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流產的風險和父親年齡有關
2006.08.06
流產的風險和父親年齡有關
 生育常常被視為是女人的事,母體本身也常被拿來解釋許多和懷孕有關係的現象,但是,最近越來越多有關男性和生育的研究紛紛浮出檯面,顯示懷孕生育已經不再只是女人的責任;一份發表在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研究就發現,不論孕婦的年齡多大,只要父親的年齡越大,懷孕時流產的風險也越高。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是1500位於1964和1976年間經歷流產的婦女,研究者紀錄這些婦女的資料,再和另外12,000位順利生下寶寶的婦女做比較;結果發現若父親的年齡高於40歲,流產的風險比25至29歲高出60%;若父親的年齡介於35至39歲,流產的風險會是25歲時的三倍,也就是說即使父親的年齡低於40歲,也會使婦女流產的風險提高。   研究人員解釋,流產的發生,特別是前三個月的流產,常常和胚胎裡基因的異常有關,這或許可以解釋流產的風險和父親年齡的關係;此外,雖然男性年過四十之後仍能繼續生產精子、使伴侶懷孕,但是其生殖力和精子的健康程度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降低。   孕婦的年齡一向被視為流產的主因,懷孕生產也一直被視為女人的責任;雖然因為醫學的進步,許多錯誤的觀念已經被糾正,但是許多人還是會把懷孕的責任和期待全部放在女人身上,這份研究再次證實了:其實男人和女人一樣,都是有生理時鐘的;男人和女人一樣,也都會影響懷孕生產的過程。    
+ read more
更年期另類療法缺乏研究證明
2006.07.26
更年期另類療法缺乏研究證明
由於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研究證實荷爾蒙補充療法對女性健康的風險,許多民眾紛而轉向使用另類療法來舒緩更年期熱潮紅及盜汗的症狀,其中大豆及北美升麻(Black Cohosh)等植物性荷爾蒙最為常見,其次還包括運動、針灸及電磁石療法等。然而,雖然這些另類療法雖宣稱具有療效,但事實上目前並無研究證實。   由於目前所有的相關實驗時間都很短暫、規模也不大,加上從來沒有任何針對另類療法對人體影響的隨機雙盲研究,因此大家都各說各話。在各項研究之間其實都充滿許多矛盾,專家們之間也一直是爭論不斷;每個人都只從自己的角度來解讀研究結果,而對於無法支持自己論點的部份則是選擇直接忽略。   位於波特蘭的科學家Dr. Anne Nedrow回顧過去所有的相關研究後表示,民眾服用這些自然食品雖然是安全的,但也應該要認知,目前這些食品對於舒緩更年期症狀的說法並沒有科學證實,而食品所宣稱的療效也不可全然相信。
+ read more
上網購買壯陽藥物要特別小心
2006.07.18
上網購買壯陽藥物要特別小心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上週發表聲明,警告民眾上網購買藥物時要小心,因為許多藥物裡頭含有處方籤的成分(例如威而剛),不但是違法的,而且也很危險。FDA還特別列出含以下成分必須要民眾特別注意不要自己隨便購買:Zimaxx, Libidus, Neophase, Nasutra, Vigo-25, Actra-Rx, 4EVERON。其中Zimaxx常見於男性壯陽藥物中,美國本身也不再進口4EVERON。   對於有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的民眾,更要小心藥物間的交互影響,尤其是含硝酸鹽的男性壯陽藥物如果與心臟病藥物交互干擾,甚至可能會引起死亡。而一般民眾也要小心一些藥物中的成分有可能會降低血壓。
+ read more
抽菸女性得肺癌機率高,存活率也高
2006.07.17
抽菸女性得肺癌機率高,存活率也高
最近有幾份研究都發現,抽菸的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肺癌,但是存活的機率也比較高,其中一份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這份研究包含7498位女性和9427位男性,所有的參與者都四十歲以上、有抽菸史、而且研究開始的時候都沒有肺癌的症狀,研究者從1993年到2005年持續追蹤他們的電腦斷層掃瞄(CT)記錄;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有2.1%被診斷出肺癌,男性則只有1.2%,但是,就肺癌的死亡率而言,女性只有男性的一半。 有學者推論抽菸的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較高,是因為女性的體質對煙草的致癌物質較敏感所致,如果女性因為抽菸而罹患肺癌的風險確實比男性高的話,那麼在反菸的策略上,應該要多注意女性的宣導。 而女性肺癌存活率較高的原因仍然不清楚,有可能跟體型、生活型態、荷爾蒙、生育或是抽菸習慣等有關,不論原因為何,確實認知疾病的性別差異,和了解女性在對抗肺癌上的優勢,對於將來研發治療法是有益的。
+ read more
連基因表現也有性別差異
2006.07.13
連基因表現也有性別差異
  醫界一直以來都無法解釋為什麼同一個疾病會有性別差異。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研究團隊在八月號的基因研究期刊(Genome Research)發表了一篇研究,這份研究正好提供了一個可能的解答。 由於老鼠和人類的基因有99%是相同的,所以此研究團隊檢驗了老鼠的大腦、肝、脂肪和肌肉組織,希望藉此可以找到基因和疾病的關係,他們仔細地檢查了共23,000對基因,一一比對雄性和雌性的基因表現。研究結果顯示雄性和雌性基因在同一個器官裡的運作和反應是不一樣的。 在人類身體裡三萬多個基因中,男、女性唯一的不同點就是決定性別的X和Y染色體,但是研究結果卻發現在大腦、肝、脂肪和肌肉組織裡,有一半以上的基因表現模式是不同的,以肝臟為例,基因表現會影響肝臟對藥物的代謝,而研究發現藥物代謝的程度會有性別差異,這樣的結果意涵男、女性肝臟的功能和運作是一樣的,但是會有程度上的不同;這不但解釋了為什麼同樣的疾病,在男人和女人身上的症狀、風險不相同,也說明了為什麼同樣的藥物在男、女性身上會有不同的作用。 現在大部分的治療法和藥劑含量都是以男性為標準而訂定的,藥物也只有在男性身上試驗過,這項研究結果再次強調了性別差異在醫學和臨床試驗上的重要性,不僅有助於瞭解疾病,也揭示了將來研發新的治療法或藥物時,應該特別注意性別差異。
+ read more
父親年紀越大,新生兒較不健康? 
2006.07.11
父親年紀越大,新生兒較不健康? 
新生兒在剛出生時,都會立即評估心率、呼吸、肌肉緊張度、刺激反射以及皮膚顏色變化五種情況,此即「阿普伽新生兒評分法」(Apgar score)。Apgar score有第一分鐘評分及第五分鐘評分兩種;第一分鐘滿分為九分、第五分鐘有十分,分數越高新生兒越健康。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如果從這個評分法的統計數據來看,與二十幾歲的父親比起來,四五十歲爸爸所生的小孩比較不健康。   過去幾年,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出高齡父親對於胎兒流產及早產的關連,但父親年齡對於新生兒的生理影響卻沒有太多研究。對此,丹麥Aarhus大學的Dr. Yuelian Sun分析了1980-1996年間70,000對夫妻第一胎新生兒的Apgar score,並在流行病學期刊上發表分析結果。Dr. Sun及其團隊發現,父親年齡在45歲以上的新生兒,在第一分鐘評估時,49-64%的新生兒分數在1-3之間。在第五分鐘評估中,父親年齡在45歲以上之親生兒分數在7以下的風險也越高。   Dr. Sun表示,雖然無法由此研究看出父親年齡與胎兒健康之間的生物性關連,但此研究成果與之前的研究是相呼應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