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2.21
肺部疾病極需性別研究
經過過去幾十年來的努力,女性健康的議題總算開始在醫界漸漸受到重視。其中有關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研究也發現,COPD的女性個案並不符合傳統醫學對COPD的瞭解。
密西根大學的內科教授Fernando
Martinez與其團隊檢視了有關性別與COPD的科學研究,且發現這些研究中有一些共通處,例如,不僅COPD的疾病表徵在女性和男性身上不同,在風險因子、症狀、診斷、疾病發展、疾病類型上面,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此外,若暴露在危險因子中,例如,吸煙、炒菜油煙等,女性罹患COPD的風險比男性高,女性要戒煙也比男性困難的多。而且一旦罹患COPD,女性和男性所經歷的病程是不相同的,女性所經歷的焦慮、沮喪、呼吸急促等症狀及病況都會較嚴重,影響到的生活品質和層面也較大。
COPD有性別差異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目前仍有許多無解的問題,例如,男性和女性暴露在危險因子中,會有什麼不同的影響?COPD的性別差異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為何COPD在女性身上較嚴重?許多研究會不會因為診斷和研究上的性別盲而影響研究結果?這些疑問都極需研究來釐清。
資料來源:美國呼吸道及重症照護醫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read more

2007.12.10
高碳水化合物提高糖尿病風險
高碳水化合物提高糖尿病風險2007/12/10
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女性若攝取高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的食物,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便會增加。
這項研究由范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的醫學中心所進行,研究團隊追蹤了64,000位華裔女性,平均追蹤了五年。研究期間,總共有1,608位女性罹患糖尿病。分析結果發現,女性攝取高量碳水化合物,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此研究中攝取最多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約一天338公克),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攝取最少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約一天264公克)高出28%。
而攝取多量的高升糖指數食物,例如,麵包、米飯或麵等,亦會提高糖尿病風險;以白飯為例,每天吃300克米飯的女性,比每天吃200克米飯的女性,多了78%的風險罹患糖尿病。
+ read more

2007.12.06
子宮頸癌的潛在威脅
尚比亞傳染病研究中心的婦科腫瘤學醫師兼子宮頸癌防治計畫的負責人Groesbeck
Parham,去年在婦科腫瘤學期刊(Gynecologic
Oncology)發表了一篇研究,發現接受治療的愛滋病女性感染者中,有90%的女性亦有潛在的子宮頸癌細胞病變,若不接受治療,很有可能在將來發展成子宮頸癌。
聯合國愛滋防治計畫(UNAIDS)最近也發佈了一份報告指出,愛滋病受感染的婦女除非也接受子宮頸癌的篩檢與治療,否則仍然有很大的可能會死於子宮頸癌;也就是說愛滋病的女性感染者接受了愛滋病的治療,卻可能因此而忽略了子宮頸癌的潛在風險。
在發展中國家的婦女若感染愛滋病,因為醫療資源的缺乏,大部分的婦女在子宮頸癌病變前,通常就已經因為愛滋病而死亡。但是在先進國家中,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在早期就檢驗出子宮頸癌,治癒率相當高;因此,治療愛滋病的同時,也應該要注意到子宮頸癌的威脅。
+ read more

2007.12.06
梵帝雅加速骨質疏鬆
不久前有研究發現,女性使用由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GSK)所製造的第二類型糖尿病藥物「梵帝雅膜衣錠」(Avandia;成分:Rosiglitazone)會增加骨折率。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亦於11月份決議,於藥盒上加註警語,提醒用藥者此藥物會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發生的機率。
針對骨折率的部分,最近有一份研究報告提出進一步的說明。此研究指出「梵帝雅」將惡化骨質疏鬆的狀況,因為長期使用含有Rosiglitazone的藥物會加速舊骨質的分解,同時減緩或抑制新骨質的形成。如此一來一往之間,便加速了骨質疏鬆症形成的速度與風險。事實上,過去已有報告指出服用「梵帝雅」會減少「成骨細胞」的數量,但是一直到這篇研究發表後,科學界對於此類藥物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運作機制才有較清楚的瞭解。
研究者表示,糖尿病患者應被告知此類藥物所可能引起的風險,並與醫師討論過後,再決定是否停用藥物,而非立即停止使用。而對於骨質疏鬆已經接近危險邊緣的人,研究者則建議他們考慮其他類型的糖尿病治療藥物。
資料來源: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
+ read more

2007.11.26
醫學領域應重視性別差異
女性和男性因為生理構造不同,所需要的醫療需求也不盡相同;舉幾個簡單的例子,例如,相同劑量的麻醉藥,女性的恢復期較短;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很多屬於非典型的症狀;女性較容易有沮喪或失眠的問題。但是醫學研究中,注意到性別差異和性別分析的研究已經少之又少,更別說以性別為基礎所做的研究;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僅以男性為樣本,再將實驗結果照本宣科地套用在女性身上。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最近正積極地籌辦婦女健康研究中心,並針對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研擬以性別差異為基礎的醫療指引,例如,女性人工關節的設計、女性接受麻醉時的劑量與方式等。此外,由於「招募參與者」是研究人員在進行研究時最常遇到的問題,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西北大學也計畫建置伊利諾州婦女健康登記系統,這個系統將每年於婦女醫院(Prentice
Women’s
Hospital)就診、大約12,000筆的資料輸入,如此一來,研究人員便不需要招募參與者,也能有足夠的資料作研究分析。
婦女健康研究中心的執行長Teresa
Woodruff和西北大學婦產科Thomas J.
Watkins教授表示,研究人員和醫事人員都必須要有性別意識,如此在看醫學研究的時候,才能清楚地瞭解到哪些醫療處置適用於女性,哪些適用於男性。對於醫學上的性別差異,我們有許多疑問,例如,疾病都有性別差異,但是差異在哪裡?在生命各個週期所可能發展的疾病中,性別扮演著什麼角色?荷爾蒙如何影響疾病的發展?但是對於這些疑問,我們卻沒有完整的答案。為了要促進女性健康照護,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是很重要的。
+ read more

2007.11.23
女性吸煙者的警訊
根據美國的統計,無吸煙習慣的女性首次出現心肌梗塞的平均年齡約為71歲,而男性則約為61歲。換句話說,女性在發生心肌梗塞上似乎有著十年的性別優勢。但是一份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威廉赫左格(William
Herzog)醫師所做的研究發現,有吸煙習慣的女性可能將失去這十年的性別優勢。
這份對七千位男性和女性所做的研究中,針對「心肌梗塞的發生年齡」與糖尿病、高膽固醇、高血壓、家族病史與吸煙習慣等傳統認定與心肌梗塞相關的危險因子做統計上的相關度分析。結果發現,在糖尿病與高膽固醇方面並無顯著的相關;家族病史有早期冠狀動脈疾病者出現心肌梗塞的年齡約提前七年。這些結果在男性和女性方面並無顯著的差別,唯獨在吸煙習慣的部分例外,男性吸煙者出現心肌梗塞的年齡大約只比平均年齡提前3.8年,但是女性吸煙者卻提前約9年。也就是說,女性在心肌梗塞的出現上所有的十年性別優勢將會被吸煙習慣所消除。
而另外一份研究指出,女性吸煙者比同年齡的男性吸煙者更容易產生慢性阻塞性肺病。該研究指出,除了吸煙的行為本身,事實上吸煙量的多寡也會顯著的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生成,尤其是對女性而言。
資料來源:
Circulation Supplement II, 2007/10/16, Vol. 116, No. 16
呼吸學期刊(Respir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