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12.14
乳房攝影越早做越好?
為了預防乳癌,政府政策的宣導一向告訴女性應該定期做乳房X光攝影,至於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定期檢查,是不是越早越好,目前則尚未有定論;最近一篇發表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對50歲以下的婦女做定期乳房攝影持保留的態度,因為從研究數據看來,50歲以下的婦女做定期乳房攝影的風險並不小於其益處。
這份研究追蹤了16萬位40-49歲的英國婦女十年,研究結果發現,40-49歲的婦女,每年做乳房攝影檢查的話,每一千位婦女中,會有四位婦女因為早期發現而存活,但是這個數據並不算顯著,而且這樣的益處必須跟乳房攝影的潛在風險做比較,所謂的「潛在風險」包括:增加暴露於輻射中的機率、偽陽性反應所引起的焦慮和做進一步檢查所需付出的代價,例如,時間、金錢、心理壓力等;此外,乳房攝影也有年齡上的限制,並非每個年齡層的女性都適用,大致上來說,其風險和益處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漸漸平衡。
偽陰性和偽陽性的檢驗結果是乳房攝影中很重要的疑慮,偽陰性容易使婦女失去警覺性、延誤就醫,偽陽性則會使婦女進入不需要的醫療程序;這份研究發現40-49歲做乳房定期檢查的婦女中,23%的婦女至少會有一次偽陽性的反應,比50歲以上的婦女高出近兩倍。
另一份類似的研究是由美國紐約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所進行,研究採用文獻分析的方式蒐集了過去十份研究,總共包括四十萬位婦女,研究結論顯示,對40-50歲年齡層的女性來說,越早做乳房定期檢查對於乳癌的存活率影響似乎不大。
每一位女性在進行乳房攝影前,都應該充分被告知其風險和益處;不論是因為過度暴露於輻射中,而於日後引發乳癌,或是因為未接受篩檢,而無法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甚至因為偽陽性的檢查結果,而做不必要的切片,這些風險都應該讓每一位女性視自身的狀況來考量,做最後的決定。
+ read more

2006.12.01
男性避孕藥真的有用嗎?
在近十年,陸陸續續有研究發現部分治療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壓的藥物是可以抑制男性射精的,但是因為這些藥物有昏睡、暈眩等副作用,因此無法當作男性避孕藥使用;最近英國則有研究人員表示,男性避孕藥最快在五年內即可研發成功,藥丸有可能必須每天服用,也有可能在性行為前幾個小時使用,而藥效在服藥後12至24小時就會消退,藥物的原理也是抑制男性射精。
由於女性是懷孕的主體,因此避孕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女人的責任,女人要記得每天都要服用一顆避孕藥才有效,如果藥物有副作用或是影響健康也是女人要承擔,彷彿避孕這件事是女人和醫生之間的事,與男人無關,而現在出現了一種有可能會改變目前避孕方式的東西,叫做「男性避孕藥」,但是即使有了男性避孕藥,男性就真的會使用嗎?
首先第一個必須思考的面向,便是性病的問題,雖然避孕藥可以防止懷孕,但是卻不像保險套一樣可以避免傳染性病,這是在選擇使用避孕方式時,必須考量到很重要的一點;再者,性行為的發生時常是很即興、而且不可預測的,有多少男性在性行為前幾個小時真的會服用避孕藥?又有多少女性願意相信對方真的有吃避孕藥?雖然男性避孕藥的出現,在意識上和形式上都衝擊到以前把「避孕當作女人的責任」的想法,但是實際上,男性願意分擔多少避孕的責任,恐怕還有待觀察。
+ read more

2006.11.30
時尚界的美麗迷思
「4個月減重25公斤,女子暴斃家中」,這是今天台灣一則新聞報導的標題,前不久也有一位21歲的巴西模特兒因為節食而餓死,這個事件更引起世界一片嘩然,因此,現在已經有醫生呼籲不應該讓過瘦的模特兒走上伸展台。美國學界也批評時尚界不斷傳達「瘦就是美」、「每個女孩都應該要變瘦」的觀念,和設計師在設計衣服和做市場行銷時,也都是以「瘦」為概念出發的想法和作法是需要全面檢討的。
現在時尚界要求模特兒的體型要非常纖細,而青少女則從媒體上大量接收到時尚界「以瘦為美」的訊息,因此,不少青少女紛紛模仿和效法傳媒中的模特兒,希望自己能符合媒體所傳達出來的身體形象,如此一來,不但使許多女性一直在追求「不可能的完美」,對於身體形象不符合主流價值的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也可能因為體型而感到困擾,甚至因為壓力過大而影響心理健康,或是以不健康的方式進行不必要的減肥。
「美麗」一直是社會難以破除的迷思,美的形象不斷地經由媒體的生產、再製造而被扭曲,其實回到最根本的概念,美麗不是只有一種形象,也不應該只有一套標準。
+ read more

2006.11.23
心臟病存活率的性別差異
不久前有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病的短期存活率較低,近期也有兩篇關於性別與心臟疾病的研究發表,再次驗證前述的論點,也重申性別差異在預防和治療疾病上的重要。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心臟學家蒐集了過去五個臨床試驗有關心臟疾病的藥物使用和治療方法的資料,總共包含11,642位病患,其中大約有24%是女性;結果發現女性罹患的心血管疾病較男性輕微,而且在病患出現心臟衰竭症狀後,女性通常活的比男性久。
另一份研究是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的研究,樣本是21,565位在1995年因為心臟病而住院的病患;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在出現第一次心臟病症狀後,28天內死亡的機率比男性高出70%,5年內死亡的機率比男性高出52%,但是,5年之後,女性心臟病的死亡率卻大幅下降;研究人員解釋,年長的女性在短期死亡率高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年齡較高、附帶有其他疾病的比例較高(例如:糖尿病)等,較年經的女性則有可能因為不願就醫或是不容易被診斷出心臟疾病而延誤病情,而女性長期存活率高有可能反映了女性生理上對抗心臟病的優勢。
+ read more

2006.11.21
美國在安全疑慮中核准矽膠隆乳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進行了四年的臨床試驗後,於2006年11月17日核准了兩家廠商(Allergan
& Mentor
Corp.)所製造的乳房矽膠填充物,因此,將來有需要做乳房重建手術和22歲以上想要進行隆乳手術的女性,可以選擇使用矽膠填充物。
FDA通過這項申請後引起很大的爭議,美國許多關心女性健康的專家學者表示無法接受這樣的決定,FDA的責任是確保民眾健康及產品安全,但是現在的作法卻是先通過產品以後,再來確定它安不安全,在這麼多問題都還沒有得到解答之前,產品根本就不應該獲得許可;這次FDA在核准隆乳矽膠時,破例地提出許多附帶條件,但是,這些附帶條件根本無法確保女性健康。
這些附帶條件包括:廠商必須要進行一份包含四萬人以上的研究,追蹤每一位接受隆乳矽膠的病患至少十年,並持續進行產品實驗,若有發現任何新的缺點及風險,必須馬上告知醫護人員及受術者,此外,應組成工作小組研擬產品標示。
雖然藥審前的臨床試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女性對矽膠感到滿意,但是,仍然發現不少副作用,包括:矽膠附近的組織會硬化、胸部會痛、乳頭的知覺會改變、矽膠破裂等,此外,還有一些重要的資訊是女性必須知道的:
1. 矽膠不能使用一輩子,過去有研究發現,半數的矽膠在10年內會破裂,四分之三在20年內會破裂。
2. 矽膠隆乳手術也不是一輩子只要做一次就好,使用矽膠隆乳的女性,在初次植入矽膠的手術完成後,至少必須再進行一次額外的手術;根據廠商的研究顯示,超過一半的乳房重建者和五分之一以上的隆乳手術病患,在植入矽膠後,必須再接受另外一次的手術。
3. 在植入矽膠後,若附近的組織產生變化,便無法在恢復成手術前的狀態。
4. 矽膠即使破裂,通常也感覺不出來,也就是說女性本身和醫生可能都不會發現矽膠其實已經破了;而且矽膠一旦破裂,會流到身體別的部位和組織,因此,使用矽膠的女性在手術三年後必須進行核磁共振攝影(MRI),以檢查矽膠是否有破裂,此後每隔兩年都必須檢查一次。
+ read more

2006.11.10
子宮頸抹片和HPV病毒檢測哪個好?
子宮頸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最近一份丹麥的研究報告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Pap
smear)對年輕女性來說是好的預防方法,但是,對於40歲以上的女性來說,直接做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測(HPV
test)比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來的有效益。
這份研究發表在11月份的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參與者是近一萬位的女性。研究結果發現,年長的女性,若在檢測人類乳突狀病毒時呈現陽性反應,則十年內得子宮頸癌的機率比一般呈現陰性的女性高出20%;而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測結果若呈現陰性反應,在子宮頸抹片檢查通常也都會是陰性。
年輕女性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的風險比較大,但是大部分的病毒其實是無害的,而且是暫時性的,因此當她們被檢驗出感染病毒時,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就比較小;但是,對年長的女性來說,由於性行為較不頻繁,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的機會較小,若檢驗出病毒,有可能已感染好幾年,因此,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就比較高;所以,不論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測是否和子宮頸抹片檢查一併進行,對年長的女性來說,都是比子宮頸抹片檢查來的有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