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1
性別差異:性荷爾蒙影響心因性猝死
突發性心因性猝死,或稱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是一種心律不整的疾病,在95%的病人身上發生常是會致命的,最近有一份研究致力於尋找和這項疾病有關的風險因子。這份研究分析了睪丸素(testosterone)和雌二醇(estradiol)兩種性荷爾蒙的濃度與發生突發性心臟驟停的相關性,這在預防醫學上可說又邁進了一步。
這份研究(Oregon Sudden Unexpected Death
Study)以美國奧勒崗州的都會區為主,資料來源囊括16間醫院、超過百萬人口。研究發現,發生突發性心因性猝死的男性,體內睪丸素的濃度較低;而高濃度的雌二醇不論在女性或男性身上,都與突發性心因性猝死有高度的相關性;也就是說高濃度的睪丸素對男性可能有保護作用,而低濃度的雌二醇不論對女性或男性都有保護作用。
研究人員表示,心臟病通常是起因於冠狀動脈阻塞,導致血液無法流至心臟;但是突發性心因性猝死和心臟病不一樣,前者起因於不正常的心電活動,常是無預警的就發生了,而且都很致命,若是等到它真的發生時,通常都已經來不及了;因此我們一直不斷地在尋找方法,讓我們可以預測、進而預防它的發生。
儘管醫界近年來對緊急急救與心肺復甦已有進步,但仍僅有5%發生突發性心因性猝死的病人存活下來。對於已知是高風險或是有心律不整的病人,可以在胸部或是腹部植入「植入式心臟整流去顫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
ICD),以偵測病人心律不整的發生,並經由適當的電流刺激使其恢復正常的心律。
資料來源:「心律」(Heart Rhythm)線上期刊
+ read more
2014.09.26
印度子宮頸癌篩檢臨床實驗254名參與女性死亡 引發爭議
由美國國家癌症機構及比爾蓋茲與瑪琳達基金會贊助,印度一項為期15年的臨床實驗計畫,因疑似導致254位參與實驗的女性罹癌病逝,引發了道德爭議。該實驗主要是研究子宮頸癌篩檢方法,所有死者都是被安排在不接受篩檢的對照組,以便研究不做篩檢人口的死亡率。
這項實驗主要是研究更低廉的子宮頸癌篩檢方法,包括醋酸著色肉眼觀察(VIA)、抹片檢查及HPV檢測。現已周知,無論是哪一種子宮頸癌篩檢,都有助降低罹癌機率,但該臨床實驗卻將將近14萬女性安排在不做篩檢的對照組。
實驗參與者幾乎都是來自印度最低層社經地位的女性,例如孟買市的貧民窟。篩檢組22萬多位女性分別接受不同的子宮頸癌篩檢方法,對照組近14萬位女性則完全不做任何篩檢,借此比較兩組的罹癌死亡率。舊金山病理學家Eric
Suba博士表示,任何人都不應該被利用來作為突顯缺乏醫療會導致死亡的工具。
實驗研究者則辯稱其計畫並無倫理問題,因為在印度,子宮頸癌篩檢並未被視為標準的醫療行為。所有參與對照組的女性都會被告知關於子宮頸癌的健康教育、篩檢的重要性等資訊。
此實驗不僅引發道德爭議,更被指控違反了國際醫療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與印度國內的相關規範。規範人體研究倫理指導原則的「赫爾辛基宣言」明確指出:一個新醫療方法的益處、風險、責任、及其效果,應與目前已知最佳的預防、診斷與治療方法對照檢驗。
舊金山病理學家Eric
Suba博士曾在2011年5月於美國對該實驗提起告訴,要求對所有死者家屬給予賠償,並立即安排其他參與對照組的女性接受檢查,有必要的話,給予治療。他表示,如果在實驗進行的15年期間,對照組的女性參與者有被告知進行子宮頸癌篩檢可以降低罹癌死亡的風險,或許就會有人離開實驗,自行去接受篩檢,而這將會導致該實驗結果無效。對此美國衛生部所屬之人體研究保護局(OHRP)也認為,不能排除該實驗有故意隱瞞訊息之嫌。
資料來源:The Times of India
+ read more
2014.09.24
更年期女性多攝取「鉀」可預防中風
過去有研究指出,攝取「鉀」可以降血壓,但能否預防中風則還不清楚。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現,更年期的女性從食物中多攝取「鉀」可降低中風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這份研究由「紐約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 NY)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教授Sylvia
Wassertheil-Smoller所主導,研究的參與者包括90,137位50-79歲的更年期女性,平均追蹤了11年的時間。這些參與者在研究開始之初都沒有發生過中風,她們平均每日「鉀」的攝取量為2,611mg;研究人員長期追蹤並記錄了參與者的「鉀」攝取量及與中風相關的健康狀況(包括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等)。
結果發現攝取最多「鉀」的女性,中風發生率比攝取最少的女性降低了12%、死亡率則降低了10%。若針對沒有高血壓的女性來分析的話,攝取最多「鉀」的女性,中風發生率比攝取最少的女性降低了21%。而女性若有高血壓的話,「鉀」無法降低中風的發生率,但仍然可以降低死亡率。
Wassertheil-Smoller教授指出,美國農業部建議女性一天最少攝取4,700mg的鉀,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量則是一天3,510mg,不論是哪一個建議量,目前大部分女性的攝取量都未達標準。食物和水果是攝取「鉀」很好的來源,像是地瓜、香蕉、白豆(white
beans)等都富含「鉀」,而「鉀」不僅會降低更年期婦女中風的發生率,也會降低死亡率。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攝取「鉀」的來源是食物,而非補充品,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讓女性多吃水果和蔬菜。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中風期刊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roke」
)
+ read more
2014.09.19
懷孕婦女暴露於苯酚 恐影響男寶寶成長
最近一個由法國國家衛生暨醫學研究院(Inserm)、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等四個跨國單位共同進行的研究指出,婦女在懷孕期間暴露於含有某些特定苯酚類化合物(phenols)的環境,可能會干擾男寶寶在胎兒時期、以及出生之後到三歲以前的發展。
苯酚類化合物一般被製作成防腐劑、抗菌成份、隔離紫外線等作用,可見於化妝品、健康照護產品、牙膏、肥皂、防曬乳、室內除臭劑、塑膠包裝等物品之中。過去一些在體外及動物的研究都指出,苯酚類化合物屬於內分泌干擾物質,會影響掌管發育成長與體重增加的荷爾蒙系統。
這項研究的懷孕婦女在2003-2006年間加入,並包含520位男寶寶的資料。研究以超音波觀察這些男寶寶在媽媽腹中、以及出生後到三歲之間的體重及身高變化,而母親的尿液樣本則由美國CDC實驗室測量苯酚類化合物濃度。
根據結果,高達95%的懷孕婦女都曾暴露於苯酚類化合物,其中特別是當中的三氯沙(triclosan)與苯甲酸酯類(parabens)會影響男寶寶的發育。當懷孕婦女尿液測得前者濃度愈高,男寶寶在媽媽懷孕第三孕期時的生長參數(growth parameters)愈低;後者濃度愈高,則與男寶寶在出生以及三歲時的體重增加呈現正相關,而小孩一歲時若成長加速,可能會造成日後出現肥胖問題。
未來這個研究團隊會進行另一項新的研究,將同時蒐集懷孕婦女及新生兒的尿液,以降低測量暴露量的可能誤差,希望精確地找到孩童成長會受到這些化合物最嚴重干擾影響的階段,並更仔細去探究男寶寶與女寶寶對苯酚類化合物的差異性。
資料來源:流行病學期刊(Epidemiology)
+ read more
2014.09.18
飲料、食物及心血管健康
近日在2014歐洲心臟醫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的年會中,來自世界各國的學者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飲料、食物及心血管健康的研究。
第一份由義大利帕多瓦大學(University of
Padova)的學者從HARVEST研究中發現:年輕的成年人若有高血壓,同時咖啡因代謝速度慢的話,即使適度喝咖啡都會增加34%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的風險,如果是重度咖啡飲用者的話,風險會增加至兩倍。相對的,如果咖啡因代謝速度快的話,喝咖啡跟糖尿病前期之間就沒有顯著的相關性了。
第二份由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學者針對451,681位中國人所做的研究發現:每天都吃水果可以降低40%缺血性心臟病、中風、出血性中風等心臟疾病的風險,而且水果吃得越多,風險降的越低。
第三份由捷克百拉斯基大學(Palacký
University)醫學院所做的前瞻性研究(In Vino Veritas
study)發現:喝紅酒和白酒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但是只對有運動的人才有效。研究指出所謂「有運動」指的是每個星期至少固定運動兩次,不論是喝紅酒或白酒,都有助於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減少低密度膽固醇(LDL)和總體膽固醇。
第四份研究由巴黎第五大學(University of Paris Rene
Descartes)的學者追蹤131,401位參與者所完成,結論發現和喝咖啡相較,喝茶可以降低24%非心臟疾病的死亡率。所以如果要從茶跟咖啡之間做選擇的話,還是選茶比較好。
第五份研究由法國尼斯大學(University of
Nice)的學者分析了2009至2012年間通報至政府的不良事件數據發現:喝能量飲料和心律不整、心絞痛、高血壓等心臟血管疾病有相關性。該研究指出,能量飲料中含有很多化學物質,其中最重要的是咖啡因;人們為了提神喝能量飲料,但有時候卻混合酒精、甚至是非法藥物一起喝,若喝過量,會造成健康上的不良影響。
第六份是德國慕尼黑大學(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y of
Munich)以家庭為單位所進行的歐洲觀察性研究(PEP
Family Heart
study),總共包含22,051位7到14歲兒童和青少年,研究結果顯示現在年輕人過胖的現象已經反應在他們上升的血壓上了!研究人員推斷肥胖的青少女和青少年有高血壓的風險分別是標準體重的年輕人的5.9倍和4.3倍。為了預防過早罹患高血壓,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降低兒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或許是一個方法。
在替這一系列的研究做評論時,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醫學與流行病學教授Russell
Luepker特別提醒要注意攝取均衡的營養;當人們知道有關於食物攝取的研究時常會想「吃這個比較好、吃那個不好」,卻忽略了真正關鍵的是整體的飲食,而不是特定的某一種食物。
資料來源:2014歐洲心臟醫學會會議(ESC Congress 2014)
+ read more
2014.09.16
澳洲女性接種子宮頸癌疫苗易疏忽定期抹片篩檢
澳洲醫學期刊報導指出,在澳洲,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女性比未接種疫苗的女性更易忽略兩年一次的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反倒減損接種疫苗的效益。
研究者分析2010-2011年澳洲子宮頸普查資料發現,在25-29歲年齡層女性當中,接種疫苗者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檢的比例為45.2%,相較未接種疫苗者58.7%,明顯偏低。20-24歲年齡層中,接種疫苗者進行篩檢的比例為37.6%,未接種者定期做篩檢比例為47.7%。
目前已知,有兩種人類乳病毒(HPV)造成了約6成的子宮頸癌,但施打疫苗並無法完全預防癌症的形成;且如果在接種疫苗前就已感染病毒,疫苗也無法發揮效用。學者表示,無論施打疫苗與否,定期接受抹片檢查仍為必要。尤其是女性年滿25歲以後,定期檢查更為重要。
英國在2003年將女性開始接受抹片篩檢的建議年齡從21歲提高到25歲,結果導致25-29歲年輕女性罹患子宮頸癌的比例大增,學者提出的解釋是,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感染的比例增加。
今年四月,澳洲有關當局宣布對於子宮頸癌篩檢的若干改革建議,包括以人類乳突病毒測試取代細胞學檢查、建議篩檢的年紀提高到25歲,但相關評論希望開始接受篩檢年齡的提高不會發生和英國一樣的結果。
資料來源:澳洲醫學期刊(MJA)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