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產

孕婦適合吃抗抑鬱藥物嗎?
2018.10.23
孕婦適合吃抗抑鬱藥物嗎?
懷孕期間是否能服用抗抑鬱藥藥一直是兩難的選擇。最近一項究指出,抗抑鬱藥物SSRIs(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可能增加胎兒畸形的風險;而大多數抑鬱症孕婦患有輕度至中度抑鬱症,其中使用SSRIs是無效的。目前,風險/效益比並不支持在懷孕期間使用SSRIs。妊娠中重要的是要監測抑鬱症,如運動或心理治療,應被視為妊娠第一線治療而非藥物。   SSRIs是一種常用的抗抑鬱藥,透過選擇性抑制5-羥色胺(serotonin)的再攝取,用來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和神經性厭食症。5-羥色胺不僅是一種神經遞質,調節神經系統中的作用,而且是胚胎發育生過程中許多細胞類型之間細胞與細胞通訊的重要媒介,在胚胎發育中不可或缺。   研究指出SSRIs可能透過多種方式破壞胚胎發育,包括:對5-羥色胺的影響、對細胞中離子通道活性的影響、對生物電控機制(bioelectricity)的影響,以及對生物電機制細胞信號(bioelectrical signal)傳導的影響。   刊登這篇研究的期刊《Bioelectricity》主編Dany Spencer Adams表示,這份研究對懷孕期間使用SSRIs的爭論做出重要貢獻,除了將流行病學數據與來自模型系統的相關證據結合外,還聯結了SSRIs的生物電控機制,以及5-羥色胺在神經系統發育之前於胚胎中作用的經驗證據。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18.10.15)        
+ read more
全球剖腹產率15年間翻倍:每5個小孩有1個是剖腹產
2018.10.17
全球剖腹產率15年間翻倍:每5個小孩有1個是剖腹產
在全球範圍內,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數量從2000年至2015年間幾乎翻了一倍-從所有出生人數的12%增加到21%。雖然低收入國家和地區的許多婦女和兒童仍然無法獲得剖腹產以挽救生命,但這種手術在許多中高收入國家或地區被過度使用。   當女性和新生兒發生併發症如出血、胎兒窘迫、高血壓疾病和異常嬰兒時,剖腹產是一項挽救生命的手術。但是,手術並非沒有風險,並且與未來生產時發生併發症有關。   據估計,10-15%的分娩在醫學上需要剖腹產因為併發症的憂慮或發生,這表明平均剖腹產率應該在這個水平之間。然而,研究作者指出,2015年有28%國家(47/169個國家)的剖腹產率低於這個水平,63%國家(106/169個國家)的剖腹產率高過,而至少有15個國家,剖腹產率超過40%。   Marleen Temmerman博士表示,懷孕和生產是正常的過程,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安全的。剖腹產率大大地增加主要發生在資源豐富的地區且多是非醫療目的的剖腹產,這讓人擔憂,因為剖腹產可能為母親和嬰兒帶來併發症和副作用。研究呼籲醫療保健專業人員、醫院、贊助者、女性和家庭,只有在醫療需要時才採取這種方式進行。在發生併發症時,剖腹產可以挽救生命,我們必須加強貧困地區的剖腹產可用性,但不應過度使用它們。   全球剖腹產使用的差異 研究分析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資料庫的169個國家的數據,追蹤全球的剖腹產使用趨勢。從全球來看,2000年至2015年間,剖腹產的使用率每年增加3.7%—從2000年佔活產嬰兒的12%增加到2015年的21%。   而各地區之間的變化速度差異很大。南亞地區的使用增長最快。剖腹產在2000年未被充分利用,但到2015年被過度使用(從7.2%增加到18.1%)。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速度緩慢,剖腹產率一直很低(西非和中非的剖腹產率從3%增加到4.1%,在東部和南部非洲從4.6%增加到6.2%)。   在北美、西歐、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剖腹產繼續被過度使用,這些地區在2000年至2015年間,北美地區在15年間的剖腹產率從24.3%增加到32%,西歐從19.6%增加至26.9%,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從32.3%增加至44.3%。英國從19.7%增加到26.2%。   在台灣,2004年剖腹產率為33.1%,2015年為35.9%。十幾年下來都在30%以上,且呈增長趨勢。   作者發現,剖腹產使用的全球增長歸因於在醫療院所出生的人數增加,佔增加的三分之二,及醫療院所傾向剖腹產的介入增高,佔增加的三分之一。   觀察剖腹產使用率較高的巴西和中國,作者發現大多數接受剖腹產手術的是低風險妊娠和以前曾有剖腹產的女性。在巴西,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比較低的女性剖腹產使用率較高(前者54.4%,後者19.4%)。   在2010 - 2015年出生人數最多的10個國家中,各地區之間的剖腹產的差異很大 - 例如,中國各省之間的差異介於4%至62%之間,印度國內的差異範圍是7%到49%。美國、孟加拉國和巴西的報告指出,全國超過25%的生產是剖腹產,這些國家的一些地區剖腹產的比例是其他地區的兩倍。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內也存在巨大差異。與貧窮婦女相比,最富有的婦女剖腹產約是前者的6倍,而在私人機構中剖腹產的比例是公共機構的1.6倍。研究作者認為,這反映出貧窮與郊區人口長年缺乏衛生資源及人力的問題。     與剖腹產過度使用和使用不足有關的危害 當出現併發症時,剖腹產可以改善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的存活率,還可以降低失禁和子宮脫垂的風險。然而,剖腹產對母親和嬰兒有短期和長期風險,沒有醫療原因下剖腹產沒有任何好處。婦女和兒童可能會受到傷害或死於手術,特別是在沒有足夠的設施、人力和醫療保健的情況下。   剖腹產後產婦死亡和殘疾的風險高於陰道生產。剖腹產的母親恢復較為複雜,並且剖腹產會導致子宮疤痕,這與出血、胎盤異常發育、異位妊娠、死產和未來懷孕的早產有關。作者表示,這些風險很小但是很嚴重,隨著越多女性剖腹產,每種風險都會增加。   有新的證據表明,通過剖腹產出生的嬰兒在出生時有不同的荷爾蒙、身體、細菌和醫療暴露,這可能會微妙地改變他們的健康狀況。雖然長期風險尚未得到充分研究,但短期影響如免疫發展的變化,這會增加過敏和氣喘的風險,並改變腸道內的細菌。   解決過度使用剖腹產的問題 女性要求剖腹產的常見原因包括過去陰道產的負面經歷、對陰道產疼痛的恐懼或對骨盆底損傷、尿失禁、性功能降低等生產影響的擔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作者建議進一步研究放鬆訓練、生產培訓研討會、教育講座和製作小冊子,並與衛生專業人員會面,以促進支持性關係、合作和尊重。   對於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而言,改善教育、指引和溝通以及第二意見政策(second-opinion policies)也可能有助於解決諸如產婦要求、剖腹產的便利性和經濟誘因及對訴訟的恐懼等影響。特別是,在某些地區,剖腹產被視為具有保護性,如果生產中發生併發症,相較於陰道產,剖腹產的醫生較不太可能被起訴。因此,年輕的醫生正在成為剖腹產的專家,同時他們對陰道生產的能力失去信心。   國際婦產科聯盟(FIGO)於聲明稿中提出六項降低剖腹產率的建議,包括:告知婦女剖腹產的益處和風險,讓剖腹產與陰道產的費用於私立與公立醫院都一樣及確保醫院公佈其年度剖腹產率等。全世界剖腹產率驚人地增加,醫學專業本身無法扭轉這一趨勢,必須與政府機構、醫療保險業和婦女聯合行動,以停止非必要的剖腹產及提供女性與家庭最適合的產科照護。   對這份系列研究的評論指出,目前尚未解決的是當女性選擇剖腹產與醫療指令相左時,發生衝突的問題。雖然研究表示女性的要求並非讓剖腹產過度使用增加的主要推力,但是降低剖腹產率的努力不論如何都要尊重女性選擇其生產方式的權利。英國NICE指引指出,女性若希望剖腹產,她應被提供計劃性的剖腹產手術。不過指引同時點出,醫師可以拒絕提供,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引也鼓勵在女性未提出剖腹產要求時避免使用剖腹產。而在台灣,政府雖然沒有限制女性選擇剖腹產,但是非醫療原因的剖腹產必須自費。希望這份系列研究能引發更多討論及研究來實踐降低剖腹產率使用。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0.11) * _Global epidemiology of use of and disparities in caesarean sections. _The Lancet Vol 392, Issue 10155, P1341-1348, Oct. 13, 2018.      
+ read more
產婦何時用力推產?
2018.10.16
產婦何時用力推產?
女性在分娩時都會依醫師指示,用力將胎兒推擠出子宮(推產)。但是女人應該何時開始推產?以及推產的時機是否會增加剖腹產的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許多婦產科醫師建議,產婦在子宮頸完全開就馬上開始推產,而其他人則建議等到覺得有推擠產衝動時。目前為止,過去有相關研究,但只有少數參與的病人,結果常常互相矛盾而無定論。因此,尚未有決定性的證據指出那種方式對母親和嬰兒比較好。   日前,一項多個中心的研究,超過2,400位第一次懷孕的婦女顯示推擠的時機,並不影響婦女是否陰道產或剖腹產。然而婦女延遲推產會經歷較長的分娩,因而有較高風險的嚴重性產後流血和感染,初生嬰兒也較可能有敗血症。   華盛頓大學的醫師Cahill 指出,婦產科醫師有自己喜歡的某種方法,但是並無有力的證據支持任何一個,此發現可能會改變許多婦產科醫師處理分娩的方式。   研究進行及結果 這個研究中的婦女至少有孕37週,都做了無痛分娩。子宮頸完全擴張至10公分時,表示第二產程開始,婦女隨機被指定立即推產或延遲60分鐘以後才推擠。   立即推產的組群陰道產有85.9%,而延遲推產的有86.5%,兩者的差異在統計上意義不大。然而立即推產的組群裏,明顯感染和分娩後大量流血的比例較少。在感染方面,立即推產的有6.7%,延遲的有9.1%;產後嚴重流血方面,立即的有2.3%,延遲的有4%。   立即推產的婦女,在第二產程的時間比延遲的平均少了30分鐘。   雖然數目小,然而立即推產組群出生的嬰兒經歴較少比例的敗血症3.2%,延遲組的有4.4%。   Cahill醫師指出,分娩時的推產在體能上很吃力也很強烈。婦女期待婦產科醫師的指導,給予她們與嬰兒最好的照顧。我們的發現可引導醫師們在分娩的第二產程有更佳的處理方法,俾使母子都有最佳健康。這表示要避免延遲推產,因為那會使的分娩時間更長且對母子有較高健康的風險。   這項研究由國家衞生組織(NIH)資助,發表在十月九號美國醫學協會的期刊JAMA。   編譯來源:Eurealert(2018.10.09)        
+ read more
有心臟疾病的女性適合懷孕嗎?
2018.10.03
有心臟疾病的女性適合懷孕嗎?
對於大多數有心臟疾病的女性來說懷孕是安全的,但是對一些女性來說懷孕的風險就很高,如每10名「肺動脈高血壓」者就有1位在懷孕或產後不久過世。   懷孕對媽媽的血液循環有很重大的影響。孕婦的心臟需要打出比平常多50%的血液,且心率會增加10-20%,這對有心臟疾病的女性來說可能具有風險。因此,孕前檢查諮詢很重要,因為能辨識出應被建議不要懷孕、啟動及時治療和討論風險與選擇的女性。   心臟疾病是已發展國家的孕婦死亡的首要原因。全世界孕婦或產後不久死亡的原因有15%是心臟疾病。當失血或感染等其他孕產婦死因的死亡率逐漸下降時,孕產婦因心臟疾病死亡的重擔正在增加。   研究內容 研究團隊於2007-2018年間自53個國家的138個中心研究了5,739名有心臟疾病的孕婦,他們平均年齡為29.5歲且都是第一次生產。   57%的孕婦天生心臟畸形,並且多數在幼年時透過手術整治過。其他心臟疾病包括:心臟瓣膜疾病(29%)、心肌病(8%)、主動脈疾病(4%)、缺血性心臟病(2%)及肺動脈高血壓(1%)   44%的女性是剖腹產,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因為心臟問題。女性若在懷孕前有以下狀況,在懷孕期間較容易有併發症:心臟衰竭、運動能力降低、心臟跳動功能降低或有服用抗凝血藥物。在研究中,11%心臟衰竭的女性、2%上心室心律不整及2%心律不整的女性有併發症。   整體來說,不到1%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或產後不久死亡,有肺動脈高血壓的女性(即肺部有異常高血壓)的死亡率最高(9%)。胚胎及新生兒死亡率皆為1%。   研究結論 Roos-Hesselink博士指出,具有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非常高風險的症狀的女性比例在2007-2018年間從1%上升到10%。這表示現在比過去有更多高風險心臟疾病的女性成為孕婦,可能是因為矯正的技術改善了存活率及較多女性活到適合懷孕的年齡,又或者是因為醫師對於建議誰避免懷孕變得更謹慎。   不過,自從2007-2010年間孕產婦死亡率增加後,這些數據就一直下降。Roos-Hesselink博士表示,這可能反映出對特定問題越來越關注及對有心臟疾病的孕婦有更好的照護,例如:歐洲心臟學會於2011年出版了首份懷孕期間心臟疾病的照護指引,並於2018年3月出了第二版。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8.28)      
+ read more
妊娠糖尿病者易有產後憂鬱症狀
2018.09.06
妊娠糖尿病者易有產後憂鬱症狀
根據芬蘭的一項新研究,被診斷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增加。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期間葡萄糖代謝功能受損。通常,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的血糖水平過高,這會增加胎兒產生不良反應的風險。此外,妊娠糖尿病也增加了母親以後患上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   過去研究指出,分娩後有10-15%的母親會產生產後憂鬱症狀。為了瞭解妊娠晚期和分娩後8週的憂鬱症狀況,東芬蘭大學、赫爾辛基大學、庫奧皮奧大學醫院和芬蘭國家健康與福利研究所共同合作。他們分析了庫奧皮奧生產資料庫的數據,該資料庫從懷孕初期開始對婦女進行的持續追蹤。   總共有1,066名沒有心理健康問題的母親被選中進行研究,其中14.1%有妊娠糖尿病,10.3%有產後憂鬱症狀。   研究發現,確診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有16%有產後憂鬱症狀,沒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則大約9%有症狀。(研究人員已經調整可能導致妊娠糖尿病和產後憂鬱症狀風險增加的因素,例如分娩時的母親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MI)和妊娠期間出現的憂鬱症狀等)   研究作者AleksiRuohomäki表示,心理機制可能部分解釋了觀察到的妊娠糖尿病與產後憂鬱症狀之間的關聯,在懷孕期間被診斷患有可能傷害胎兒的疾病可能是一種壓力感,這可能導致憂鬱症狀。   Soili Lehto博士補充,生理機制也可能有助於解釋這種關係。葡萄糖代謝功能受損可能會增加細胞激素(cytokine)調節的低度發炎,這也​​與憂鬱有關。過去的研究還表明,第2型糖尿病者易患憂鬱症,憂鬱症者也容易患第2型糖尿病。   關於妊娠糖尿病可能對產後憂鬱症狀產生影響的研究證據很少,這項芬蘭的新研究對這一新興研究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未來研究要調查女性是否能因為孕期和產後的追蹤及支持而降低產後憂鬱症狀。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09.04) * Ruohomäki A, Toffol E, Upadhyaya S et al, 2018. _The association betwee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nd postpartum depressive symptomatolog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_. J. Affect. Disord. 241, 263-268.        
+ read more
懷孕早期驗血可以辨識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2018.08.22
懷孕早期驗血可以辨識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在懷孕第10週進行血液檢查可能有助於辨識有妊娠糖尿病風險的婦女,妊娠糖尿病是一種對母親和嬰兒有潛在嚴重健康風險的疾病。   妊娠糖尿病僅發生在妊娠期,當血糖過高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孕婦高血壓的風險、剖腹產的需要及往後患心血管疾病和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對於嬰兒來說,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出生時體重過重的風險。除非孕婦有已知的風險因子如肥胖,否則通常是在妊娠24至28週之間檢查妊娠糖尿病。   新研究評估了常用於診斷第2型糖尿病的HbA1c檢測是否可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發現妊娠糖尿病的跡象。HbA1c檢測是測量紅血球表面累積的葡萄糖量,來估計過去2或3個月的平均血糖。   作者表示,少有人研究HbA1c檢測是否可用於鑑別妊娠糖尿病的風險,有的話,研究的對象僅限於高風險女性。因此,目前不建議在懷孕的任何時候用HbA1c檢測來診斷妊娠糖尿病。   研究人員分析了NICHD胎兒生長研究的記錄,該研究是一項大型觀察性研究,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從美國12個地點招募了2,000多名低風險孕婦。研究人員比較了後來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與沒有患病的人的HbA1c檢測的結果。大多數女性是在懷孕早期(8-13週)、中期(16-22和24-29週)和晚期(34-37週)進行HbA1c檢測的。   後來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的HbA1c水平較高,平均為5.3%,而沒有妊娠糖尿病的人較低,平均HbA1c水平為5.1%。妊娠早期5.1%的HbA1c水平每再增加0.1%,就與妊娠糖尿病風險增加22%有關。   在妊娠中期,兩組的HbA1c水平均下降。不過,HbA1c水平在懷孕晚期增加,這與同期間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的現象一致。   研究結果顯示,HbA1C檢測可能有助於辨識妊娠早期有妊娠糖尿病風險的女性,在妊娠早期改變生活方式可能更有效地降低風險,如:運動和健康的飲食可能會降低懷孕期間的血糖。如果這些方法不成功,醫生可能會開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作者指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在妊娠早期測量HbA1c水平是否有助於判定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同樣地,需要進行研究以確定在妊娠早期或懷孕前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HbA1c水平是否可以降低患病風險。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8.16)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