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8.11
HPV疫苗一針便能見效!
2006年4價HPV疫苗核准上市時,藥廠說要施打三劑。2014年底WHO建議打兩劑,2015年已有研究指出打一劑即可。2014年9價HPV疫苗核准上市,要施打3劑,而2016年研究指出兩劑也有相當的效果。日前,最新澳洲大型研究指出,HPV疫苗接種一劑的效果與接種兩劑或三劑是相當的。
研究怎麼說?
此澳洲的研究,透過國家大型數據對超過25萬澳洲女性的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進行比對。研究人員納入2007年至2014年間年齡在15歲或以下的所有女性,並根據年齡、社會經濟狀況和地理區域的差異進行了調整。
這些女性中,20%未接種疫苗、70%接種過三劑HPV疫苗、7%接種過兩劑、3%接種過一劑。分析疫苗接種和子宮頸癌病例的登記情況,發現接種過三劑疫苗的女性比未接種疫苗的女性發生癌前病變的可能性降低41%,接種過一劑或兩劑疫苗的女性分別比沒有接種疫苗的女性發生病變的可能性低35%和39%。
研究作者Brotherton博士表示,分析發現在尚未接觸過病毒時接種HPV疫苗的女性,即使接種一劑也會降低發生癌前病變的可能性,證明一劑HPV疫苗可能足以保護。這發現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有用,因為這些國家子宮頸癌發病率較高,但疫苗接種最少。
然而,Brotherton博士強調,在正式的試驗結果出現並改變接種指南之前,還是應完成目前建議的疫苗接種劑數。
過去有來自丹麥和美國的研究,也支持一劑疫苗可能就足夠,但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安全性行為與抹片檢查同樣重要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台灣在去年也跟進宣布施打兩劑的政策,比WHO的建議晚了好幾年,未能顧及資源的有效利用,令人不解。此外,除了接種疫苗,我們更該注意安全性行為及定期的子宮頸抹片檢查,才能有完整的防護。
更多關於HPV
HPV新發現:子宮頸癌治療新希望
HPV疫苗有群體保護效果嗎?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19.07.24)、New
Scientist(2019.07.29)、Papillomavirus Research(2019.07.15)
+ read more
/20160726184847_injection-1.jpg)
2019.05.09
衛福部將調查痛痛女孩被「無中生有」的病史
女學生Bella於2016年注射二價HPV疫苗第二劑後6天出現關節痛等症狀,後確診為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家屬提出疫苗接種受害救濟申請。審議小組審定,Bella的狀況與疫苗無關,然考量其為釐清症狀與預防接種的關係,給予醫療補助新台幣3萬元。Bella及家屬無法接受,提出訴願再被駁回,因此提出行政訴訟。日前行政法院判決,原告符合預防接種救濟辦法所定「與預防接種關聯性無法排除」要件,有權請求衛福部作成給付預防接種受害補償。
衛福部即將在14日做出上訴與否的決議,但5月3日審議小組成員出面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提出上訴,引發討論。立法委員林淑芬今日(9日)於立法院針對痛痛女孩行政訴訟一案質詢。
林淑芬首先表示,當年疫苗救濟審議會認為BELLA的幼年型風濕性關節炎是既有的疾病,而非疫苗引起,因此不予救濟。但BELLA在接種疫苗前根本沒有任何相關疾病與就醫記錄。對此「無中生有」的疾病,衛福部應成立專案小組進行調查。
並且,審議小組成員出面召開記者會,討論個案病情及審議內容,更建議衛福部繼續上訴,似已違反保密、中立原則及其職責。
衛福部承諾將對審議內容進行調查,並召集醫學倫理專家討論審議小組召開記者會的行為是否適宜。
林淑芬委員提出呼籲,救濟條例是為了給予救濟補償,不是證明疫苗好壞。任何疫苗都可能產生不良反應,一旦發生,政府就該面對、補償。衛福部應放棄上訴,不要再折磨Bella及家屬。
+ read more

2019.04.17
台灣首宗HPV疫苗訴訟案 婦團籲衛福部不要上訴
國內首件接種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後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行政訴訟,日前判決出爐,認為原告符合預防接種救濟辦法所定「與預防接種之關聯性無法排除」的要件,有權請求衛福部作成給付預防接種受害補償的行政處分。衛福部表示,將再研議決定是否上訴。
今日當事人Bella(化名)的家屬在立法委員林淑芬和台灣女人連線陪同下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不要再上訴。
16歲的Bella在兩年前接種HPV疫苗後,從此身體到處疼痛,天天吃藥苦不堪言,確診為「幼年型特發性關節炎」。家屬為Bella申請「預防接種受害救濟」,遭衛福部以疫苗和疾病無關為由被駁回。家屬不服提出訴願,然而訴願委員會也接受審議會的見解,認為是既有疾病駁回訴願,家屬轉而告上行政法院。
家屬控訴在過程中,Bella受到的不公。衛福部僅聽取沒有為女兒診斷過的醫師之意見,就形成審議意見,後續的訴願也依審議意見駁回,令他們無法接受。
儘管法官認為Bella符合預防接種辦法所訂「與預防接種之關聯性無法排除」要件,不過BELLA家屬沒有太多喜悅。因為有醫師專家說這些不良反應是心因性反應,讓家屬無法接受。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強調,目前全世界的施打情形看來疫苗是安全的,但不代表沒有少見的嚴重不良反應。人體是很複雜的,文獻或研究僅呈現一部分的事實。並且,美國已有類似案件接種者勝訴的案例,所以衛福部到底掌握了什麼真相要一直與受害者訴訟,甚至請了四個律師,令人無法理解。
立委林淑芬也認為,原本健康的孩子,在接種疫苗後發病,既然時序上無法完全排除,國家機器不該一味要求受害者負舉證責任。一般民眾在缺乏專業與資源的情況下,如何能夠舉證?國家應該責無旁貸保護每個接種疫苗的孩子,請衛福部高抬貴手,不要再傷害Bella和她的家人。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則表示,要不要上訴需要蒐集審議小組與國健署的意見,綜整之後上呈衛福部決定。
+ read more

2019.01.30
HPV疫苗有群體保護效果嗎?
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在引入四價與九價HPV疫苗的十年內,無論有沒有施打HPV疫苗,13至26歲年輕女性身上的HPV病毒感染都顯著減少。
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團隊表示,評估疫苗的有效性以及群體保護效果是指導公眾健康管理、醫療諮詢、疫苗接種以及抹片檢查建議的基礎。
然而,HPV疫苗的效用在社區婦女會比較低,主要因為:社區婦女在施打疫苗前就已經感染HPV病毒、比較低的遵從性(例如:沒有完成施打程序)或是較臨床實驗對象不健康等。
研究怎麼做
研究人員對1580名13至26歲的年輕女性進行了檢測,這些研究對象在11歲之後參與四項醫院門診觀察研究並有性經驗。她們都感染了疫苗所預防的病毒類型,並區分為有施打過疫苗與未施打過疫苗兩組。蒐集HPV病毒樣本的方式是採自我採檢或是至醫療院所採檢兩種。
而研究對象的疫苗接種情況則是透過免疫接種資料庫獲得,研究團隊蒐集了四個時期的資料,分別為2006至2007年371位、2009至2010年409位、2013至2014年400位、2016至2017年400位。
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約19歲,有70%至77%是非裔美國人或是多元種族。50至56%的參與者表示,至少有兩位或以上的男性性伴侶。參與者的HPV疫苗接種率為84%,97%接種4價疫苗。
研究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在已接種疫苗的參與者中,感染6、11、16、18型HPV病毒(也就是四價疫苗防治的HPV病毒類型)的比率從35%降至6.7%;未接種的參與者感染率也從32.4%降至19.4%。
已接種疫苗的女性感染HPV31、33、45、52、58型的比率(九價疫苗防治的其他HPV病毒類型)也從23.4%降至7.3%。但未施打疫苗的女性,這五型的HPV病毒感染率有微幅上升,從22.9%上升到36.1%。
疫苗的有效性在2013年至2014年所蒐集到的參與者資料顯示為最高,達90.6%。
這項研究的限制在於第四期施打九價疫苗的參與者比較低,限制了研究檢視九價疫苗對於HPV病毒盛行率的趨勢影響。再者,該研究結果可能無法普遍化為全美國人口。
對於許多已施打四價疫苗的美國女性,疫苗是否有交互保護作用、是否需要再施打九價疫苗,是很重要的問題。然而,目前美國疾管局疫苗接種諮詢委員會對於已施打四價疫苗的女性是否要施打九價疫苗並沒有提出任何建議。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1.22)、Pediatrics(2019.01)
+ read more

2018.12.19
HPV新發現:子宮頸癌治療新希望
弗吉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關於人類乳突病毒(HPV)的發現,可能引導子宮頸癌和其他由該病毒引起的癌症的新療法。
人類乳突病毒導致許多癌症,如:子宮頸癌、肛門癌、口腔癌。它是最常見的性傳播疾病。大多數人不知道被感染,也不知道他們會傳染給別人。
目前有HPV疫苗預防子宮頸癌,但是這種疫苗價格昂貴,並非在世界各地都可獲得使用,而且由於宗教的敏感性,不是每個人都會使用,所以人類乳突病毒就會存在,我們需要新療法。
HPV和癌症
HPV一直是科學家的頑固敵人。它會產生致癌蛋白質,關閉健康細胞預防腫瘤的天然能力,導致癌症的發生。因此,阻斷其中一種稱為E6的致癌蛋白質,似乎是一種當然的解決方案,但數十年的嘗試證明是不成功的。
然而,
研究者Dutta和他的同事們已經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他們已經確定病毒會利用存在我們細胞中一種稱為USP46的酵素的幫助,誘導腫瘤的形成和生長。因為通常酵素對藥物非常敏感,而製藥公司非常擅長生產小型化學品阻遏酵素的活性,使像USP46這樣的酵素不活躍。因此Dutta說子宮癌是「非常可下藥治療的」。
有趣的是,HPV的癌蛋白質E6在細胞中進行兩種相反的活動!
20多年來,人們已經知道E6會募集某種細胞酵素來破壞細胞的腫瘤抑制因子;而Dutta的新發現則是顯示E6利用USP46來穩定其他細胞蛋白並防止它們被破壞。E6的兩項活動對癌症的發展至關重要。
研究人員指出,
USP46的活動是致癌HPV病株特有的。它不會發生在其他非致癌的HPV病株上。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12.18)
* The Deubiquitinase USP46 Is Essential for Proliferation and Tumor
Growth of HPV-Transformed Cancers. _Molecular Cell_ Vol.72, Issue 5,
P.823-835.E5, Dec. 6, 2018.
+ read more
2018.12.04
在家自我採集HPV能提高子宮頸篩檢率?
HPV(人類乳突病毒)篩檢是一種很有前景的早期子宮頸癌檢測方法,但許多處於危險中的婦女沒有篩檢病毒,也沒有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尋找子宮頸異常細胞。
新研究發現,將在家自我採集HPV的工具郵寄給難以接觸的婦女可能是一種可行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婦女保健服務資源有限的地方特別有用。
研究發現收到工具的女性有近80%使用了工具並寄回給研究人員進行檢測,而將工具寄回給研究人員的女性中約四分之一的人呈現感染高危險型HPV。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首先聯繫女性以評估她們參與該研究的興趣,然後寄出一個篩檢工具包及回郵包裹。篩檢工具包括一個名為Evalyn
Brush的設備,其末端有一個小刷子,用來塞入子宮頸和/或陰道以採集細胞。參與者因參與而獲得了高達85美元的禮品卡。
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女性的回寄率約為30-40%,而新研究的結果遠高於研究團隊的預期。目前許多人對於在美國擴大使用自我採集有高度興趣,尤其是用在增加未定期篩檢女性的篩檢率。
研究對象為103名女性,其中約有一半五年多未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將HPV採集結果寄回給研究人員的女性被告知其檢測結果已出來,研究建議這些女性跟地方健康中心預約以拿到檢查結果。在該研究中,只有11%的女性後續接受了子宮頸抹片檢查。
研究者表示,最初,有些人擔心自我採集HPV可能讓女性捨棄其他醫療服務。但現實情況是,這些女性無論如何都不會定期走進診所,自我採集HPV反而可以幫助打開後續就醫的大門。
結語
研究人員希望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瞭解在家自我採集HPV實際運作情形。因為試驗計畫的參與都是事先同意的,他們想知道,如果在寄出自我採集工具之前未事先與女性聯繫,是否仍會有相似的回報率。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研究中回報率高的原因,事先同意當然是重要的因子,但是,高額的鼓勵金更是關鍵。未來如要進行大的研究,應考慮如何處理這個部分。
在家自我採集HPV工具在其他國家廣泛使用,包括澳洲和荷蘭,但美國尚未批准或推薦此篩檢方法。而台灣過去雖有在家自我採集HPV的試辦計畫,但計畫成果不佳。
* Eurekalert(2018.11.28)、
* Results of a Pilot Study of a Mail-Based HPV Self-Testing Program
for Underscreened Women from Appalachian Ohio.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November 19, 20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