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1.22
中年男性喝太多酒 小心腦袋退化提早發生
過去有不少研究都顯示適量小酌幾杯對健康無害,但豪飲而無法自我節制對身心都會造成負面影響,長期過量飲酒尤以對肝臟的傷害最大,嚴重將引致酒精性脂肪肝、肝硬化、肝衰竭及肝癌等疾病。最近英國則特別針對過量飲酒對腦部功能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男女相比較,中年男性常牛飲酒精將會提早發生腦力衰退的時間。
這項研究分析英國5,000位男性、2,000位女性公務員的資料,這些參與者在1997-1999年間加入研究時年齡約44-69歲。研究在一開始先評估這些參與者的飲酒習慣及腦部記憶力、執行能力,之後研究進行的十年期間,又再評估過兩次。評估執行能力的測驗主要針對幾項思考的技能,例如:論證能力、專注力、問題解決能力。
研究定義重度飲酒為每天喝下36公克以上的酒精,如以不同酒類表示:約25ml的烈酒4~5杯、2品脫的啤酒、175ml的紅酒2杯。研究的結果顯示,每天如果只喝下低於20公克的酒精並不會對腦部記憶力與執行能力造成傷害,但每天超過36公克以上,腦部將會比輕度或中度飲酒者提早1.5~6年開始退化。不過研究在女性身上並未發現相同狀況,其中可能的原因是女性的重度飲酒者非常少。
研究主要領導Simon
Ridley博士表示,這項研究屬於觀察性研究,對指出可能影響記憶力衰退或失智症的因素非常重要,不過其中直接的因果關係尚無法從這項研究得到證實,未來應朝此方向繼續深入研究,將會有助於找到預防失智的最佳方法。此外,研究也提醒,除了不飲酒過量之外,我們也可以透過健康均衡的飲食、注意血壓與體重的變化、以及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都會幫助減緩腦力退化。
資料來源:神經醫學期刊(Neurology)
+ read more

2013.12.27
科學家接受研究補助 男女大不同
科學領域一向都被視為是男人的世界,不利於女性科學家的發展,同時女性又因受到性別角色期待的影響,易使她們放棄職涯發展。過去已有研究發現,在國際會議場合女性科學家出席發表的比例比男性少了一倍以上,以及性別偏見左右科學研究的評價高低。
最近則又有另一研究指出,女性科學家的研究受補助的比例及金額都比男性要少,顯示女性科學家在獲得研究經費補助的情況也相當困難。
這項研究分析在1997-2010年被頒予研究補助獎的英國感染疾病研究,共包含6,052項研究。結果顯示,研究作者為男性佔72%、女性佔28%;總補助金額為22.74億英鎊,男性取得其中78.5%、女性21.5%。以個人研究計劃而言,接受補助狀況同樣也是男多於女,唯二的兩個另外是神經感染疾病及性傳染疾病領域的研究。
這項研究的限制在於,不清楚男女在申請研究補助的成功及失敗率差別,因此難以做出存在性別偏見的直接結論,再者,也無調查各研究主要領導作者的性別,因此無從得知這部分資訊與接受補助多寡之間的關係,不過這個問題在過去研究中曾得到證實確實也是存在性別差異。
研究最後強調,女性科學家受到研究經費補助比男性少的情形一直存在,應該要得到改善與解決,因此強烈建議決策者、補助單位及科學家應調查出現性別差異的因素為何,並透過政策制定改善這樣的問題,確保女性在科學領域中的發展得到適當的支持。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Open)
+ read more

2013.10.31
女性慢性疼痛比男性嚴重且複雜
最近一項來自澳洲阿得雷德大學的新研究發現,女性身上的慢性疼痛相較於男性較為複雜且不易治療,該研究認為男女疼痛問題應針對其不同的性別有不一樣的用藥方式與醫療處置。
這項研究主要為瞭解嚴重疼痛問題如何轉變為連續三個月以上的慢性疼痛、以及為何女性出現慢性疼痛的情形比起男性較為普遍。
這項研究結果發現,由於腦內的神經膠質細胞影響,使得男女會對疼痛有不一樣的經驗與反應。儘管疼痛發生的原因可能類似,但腦內機制作用證實,女性發生慢性疼痛的情況比男性更為複雜,且不好醫治。不過這並不代表女性發生疼痛的比率比男性要高,因為男女疼痛系統有許多地方都不同。
研究以發炎性腸道疾病為例表示,有些藥物對女性有效,但在男性身上則無效,因此這部分就需要有針對不同性別量身訂做的治療方式。研究希望未來研究能發展出針對特定性別更有效的疼痛舒緩藥物。
資料來源:澳紐麻醉醫學院疼痛醫學分部春季會議(ANZCA
the Faculty of Pain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10.23
女性較常發生泌尿道感染問題 但住院治療以男性居多
近日一項美國亨利福特醫院(Henry Ford
Hospital)的研究發現,女性雖然比較容易發生泌尿道細菌感染問題,但相較之下,男性病患比較願意入院接受治療。
根據過去研究顯示,泌尿道感染病患一旦須入院治療,則醫療照顧的費用支出將增加十倍。為了要知道如何才能降低照護支出,研究團隊必須先瞭解病患住院情形,於是從美國國家急診部門資料庫中選取超過1
千萬名泌尿道感染病患資料進行分析,在這些資料中有16.7%病患有進一步入院接受治療。
研究比較1997年與2006-2009年間,因泌尿道感染前往醫院急診部看診病患與住院治療病患,發現兩段時間點的資料雖然看診病患增加2倍以上,但住院治療者增加更多,後者為前者的4.5倍。平均來說,美國健康照顧系統每年花在泌尿道感染病患身上的費用約1,600萬美元。
研究資料中的性別分析顯示,因泌尿道感染前往急診就醫的病患之比例以年長者居多,但此部分女性患者的高峰出現在15-25歲,與性活動開始的年紀相符。不過必須住院接受治療的部分,以年長的男性與嚴重腎臟感染者居多。
研究表示,泌尿道感染住院治療比率持續上升的原因,一部分有可能是美國人口不斷老化,不過這些病患日益遽增的糖尿病與其他疾病問題也會對此造成影響。研究認為,醫師在處理門診病患中的高風險族群應更為積極一些,將能避免不必要的住院治療並降低照護支出。
資料來源:世界泌尿學期刊(World Journal of Urology)
+ read more

2013.10.09
胰島素反應不佳影響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性別差異
一般來說,心臟病的發病時間,女性平均大約比男性晚10年,近日一項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試圖找出出現這樣性別差異的原因,結果發現有可能是男女對胰島素反應性降低後,生理出現不一樣程度的補償作用,使得年輕女性的相關併發症較少,心血管疾病風險才沒有提高。
胰島素是一種幫助將葡萄糖從血液轉化移入細胞的荷爾蒙,一旦當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不好時,無法使葡萄糖充分進入細胞利用,就表示發生「胰島素抵抗」,將會提高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這項研究檢視468位女性及354位男性的胰島素抵抗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50歲以下的參與者中,女性比男性的血壓、空腹血糖濃度低。所有女性參與者的三酸甘油脂及血脂也都比男性低。
研究結果發現,當50歲以下的男女有相同程度的胰島素抵抗問題,女性會比男性出現較少的併發症,然而,女性生理上具有的這項保護能力卻在50歲之後就會消失。這顯示年輕女性獨具可以抵銷胰島素抵抗副作用的能力,研究認為這可能可用來說明了為何女性的心臟病發病時間比男性較晚。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學及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2013.09.09
女性服用降膽固醇藥物Statin較無效且副作用多
根據一份刊登於八月《未來醫學》(Future
Medicine)的研究,女性病患服用降膽固醇藥物Statin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預防效果、以及發生藥物副作用的機率,表現都比男性差。
該研究整理過往數篇與膽固醇及Statin藥物相關的研究文獻,有以下的發現。
首先,男女體內即使膽固醇濃度相似,但會導致心血管事件的情形卻不同,例如,男女有相等的壞膽固醇濃度,但女性會發展成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ASCVD)的時間,卻比男性晚10~15年。
再者,男女好、壞膽固醇與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的變化,與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之間的關連性也不同。男性無論總膽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或壞膽固醇提高、以及好膽固醇過少都有可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會增加,則只有發生在好膽固醇過少、或非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時。由此推論,Statin藥物是用來降低壞膽固醇,因此對女性的好處會比較少。
有關Statin藥物是否能達到降低女性因心肌梗塞或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效果,其中三篇研究雖提到Statin可讓健康但高風險的女性達到一些初級預防的效果,如減緩胸痛症狀,但最後對疾病絕對死亡風險的降低卻只有0.1%,在統計上明顯不具意義。另有六篇研究則比較Statin藥物對男女預防的效果,卻發現Statin藥物對健康但高風險、或已有ASCVD的女性,好處只有男性的一半;或者即使Statin藥物降低男女心血管事件發生的相對風險的比例相當,可是女性的全死因死亡率或中風機率卻不像男性會因此下降。
除了Statin藥物對女性的效果較男性不佳,也有數個研究指出,女性服用Statin藥物會產生的副作用比男性多,包括提高糖尿病、肌肉疾病、臀部骨關節炎及肌腱斷裂的風險。
綜合上述發現,對女性而言,服用Statin藥物作為初級預防事實上風險是大於效益,作為次級預防則是效果不如在男性身上使用得好。這項回溯性研究最後認為,應對使用Statin藥物提出針對不同性別的個別建議,醫師應與女性病患充分討論藥物風險效益問題,再決定是否開立處方。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