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美容

產後無法擺脫肚子?可能是腹部肌肉出問題
2017.08.15
產後無法擺脫肚子?可能是腹部肌肉出問題
大約三分之二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或產後會罹患腹直肌分離症(Diastasis Recti)。研究表示,若沒有矯正練習,腹直肌分離會維持很多年,並造成慢性背部和骨盆帶疼痛、姿勢不良甚至疝氣或器官突起於撕裂的腹壁。   腹直肌位於腹部的兩側,主要功能是支撐背部和腹腔內器官。懷孕期間,由於胎兒成長,媽媽的子宮也會快速增大,腹直肌和結締組織會分離而且拉伸、變薄,以適應胎兒的成長。薄弱的結締組織取代了腹直肌原本的功能,脆弱的支撐可能導致媽媽身體出現背部疼痛、腹部器官移位、便秘、腹脹等症狀。   這最常發生在先前有過懷孕經驗的女性身上,因為其肌肉力量已被減弱;還有懷有雙胞胎或更多胞胎的女性,因為隆起的肚子大使得腹肌更為緊繃;35歲以上的人也因為肌肉可能隨著年齡增長自然減弱,可能有此症狀。   然而,腹直肌分離症不僅發生於懷孕女性的身上,理論上只要不正確地做仰臥起坐或舉重,任何人都容易罹患腹直肌分離症。其症狀包括當站立、彎曲和行走時腹部會有撕裂和疼痛感,而大多數人在注意到分裂肌肉之間的凸起處前,都不知道自己罹患此疾病。   而維持體態也不見得能在懷孕期間提供保護。一名懷孕前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女性,在懷孕的前幾個月仍持續跑步、騎自行車和做仰臥起坐,希望能保持身材並在產後能更輕易地恢復身材。懷孕第4個月時,她發現肚子有一個突起處,觸摸時手指陷入一個約莫4公分的凹洞。經診斷她罹患了「腹直肌分離症」。醫護人員推測,即使這名女性的腹肌在懷孕前是如此強健,但當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提供胎兒生長伸展時,它們仍會被拉開。   雖然不危及生命,但如果處置不當可能會導致長期的問題。弱化的腹肌需要其他肌肉運作以作為補償,可能造成其他部位肌肉疼痛,特別是背部和臀部。而在分娩時,腹直肌分離會使陰道分娩更加困難。也因為腹部肌肉通常與骨盆底肌肉一起運作以支持膀胱和腸子,之後可能引起便秘與失禁。   雖然嚴重的病例可能需要手術來重新連接肌肉,但此病症也是可透過正確的運動來改善。英國國民保健署建議進行物理治療和骨盆運動。   但是,倫敦產後運動專家Katelyn Faison說:女性常常會自行嘗試了錯誤的運動,使狀況變得更糟。對腹肌施予太大的壓力可能導致其進一步分離,將造成更多的虛弱、疼痛和持久性的傷害。   倫敦物理治療師Kim Van Deventer說,女性們認為無論是透過特定運動或手術,只要成功關閉肌肉間的間隙,便是成功。但實際情況並非是因為肌肉不夠強壯,而使它們無法組織在一起。關鍵是要循序漸進地重建腹部肌肉的全面強度,甚至可能需要運動長達12個月之久。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731    
+ read more
高跟鞋美麗的代價
2017.08.14
高跟鞋美麗的代價
穿高跟鞋對健康是否有害,一直備受爭議。最近蘇格蘭艾伯丁大學的研究團隊檢視了20份有關高跟鞋的研究,同時從流行病學、生物機轉及社會文化的角度去探討高跟鞋的影響,讓人們能更細緻地了解目前高跟鞋對大眾健康的挑戰。   研究指出,高跟鞋能提升女性的魅力,並且穿高跟鞋的女性容易因為獲得男性的關注而受到相應的禮遇,女性本身也認為穿高跟鞋使他們更加自信。不過,多數的研究也指出高跟鞋增加肌肉骨骼症候群的風險,如扭傷、骨折、拇指外翻等,影響範圍從腳趾到脊椎,並且也會增加受傷(如跌倒)的風險。綜言之,高跟鞋同時有著對健康有害的缺點及社會文化上的好處。   此外,研究團隊提及最近英國與加拿大在處理雇主要求女性員工穿高跟鞋引發的爭議時不同的態度。一位空服員說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要求他們在機場必須穿高跟鞋,但在飛機上不用穿高跟鞋。此外,2016年一位擔任櫃檯接待員的女性抵達工作場所後被要求折回家裡,換上2-4吋高的高跟鞋。這位女性發起聯署要求國家制定法律禁止企業要求女性穿高跟鞋,獲得超過152,400筆聯署。   英國對爭議的回應是雇主不得因受雇者之性別而有歧視,穿著規定應對不同性別有對等的要求,為了讓這樣的法律意義更為明確,政府將針對職場制服做新的指引。而加拿大哥的倫比亞省則是特別修正了法律;禁止雇主要求員工穿高跟鞋。   研究作者Max Barnish說明,研究目的並非試圖告訴民眾是否應該穿高跟鞋,而是探討高跟鞋如何影響女性選擇鞋子的自由、對異性戀關係及社會的負面影響,讓女性能衡量穿高跟鞋的利與弊。同時研究也強調英國政府應追蹤女性被要求穿高跟鞋事件的後續處理,並希望政府能制定法律或討論出具體措施來規範這樣的問題,而不是仰賴讓問題持續發生的既有法律。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01)、Medical News Today(2017.08.01)、BMC Public Health(2017.08.01)  
+ read more
離減肥藥遠一點 尤其是青少年!
2017.08.08
離減肥藥遠一點 尤其是青少年!
減肥藥被廣泛宣傳為減重的快速方法,可以獲得完美身材。在追求纖瘦的社會價值下,許多人為了能快速減重,可能罔顧專家提出的警告,嘗試減肥藥,但這會帶來危險的副作用。   減肥藥通常含有苯丁胺(phentermine)、奧利司他(Orlistat)和西布曲明(sibutramine)。這些物質可能透過混亂身體的自然規律來減重,但會伴隨許多副作用,包括心跳增加、昏厥、異常出血和心臟病等。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在2009年提出報告,有69種不同的減肥藥都含有可能引發癲癇和中風的物質。專家亦不斷警告減肥藥可能造成的威脅,在極端情況下,它們可能造成胃的損壞,甚至導致死亡。   事實上,減肥藥對於所有年齡階段都是不安全的。對青少年來說更是危險,因為減肥藥會干擾生理系統,導致青少年營養不足,特別是鐵和鈣。加拿大兒科學會在2004年一項研究中提出:成長中的兒童和青少年,既使是能量攝入的邊際效益降低,也可能與生長緩慢有關。   研究顯示,減肥可能含有有毒化學物質,可能對正在發育青少年的成長、體內賀爾蒙與精神健康造成破壞。   密西根大學的Lloyd Johnston博士說,當他開始研究析高中生使用減肥藥的情形時,發現藥中一種常見的成分與造成中風有關。雖然從1980年代以來,這種成分已不在減肥藥中,但他認為,現在的減肥藥所造成的風險並沒有不同。   明尼蘇達大學研究人員在2006年表示,十多歲的女孩使用減肥藥的比例在五年間有顯著的飆升,從7.5%上升到至4.2%。並且,有63%的女孩用不健康的方式控制體重、22%的女孩用非常不健康的方式控制體重。   雖然FDA及專家不斷提出警告,但以「減肥營養補充品」等名目魚目混珠地銷售,還是很難斷絕。並且,網路上銷售的減肥藥數量亦持續增加。 這些產品通常是沒通過管制的,可以含有未被許可用於人類並且可能致命的物質,如農藥。   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健康的減肥方法通常是透過運動與改變飲食習慣,或者與醫生進行討論。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519    
+ read more
減重之戰—為何男人比女人容易?
2017.08.04
減重之戰—為何男人比女人容易?
減重非奇蹟,是一項漸進的過程,需要下決心,持續的努力。而且必須了解每個人對於同樣的運動或固定的減重計劃反應皆不同。每個人的新陳代謝,基因組合,身體狀況,甚至性別決定其能否輕易達成減重的速度。   長久以來,認為男性比女性容易甩肉,是真的嗎?原因為何?   簡單來說,主因之一是男女身體的大小。男性有較多的肌肉和非脂肪組織,脂肪和肌肉的比例較女性少。多肌肉,少脂肪,比較容易消耗熱量。而女性一般脂肪組織多於肌肉,其脂肪比例比男性至少多出6-11%。這是男女減重難易的大異其趣的起點。   與女性相比,男性也可以更容易地建立肌肉,這和睾丸素有關。睾丸素是一種強大的男性荷爾蒙,它使男性的代謝率比女性高,且合成男性瘦肌肉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女性如果要減重瘦身,就必須多流些汗?不見得!平衡組合的心肺運動和承重的運動,常使身體變得幾近完美。可是必須要記住,均衡的飮食也很重要的。減重或維持體重,需要兼顧飲食均衡和足夠熱量的消耗。如果飲食習慣不佳或睡眠不足,是不可能減掉一寸或一磅的。   編譯來源:NDTV  Smart Cooky 2017.07.21    
+ read more
首例!男子死於陰莖增大及增長手術!
2017.08.04
首例!男子死於陰莖增大及增長手術!
最近於瑞士發生了因為陰莖增大術而死亡的首例,一位健康的30歲瑞士男性希望將腹部脂肪轉移至陰莖,來增加陰莖的直徑及長度。   《鑑識科學期刊》指出,整形醫師先對男子進行陰莖增長術(elongation),亦即先做一個切口將陰莖基部的韌帶鬆開,接著再進行增大術—將2盎司(fluid ounces)的脂肪細胞注入陰莖。不過,在注入完畢前,該位男士的心跳便開始加快,含氧量及血壓也降低,最後心臟病發。醫師們對男子進行CPR急救程序,並隨即將之送至急診,但男子在不到2小時內就宣告不治。   根據過去的經驗,陰莖增長術及增大術被認為是安全且簡單的手術,但是兩項手術同時進行會增加併發症的風險。報告指出,男子有輕微的氣喘,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病史,其死因是脂肪栓塞,亦即脂肪組織經過血液輸送而在肺部及其他部位的血管中產生阻塞,導致呼吸衰竭。   泌尿外科醫師Tobias Kohler提醒,這起案例是陰莖手術最糟的結果,手術還可能導致其他後果,如陰莖畸形、永久性勃起障礙。Tobias醫師認為陰莖手術不僅完全沒有效果還會帶來傷害。此外,性健康顧問Kevan Wylie指出,過去有研究追蹤受術男性並發現結果並不理想,這些結果包括留疤、有腫塊及感染等。   NHS認為還在實驗階段的「生物可分解的管狀物(tube-like biodegradable frame)含有組織細胞的管狀物,用陰莖的皮膚包覆此器材使陰莖增大」的效果可能比注入脂肪來得好,Wylie說明原因在於所注入的脂肪經過一段時間後身體會進行吸收,使陰莖回到原來的大小。   Wylie補充,增大術平均可以增加2公分的陰莖長度,但不會改變勃起後的長度。並且經過增長術後,因為陰莖基部的韌帶被鬆開,未來勃起的「挺」度會降低,而很多受術男性其實並不喜歡挺度消失。   編譯來源:The Daily Mail(2017.07.31)、NHS Choice      
+ read more
多國提出警告 隆乳與罕見癌症有關
2017.07.25
多國提出警告 隆乳與罕見癌症有關
在今年3月,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發佈了隆乳會導致退化性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的警訊。表明至少有359人罹患此癌,其中包括至少9人死亡,FDA並指出這和使用表面有紋理的植入物有關。專家們認為填充物表面的紋理可能引起發炎,進而發展至癌症。   因為乳房填充物的安全性一直備受質疑,英國醫藥和健康照護用品管理局(MHRA)正在進行全面性審查。MHRA統計發現女性植入表面有紋理的乳房填充物後,有2人死於ALCL,另有23人罹患同類型癌症。然而,MHRA強調目前無確切證據顯示填充物是癌症的起因。   去年英國約有8,000位女性接受隆乳手術。自從2010年發生PIP填充物的醜聞後,英國在2016年10月建立了乳房手術病患者的註冊機制,以促進安全。   MHRA發言人表示:「我們是歐盟行動組織的一員,監督和ALCL相關的乳房填充物,目標在了解整個歐洲的情況。」而英國衛生部也宣布成立獨立的諮詢團隊,採取行動促進整型手術的安全。   英國Angelia Ruskin大學整型外科專家Jim Frame指出,5年來,這個癌症如潛伏的炸彈,卻一直被隱藏著。有紋理的填充物應被禁止,使用較安全的平滑面乳房填充物。   今年5月發表的研究表明,與平滑的乳房填充物相比,某些有紋理的乳房填充物可能將ALCL的風險增加 10到14倍。   法國監督組織在2015年即指出,一些被召回的乳房填充物,很清楚和腫瘤有關。   澳洲治療藥物管理局(TGA)持續監測隆乳導致ALCL的病例,在今年該國確診病例數量翻了一倍以上,引起全世界醫生和患者的關注。     編譯來源:FDA、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201705、Mail Online20170713、AboutLawsuits2017071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