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立法院通過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
2007.04.11
立法院通過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
2007年4月11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通過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由於法案自民79年即未大幅修正,其中對於相關主管機關權責未明,且內容已不足以因應國人心理健康與精神病人保障之需求,故大幅度修正此法。   此次修法重點在於:          一、加強預防與促進國民心理健康概念 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推動心理健康與防治之事項,且中央主管機關於每四年公布國家心理衛生報告,內容應至少包含國人心理疾病統計(性別、地區、族群等各項變因)、心理衛生資源(相關專業人員配置、預防網絡建構)、政策成效評估及未來政策方向。                  二、增訂中央諮詢代表之性別比例 由於心理疾病罹患人數、成因及其照顧者均有明顯性別差異,故中央主管機關於邀請相關代表提供諮詢時應考量性別比例,單一性別不得低於三分之一。         三、增訂對於精神病人之保護及權益 1.          現行法對於嚴重病人強制住院規定,僅需由兩位精神科醫師鑑定,有違反人權之疑慮,故修訂條文內容為,除需經由精神科醫師鑑定外,必要時,可再由相關專業人員組成之審查會,對於是否需要強制住院進行審查,若不服審查會決定時,後續設有救濟程序,以求其慎重。 2.          增訂傳播媒體之報導不得使用與精神疾病有關之污名化字眼,亦不得有與事實不符或誤導閱聽者對病人產生歧視之報導,違反者設有罰則。          四、修訂保護人之產生 修訂後,嚴重病人之保護人由監護人、法定代理人、配偶、父母、家屬順定互推一人為之,無保護人者,由其戶籍所在地、住(居)所之主管機關指定之。   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並決議:精神衛生法將不經過朝野協商,逕付立法院二、三讀。
+ read more
中、西藥物不能混著吃
2007.04.04
中、西藥物不能混著吃
美國有一位憂鬱症病患時常尿中帶血,經過很多次檢查、也花了大筆的金錢,但卻始終無法檢查出原因,後來在醫師仔細詢問之下,才發現這位病患平時會從健康食品店買草藥補身,當時這位病患除了吃抗憂鬱的藥物之外,正好同時在使用含有銀杏(ginkgo biloba)的藥草,而銀杏的副作用之一便是容易造成出血,在該病患停止使用藥草後,血尿的狀況便也改善了。 美國聖路易大學(Saint Louis University)的一位學者,針對各種常用的中、西藥品和營養補充品互相影響的效果和副作用等,做了深入的研究。一般人認為不需要處方簽的藥物就可以安心使用,但是研究發現如果交替著吃或是一起吃的話,是有可能造成致命的副作用的;例如常吃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又同時使用草藥或成藥,甚至是醫生開的處方藥的話,不但治不好病,還可能會病的更重。 研究發現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若和抗憂鬱、抗焦慮的藥物一起使用的話,可能會造成血清素症候群(serotonin syndrome),也就是出現煩躁、心悸、發熱、冒汗等症狀,嚴重的話,是會致命的。 此外,女性可能會使用當歸來調整月經週期或是減緩更年期症狀,但是,研究發現當歸可能會造成心律不整、低血壓等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問題,如果當歸和抗高血壓藥物一起使用的話,會使女性的血壓急速下降,甚至造成中風。 研究人員強調,許多人認為營養補充品不是藥,而藥草來自於大自然,所以是很安全的,但是卻忽略了不同的藥品若同時使用的話,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反應,因此,病人在用藥時,應該要注意是否有同時在使用其他中藥或營養補充品、身體是否有出現任何不適的症狀,並且讓醫生瞭解用藥狀況。
+ read more
男女自殺風險大不同
2007.01.31
男女自殺風險大不同
      一份發表於美國精神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的研究發現,預測重鬱症後的自殺因子男女大不同。自殺行為中的性別差異其實很早就被發現了,過去研究顯示男性的自殺死亡率較高,而女性嘗試自殺的比例較高。   為了瞭解自殺危險因子是否存在性別差異,研究者檢視314名重鬱發作(major depressive episode)後尋求治療的重鬱症、躁鬱症患者,其中女性184名、男性130名。   研究過程中,4位病患自殺身亡、48位患者嘗試自殺,共佔總人數的16.6%,其中女性企圖自殺人數比例為男性的兩倍。綜觀研究結果,發現男女自殺風險的因子確實不同(見表一),對男性而言,涉及下列相關因子將提高至少三倍的自殺風險,對女性而言,曾經嘗試自殺者將提高六倍的自殺風險,且每多一次嘗試自殺將提高三倍的自殺風險。   男女自殺風險因子 男性 女性 1.          個人與家族的自殺史 2.          藥物使用史 3.          吸菸 4.          邊緣性人格疾患 5.          早期與家人分離 1.          自殺意念 2.          先前自殺的致死率 3.          敵意 4.          個人的憂鬱症狀 5.          生存意念低落 6.          邊緣性人格疾患 7.          吸菸     由Oquendo’s領導的研究團隊更進一步指出,在上述因子中能夠有效作為未來預測自殺風險者,在男性為吸菸和家族自殺史,在女性為個人自殺史、自殺意念和吸菸。預期該研究可以改善目前對於重鬱患者自殺風險的評估,並可作為未來自殺評估與預防相關研究的指引。
+ read more
整形手術有效促進心理健康?
2006.10.14
整形手術有效促進心理健康?
最近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一場有關整形手術的會議中,一篇研究表示,服用抗憂鬱劑的病患中,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患在進行整形手術後就可以不用再服藥。 這篇研究包括362位動完整形手術一年的病患,大部分是中年婦女,最常見的手術包括隆乳、縮小腹和拉皮;其中有61位病患(17%)在動手術前有服用抗憂鬱劑,研究人員並不瞭解這些病患得憂鬱症的原因,也不清楚其憂鬱症是否和想整形部位有關。研究結果發現,在手術後六個月,服用抗憂鬱劑的人數下降至42人;98%的病患表示手術能有效增進自信心,但是,手術後停用和繼續服用抗憂鬱劑的病患中,約有相同比例的病患都表示自信心增加,這樣的結果並不能解釋憂鬱症和自信心的關連性,因此研究人員推論整形手術讓部分病患停用抗憂鬱劑有可能是因為生活品質的改善,而不是自信心提昇。 並非所有研究對整形手術和心理健康都持正面的看法,近幾年不少研究也指出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自殺率較高,但是此研究人員表示,這有可能是因為參與者本身精神狀態的關係,而不是整形手術本身引起他們自殺的動機。
+ read more
整形後的女性,自殺率高
2006.09.25
整形後的女性,自殺率高
最近一篇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發現,有做過整形手術的女性,不論是隆乳或是一般整形,乳癌、心臟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死亡率都比一般女性低,但自殺率卻遠高於一般女性。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是24,000位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的女性,他們曾在1974到1989年間做過隆乳手術;此外,這項研究還包括另外16,000名曾在同一段時間內做過其他整形手術的女性當作控制組;研究人員平均追蹤了15年,最長追蹤到24年。研究結果發現,有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死亡率比一般女性低了26%,而有做過一般整形手術的女性,死亡率則低了32%;但是,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自殺率比一般女性高出73%,而有做過其他整形手術的女性也比一般女性高出55%的自殺率。 研究人員表示:在死亡率方面,隆乳手術組死亡率較低的原因,除了可能因為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罹患乳癌和心臟疾病的風險比較低之外,也有可能是參與者本身的關係,因為會做隆乳手術的女性和一般女性相較之下,健康狀況和社經地位通常都比較好。 至於自殺率方面,之前有研究表示,做過隆乳手術的女性自信心較低落,有憂鬱症或精神上疾病的可能性較高,甚至有研究表示,女性隆乳後會有絕望等併發症,這也有可能提高自殺率;但是,這份研究並沒有針對自殺率較高的原因多做解釋。 研究人員強調,在做整形手術前,除了要特別注意病人想要整形的動機和原因之外,也應注意其心理健康狀況,若病人的問題不是藉由整形就可解決時,則應轉介病人給心理健康專家。
+ read more
身體意象與心理健康
2006.06.21
身體意象與心理健康
兒童精神病學與人類發展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iatry and Human Development)裡一份針對精神科病患做的研究指出,青少年越在意自己的身體意象,越容易有沮喪、焦慮、自殺傾向等精神健康問題;過於注重自己的身材最有可能患得創傷後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和解離症(Dissociation);總而言之,身體意象失調已經影響到此研究中三分之一的青少年,甚至嚴重到影響他們的正常生活機能。   為了瞭解身體畸形性疾患、飲食失調和身體意象失調的普遍性和關連性,也藉此瞭解相關的精神疾病,此研究團隊針對208位12至17歲的孩童做評估,這些孩童都是精神醫院裡的住院病人;結果發現達到身體畸形性疾患標準的病患總共有14位、飲食失調有8位,另外有46位孩童很擔心自己的身材、體型,但是臨床上還不構成身體畸形性疾患或飲食失調;而這14位身體畸形性疾患病患裡只有一位的病例表有註明此症狀,另外那46位過度在意身體意象的孩童中,真正過重的只有一位。   這份研究顯示診斷和治療身體畸形性疾患的重要性其實被忽略了,青少年對他們的身體意象感到煩惱、擔心,其實已經是很普遍的現象,而這個現象需要更多的研究和關心。   名詞解釋: 解離症(Dissociation)指因為環境的外在因素使人的意識、記憶等精神功能遭到破壞,而對生活造成困擾;其中包括的症狀有暫時性失憶、記憶不連貫、喪失自我感、喪失現實感、認同混淆等,嚴重者可能出現多重人格   身體畸形性疾患(Body Dysmorphic Disorder)已經被醫學界認定為一種病狀,病患常會過度關心或憂慮外表上不存在或很小的缺陷,這種症狀通常發生在青春期早期,因為這段時間身體正在經歷外表上的改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