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7.11
我該不該吃降膽固醇藥史達汀?
雖然降血脂藥物史達汀(Statins)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同時也可能會導致糖尿病風險增加、認知功能下降、肌肉痠痛、虛弱、白內障等副作用。關於史達汀藥物的利弊衡量目前仍有爭議,有些醫師質疑史達汀的藥效,有些則認為民眾因為被質疑藥效的醫師誤導而承受心/血管疾病風險。我們到底該不該服藥?最近一位知名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的作家發表了她的看法。
一份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有200,000名英國人因為史達汀的爭議選擇停止服藥,可能因此影響2,000名民眾在未來10年死於心/血管疾病。
針對這份研究的結論,BMJ作者,同時為史達汀的懷疑論者Luisa
Dillner發表了看法。她點出該研究所引用的數據:副作用的發生率18-20%,經過心臟學家及病理學家的爭論後被修改為9%;並且研究中所提「200,000名民眾因為媒體所引起的轟動而停止服用史達汀」是引用自一份分析大型資料庫數據的觀察性研究,無法證實因果關係。再者,Luisa說明,研究也忽略了人們可能會因為其他原因而選擇停止服用史達汀。
對於該不該吃史達汀這個問題,Luisa認為這並不是一個是非題,重要的是民眾應與醫師討論後再決定是否服藥。並且醫師的傾向也很重要,如果該位醫師曾做過關於史達汀的研究,如Malcolm
Kendrick醫師,他可能較能明白的告訴你: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後半生每天都服藥能夠讓你多活多久,目前看來,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者若持續服藥5年,可以將心臟病風險降低至36%,換言之,平均來說這能讓你多活4.1天。Luisa強調,這樣的資訊或許有用,但是關鍵仍在於,服藥與否應是個人的決定而非既定的答案。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read more

2016.07.01
當女生不「心」動…醫生會做些什麼?
心跳停止後,搶救生命的時間分秒必爭,且就算救活了,也需要盡快給予相應的醫療照護,避免身體器官如腦、血管等因缺氧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但是最近有研究指出,發生心臟停止並救活後,女性相較於男性較少獲得的所需的醫療照護。
研究分析的心臟停止案例,一部分發生於美國1000家醫院中,另一部分為被轉院至急診醫院的140萬名患者。研究團隊蒐集了長達10年的資料,並依據患者年齡、健康狀況、醫院特色及其過往處理心臟事件的程序做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10年後男女的院內死亡率皆下降,但是女性仍比男性高;女性死亡率為64%,男性為61%。此外,研究還發現,女性因心臟的電傳導系統失常而發生心臟停止後,獲得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血管擴張術以及能夠改善缺氧後腦損傷的低溫治療的可能性,分別較男性低了25%、29%及19%。
同時,研究指出,在這些心臟停止的案例中女性通常較男性年長,且較少在過去被診斷有罹患冠心病。女性較容易被診斷有其他健康問題,如:鬱血性心臟衰竭、高血壓、肥胖等,並且較多是因為肺動脈栓塞導致心臟停止,而非血管阻塞所致。
研究團隊說明,目前仍無法確定性別差異背後的原因,但是當生命正與時間賽跑之際,女性顯然較少獲得立即的照顧。此外,主要研究作者-康乃爾大學威爾醫學院心臟學學系的Luke
Kim教授說明:心臟停止與其他疾病差異在於,心臟停止是緊急醫療事件中少數仰賴公眾如何反應的事件,因此應重視心臟病急救在社區的教育(包含心肺復甦術(CPR)或利用除顫器(defibrillator)給予電擊),而非只針對醫護人員或照顧者。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6.06.30
女人「心」風險:孕期血壓知一二
一般在判斷高血壓時會以收縮壓/舒張壓為140/90毫米汞柱為標準,而高血壓前期則為收縮壓/舒張壓120-139/80-89毫米汞柱。最近有研究指出這些使用多年的標準可能低估了屬高血壓前期的懷孕女性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為探討產前血壓值與產後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風險之間的關係,以507位中國孕婦為研究對象,他們皆無高血壓的紀錄且血糖、血脂皆正常。這些女性在懷孕期間(進入研究前、產前及產後不久)分別接受了7次以上的血壓測量;其中有309位在產後一年半內接受了血糖及血脂檢測。
研究團隊根據血壓測量結果將研究對象分為三類:懷孕期間舒張壓保持在71毫米汞柱以下(組一)、舒張壓保持在71-76毫米汞柱間(組二)以及舒張壓保持在76毫米汞柱以上(組三)。組三的平均收縮壓及舒張壓在高血壓前期的範圍內;並且根據產後持續追蹤的結果,組三的女性於產後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是組一的6.5倍。
研究團隊認為,研究結果支持了懷孕作為測試女性心/血管健康的觀念,亦即懷孕能夠呈現出女性潛在的血壓變化及血糖、血脂代謝的狀況。這三個指標若出現異常可能擾亂心/血管的功能並在未來發展成心/血管疾病。
此外,廣東婦女及兒童醫院(Guangdong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的產科醫師Jian-Min
Niu說明,這項研究強調了懷孕期間常規的血壓測量檢查項目是重要的,有助於了解婦女於產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若能盡早發現新陳代謝方面的風險因素,並開始改善生活方式,如少鹽、低油、多運動等可能有助於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資料來源:Hypertension
+ read more

2016.06.21
輪班者小心!多注意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一項研究指出:睡眠不足和異常的睡眠週期可能會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尤其是對輪班的勞工來說。
現任芝加哥西北大學的研究主要作者Daniela
Grimaldi博士指出:人類幾乎所有的生理和行為過程,特別是在睡眠-清醒週期,都是遵循由位於大腦內部時鐘調節的晝夜節律。他補充:當我們的睡眠-清醒和進食週期與我們內部時鐘所決定的節奏不合時,就會發生晝夜失調的現象。研究結果表明,長期的晝夜失調,可能無法完全從輪班後夜間睡眠的恢復性心血管作用中受益。
這項研究包括26名20〜39歲健康的參與者,他們在為期八天的研究中,受限要將睡眠時間控制在5小時,並在第四晚開始分為持續在同個固定時間進入睡眠以及將其延後8.5小時兩組。
結果指出,在這兩個被限制睡眠的組別當中皆可看到較高的心率,而睡眠不足又加上延遲睡覺時間者的心率更是高。另外,在睡眠不足且延遲睡眠的組別中,也出現壓力賀爾蒙去甲腎上腺素升高的跡象。而據研究人員說明,去甲腎上腺素升高會縮小血管、提升血壓和擴大氣管。
另外,睡眠不足和延遲睡眠時間也與在夜間降低心率變異性有關,並減少深層睡眠階段中的迷走神經活動,而其通常對心臟功能有恢復的作用。迷走神經對心臟的主要作用是降低心率。
研究人員表示,若想保護自己的心臟,輪班工作者應該要被鼓勵健康地飲食、規律地運動以及讓自己獲得充足的睡眠。
資料來源:journal Hypertension.
+ read more

2016.06.21
類風溼性關節炎傷「心」乏人知
目前已知,以女性居多的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容易有心/血管疾病,但是最近一份荷蘭的研究發現,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仍經常被忽略,甚至未被積極治療。
為了瞭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傳統心/血管疾病風險未被積極診斷及治療的程度,研究找來327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平均年齡為53歲、未被診斷具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68%為女性且罹患疾病時間的中間值為7年。研究測量了他們的收縮壓以及空腹血脂,並以「荷蘭心/血管風險評估」(Dutch
Cardiovascular Risk Management,
CVRM)及經過歐洲風濕病防治聯盟校正過後的「系統性冠狀動脈風險評估表」(Systemic
Coronary Risk Evaluation tables,
SCORE),來預測他們十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研究發現,從CVRM風險評估得知,有52%的人風險大於20%,透過SCORE風險評估表算出有18%的人風險大於20%。而不論透過哪一個風險評估方法,風險大於10%的人當中有超過80%的人壞膽固醇指數大於2.5
mmol/l(小於2.6
mmol/l為理想),且有32-42%的人收縮壓超過140
mmHg(高血壓)。此外,只有6%的人在服用史達丁類降血脂藥物、23-25%的人在服用降血壓藥物,但是有服藥的人當中有50-86%的壞膽固醇及收縮壓未改善。
研究團隊說明,從結果得知,不論是用哪一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評估方法,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的問題未被重視,因此未獲得理想的照顧。研究團隊提醒,患者及醫事人員都應警覺疾病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若已知存在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應予以適當之預防或治療。
資料來源:Rheumatology
+ read more

2016.06.16
女性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偏頭痛是指頭部密集抽痛,並經常伴隨著疲憊感、嘔吐及對聲光敏感。過去已發現偏頭痛與中風風險增加有關,近來又有研究發現偏頭痛也可能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但是尚無法解釋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研究分析了參與美國護理師健康研究計畫(Nurses' Health
Study
II)的115,541名女性,他們皆無罹患心/血管疾病之紀錄,年齡在25-42歲之間,自1989年開始接受了長達22年的追蹤。研究團隊在分析過程中控制了其他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因素,如:年齡、高血脂、糖尿病、吸菸、高血壓、心臟病家族史、更年期及是否有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服用避孕藥或阿斯匹靈等,以了解偏頭痛是否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據分析結果,有15%的女性被診斷患有偏頭痛;1.2%發生心臟疾病、中風或需要手術疏通血管;0.2%死於心/血管疾病。在排除其他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因素後,發現有偏頭痛的女性其心/血管疾病風險是無偏頭痛者的1.5倍;並且有偏頭痛的女性較容易有過重、吸菸、高血脂及高血壓的現象,但是研究並未發現這些現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
研究團隊說明,雖然在排除其他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之因素後結果依然成立,但如同任何觀察性研究一樣,此結果無法呈現出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的因果關係。再者,此份研究首要的弱點即無法解釋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之間的關係,也沒有證據顯示預防偏頭痛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的評論者美國哈佛大學博士Rebecca
Burch及紐約州立大學博士Melissa
Rayhill說明,雖然對有偏頭痛的個體而言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幅度小,但是從人口的角度來看,患偏頭痛者多,因此此結果仍具有重要性。然而,Burch博士及Rayhill博士提醒,任何人都不應試圖用女性偏頭痛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的關聯來影響治療方式。在缺乏足夠證據下,偏頭痛只能作為對醫療人員的提醒,應注意患者的心/血管健康並提供適當的檢查。若要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透過運動、不吸菸、健康飲食等方法來改善。
資料來源:The BMJ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