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懷孕婦女應注意甲狀腺症狀
2008.02.18
懷孕婦女應注意甲狀腺症狀
  最近有越來越多的醫學資料顯示,懷孕期間若發生甲狀腺機能減退的狀況的話,有可能會導致流產、妊娠性高血壓、早產、胎盤早期剝離、胎兒生長障礙等問題。然而,典型的甲狀腺機能減退症狀幾乎和懷孕時所出現的症狀相同,例如,容易疲勞、便秘、痙攣、掉頭髮,而且會怕冷、皮膚乾燥、體重增加、失眠等,使婦女很有可能會因此忽略甲狀腺疾病的警訊。因此,美國臨床內分泌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和美國臨床生化學會(National Academy of Clinical Biochemistry)建議懷孕婦女和有計畫要懷孕的婦女,應該要進行甲狀腺檢查。      
+ read more
男性年齡影響後代?
2008.02.15
男性年齡影響後代?
  英國的BBC新聞和每日報(Daily Mail)最近報導了一篇有關男性年齡與生育健康的研究,這份研究發表在人類生產醫學期刊(Human Reproduction),其指出男性年紀越大生的小孩會越健康,甚至連60歲以上的男性都不例外。相反的,年輕的男性有小孩的話,胎兒早產和死亡的機率越高,尤其青少年爸爸,胎兒早產、體重過輕、體型過小的風險都比一般人高。但是研究中所分析出來的生產風險差異並未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這是一篇回溯性的世代研究,資料來自於1995-2000年美國的人口登記系統,排除不合標準的樣本後,總共包括超過兩百萬筆資料。分析數據時所考量到的變因包括:父母親的背景、過去的生產史、產前健康狀況、母親的生活方式、產檢資訊、孕婦產期、嬰兒一歲前的健康狀況等,但是這些變因並未考量到父親的生活方式,因為缺乏這方面的資料。   雖然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結果有可能是因為生理因素,也就是說年輕男性(20歲以下)精子的品質和成年男性不同,導致日後生產風險的差異。但是也不排除其他可能的社會經濟因素,例如:年輕爸爸來自於經濟弱勢家庭的可能性較高、教育程度較低,此外,家庭暴力、藥物與酒精濫用、吸菸與二手菸等都有可能對生產造成負面的影響。而且這些社會因素對胎兒健康所造成的影響似乎遠大於父親的年齡。
+ read more
醫師沒告訴你的甲狀腺資訊
2008.01.30
醫師沒告訴你的甲狀腺資訊
  甲狀腺疾病在女性身上的發生率是男性的5-10倍。但是,病人就醫時,許多醫師可能不會和病人說明甲狀腺疾病的風險因子、症狀、診斷結果或是治療方式,因此,女性應該要瞭解這個普遍、但卻受到忽略的健康問題。   美國積極爭取病人權益的作家Mary Shomon蒐集了書籍、網路上與甲狀腺疾病相關的資訊,彙整出十點「醫師忘了告訴你的事」:   一、即使許多醫師都說診斷和治療甲狀腺疾病必須要進行「促甲狀腺素測試」(TSH test),但是,事實是不同的醫師對TSH的正常濃度會有不一樣的標準。舊的標準值為0.5-5.0,而新的標準值為0.3-3.0。至於哪一個標準較準確,目前醫界還沒有共識。   二、「促甲狀腺素測試」僅檢驗腦垂體所分泌的一種激素而已,也就是「促甲狀腺素」。但是,甲狀腺疾病並不只和促甲狀腺素有關,因此,若病人有甲狀腺症狀,但「促甲狀腺素測試」卻呈現正常時,應進一步要求進行甲狀腺抗體測試。因為先前有研究指出,若病人對甲狀腺抗體的反應呈現陽性,應該尋求治療,以免進一步成為甲狀腺機能減退。   三、內分泌醫師不見得最適合治療所有的甲狀腺疾病。   四、市面上治療甲狀腺的藥物,不見得越貴越有效,許多便宜的藥也可以達到一樣、甚至更好的效果。   五、不孕也可能是甲狀腺疾病的症狀,但是大部分的醫師並不會進行甲狀腺問題的檢測。   六、每一位女性在懷孕前和懷孕的時候,都應該要檢查甲狀腺的狀況。一旦發現有甲狀腺疾病就必須尋求額外的照護,因為婦產科醫師對於甲狀腺疾病可能不熟悉。   七、性慾下降有可能是因為甲狀腺荷爾蒙缺乏。   八、甲狀腺疾病若受到忽視或是治療不當的話,可能會影響食慾或運動計畫。   九、如果有高膽固醇或是已服用藥物,但卻無法降下膽固醇的話,有可能是因為甲狀腺疾病治療不當或是被忽視。   十、有一些對健康有益的物質或食物,卻不適合有甲狀腺疾病的病人使用,例如,氟化物和大豆。
+ read more
神奇小紅莓
2008.01.28
神奇小紅莓
  一直以來,小紅莓在預防女性尿道感染方面的功效都只停留在一般坊間說法的層次,缺乏較具體的科學根據。不過最近根據一份由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的Itzhak Ofek教授所做的研究結果顯示,小紅莓不只是在預防女性尿道感染上有明顯的功效,它在預防感冒、齲齒與胃潰瘍上也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小紅莓對於這些疾病的療效主要是來自於一種稱為「非可透析物質」(non-dialyzable material, NDM)的分子。這些分子會包覆在一些細胞或組織的表面,形成如同特夫龍(Teflon)一般的保護膜,以防止感染源或細菌的入侵。不過比較令人驚奇的是上述的功能似乎不會影響體內一些好菌的活動。而由於這樣的特性,小紅莓在防止或抑制細菌之依附與成長上能發揮相當可觀的功效。   藉由其成分中的NDM所形成的保護膜,小紅莓汁可有效的預防齲齒的形成。相同的功效也展現在抑制引起胃潰瘍的幽門桿菌的生成上。數據顯示,當與抗生素一起服用時,小紅莓汁可有效的降低胃潰瘍的復發率。此外,小紅莓汁可有效的防止引起感冒的病毒入侵宿主細胞,進而減低感染感冒的機率。   比較重要的是,小紅莓對於上述這些疾病的預防功效似乎只有在女性身上比較顯著。目前還不清楚為何會有這樣的性別差異,不過在解開這個疑問之前,還是建議每個人一天至少飲用兩杯小紅莓汁,以預防一些感染的發生或形成。   資料來源:分子營養與食物研究期刊(Molecular Nutrition & Food Research)
+ read more
矽膠隆乳再開刀率高
2008.01.24
矽膠隆乳再開刀率高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6年11月解除了長達14年對矽膠隆乳的禁令,隨後矽膠隆乳的研究與報導也不斷出爐。然而有關矽膠的保存期限及手術的再開刀率卻較少受到關注。   由於現在可得的臨床研究僅有幾年的數據而已,因此,在一般狀況下矽膠能在人體內保存多久目前醫界並沒有共識,致使許多醫師在回答病人的疑問時,只能依據自己過去的經驗回答,但是這些數據卻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再開刀率方面,根據製造商Allergan和Mentor的數據顯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人在手術4-5年內會再動一次刀。美國整形美學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Aesthetic Plastic Surgery)的前任理事長Mark L. Jewell亦表示,隆乳手術不可能只進行一次,大多數的病人術後都必須再開刀,差異僅在於再次開刀的次數和間隔會因人而異。但是許多醫師並未意識到這點,也不會告知病人再開刀的機率極高。而再開刀的原因除了破裂及異物入侵造成組織病變之外,因為術後發現矽膠的形狀、大小、位置不對,而再開刀的也為數不少。   美國最近新興起一股叫做「annuity medicine」的討論,意思是說由於隆乳的再開刀率極高,使醫師在進行完手術後幾乎可以確定病人會再回診開刀,可說是「保障」了醫師的病人數及收入,也變相的增加病人手術的風險和支出。   矽膠隆乳目前在台灣尚未合法化,兩家矽膠製造商曾分別於2007年9月及2007年12月向衛生署申請許可,然而由於缺乏安全性的資料,兩家廠商皆被要求補充資料,擇期再審。
+ read more
數位乳房攝影並非每人都適用
2008.01.22
數位乳房攝影並非每人都適用
  2005年一份具有指標性的研究發現,數位乳房攝影較傳統軟片式的乳房攝影更能準確偵測出乳癌。但是,最近則有另一篇重要研究發現,數位乳房攝影並非適用於每一個人,除非使用在較年輕的女性或是乳房密度高的女性身上,否則數位乳房攝影不但價格較貴,也不見得較準確。   這份研究所分析的數據擷取自一份名為DMIST(Digital Mammographic Imaging Screening Trial)的大型試驗,這個試驗是由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所贊助,總共包括4萬2千位美國與加拿大的女性。研究人員比對所有的傳統乳房攝影和數位乳房攝影結果,並針對目標族群進行特定的篩檢方式,再作交叉比對,此處「目標族群」包括:50歲以下且乳房密度高、50歲以下且乳房密度低、50歲以上且乳房密度高的婦女。結果發現數位乳房攝影在較年輕或乳房密度高的女性身上能發揮更多的效益,而年紀較大且乳房密度低的婦女似乎較適合傳統乳房攝影。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