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不想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鹽可別吃太少!?
2016.06.08
不想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鹽可別吃太少!?
鹽的高攝取量已被證實與提升血壓和心臟問題的風險有關聯。但根據新的研究,鹽攝取太少可能也同樣有害。   「在飲食中攝取過多的鹽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被廣泛接受的觀念。據美國飲食指南建議,14歲(含)以上者每日攝取的鈉應少於2300毫克;而在台灣,衛生福利部也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但以目前的指導方針,減少鹽的攝取量至建議的水平真的有降低風險嗎?這是此篇研究要解答的問題。   來自加拿大McMaster大學Michael G.DeGroote醫學院的Andrew Mente與其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13萬人、橫跨49個國家的數據。他們觀察有/沒有高血壓的參與者的鈉攝取,以了解其與心臟疾病和中風等風險是如何相關聯。   據分析結果,鈉攝取量低的人其心臟病、中風和死亡風險都較一般人高;且不論本身有無高血壓問題。此外,研究人員發現,似乎只有高血壓人士會因為鹽攝取量高而影響到心血管疾病的相關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此研究中鈉攝取量低被定義為每天攝取不到3000毫克(高於美國、台灣目前的建議量);而鈉攝取量高的定義則是每天超過6000毫克。   研究團隊指出,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減少食用鹽攝取量的策略應針對在那些高鹽飲食的高血壓人士身上。同時,他們也認為目前的每天食用鹽建議攝取量可能設置得太低。   Mente說:「此次的研究結果對患有高血壓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雖然我們的數據突顯了減少鹽攝取量對高血壓人士的重要性,但它並不支持降低整體鹽攝取量的水平。我們研究結果的重要是因為它們顯示出:降低鈉攝取對於患有高血壓同時也食用很多鈉的人來說是最有針對性的方法。」   最後,這並不是Mente的研究團隊第一次針對現行的鈉建議攝取量提出質疑,過去台灣女人連線也曾編譯過相關的研究報導(請參閱文末延伸閱讀);而關於每日的鈉建議攝取量及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目前仍存在爭論。在更多明確的研究數據幫助我們獲得解答之前,我們只能提醒自己過與不及都不好。   資料來源:The Lancet、McMaster University 本篇研究的經費來源超過50個,其中包含美國公共衛生研究院(Public Health Research Institute, PHRI)、加拿大心臟與中風基金會,以及加拿大健康研究院。   延伸閱讀: 鹽吃多吃少對心血管健康都不好!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 read more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2016.06.07
準爸爸注意!你的生活習慣可能導致孩子的先天性缺陷!
新生兒的父親請注意!來自美國華盛頓Georgetown大學醫學中心的新研究警告:你的年齡、飲酒和生活方式等等因素,都可能導致你的孩子以及後代子孫有天生的缺陷。   美國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生物化學和分子及細胞生物學副教授Joanna Kitlinska博士和他的同事確定了一些可能影響後代發展的父系因素。根據他們的研究,父親能夠造成的影響比我們一般想像的還要大。從飲酒情形到年齡等一切因素,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出生缺陷和基因表達。   「我們知道由母親提供的營養、荷爾蒙和心理環境會永久地改變嬰兒的器官結構、細胞反應和基因表達。但我們的研究顯示父親也能造成同樣的影響,他的生活方式、年齡可反映在控制基因功能的分子上,如此一來,父親不僅會影響他的子女,也會影響到後代的子孫。」Joanna Kitlinska博士說明。   該研究小組重新檢視了一項過去的研究,專注於男人的生活方式如何引起精子內DNA的表徵遺傳變化,最終可能影響到孩子的基因組。   調查結果顯示,如果父親是個酒鬼,即便母親從未飲酒,一個新生兒也可能被診斷有胎兒酒精譜系障礙(FASD)。父親的飲酒情況也與出生體重減少有關連,甚至會顯著降低整體腦容量和導致認知功能受損。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父親高齡可能提高孩子精神分裂症、自閉症的發生率;而父親的心理、社會壓力也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造成有缺陷/不良的行為特徵。   甚至,男人青春期前的飲食結構可能減少或增加其子孫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父親的肥胖已被連結到後代脂肪細胞的擴大、代謝調節、糖尿病和肥胖的變化,以及腦癌的發展。   Kitlinska補充:「遺傳父親的表徵遺傳學新領域需要被組織成臨床上適用的建議以提醒人們改善生活習慣。而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後天影響,我們需要研究母系和父系之間的相互影響,而不是將他們個別分開來考慮。」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Georgetown University    
+ read more
年長女性糖尿病患者注意!史達汀藥物可能無效?
2016.06.06
年長女性糖尿病患者注意!史達汀藥物可能無效?
用以降低血脂的史達汀類藥物(Statins)如「立普妥」(Lipitor)等已被發現有增加女性糖尿病的副作用,前年更有千位美國婦女集體控告藥廠明知此類藥物有糖尿病風險卻未告知。最近,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停經婦女罹患糖尿病,服用Statins無法顯著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團隊由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Yunsheng Ma博士主導,以120,000名50-79歲參與「美國婦女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的女性為研究對象,追蹤其健康狀況約13年;調查初始這群女性並未被診斷罹患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比較了服用Statins且罹患了糖尿病的女性,與未患糖尿病的女性,「動脈粥樣硬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組別一);未服用Statins且罹患了糖尿病的女性,與沒有糖尿病的女性,「動脈粥樣硬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組別二)。   研究發現,相較於未患糖尿病的女性,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不論服用Statins與否,「動脈粥樣硬化型的心/血管疾病」及「心肌梗塞」的風險皆較高;且服用與未服用之間上升之風險沒有顯著差異。換言之,不論是否服用Statins,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皆顯著上升。   主導研究的Yunsheng Ma博士說明,服用Statins仍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此份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並不能直接預測在罹患與未罹患糖尿病的女性身上Statins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有效性,臨床試驗的結果會是更可靠的資訊來源。然而,Yunsheng Ma博士認為,研究結果可能表示若我們可以降低與Statins有關的糖尿病,就能夠提升Statins的效果。因此研究團隊強調,停經婦女預防、追蹤、及注意糖尿病的重要性;有在服用Statins的停經婦女亦應謹慎。   此研究經費來自於美國國家健康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且Yunsheng Ma博士表示研究與產業沒有任何金錢關係   資料來源:_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_      
+ read more
不飽和脂肪真的比較健康嗎?
2016.06.06
不飽和脂肪真的比較健康嗎?
許多人都相信:以不飽和脂肪替代飽和脂肪對心血管比較健康;因為植物性食用油當中富含亞油酸,會降低膽固醇濃度,預防動脈壁脂肪囤積,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使壽命延長。但是日前一項回顧性研究結果挑戰了這個大家所熟知的保健觀念。   如果我們來檢視一下我們的觀念從何而來,會發現最初其實是許多隨機控制研究顯示以亞油酸取代飽和脂肪會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量;其後又有觀察性研究證據指出膽固醇濃度若升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機會,因此我們由這兩個研究結果得出了現在我們所相信的結論。但是,事實上,並沒有隨機控制試驗直接證實以亞油酸取代飽和脂肪會減少心臟病的發生。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為直接探討這個問題,找出一項45年前執行的研究,研究名稱為the Minnesota Coronary Experiment(MCE)。該研究參與者來自精神機構及療養院,追蹤4.5年。MCE在當時是樣本量最大,且可能是最嚴格控制執行以植物性食用油取代飽和脂肪的研究,同時它也是當時唯一一個在參與者過世後仍調查其心血管疾病狀況的研究。   然而,該研究結果雖然顯示攝取亞油酸以取代飽和脂肪者的膽固醇降低了,但其存活率並沒有獲得改善,反之卻擁有更高的死亡風險。除了MCE研究之外,研究團隊還檢視另一個Sydney Diet Heart(SDH)研究,該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以亞油酸取代飽和脂肪者,心血管疾病死亡數較高。   研究團隊因此得到了這樣的結論:過去研究並不支持以亞油酸取代飽和脂肪會降低膽固醇也同時會降低心血管疾病與死亡的風險的觀念。我們該思考並關注目前我們對於膽固醇、飽和脂肪與亞油酸的觀念可能未必正確,同時,這些未被發表的研究結果可能會使得許多類似的研究發現被隱藏起來。最後,由此研究我們該得到的訊息是,我們應該聰明地選擇我們的飲食,任何一樣東西都不該吃過量。   資料來源:BMJ    
+ read more
2016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
2016.05.27
2016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下稱台女連)與各縣市(包含離島)的婦女團體代表們於今日(5/27)齊聚台大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一年一度的「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在上午的會議中,婦女團體代表們首先與中央及地方衛生單位就各項婦女健康議題-包括女性用藥安全、子宮頸癌篩檢、HPV疫苗、醫學美容等-的現況、政策制定或改善方向進行討論。   而針對今年度的會議主題「女性心/血管健康」,台女連常務理事黃淑英分享了台女連於今年初所舉辦的「為女著紅」系列活動,以及與各縣市婦女健康網絡團體成員合辦的「心/血管健康講座」;並由台女連執行秘書陳苡安報告心/血管健康認知的調查結果。婦女健康網絡團體代表們亦分享了今年響應「為女著紅」的感想及對未來串連活動的期待與規劃,並共同就女性心/血管健康之宣導給予政府建議。最後,為提供政府保障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政策建議,婦女健康網絡團體代表就今年度主題一同擬定了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宣言。   會後,婦女團體代表與立法委員林淑芬連袂拜會衛福部,說明今年行動會議之結論,並遞交行動宣言予衛生福利部。在衛福部呂寶靜次長的主持下,衛福部承諾願盡力配合實現各點宣言;並且表明會從醫師教育著手,再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以營造具備性別意識的醫學領域。   以下為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之宣言:   第十九屆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看見女人「心」-消除心/血管健康的性別盲 行動宣言 心/血管疾病是台灣女性健康的主要殺手,近五年(98-103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更上升了近20%,但是長期以來,心/血管疾病被認為是男性的疾病,並以對待男性的方式對待女性;政府重視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程度遠不及婦癌。事實上,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是婦癌(乳癌、卵巢癌及子宮頸癌)的3-4倍;國際上已有多篇研究證實因為男女生理/構造的不同,心/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有性別的差異;而女性也因特殊的生命經驗如更年期、懷孕以及某些以女性居多的疾病如乳癌、自體免疫性疾病等,和男性有不同的疾病風險,因此世界心臟學年會在2014年就喊出「終止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偏見」!   為了提昇女性對心/血管健康的認識及警覺,台灣女人連線製作具性別觀點之心/血管健康的懶人包及衛教單張,放置於網路宣導,並同時在各地舉辦「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座談會(10場)。此外,為了引起廣大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我們亦響應國際上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行動,於今年3月11日(每年3月的第2個禮拜五)舉辦「為女著紅日」,結合政府、企業、醫學及民間團體召開記者會,呼籲民眾於當天穿上紅色衣飾,表達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並獲得廣大的回響。 為了解女性對心/血管疾病的認知,此次行動亦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台灣女性對於心/血管健康的認知顯然不足:6成女性對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了解不完整,半數以上女性不知道血壓標準值及未定期測量血壓;二、台灣女性缺乏心/血管疾病的性別意識:6成不知道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具性別差異,近一半女性不知道女性荷爾蒙有保護心/血管之功能,8成不知道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男性高;三、政府宣導效果不彰:近年來政府雖加強宣導女性腰圍與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觀念,仍有近4成女性無此認知;更令人擔憂的是,因政府多年來強力宣導婦癌篩檢,影響女性普遍地誤認為婦癌死亡率較女性心/血管疾病高,使女性輕忽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性。 綜上,女性對心/血管健康的認知及性別意識不足,且政府對於心/血管疾病的宣導不夠,將嚴重危害女性的健康及生命,因此我們要求政府:   * 應投入更多的研究經費,鼓勵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的研究。 * 應制訂具性別意識的心/血管疾病防治政策。 * 應訂定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指引。 * 建立跨科別的醫療合作,讓女性患者獲得更完整的醫療照護。 * 響應每年3月第2個禮拜五的「為女著紅」。    
+ read more
為什麼久坐會傷「心」?
2016.05.16
為什麼久坐會傷「心」?
已有不少研究指出久坐行為會對人體健康狀況造成不容小覷的影響,像是代謝狀況變差進而導致易胖、死亡率提升等。近日則有研究指出久坐行為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狀況。   在這項研究中,約2000名參與者應研究人員要求配戴活動測量裝置接受監測,時間長達一週。根據監測結果,這些參與者每天平均的坐時為5.1小時;中度至強度的運動/體力活動時間為29分鐘。   研究人員發現,久坐行為與心臟動脈中鈣沉積量增加之間存在關聯性,而心臟動脈中的鈣沉積量增加則會提高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來自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作者Amit Khera副教授指出,這是第一個顯示坐著的時間長短與心臟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風險指標相關的研究。每日久坐不動的時間每增加一個小時,冠狀動脈鈣化的可能性就高出12%。他進一步說明,久坐時間增加和冠狀動脈鈣化之間的顯著關聯是獨立的,並不受到運動、傳統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如糖​​尿病和高血壓)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研究人員提醒民眾-特別是日常生活中必須長時間坐著辦公的上班族-要記住長時間久坐是會對身體健康帶來風險的!建議大家開始培養一些新的良好習慣:每隔一個小時就離開座位走動一下,可以的話,每天盡可能減少2小時的坐時。不但降低疾病發生的風險,這也有可能幫助你的身體燃燒掉更多卡路里。更好的是,站立與其他運動所需要的肌肉活動將觸發身體分解代謝脂肪和糖重要過程,而這個過程在坐著的時候可是無法順利進行的!   資料來源:The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