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更年期並非性慾減低的真正原因 
2005.11.11
更年期並非性慾減低的真正原因 
美國性學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刊登一項研究報告表示,女性更年期後性慾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因為荷爾蒙,而是對於自己的身材不滿所致,而文化中對於女性年輕及苗條的強調,則使得大部分女性容易對自己身材不滿。 這項由Dr. Patricia Barthalow Koch所主導的研究共有307位35-55歲之異性戀婦女參與,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女性對自己的小腹、腰、臀、大腿最不滿意,其中更有21%的女性對自己身上沒有一處滿意。而越是自認為身材不夠有吸引的女人,對於性的渴望及次數就越低。 然而這些女性中有3分之2表示,雖然跟10年前比起來,對性生活的需求較少、也比較不活躍,但是一旦發生性行為時卻更能從中得到樂趣,特別是與性伴侶在情感上更能獲得滿足。 Dr. Koch表示,男性威而剛的崛起改變了中年男女性行為習慣,而為了因應這些變化,藥廠更在中年女性的荷爾蒙身上花足了心思,但研究顯示出,除了一些生理因素之外,女性更年期性慾減低與女性對自己身體意象也有關係,但同時Dr. Koch也表示將來還需有更多更大規模的的研究調查才行。
+ read more
女性喝咖啡可預防高血壓?
2005.11.09
女性喝咖啡可預防高血壓?
因為咖啡因的確會讓人暫時血壓升高,因此許多人都以為長期喝咖啡理所當然會容易有高血壓,但是由美國Dr. Wolfgang Winkelmayer所帶領的一項研究調查卻顯示出相反的結果。這篇刊登在美國醫藥協會期刊(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報告顯示,女性常喝咖啡不但不會造成高血壓,反而可減少些微的風險。 Dr. Winkelmayer及其團隊在分析了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HS I&II)中,155,594位平均年齡為55歲護士的生活飲食習慣,持續追蹤12年、並排除年齡、家族史、菸酒習慣等因素之後,發現每日喝3杯咖啡以上的人,罹患高血壓的機率比喝1杯以下的人少了7-12%。研究團隊對此結果感到非常訝異。 另一項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常喝可樂確實會增加高血壓的風險。至於為何咖啡與可樂都同樣含有咖啡因,確有如此不同的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因為咖啡中有抗氧化物可保護心臟的關係。但由於研究對象皆為女性,因此對於男性是否有同樣影響,還需更進一步之研究。此外,之前已有研究指出,咖啡喝太多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因此咖啡的好處與壞處、以及喝多少之間的拿捏,還是要多留意。
+ read more
精子年紀大,小孩易有唐氏症 
2005.11.03
精子年紀大,小孩易有唐氏症 
2002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曾報告過,男性在35歲之後精子的活動力會下降、不易使卵子受精、且容易有受損的DNA。而最新一期的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上則又報導了一項新的研究,表示男性精子年紀越大,除了生育能力下降之外,也較容易產出唐氏症及有四肢缺陷的小孩。    這項由美國UCLA的Dr. Jorn Olsen所作的研究是使用了丹麥生殖資料庫(Danish Fertility Database)中70,000對夫妻與他們第一胎的資料,發現50歲以上的男性,生出唐氏症或有四肢缺陷小孩的機率增加了4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曾指出,女性在30歲時,生出唐氏症小孩的機率是1千分之1,40歲之後則是105分之1。Dr. Olsen提醒想要組織家庭的民眾,除了考慮女性年齡的問題之外,男性的年齡也要納入考量。此外,在捐精的部分,在英國政府今年4月決定讓生殖細胞捐贈者不再匿名後,發現來捐精的男性有越來越多都是年紀較大、已有家庭的人,因此許多專家們也開始憂心捐精者的精子品質。    
+ read more
女性肺癌存活率高於男性
2005.11.01
女性肺癌存活率高於男性
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的Dr. Juan P. Wisnievsky 及其團隊分析了18,967名1991-1999年間罹患初期肺癌的病患資料,發現不管用何種治療方式、甚至在不治療的情況下,女性的存活率都高於男性。 Dr. Wisnievsky將病患分成放射線治療、手術治療、化療、及不作任何治療四組,發現五年肺癌的存活率男性約40%,女性約53%。存活率的高低與基因、新陳代謝、及荷爾蒙有關。但最讓研究小組驚訝的,是在完全不受治療的情況下,五年內女性死亡率也比男性低約25%,這顯示了肺癌的活動方式會因男女不同的生理結構而有所不同,因此在肺癌的治療、症狀的分類及往後的實驗及相關研究等,都要顧及到性別差異才行。
+ read more
預防愛滋:男性割包皮與HIV疫苗效果相同
2005.10.25
預防愛滋:男性割包皮與HIV疫苗效果相同
一項在南非進行的研究顯示,男性割包皮預防愛滋的效果與高效能疫苗相同,在未來可能成為阻止撒哈拉沙漠的非洲地區愛滋病散播的主要政策之一。 研究人員表示,男性割包皮可降低非洲地區異性戀男性感染愛滋病的機率達到60%。這是第一項證實割包皮可預防HIV的經驗研究,但目前仍屬於實驗階段。參與人員除南非的國家傳染病中心(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ommunicable Diseases)之外,法國國家衛生及醫學研究院(INSERM)亦有參與研究。 這項研究在約翰尼斯堡進行,共募集了3,274名18-24歲、未割包皮的男性,隨機選入一半的人進入實驗組,另一半為對照組。在實驗組方面,研究者會建議他們在接受手術後6週不要進行性行為,因為這個時期接受感染的機率比一般人更高。該實驗原本預計分別於3個月、12個月、21個月時進行追蹤調查,但在第18個月的期中分析已明確證實了割包皮的好處,因此終止實驗,同時,並為原本在對照組的男性進行割包皮手術。 在這項實驗當中,實驗組有20人、對照組有49人感染HIV,相較於實驗組,對照組在HIV感染上的相對風險值為0.40(信賴區間為0.24-0.68)。但仍有許多變因必須考慮,如保險套的使用,也會影響這項實驗的結果。雖然該研究並未分析男性割包皮可以預防愛滋病的原因,但他們推測,割包皮手術可以縮減附著在陰莖上的HIV病毒壽命、減少陰莖可能受感染的區域、有些附著在包皮上的細胞特別容易感染HIV,經過割包皮手術,即可減少這些細胞。 研究人員認為,這項實驗已證實,在HIV高傳染區當中,割包皮以避免HIV的傳播是有效並且可行的方法,男性割包皮應為HIV重要的防治政策之一,他們並建議南非政府應儘速將男性割包皮納入國家計畫,以有效預防HIV在異性戀間的傳播。 這個研究成果曾於今年七月,在巴西舉行的第三屆愛滋病協會年會中發表,並預計於11月發表於PloS Medicine(科學公共圖書館醫學雜誌)。UNAIDS(聯合國愛滋病計畫組織)表示,要把男性割包皮列為HIV防治計畫當中還言之過早,尚須更多的實證研究證實。 目前,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贊助兩個實驗,分別在烏甘達及肯亞進行,以幫助釐清在不同的社會文化脈絡下,男性割包皮手術與HIV感染之間的關連。而在台灣,陽民大學陳宜民教授也曾於2004年7月發表研究顯示,未割包皮者感染愛滋的風險是割包皮者的11.5倍。
+ read more
懷孕婦女應打流感疫苗
2005.10.20
懷孕婦女應打流感疫苗
美國曾有研究顯示,在流感期間,每10,000名懷孕初期的婦女,就有25名會因為流行性感冒所引發的併發症而住院。雖然美國免疫諮詢委員會(ACIP)建議懷孕及哺育母乳的婦女要打流感疫苗,但只有3分之1的婦產科診所有提供這項服務,許多民眾也不知道美國免疫諮詢委員會有這樣的建議。 根據調查,美國在2003年時只有13%的懷孕婦女有打流感疫苗,美國婦產科醫學會也在2004年5月為此而針對1,000名婦產科醫師作過問卷調查。美國疾管局的Dr. Kathleen G. Raleigh及其團隊在分析413份回覆的問卷後,認為懷孕婦女接受流感疫苗比例如此低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醫師認為補助不足、缺乏能提供給孕婦的疫苗資訊及擔心出問題要負責任。 雖然美國免疫諮詢委員會極力建議孕婦接種流感疫苗,仍有部分醫師及懷孕婦女擔心疫苗會對孕婦身體造成影響而拒絕施打。與一般人比起來,懷孕婦女一旦感染流行性感冒,對於心肺功能的影響會更嚴重。 因此美國免疫諮詢委員會除了呼籲醫師應主動提供疫苗訊息之外,懷孕婦女也應正視流行性感冒的問題,瞭解接受流感疫苗的重要性。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