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01.12
女性在排卵期間外遇是演化的必然!
美國UCLA及新墨西哥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表示:如果女人意識到有婚外性行為的需求的話,那她們可能是聽到了演化的召喚,要人類品種變的更進步!
伴侶的尋找也可以是一個供需取向的市場,因此並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會長時間被同一個男性所吸引,即使那位男性擁有良好的基因。新的研究顯示女性在排卵期間,子宮便已經準備好要受精,但是如果她們無法在伴侶身上獲得滿足,環境便會促使她們從伴侶之外的人身上找到滿足;這樣的模式使得女性即使擁有一個長期的伴侶關係,也還能從其他性伴侶身上得到較好的基因。
女性這樣的需求在生理上來看是很合理的,因為在排卵期的女人會分泌更多的睪丸素,而睪丸素則會使女人性慾高漲,讓身體更願意做好受精的準備;科學上來說,女性的性心理和男性的性表現息息相關,因此,排卵期的女性當然不會找一個不能滿足她的男性。這不表示女性就先天會對伴侶不忠,因為女人並非只有生理反應的機器人,順從心理或生理的反應兩者都是一種選擇,然而其間的關係卻充滿了愛與衝突,基本上,「忠貞與否」本身就是一項選擇。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助理教授Martie G.
Haselton表示:「這個議題的重點不是『面子』或是『愛』,而是達爾文的演化論。因為只有那些可以滿足伴侶性需求的男性才有延續下一代的可能。」這樣的研究肯定了女性情慾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讓女性從「生產的工具」中解放,而賦予更多的選擇。
+ read more

2006.01.11
強迫禁慾的教育遺漏了重要的健康資訊
青少年健康期刊(the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一篇研究報告表示,從教育層面來強迫禁慾或許能帶來某些正面的影響,但同時也可能會剝奪了青少年獲取性知識的管道,讓青少年誤以為性病會經由口交或自慰傳染;同時,調查發現九成以上的父母希望學校提供性教育,但是強迫禁慾的方案卻不去討論如何避孕而是強調避孕的失敗率。
強迫禁慾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現在許多青少年很難維持禁慾的狀態。調查顯示美國女性第一次性經驗的平均年齡是17.4歲,第一次結婚為25.3歲;男性則分別是17.7歲和27.1歲;2000年的統計數據也顯示感染性病的案例中有一半發生在25歲以下的青年人,而感染愛滋病毒(HIV)的案例中,有一半的人年齡小於25歲,四分之一的人小於22歲,年齡普遍偏低。
此外,研究也指出,強迫禁慾的教育制度並不是解決青少年問題本身和婚前性行為的萬靈丹。而對於男同志、女同志、雙性戀、跨性別者和性認同未確定者而言,強迫禁慾無法達到這些族群的健康需求,因為強迫禁慾強調不能有婚前性行為而且完全摒除同志族群,這樣有可能使這些族群成為性病的高危險群。
+ read more
![[記者會] 愛滋防疫政策 性別不能缺席 (新聞稿) [記者會] 愛滋防疫政策 性別不能缺席 (新聞稿)](https://twh.org.tw/uploads/10.女性/post_default_16.jpg)
2006.01.07
[記者會] 愛滋防疫政策 性別不能缺席 (新聞稿)
「愛滋防疫政策 性別不能缺席」
新聞稿
2006/1/7
2005年台灣的HIV/AIDS累積個案已經破萬,本國籍感染者有10,158人,其中女性874名(8.60%),增加的個案是2004年的四倍。根據WHO的統計,2003年全世界感染HIV/AIDS的女性人口為1900萬人,約佔總感染人口的一半,在亞洲女性感染者約佔25-35%。在台灣女性感染者佔8.60%,與國際趨勢相較,台灣HIV感染者女性比例偏低。這個比例所呈現的是事實還是低估?而近兩年台灣女性感染者人數確實呈現急遽增加,其速度遠高於男性(1.8倍),政府的防疫政策有沒有對應這樣的趨勢?
8.6%是實情還是低估?
立委黃淑英認為,由於診斷上的性別盲與篩檢率偏低,台灣女性愛滋疫情有可能被低估。
首先,女性在HIV感染的症狀上,與男性不盡相同,有其「女性特殊的症狀」:如陰道感染、骨盆發炎、月經不規則等,這些會發生在一般婦女身上的婦科疾病,當女性的免疫系統因HIV的侵入而轉弱時,就可能不斷出現,並且更加嚴重難以治療;而且,女性愛滋患者也較會發生子宮頸細胞病變及子宮頸癌,因此,美國疾病管制局在其1994年愛滋病例新定義中,已把子宮頸癌列為預測愛滋病指標疾病之一。然而,衛生署擬定防治計畫時,並沒有這一層面的思考,因此,婦產科醫師及家庭醫師缺乏婦科疾病與HIV關聯的認知及警覺性,女性HIV患者可能因此沒有被診斷出來。這可能是統計偏低的原因之一。
此外,男性因服兵役有強制篩檢機制,同時,衛生署在HIV自願篩檢的推廣上,仍以男同性戀者、性工作者等「特殊族群」為主,使得男性自願接受匿名篩檢比例遠遠超過女性(2004年男女自願篩檢比例為7:1)。女性沒有強制篩檢且自願篩檢率低,可能是造成女性實際感染者沒有被發現而統計偏低的原因之一。
女性感染者會持續地比男性更急遽增加?
由男女的病理性別差異及傳染途徑來看,這個趨勢是可能的。研究顯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愛滋病,其風險為男性的2倍;女性HIV感染者,其血液中的病毒數量比男性約低35-65%,但是發病(AIDS)的速度和男性一樣的。台灣女性HIV感染者當中,因異性戀危險性行為傳染由95%降為48.17%、因吸毒感染由5%升為43.94%,毒癮已成為台灣女性感染愛滋之新痛。女性毒癮者可能因共用針頭而感染,也可能因性行為(包含提供性服務)而感染、散播。另外,不同族群的女性由於在性關係的自主程度不同,也可能面臨不同的風險,政府不應只注意「共用針頭」,而忽略了「因人制宜」的安全性行為的宣導。
95年度愛滋醫療預算編列嚴重不足!
自95年度起,愛滋病檢驗治療費用回歸疾病管制局公務預算,疾病管制局當時預估95年愛滋病毒感染者人數將達8989人,平均每人每年醫療費用為219,516元,編列十二億元。而事實上,目前國內HIV感染者已達10,158人,疾病管制局所編列的預算明顯不足,顯見疾管局並無有效監控愛滋疫情的系統。
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呼籲
1.
促進婦產科醫師及女性愛滋性別差異的認知,愛滋防疫總動員!
研究指出,罹患性病會增加HIV的感染,早在1998年美國已將預防及治療性病作為HIV防治重要的一環。因此,在台灣女性愛滋防治應該要加強對醫師及民眾婦科疾病、性病和愛滋病關連的宣導,鼓勵女性應有定期、完整的婦科檢查。同時,在醫師(特別是婦產科醫師)的在職教育裡,規劃有性別意識的AIDS課程,以提升醫師的認知,才能有效地防治愛滋病。
2. 提昇女性自願篩檢率,注意保密原則!
政府除了應持續推動孕婦全面愛滋篩檢計畫與毒品病患愛滋減害計畫,也應規劃提升女性自願篩檢率。目前篩檢的推動困難,主要仍然是因為社會上對於愛滋病患者的歧視與恐懼,因此,政府在推動自願篩檢的同時,除要落實篩檢前的衛教及諮商外,更應注意篩檢後的隱私保密與後續追蹤管理。
3.
建立適當的愛滋防治衡量指標,有效監控愛滋疫情!
衛生署95年度的施政目標衡量指標,僅有一項與愛滋防疫有關,該項為「男同性戀最近一次行為保險套使用率」。事實上,在台灣毒癮、異性戀間的感染已躍升台灣HIV主要感染途徑,男同性戀者非HIV唯一的感染來源,因此,愛滋防治的衡量指標不應僅針對男同志間危險性行為。我們要求政府應建立能確實反應疫情與性別差異的防治政策指標。
左起: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謝卿宏、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立法委員黃淑英、疾病管制局第三組許昭純副組長
+ read more

2005.11.30
使用避孕貼片小心血栓風險
Ortho
Evra避孕貼片自從2002年在美國開始販售,所賣出的量就比所有品牌的避孕藥都還要多,光是去年就有1千萬個銷售量。此種貼片在年輕女性中又特別受歡迎,因為使用方便且一個星期更換一次即可。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5年11月初要求避孕貼片的製造商嬌生公司要加入新的警告標誌,表示使用避孕貼片會比避孕藥多60%的雌激素被人體吸收,因為荷爾蒙被新陳代謝方式不同的關係,避孕藥是透過胃部消化後才被吸收,而避孕貼片則是由血液直接吸收。而雌激素的提高則會增加血栓的風險,國外已有血栓的案例發生。
自從FDA警告使用避孕貼片會增加體內荷爾蒙之後,醫師們就很謹慎地使用此貼片,美國許多大學的健康中心也已停止開此貼片給學生。在台灣,衛生署曾於2004年9月27日表示,核准嬌生的女性避孕貼片「以芙」(EVRA
Transdermal
Patches)上市,同時也有特殊警語注意血栓風險。在此再次呼籲民眾在選擇避孕方式時要特別注意,還是使用避孕機率高、副作用最低、且是唯一可避病的保險套為佳。
+ read more

2005.11.30
使用避孕貼片小心血栓風險
Ortho
Evra避孕貼片自從2002年在美國開始販售,所賣出的量就比所有品牌的避孕藥都還要多,光是去年就有1千萬個銷售量。此種貼片在年輕女性中又特別受歡迎,因為使用方便且一個星期更換一次即可。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5年11月初要求避孕貼片的製造商嬌生公司要加入新的警告標誌,表示使用避孕貼片會比避孕藥多60%的雌激素被人體吸收,因為荷爾蒙被新陳代謝方式不同的關係,避孕藥是透過胃部消化後才被吸收,而避孕貼片則是由血液直接吸收。而雌激素的提高則會增加血栓的風險,國外已有血栓的案例發生。
自從FDA警告使用避孕貼片會增加體內荷爾蒙之後,醫師們就很謹慎地使用此貼片,美國許多大學的健康中心也已停止開此貼片給學生。在台灣,衛生署曾於2004年9月27日表示,核准嬌生的女性避孕貼片「以芙」(EVRA
Transdermal
Patches)上市,同時也有特殊警語注意血栓風險。在此再次呼籲民眾在選擇避孕方式時要特別注意,還是使用避孕機率高、副作用最低、且是唯一可避病的保險套為佳。
+ read more

2005.11.11
更年期並非性慾減低的真正原因
美國性學期刊(Journal of Sex
Research)刊登一項研究報告表示,女性更年期後性慾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不是因為荷爾蒙,而是對於自己的身材不滿所致,而文化中對於女性年輕及苗條的強調,則使得大部分女性容易對自己身材不滿。
這項由Dr. Patricia Barthalow
Koch所主導的研究共有307位35-55歲之異性戀婦女參與,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女性對自己的小腹、腰、臀、大腿最不滿意,其中更有21%的女性對自己身上沒有一處滿意。而越是自認為身材不夠有吸引的女人,對於性的渴望及次數就越低。
然而這些女性中有3分之2表示,雖然跟10年前比起來,對性生活的需求較少、也比較不活躍,但是一旦發生性行為時卻更能從中得到樂趣,特別是與性伴侶在情感上更能獲得滿足。
Dr.
Koch表示,男性威而剛的崛起改變了中年男女性行為習慣,而為了因應這些變化,藥廠更在中年女性的荷爾蒙身上花足了心思,但研究顯示出,除了一些生理因素之外,女性更年期性慾減低與女性對自己身體意象也有關係,但同時Dr.
Koch也表示將來還需有更多更大規模的的研究調查才行。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