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新手爸媽 照顧嬌嫩新生兒有撇步
照顧嬰兒嬌嫩的皮膚、頭髮和指甲可能令人卻步,但五個簡單的步驟可以讓事情變得更容易。
皮膚科醫生 Kachiu Lee
博士說:「嬰兒的手和腳很小,看起來非常脆弱和脆弱。然而,嬰兒比你想像的更有彈性,父母可以通過遵循一些一般準則來為他們的嬰兒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洗澡:每週輕柔地洗澡兩到三次,讓寶寶保持清潔。以海綿洗澡,直到寶寶的臍帶殘端脫落並癒合。然後,您可以轉換到傳統浴缸。
使用溫水和溫和、無香味的嬰兒香皂和洗髮水。僅將肥皂塗在髒的部位,例如,頸部的摺痕和尿布覆蓋的地方,並在清潔後徹底沖洗乾淨。
尿布:即使尿布剛剛濕,也要盡快更換尿布,以防止尿布疹。如果出現尿布疹,清潔尿布覆蓋的地方時要輕柔並塗抹氧化鋅尿布霜。
護理指甲:在寶寶的指甲變尖時修剪,以防刮傷。使用指甲銼或砂板修成圓形而不是鋸齒狀的形狀。
洗滌:在使用前後清洗嬰兒毛毯、床單和衣物,使用不含香料的洗滌劑。
防曬: 遮光是最好的保護。如果沒有自然陰影,請使用雨傘、雨篷或嬰兒車罩。給寶寶穿上防曬服,包括輕便的長袖襯衫、褲子、寬邊帽和防紫外線太陽鏡。
建議 6
個月以下的兒童盡量少使用防曬霜,但如果沒有遮蔭和足夠的衣服,您可以在所有未被衣服覆蓋的皮膚上塗抹少量防曬霜。
使用具有廣譜保護、防水和 SPF 30
或更高的防曬霜。含有二氧化鈦或氧化鋅(參考其他文章)的防曬霜比較不會刺激寶寶敏感的皮膚。每兩小時或游泳後立即重新塗抹。
Kachiu Lee
博士說「在嬰兒期保持健康的護膚習慣,例如保護寶寶免受陽光照射,會對孩子的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10.3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8.17
世界上最小的新生兒 出院了!
全球出生時最小的嬰兒,新加坡的Kwek Yu
Xuan,經過13個月的加護治療,已從醫院回家了!
Kwek Yu
Xuan出生時身長24公分、體重210公克,相當一個蘋果的重量。出生時只有25週大,比一般滿40週出生的嬰兒早很多。
在這之前,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資料,最小嬰兒的記錄是2016年出生於德國的孩子,體重230公克。而金氏世界紀錄的資料,是一名2018年出生於美國的孩子,體重245克。
Yu Xuan的母親Wong Mei
Ling被診斷出有子癲前症,這是危險的高血壓,會傷害母體和胎兒的重要器官而致命。Mei
Ling比預產期早4個月進行剖腹產。
動蕩中的一線希望
Yu
Xuan現在健康多了,體重達6.3公斤。她出生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認為她「生存的機會有限」,醫院表示,Yu
Xuan出生時有許多併發症,即使困難重重,她的堅持和成長鼓舞了周圍的人,成為一個不尋常的「COVID-19嬰兒」,是動蕩中的一線希望。
住院期間,Yu
Xuan依靠多種治療和不同的機器維生。醫師説她的健康和成長進展得很好,所以能夠出院。
Yu
Xuan仍然有慢性肺部疾病,出院後還是需要呼吸輔助,醫師説她會隨時間變得更好。
Mei Ling告訴當地媒體,Yu
Xuan的出生和大小對她來說都是一個驚嚇,因為她的第一個孩子,目前4歲的男孩,是足月出生的。
Yu
Xuan的父母經由大衆募款行動,得到36萬6,884美元支付長期的住院費用,他們在聲明中表示了對醫院工作人員的感謝。
編譯來源:BBC NEWS(2021.08.09)、CNN NEWS(2021.08.10)
+ read more
2021.08.09
重男輕女 10年內消失470萬個女孩
《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發表研究指出:因為傳統文化偏愛男孩,出生性別比例失衡的國家,包含中國及印度等,即使在未來20年內多生男性的現象漸減,到2030年將會多失去470萬個女孩。到2100年,女孩出生將會再減少1百萬個。
2100年本世紀結束前,如果所有出生性別比例風險增加國家,如: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人口密集的國家,其出生性別比例如果也提高超過自然的比例(女:男=100:105),那麼女性將比男性少達2千2百萬人。
研究人員説,自1970年代,從南東歐到東南亞偏好男孩的幾個國家,因為產前性別的選擇扭曲了出生性別比例。這種偏好的後果是全球年輕男性過多,且多約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對整個社會和經濟影響無法想像。
在男性「過剩」的社會裡,適婚男女比例失調會導致「婚姻擠壓」,或者可能增加反社會的行為和暴力,最終都可能長遠地影響社會的穩定性和永續發展。
過高的女孩死亡率
聯合國指出,生前性別的選擇是有害的習俗,等同童婚及女性割禮。產前性別選擇,是指在篩檢顯示胎兒的性別之後,女胎通常被人工流產。先前的研究估計在1970至2017之間,因產前性別選擇,約有4千5百萬女性沒有出生,其中95%發生在中國或印度。
另外,證據顯示有些社會疏忽及歧視女孩,使得女孩死亡率高於男孩。2015年的研究發現幾十年來,消失的女性,包括過高的死亡數,正在慢慢地上升。在2010年,消失的女性高達1.26億;到2035年,預期將達1.5億。
這個研究的作者之一John
Bongaarts博士表示,未來因死亡率過高而消失的女性人數,可能遠高於女性未能出生的消失人數。
如何保障女性的生命
雖然研究專家對未來出生性別比例會增加或漸趨正常,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致認為性別平等是目標,需要採取政策監督,推動反對性別偏見的行動。
為了瞭解出生女性「消失」的嚴重性,重男輕女的國家需要監控出生性別比例;檢視在家庭和團體中,持續性別偏見背後的因素,做為政策考量;並掌握全世界未來性別結構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8.02)、Medical News
Today(2021.08.04)
+ read more
2021.05.12
腸道細菌群是在出生前就有的嗎?
腸道細菌群是何時開始有的?
由自然產和剖腹產看出端倪
眾所周知,每個人的腸道細菌對於消化和整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是腸道細菌群是何時開始有的?
由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和德國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的科學家領導的新研究發現,那是發生在出生時和出生後,而不是出生前。
研究人員檢查了在剖腹產時從20個嬰兒身上收集的產前大便(胎糞)的樣本。這些糞便裡並沒有細菌的足跡。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Dr. K.
Kennedy說:「這項研究的主要收穫是確認了我們在出生前腸道並沒有菌叢。相反的,我們與腸道細菌的關係在出生後和嬰兒期出現的。」
最近有些研究聲稱在出生前腸道就已有細菌群,從而引發了爭議。
但是,諸如此類的研究被質疑其控制細菌污染的方式有問題。而從剖腹產健康孕婦進行研究可以避免陰道分娩時自然發生的細菌傳播的可能,因此可以確定菌叢發生的時間。
Kennedy說,最近的資料顯示,人與自身腸道細菌的關係在生命的早期階段,亦即免疫和生理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是非常重要的。
McMaster生物化學和生物醫學教授Dr.
Sloboda說:「嬰兒腸道的菌叢發生在嬰兒出生期間和之後,這不僅意味著它很容易受到早期環境的影響,而且還可能提供潛在的調節介入窗口。」
目前我們尚不清楚有關腸道細菌棲殖的機制及其在人們早期發育中的角色,但是發現何時以及如何棲殖是關鍵的第一步。”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5.1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16
美國最新飲食指南首次提供嬰幼兒飲食建議
到底孩子們可以給吃多少糖果或巧克力?
美國發布的最新飲食指南首次列入對嬰、幼兒的飲食建議。指南建議,2歲以下小孩應避免飲食中有任何添加的糖,2歲以上小孩應避免攝取超過總體熱量10%的添加糖。
飲食指南諮詢委員會建議,任何添加的糖對嬰兒的發展都不好,父母或照顧者應避免在小孩的飲食中添加糖,因為這與兒童肥胖及未來慢性疾病風險有關。
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嬰兒每天攝取約1茶匙(約5克)的添加糖,幼兒每天約攝取6茶匙(約30克)的添加糖。
添加糖用於加工食品及飲料中以增加甜度,不同於一份水果或一杯牛奶本身所含的天然糖。不過,根據美國兒科學會,雖然100%果汁看似能提供跟整份水果一樣的營養,但實際上不能。飲食指南諮詢委員會指出,人們攝取的添加糖將近70%來自於五類食物:含糖飲料、甜點、加糖咖啡與茶、糖果、早餐玉米片等。
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添加糖在食品標示上指的是紅糖、玉米甜味劑、玉米糖漿、右旋糖(dextrose)、果糖、葡萄糖、高果糖玉米糖漿、蜂蜜、乳糖、麥芽糖漿、麥芽糖、甘蔗糖漿、粗糖及蔗糖。
編譯來源:
* CNN(2020.12.30)
* 2020-2025 Dietar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1.08
婦女可能在生產過程中將癌症傳播給嬰兒
一項新的病例報告顯示,在極少數情況下,在分娩過程中新生兒可能感染懷孕母親身上的癌症。
據日本研究報導,有兩個分別為23個月和6歲大的男孩皆罹患肺癌,而結果證明他們的肺癌與分娩時母親的子宮頸癌基因完全匹配。
東京國立癌症中心的兒科腫瘤學家,也是該研究的Ayumu
Arakawa博士說:「在我們的案例中,我們認為母嬰陰道傳染而引發的腫瘤是由於嬰兒在生產時吸入受腫瘤污染的陰道液體才導致的。」
研究人員指出,母親傳染癌症給孩子是非常罕見的事情,每50萬名罹患癌症的母親中只有1名嬰兒會發生這樣的事。過去曾經有18例母嬰傳播癌症的病例,據推測都是經由胎盤傳播。研究人員指出,由於有胎盤屏障和胎兒同種免疫反應,經由胎盤傳播(transplacental
transmission)癌症很少發生。
研究人員說,先前觀察的少數病例中,通常癌細胞會經過胎盤,進入仍在發育中的胎兒體內。白血病、淋巴癌和黑色素瘤是最常透過胎盤傳播到小孩的癌症。
癌症專家說,最新的這兩個案例是嬰兒經過是時,吸入子宮頸腫瘤的癌細胞而罹患肺癌的首例病例。
是經由陰道感染,而非胎盤
這名23個月大的男孩是因為咳嗽兩個星期都沒有好轉,被家人帶到醫院後,醫生才發現他的兩個肺都染上肺癌。而他的母親是在嬰兒出生三個月後被診斷出患有子宮頸癌的。
另一位6歲的男孩則是因為左側胸就醫,電腦斷層掃描發現他的左肺有一個6公分的腫塊。他母親的子宮頸癌在分娩時被視為是良性的,而她在孩子出生後兩年因為子宮頸癌去世。
在這兩個案例中,醫生都使用基因檢測將母親的子宮頸癌與兒子的肺癌做確切的基因比對。Arakawa博士是透過以下方式證明癌症的傳染途徑:兩名兒童患者的腫瘤都缺少Y染色體,而他們與母親的腫瘤有共同的體細胞突變(一種HPV基因組)及SNP等位基因。
此外,這兩個案例的癌症轉移都只有在呼吸部位,然而,胎盤傳播可能會導致癌細胞轉移至腦部、骨頭、肝臟和軟組織。這兩名男孩目前仍然活著,並且都在接受癌症治療。
子宮頸癌的孕婦考慮做剖腹產?
Arakawa博士和他的同僚們建議患有子宮頸癌的孕婦考慮做剖腹產,避免將癌症傳給新生兒。他表示:「在患有子宮頸癌女性群體中,母嬰傳播腫瘤可能是陰道分娩的風險。對於有子宮頸癌的母親,應該要建議她們剖腹產。」。
然而,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婦科腫瘤學家Shannon
Neville Westin博士和美國癌症協會的 Debbie
Saslow都不同意這個做法,她們認為目前了解得太少,不能立即針對這種特殊又罕見的情況改變建議作法。
該研究是於1月7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的。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1.01.06)、MedPage Today (2021.01.0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