰臀比超過標準值的更年期女性,若在胃部囤積過多的脂肪的話,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會比一般女性高出70%。此外,研究亦發現使用腰臀比來預測胰臟癌的風險,較使用傳統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準確。
研究人員表示,腹部肥胖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也因此提高胰臟癌的風險。
目前研究發現和肥胖有關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直腸結腸癌、乳癌、心臟疾病等。
資料來源: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

2008.07.15
降血壓藥物效果有性別差異
左心室肥大(Left-Ventricular Hypertrophy,
LVH)是心臟疾病的先兆,其症狀包括:呼吸短促、胸痛、暈眩、心跳不規律等,但是這些症狀通常不太明顯、且容易受到忽略。現市面上有兩種普遍的降血壓藥物-阿廷諾膜衣錠(Atenolol)、諾莎鉀(Losartan)對改善左心室肥大的狀況有性別差異。根據紐約康乃爾醫療中心(New
York Weil Cornell Medical
Center)的一份研究發現,這兩種藥物對女性的效果可能不如男性。
這份針對人體血壓狀況所做的著名研究稱為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LIFE),總共追蹤了五年,有超過九千位的參與者。結果發現女性和男性使用這兩種藥物,所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是差不多的,但是,就改善左心室肥大的狀況來說,男性的效果明顯比女性好許多。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AHA)所出版的「高血壓期刊」(Hypertension)
+ read more

2008.07.11
月經,商機無限!?
最近陸續有幾份研究發現,月經經血中所抽取出來的細胞,擁有可以自行再生的能力,且可發展成各種不同器官組織的細胞,發揮類似幹細胞的功能。現在立刻有業者嗅到商機,準備提供女性儲存月經血的服務。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Amit Patel教授與臍帶血公司Cryo-Cell
International準備合夥提供儲存月經血的服務,這項服務稱為「C’elle」,每次花費約台幣一萬五千元。經血蒐集的方法如下:廠商會將一份工具組快遞給消費者,工具組內所附上的配件包含自行取得月經到儲存月經所需的用具,包括,月經蒐集杯、月經蒐集吸管、已付費的快遞回收包裹以及使用指引。經由這種非侵入性的蒐集方式,月經經過處理後所抽取出來的細胞,可以儲存在冷藏庫中,將來若研發出適用的治療方法便得以取出使用。這類可以自行再生的細胞將來甚至可以用來製造藥品供美容或運動使用。
C’elle的行銷經理Michelle
Kay表示:將來生物科技所研發出來的許多治療技術,都必須要靠月經經血中的細胞才得以進行。我們提供一種服務,讓女性可以用一種簡單、無痛、沒有壓力的方法掌握自己未來的健康,甚至可能讓有血緣關係的親戚的健康多一份保障。
這種類似臍帶血的儲存服務其實也有不少爭議,現在已經有人開始懷疑儲存臍帶血的功用可能不如預期,因為實際上會使用到儲存臍帶血的人比例極低。而月經被儲存起來,是為了將來若研發出相關的治療方法時可供取用。然而,就現階段來說,月經不具任何治療功效,也沒有人可以保證將來一定會研發出相關的治療方法,因此,現在業者所承諾的其實比他們真正能提供的還多。更何況有關月經血的研究,其實還尚未進行到人體試驗的階段。
延伸閱讀:
月經,幹細胞研究的福音?
+ read more

2008.07.10
美國對子宮頸癌疫苗副作用展開調查
美國自兩年前核准子宮頸癌疫苗Gardasil上市後,目前為止共接獲約8000件的不良反應通報及18起死亡案件通報,其中10起死亡已初步排除與疫苗有直接相關,另有8件尚未證實。而上週,兩名青少女(14歲及15歲)因為接種疫苗後個別發生了多發性神經炎(Guillain-Barré
syndrome)
及胰臟炎之副作用而向政府申請疫苗損害賠償,成為美國首件申請賠償案,目前審議委員會正針對子宮頸癌疫苗偵查中。
申請理賠其中之一的Jesalee
Parsons向媒體表示,當初接種疫苗時醫護人員只告知此疫苗之好處,對於可能造成的傷害卻絕口不提,對此她感到極為憤怒。
在美國,民眾每15分鐘就可在電視上看到此疫苗行銷廣告,此外,疫苗製造商Merck亦從2006年開始在國會的強力遊說,試圖將疫苗納入各州例行接種。研發此疫苗的藥廠(Merck)去年靠此疫苗共賺進15億美元(約450億新台幣)。
此疫苗於2006年12月在台上市,台灣女人連線肯定此疫苗之研發,然而,關於此疫苗上市以來許多片面、誤導民眾的宣傳及不實廣告,卻從未見衛生單位出面說明,嚴重影響女性自我判斷及選擇的權利,甚至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台灣女人連線對此極為憂心。除了呼籲政府應盡快提供民眾完整且全面的資訊之外,亦提醒民眾如欲接種此疫苗,可先詢問醫師下列問題:
1.
施打疫苗的6個月期間要注意什麼?能不能有性行為?
2. 施打期間若感染HPV,會不會影響效果?
3. 施打期間如果意外懷孕怎麼辦?
4. 接種之後5年,需不需要追打加強劑?
5.
可否和流感疫苗、腦膜疫苗或肺炎疫苗等其他疫苗一起接種?
6.
26歲以上婦女施打如果出問題,疫苗救濟基金並不賠償,屆時要如何求償?
或下載 衛教單張
新聞來源:New York Post
HTTP://WWW.NYPOST.COM/SEVEN/07062008/NEWS/NATIONALNEWS/FEDS_WARNING_SHOT_118716.HTM?PAGE=0
+ read more

2008.07.09
男性年齡影響流產風險
生理時鐘可不是只有女性才有的,最近一份研究發現,男性過了35歲以後,生育力會開始下降,其伴侶流產的風險也會增加。
研究人員分析了巴黎一間生育中心的資料,總共包含1萬2千對伴侶,並將男性和女性的年齡分別統計。結果發現不論女性年齡的高低,男性的年齡若大於35歲的話,女性流產的風險便會增加。30-34歲的男性,其伴侶發生流產的風險平均為16.7%,35-39歲的男性為19.5%,40歲以上的男性會增加到33%。
胚胎學者Yves
Menezo表示,年輕男性的精子若有損壞的話,較沒有危險性且可自行修復;但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自身修復的功能也會逐漸下降,直到自身的機制無法再修復損壞的基因時,便會影響精子的品質,使流產的風險大幅增加。
資料來源:Journal of Rare Books, Manuscrts, and Cultural Heritage
+ read more

2008.06.26
PGS無法增加人工生殖成功率
著床前基因篩檢(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
PGS)是一種用來檢驗人工生殖胚胎的科技,此技術可以在胚胎植入子宮前檢驗出細胞中的染色體是否有異常的狀況。先前有學者表示,針對35歲以上的婦女、屢次接受人工生殖卻失敗的婦女或是常流產的婦女,這項技術可以增加此類婦女人工生殖的成功率,但是,英國生殖協會(British
Fertility
Society)最近針對PGS發佈一項指導方針,反駁此說法。
此方針內容簡述如下:
一、35歲以上的婦女,並不會因為使用PGS而增加人工生殖的成功率,或減少流產的風險。最近的臨床研究甚至發現,使用PGS之後的活產率會降低。
二、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強而有力的科學實證可以證明PGS對有流產史的婦女有正面的影響。
三、PGS只有在有經驗的醫師和規劃嚴謹的醫學環境下才適合執行。
四、醫師有責任讓病人充分瞭解有關PGS的資訊,包括,目前沒有證據顯示PGS能增加懷孕的機率,在某些特定的狀況下,甚至有可能減少懷孕的機率。
五、應該要有更多研究來確保PG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Fertilit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