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6
魚該怎麼吃?FDA為孕婦與孩童發布建議指引
日前,美國疾病管制局(CDC)發布報告指出在北美的4種野生鮭魚內驗出過去認為只有亞洲魚類才會感染的「日本絛蟲」,引起嘩然。許多呼籲民眾不要吃生魚片或是指稱吃魚並不安全的訊息也紛紛出現,弄得人心惶惶。而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對於孕婦、正在哺乳的媽媽以及孩童該怎麼吃魚、吃什麼樣的魚等問題發布了建議指引。
FDA指出,魚類能提供重要的營養素幫助孕期與孩童早期的成長與發展。但卻有許多孕婦平均一週僅攝取不到2盎司(約60公克)的魚,遠低於FDA與環境保護局(EPA)對於成人一週攝取2~3份(240公克~360公克);至多不超過3份低汞魚肉的建議量。兒童的攝取量應該較小,並根據其年齡和總卡路里需求進行調整。
新指引的建議攝取量與過往及2015~2020美國飲食指南一致。值得注意的是,這份指引確定了那些魚是合適的選擇,又那些魚是危險的,其中總共包含了62種魚類,並將之分為三大類:最好的(一週攝取2~3份;一份約4盎司,即120公克)、好的(一週攝取1份)與應該避免的。
最好的魚類包含低汞魚與貝類,像是人們常吃的蝦、鱈魚、鮭魚、罐頭輕金槍魚、羅非魚和鯰魚。而一周建議攝取一份即可的好魚類則有大西洋鮭魚、石斑魚、大比目魚、扁鱈和長鰭金槍魚(罐頭、新鮮或冷凍)。
而懷孕、哺乳婦女、育齡(約16-49歲)婦女與兒童應盡可能避免汞含量較高的七種魚類:來自墨西哥灣的魚、鯊魚、旗魚、紐西蘭紅/橙魚、大眼金槍魚、馬林和鯖魚。
資料來源:FDA
+ read more
2016.11.15
你的DNA影響了你的生育選擇?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延後或放棄生育孩子,許多研究提出文化和社會經濟因素方面的解釋。基因或生物學方面的相關研究則遲遲未出現,直到近日,一項新的研究檢視了DNA如何影響我們的生育行為。
這項研究由自英國牛津大學社會學系Nicola
Barban博士主持,對62份現有研究作整合分析,收集了60萬筆以上的資料。研究人員分析其中238,064名男性和女性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年齡,以及33萬男性和女性為擁有的孩子數量。研究同時從世界各地的機構收集250名社會學家、生物學家和遺傳學家的研究數據。
研究考察了人類的所有基因,試著找尋個人的生育選擇—如首次生育孩子的時間、孩子的數量等—與基因變異之間是否有關聯。這是首次,研究人員設法確定DNA不僅影響父母決定生孩子的年齡,還影響生育的孩子總數。
Barban
博士表示:「基因不能決定我們的行為,但這是首次,我們確定DNA中影響行為的部分。」
研究人員發現DNA中有12個區域與生育第一個孩子的年齡和生育的孩子總數有關。從這些區域大約可預測1%生育第一個孩子的時間,以及0.2%孩子總數的預測。
雖然數據看起來很小,但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能夠預測1%的人類生殖行為,對生殖健康專家已有明顯助益。
同時,本次研究也發現這些DNA變異也與性徵出現的年齡有關,如女孩的初經年齡、男孩變聲的年齡、或者女性開始出現更年期症狀的年齡。以及,初經較晚與更年期較晚出現的女性,也傾向較晚生育孩子。
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來自牛津大學社會學系Melinda
Mills教授說:「也許有一天,醫生可以根據DNA訊息來回答患者最晚的生育年齡是幾歲。」
透過研究DNA中這12個領域及其功能,研究人員已經能夠確定24個基因在我們決定生孩子時發揮作用,並且其中一些基因已經確認與不孕有關。
這項新發現可能有助預測不孕症,還可以為想懷孕的家庭或單親家長提供有價值的幫助;也可能增加輔助生殖技術(ART)的有效性。ART目前是侵入性的,有時具有風險,例如,可能會導致多胞胎,這對母親和嬰兒都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來源:自然遺傳學雜誌Nature Genetics
+ read more
2016.11.10
晚生不好?研究:35歲後生育的女性將會更聰明!
隨著教育與職場環境的改變,晚婚、晚生儼然已是現代社會的趨勢,不過這樣的發展究竟好不好?對婦女的身體健康有甚麼樣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女性年紀越大越容易在生育上遭遇困難,產後復原能力也越差;但近日有研究指出,晚一點生育將能夠增進婦女的腦力發展;在35歲後生育的婦女到中年時將比較早生育成家的女性擁有更好的記憶力。
在一系列對健康的停經婦女所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檢視了女性生命中與性荷爾蒙變化有關的生殖事件-包括初經年齡、最後懷孕年齡、生育期長度和口服避孕藥的使用狀況-與晚年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
其中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為了解延後生育年齡與女性未來腦力發展之間的關聯,邀請了830名更年期婦女進行一系列測試-包括閱讀、單詞記憶,以及刻意在陳述事情時分散她們的注意力,接著要求她們重述所聽到的內容。
結果發現那些在24歲以後生下第一個孩子的婦女比生育年齡較年輕者擁有更好的推理及問題解決能力;而那些在35歲後生下最後一個孩子的人具有更好的認知和言語記憶,並且生兩個比生一個對女性的大腦更好。
這樣的差異或許不是很直接的反應在生活習慣上,但是,較晚生育的女性在接受口頭測驗時所現出來的心智狀況確實更敏銳。
這份研究的理論基礎建基於:女性體內在懷孕期間激增的激素在過去已被發現對大腦的化學反應與功能有所影響。而有些學者相信,女性這些由生育經驗所引發的大腦變化將會持續一生,特別是在改善記憶和學習能力的方面。
而亦有其他研究發現,那些延遲至20末或30初頭歲才懷孕的婦女在40歲時更可能享有較好的健康狀況。相反地,在15至24歲這段期間生育的女性在中年時的健康狀況較差。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女性晚些懷孕在生物學上是合理的,這將可能提供保護以防止後其生活中的認知衰退。
本次研究同時發現,長期服用避孕藥達10年以上的女性其言語記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佳。另一方面,初經發生年齡較晚者,晚年發展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大;晚於13歲才經歷初經被發現與認知能力之間呈現負相關。
研究人員說明上述都與激素有關,藥物中的雌激素和黃體素可以對記憶和認知產生長期的影響。這些激素被認為與女性經歷初經時提升腦力的激素類似。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主要作者Roksana
Karim博士說:雖然現階段的證據還不足以正式的建議婦女等到35歲以後才生育(或生下最後一個小孩),但我們發現較晚生育對女性晚年的認知能力確實是有正面且實質的影響的。同時,需要更多研究來評估這種現象的潛在機制,並了解首次懷孕年齡在這些現像中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想了解更多「晚生育」?推薦你閱讀以下文章】
女性最後一胎越晚生 反而活得更久
越晚懷孕越好?!
+ read more
2016.09.13
罔顧女性工作權!英婦女申請產假遭雇主暗算
Citizens
Advice–針對英國公民的生活疑問提供免費且有用資訊的非營利組織資訊網絡–發現今年尋求關於產假建議的女性人數較去年增加了60%,並指出新手媽媽在請產假時面臨越來越多歧視。
最近,英國一家運動用品零售商Sports
Direct的員工宣稱當他們從產假回到職場後被調換為「零時契約」勞工(即僱主不保證最低工時,但零時契約勞工必須保證隨時可上工的狀態,近似隨傳隨到的勞動契約類型),因此員工以雇主違反合約為由提告。這起事件引發了諮詢產假問題的女性驟增。Citizens
Advice指出,這些女性最常詢求建議的問題是從產假回到職場後被以冗員對待,如工作時數減少、被調換職位或被調整為「零時契約」勞工。
根據Citizens
Advice,其中一位提問的女性表示自己原本是一家酒吧的主廚,且所簽訂的是沒有約定雇傭關係結束日期的「永久合約」,但是當她因懷孕而無法繼續在廚房工作後,她的工作內容被換為服務生,並且合約被改成「零時契約」。
另外一位在全國連鎖零售店工作的女性提到,當她在懷孕期間遲到一次後,她的雇主就用考量其安全性為由將其工作時數從每周34小時降至26小時,並且,即使她一如往常在固定時間上班,卻仍被改為「零時契約」勞工,難以確保能獲得產假期間的薪資。種種事件使她在回到職場後仍擔心若因為小孩健康問題必須請假,她又會被減少工時或甚至被辭退。
Citizens Advice執行長Gillian
Guy說明,雖然英國女性在法律上被保障不會因懷孕而失去工作、工時改變或職務改變等,但是目前的權責單位卻四散在不同機關,這樣使人困惑的責任歸屬,使對員工不友善的雇主能夠罔顧員工權益卻不被懲處。Guy建議英國政府將目前熟悉勞工權益的專家結合在一起,並成立資源充足、有效的機構來調查違法事實,改善女性勞工權益的問題。
而在台灣103年至104年的性別工作平等申訴案件中,關於產假、產檢假、安胎休養假、陪產假等生育相關措施的申訴案件就上升了近40%,可見台灣女性在向公司申請生育相關的勞工福利時也面臨諸多困難。即便有法律保障,但從現況看來,不論國內外,要真正落實性別工作平等的精神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read more
2016.08.15
美婦產科醫學會:每個孕婦都應了解產後即可進行的避孕...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ACOG)表示,婦產科醫生應就婦女產後立即可使用的長效可逆避孕法(LARC)-如子宮內避孕器、子宮內投藥系統或皮下植入避孕劑-提供諮詢,讓婦女了解其益處與可能的風險。
ACOG的產科執業委員會(COP)分別在ACOG官網以及8月份出版的會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中表達對此事的看法:婦產科醫生以及其他產科醫事人員應提供婦女便利和有效之產後立即進行LARC的相關諮詢,以及減少意外懷孕和延長懷孕間隔的好處;婦女在產前就應知曉相關資訊,了解分娩後是可以立即放置避孕器的良好時機,而若錯過分娩後的放置機會,也可在產後回診時進行。
學者指出,懷孕間隔期短(發生分娩後一年內懷孕)與早產、新生兒不良反應等風險提升相關。
而由於美國大約有一半的女性於產後回診時表示產後曾經歷未作避孕保護措施之性行為。另一方面,亦有研究指出懷孕間隔期短風險高的女性通常也較不可能固定回診。
「我們鼓勵產科醫事人員在婦女生產前開始與之進行關於產後避孕的討論,以確保婦女有足夠的時間與資訊,讓她們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避孕方法。」聲明共同作者Ann
Borders表示:「其中包含了產後立即進行長效可逆避孕;要知道從開始生產到結束是一段忙碌、筋疲力盡,同時往往充滿壓力的過程,事先的做好產後植入的規畫將能減輕一些壓力。」
當然,產後立即進行LARC也有一些潛在的風險,諸如較高的裝置脫落可能,機率從10%至27%不等。遭遇宮內感染或產後出血的婦女也不適合使用此類裝置。另外,這樣的避孕方式可能會縮短可以持續哺餵母乳的時間。建議還是應與醫師進行充分的事前討論。
最後,COP也提倡將產後立即進行LARC納入公共和私人保險項目做適當的補助。從2012年開始至今,美國已有十幾個州的州醫療補助計劃開始補助支付這項費用;醫療照護與醫療服務中心(Center
for Medicare & Medicaid
Services)也正在進行後續的追蹤調查。
而目前在台灣,避孕器不在健保補助項目中。子宮內投藥系統雖於2015年2月獲健保補助,但只針對生理期經血過多致嚴重貧血的婦女。
資料來源:ACOG、Obstetrics & Gynecology、衛生福利部
+ read more
2016.08.02
史達汀能改善患免疫疾病媽媽的胎兒存活率?
新的史達汀治療研究顯示,患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媽媽服用史達汀藥物Pravastatins有助於降低產出早產兒的機率及增加新生兒的存活率。不過,此研究是小型的初步研究,因此研究團隊提醒研究結果尚不足以成為臨床治療建議。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及希臘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的研究團隊,找來11位患有自體免疫疾病–抗磷脂症候群(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的產婦,並提供他們服用一種不會接觸到胎兒的史達汀藥物-Pravastatins。研究團隊另外找來11位同樣罹患APS的產婦,提供他們目前標準的抗凝血治療–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及肝素(heparin)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服用Pravastatins的母親的新生兒皆為活產,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母親則有7個活產、3個死胎,1個於產後3小時內往生。再者,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母親有7位因為胎兒窘迫(foetal
distress)等其他危及母親健康的問題而被施予緊急剖腹產(emergency
C-sections)。
此外,由於Pravastatins治療能降低APS對胎盤發展的影響,進而增加胎盤的血流量、避免胎兒發生子宮內生長遲滯(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導致早產,服用Pravastatins的母親平均在第36周產出新生兒,另一組則為平均26周。而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母親產下的早產兒待在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的時間也較久。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女性健康部門的資深編輯Guillermina
Girardi教授說明,許多患有APS的母親對傳統的抗血栓治療沒有反應,並且還面臨著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如子癲前症、子宮內生長遲滯,危及母親及胎兒的健康。但有研究結果發現被廣泛用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Pravastatins可能有助於避免患有APS的產婦發生懷孕症候群。
不過,Girardi教授提醒,此份研究屬小型的初步研究,且研究對象並未經過隨機取樣,因此還需要大型的隨機臨床試驗來完整建立這種治療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資料來源:_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_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