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基因性別差異影響血壓
2007.01.11
基因性別差異影響血壓
人體的心臟和腎臟內有許多不同的基因,這些基因在調節心臟的速度和腎臟的功能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表在高血壓期刊(Hypertension),發現這些基因會影響血壓的升降,但影響血壓的基因種類,和其影響的程度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是不相同的。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是611位男性和656位女性,全部為白人,其中包括高血壓和低血壓患者;研究人員總共分析了50種基因,其中有六種基因對血壓有顯著的影響,但是這些影響血壓的基因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卻不是同一種基因,換句話說,就是控制腎上接收器的beta-1和alpha-2基因會影響女性的血壓,而beta-2和控制體內一種叫做血管加壓素原(angiotensinogen)的基因則會影響男性的血壓。 研究結果再次證實,在某些特定的基因裡的確存在著性別差異,以這篇研究為例,即發現在接受高血壓治療時,體內會有接收器吸收藥物,但是由於基因的差異使這些接收器的反應程度不一,因此,同樣的藥物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影響的程度也不一樣,這個發現對於醫師在選擇降血壓的藥物時,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 read more
妳的膝蓋容易受傷嗎?
2007.01.08
妳的膝蓋容易受傷嗎?
人的膝蓋因為有複雜精密的韌帶組織,因此比其他關節容易受傷,女性的膝蓋問題更是普遍,她們前十字韌帶受傷的比率是男性的兩倍;美國哈佛醫學院最近出爐的一份報告(Knees & Hips: A Troubleshooting Guide to Knee and Hip Pain)即以骨骼結構和荷爾蒙的角度解釋了為什麼女性的膝蓋較容易受傷,也提供女性一些可以減少受傷率的建議。 這份報告指出,人的大腿骨是直的,因此在和膝蓋骨的接合處會有一個夾角,稱做「Q-angle」,女性由於髖骨較寬,使大腿骨傾斜的角度大於男性,也因此增加了女性膝蓋的負擔;此外,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能增強膝蓋韌帶的彈性,但會降低膝蓋承受撞擊的能力;最後,運動技巧的訓練也可能導致女性膝蓋容易受傷,例如,女性運動選手在跑步時會將身體挺的比男性還直,如此容易使四頭肌產生不正常的收縮,因而增加了韌帶的壓力。 研究人員建議,要減少膝蓋受傷的機率,可以從穿合適的鞋子做起,並且在運動前應該先拉筋,做暖身運動。 此外,由於男性和女性的膝蓋骨形狀與關節轉動的方式,會因為性別而有所差異,過去人工膝關節都是以男性的需求設計,因此,若女性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也常受限於使用男性適用的人工膝關節。但是,在2006年出現了針對女性設計的人工膝關節,終於提供婦女一個比較合理的選擇。
+ read more
骨鬆藥停用後仍有效
2007.01.04
骨鬆藥停用後仍有效
過去關於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研究,最長只有五年的資料,因此對於停止使用藥物或是使用超過五年的話,對健康會不會有影響都是未知數;但是,最近一篇發表在2006年12月份的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長期研究發現,大部分的女性在使用骨質疏鬆症藥物五年後停用的話,在接下來的五年間都不會增加她們骨折的風險,但是研究人員還是建議脊椎骨折的高危險群,最好不要停止使用藥物。   這份研究是1996年一項叫FIT(Fracture Intervention Trial)試驗的後續研究,總共包含1,099位曾在FIT試驗中使用骨質疏鬆藥物的女性,這些女性在後續研究中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持續服用藥物,另一組則使用安慰劑,研究人員則紀錄她們的骨質密度。結果發現持續使用藥物的女性,其髖骨和脊椎骨的密度的確比停止使用藥物的女性高,但是,除了脊椎之外的骨折率則和停止使用藥物的女性一樣;此外,對於因為背痛而於臨床上診斷出脊椎骨折的女性而言,研究人員建議最好還是持續使用藥物比較好,雖然這樣的病例很低,大約佔持續用藥者的2.5%、停止用藥者5%;研究也證實若不停止使用藥物,十年的使用期是很安全的。   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很重要的研究結果,因為對於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和藥物的使用究竟要持續多久,醫界一直沒有確定的答案;女性的骨質疏鬆常較男性普遍也較嚴重,尤其是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必須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若她們在服藥五年後可以停止服用一段時間的話,就可以減輕她們身體和經濟負擔。    
+ read more
乳癌後懷孕不需等兩年
2007.01.02
乳癌後懷孕不需等兩年
一份刊登在12月份的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表示,「在接受乳癌治療後,需要等兩年再懷孕」這種說法,是口耳相傳的謬論,並沒有科學根據;在接受乳癌治療後的女性,只需要等六個月便可以懷孕,並不如外界所建議的需要等兩年。 認為治療後應該等兩年再懷孕的擁護者相信,這樣的等待期可以促進輔助療法的效益,增加乳癌的存活率;但是研究人員強調,目前並沒有科學研究顯示兩年的等待期,可以促進乳癌的復原或是影響懷孕的結果。 研究人員為了要評估這兩年等待期的影響,便分析了123位在接受乳癌治療後懷孕的女性;結果發現在接受乳癌治療後懷孕的女性,其存活率比沒有懷孕的高;但是,證據也顯示不需要等待兩年,等待六個月也能提高存活率,雖然差異比較不顯著。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結果並不支持兩年等待期這種說法,除了對於診斷出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病患而言,這樣的理論或許適用外,兩年等待期並不會影響其存活率。
+ read more
運動能改善女性膽固醇
2007.01.02
運動能改善女性膽固醇
一份發表在國際運動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的研究發現,適度的運動可以有效改善女性膽固醇指數。喜歡運動的年輕和中年婦女和習慣久坐的婦女比較起來,前者體內所含有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較低,對心臟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則較高。 研究人員紀錄了403位女性的運動習慣、膽固醇指數等指標,結果發現在運動中消耗越多的卡路里,其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則越高;此外,較常從事劇烈運動的女性,心臟耐力和其他人比起來通常是最強的,但是就膽固醇的濃度而言,適度運動的效益反而比劇烈運動好,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目前並不清楚原因。
+ read more
割包皮,防愛滋
2006.12.21
割包皮,防愛滋
美國政府在非洲肯亞和烏干達進行了兩項有關愛滋病預防與割包皮的大型研究,研究結果再次證實,在異性性行為間,男性割包皮的話,可以降低50%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這樣的研究結果也呼應了在去年於南非剛結束的另一份研究。 其實割包皮和愛滋病之間的關係早從1980年末就已被注意,第一份相關的研究包括三千位南非的男性,這份研究在去年11月時發表在「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結果發現割包皮可以降低60%的愛滋病毒感染率。由於這三份研究的結果一致,而且成效如此顯著,以致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在初步分析結果出爐後,就決定要提早結束實驗,並著手計畫讓非洲男性有一個安全的醫療環境進行割包皮的手術。 這兩份研究的參與者都是上千位男性,其中一半已割包皮,另一半則未割,研究人員都對兩組研究的參與者進行輔導、鼓勵他們使用保險套,而且會例行性地幫他們做愛滋篩檢;研究結果發現在他們的性行為上沒有顯著的不同,但是,在他們感染愛滋病的比例上,卻出現驚人的差異;以下為其研究結果:   肯亞 烏干達 參與人數 2784 4996 年齡 18-24 15-49 感染愛滋 人數 已割包皮 未割包皮 已割包皮 未割包皮 22 47 22 43 愛滋感染率 降低53% 降低48% 至於為什麼割包皮能降低愛滋感染率?研究人員表示,割包皮能消除最容易感染愛滋病毒的細胞,而且包皮比附近的皮膚組織要來的脆弱,也就是說HIV的病毒更容易穿透包皮,進入體內,若割掉包皮,新生長的皮膚便較厚實,不易受到感染;此外,陰莖前端包皮裡的細胞特別容易夾帶HIV病毒,因此,割包皮也可以減少愛滋病毒的傳染率。 割包皮不但是很好的預防愛滋的方法之一,手術的副作用也很少,有的話也只是很容易治癒的感染,成人割包皮有副作用的比例,大約和嬰兒割包皮有副作用的比例相差不遠;但它並不因此成為完美的保護措施,即使是已經割了包皮的男性,也應該要繼續使用保險套,此外,割包皮並不能保護藉由肛交或注射毒品所感染的愛滋病毒。  當許多研究發現割包皮可以降低愛滋病毒的感染率時,另一篇在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的報告也指出,男性割包皮可以減少50%感染和傳染性病的風險;這項研究總共進行了25年,包括510位18-25歲的男性,結果發現未割包皮的男性感染性病的機率是已割包皮的2.7倍;研究人員表示,以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應該要評估實施例行性的割包皮手術的長期效益和其成本。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