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科學家提出觸發阿茲海默症的新機制
2022.10.09
科學家提出觸發阿茲海默症的新機制
長期以來,β-澱粉樣蛋白斑塊堆積與阿茲海默症有關,一些科學家推測這些斑塊實際上會導致退行性腦病變。   但一項新的研究指出,這些斑塊實際上是大腦中正在發生的「症狀」,而不是阿茲海默氏症的「原因」。   研究小組在《阿茲海默症雜誌》上認為,「正常」水溶性形式的β-澱粉樣蛋白的減少才是阿茲海默症的真正罪魁禍首。   首席研究員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Neuroscience Institute 的Alberto Espay 博士指出斑塊堆積導致腦病變的矛盾:「矛盾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我們中許多人都會在大腦中積累斑塊,但在有斑塊的我們當中,很少人會繼續變為癡呆症。」   「然而,斑塊仍然是我們關注的中心,因為它與生物標誌物的開發和治療策略有關,」。   斑塊堆積的多寡無法預料病變的發生   該團隊之前的研究發現,無論大腦中的斑塊積聚如何,水溶性β-澱粉樣蛋白量高的人都能保持大腦健康。另一方面,含量低的人更容易出現認知障礙。   研究人員認為,水溶性β-澱粉樣蛋白量下降是因為正常的β-澱粉樣蛋白暴露於壓力後開始轉化為異常的澱粉樣蛋白斑塊。   在這項研究中,Espay 和他的團隊專注於一組特定患者的β─澱粉樣蛋白含量,這些患者有基因突變,讓他們會有更多的澱粉樣蛋白斑塊 —因此應該更有可能患上阿茲海默症。   然而,這個群體最終與普通人群具有相同的阿茲海默氏症風險。   Espay 說,「我們發現,大腦中已經積聚斑塊的人,如果能夠產生高量水溶性β-澱粉樣蛋白,在三年內發生為癡呆症的風險較低」。   研究人員發現,無論大腦中澱粉樣蛋白斑塊的數量如何,能維持水溶性β-澱粉樣蛋白基線水準的人都可以保持認知正常。   研究人員說,這些結果與先前的臨床試驗相吻合。那些試驗表明,有效減少大腦中β-澱粉樣斑塊的藥物未能減緩阿茲海默症的進展。早期的研究還顯示,降低水溶性β-澱粉樣蛋白的量會導致阿茲海默症患者的預後更差。   接下來,研究人員計劃測試增加大腦中水溶性β-澱粉樣蛋白的含是否對阿茲海默氏症有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0.05)      
+ read more
深夜進餐尤其不利於體重
2022.10.07
深夜進餐尤其不利於體重
對宵夜的喜愛導致體重增加,現在我們知道為什麼了!   雖然深夜進食長期以來被認為與肥胖風險增加有關,但研究人員直到現在還不確定它究竟是如何導致體重增加的。   哈佛醫學院的教授研究作者Frank Scheer說:「當用餐延遲四個小時而其他一切生活習性都保持不變時,你燃燒的卡路里會減少,對食物的渴望會增加,並且會經歷促進體重增加的脂肪組織變化。」    解決方案?他說,當天早些時候吃。   「新的數據與過去的文獻一起顯示,在一天清醒的時候,早些時候進食會導致生理變化,從而促進體重減輕並限制體重增加。」Scheer 說。   晚進食影響荷爾蒙的分泌   在這項研究中,16 名超重或肥胖的人,每人嚴守每天早進食和晚進食時間表。在實驗前的幾週,人們保持固定的睡眠時間表。   參與者報告了他們的飢餓和食慾,提供了全天的血液樣本,並測量了他們的體溫和卡路里消耗。研究人員還收集了脂肪組織樣本。   這項研究的設計,研究人員能夠嚴格控制運動、睡眠和光照。這些是可能會影響參與者燃燒的卡路里量的因素。   結果除了感覺更餓、燃燒更少的卡路里和顯示脂肪組織的變化外,晚進食還會影響調節飢餓和食慾的荷爾蒙:瘦素 (leptin) 和生長素釋放肽 (ghrelin)。生長素釋放肽是告訴你什麼時候吃,而瘦素是告訴你停下來不要吃。研究顯示,當人們在晚四小時後進食時,瘦素下降了 16%。   Scheer 說,這是一個有控管的實驗情境,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這些發現是否適用於現實生活。   「在現實世界中,當人們改變用餐時間時,通常他們也可能改變其他行為,例如睡眠時間或質量或時間或運動量,這可能會影響體重,」他說。   審查此研究的體重控制專家Louis Aronne 博士說,「事實證明,在一天早些時候吃掉所需的卡路里可以減輕體重。這項研究.....顯示,晚吃相同數量的卡路里會引發導致體重增加的機制。」   他的建議:嘗試通過[吃]更多的早餐和午餐來減少晚上的食慾。   紐約大學營養學退休教授 Marion Nestle 說,早點吃飯不一定是減肥的靈丹妙藥,但可能對一些人有幫助。   「這項研究指出,深夜進食會改變超重人群的新陳代謝,使他們更難減肥,」   「多數關於進餐時間問題的研究都顯示,進餐時間並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與卡路里消耗相關的總攝入量。試圖減肥的人需要弄清楚如何以適合他們的方式做到這一點。但是,不吃宵夜值得一試。」   該研究於 10 月 4 日發表在《細胞代謝》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0.06)      
+ read more
喝咖啡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
2022.10.05
喝咖啡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
咖啡與身體健康的關聯一直有許多研究。其中有正面影響的結論多為:有咖啡因的咖啡、研磨的、一天3─4杯最佳。   但根據日前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所有類型的咖啡都與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有關。所有類型咖啡是指含或不含咖啡因、研磨和速溶。   研究人員觀察到,與不喝者相比,每天飲用 2 至 3 杯各種類型咖啡都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或全因性死亡率降低相關。   其中全因性死亡的風險降低分別為:無咖啡因咖啡0.86、研磨咖啡0.73 和速溶咖啡 0.89。   而每天喝 1 到 5 杯研磨咖啡和速溶咖啡與心律失常顯著減少有關;喝無咖啡因咖啡並沒有這樣的效益。每天 4 到 5 杯研磨咖啡和每天 2 到 3 杯速溶咖啡的風險最低 (風險比分別為 0.83 和 0.88)。   與先前研究之異同   此研究結果與今年2月發表的研究結果略微不同。在那項追蹤11年.近5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喝0.5到3杯咖啡的人,死亡率及心血管風險都降低。但研究特別指出,只有研磨咖啡有益。而此研究則指所有類型的咖啡都有好處,但從數據看來,研磨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澳大利Baker心臟和糖尿病研究所的 David Chieng 及其同事研究了各種類型咖啡與心血管健康之間的關聯。他們追蹤 449,563 名參與者超過 12.5 ± 0.7 年。   此研究發表在《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線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10.03) 延伸閱讀:咖啡不會損害心血管健康,可能有益!      
+ read more
COVID 疫苗會影響女性的月經和生育力嗎?
2022.10.03
COVID 疫苗會影響女性的月經和生育力嗎?
世界各地的婦女在接種 COVID 疫苗後都報告說經期更重、更早、更長或更痛苦。許多人擔心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生育能力。究竟COVID 疫苗會和女性的月經和生育有關聯嗎?   自推出 COVID-19 疫苗以來,已有許多關於潛在副作用的報導。雖然大多數已通過各種研究被排除在外,但最持久的說法之一在網上和家裡引發了很多爭論。   許多女性在接種 COVID-19 疫苗後觀察到月經週期不規律。觀察到的變化範圍從較重或較輕的、較早或較晚的、到更長或更痛苦的經期。有些人甚至說他們跳過了整個週期。   與許多其他在研發中的疫苗一樣,COVID-19 疫苗對月經週期的影響並未被列為 2020 年臨床試驗期間參與者的可能副作用。美國疫苗接種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 是一個美國數據庫,讓疫苗接受者自己輸入發生的不良反應,這個系統並沒有主動追踪月經的不良反應。到 2021 年 5 月,只有少數人 (少於 200 人) 自我報告了與月經有關的問題。   新研究顯示 COVID疫苗對月經的副作用 2022年初發表在婦產科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一些女性在接種冠狀病毒疫苗後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月經出血長度的變化。   這項研究收集了近 4,000 名使用智能手機的月經追蹤APP數據,結果發現,接種 COVID-19 疫苗與月經週期長度的微小和暫時變化有關。主要發現是,與未接種疫苗對照組的女性相比,在接種疫苗後,月經來潮會晚約一天。   如果女性在一個月經​​週期內接種兩劑疫苗,則平均觀察到兩天的變化。這種變化被歸類為最小的,最重要的是,只是暫時的。根據這項研究,評估的 COVID-19 疫苗接種對這段時期沒有任何進一步的影響。   不同的研究顯示不同的結果 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 (FHI) 的一項研究顯示一些女性月經週期的變化和 COVID-19 疫苗接種之間存在關聯。   此研究調查了近 6,000 名 18-30 歲的女性,了解她們在接種疫苗前後的月經週期和出血模式。各種月經紊亂的發生率普遍較高:第一次給藥後,39.4% 的人報告至少有一次變化,第二次給藥後,40.9% 的人報告了至少一次變化。   兩種 mRNA 疫苗後的通報都有相同程度的月經變化。   在檢視了現有證據後,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的藥物警戒風險評估委員會 (PRAC) 表示已決定要求對所有可用數據進行評估。   2021 年底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表示,沒有證據可建立他們之間的關聯。2022年6月年歐洲藥品管理局再度確認此觀點。   月經變化很常見 根據 EMA 的說法,月經失調可能是由於一系列潛在的醫療條件、感染、藥物、激素、避孕以及子宮和子宮頸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   根據這兩項研究,壓力和疲勞是育齡人群月經變化的其他常見原因,並且可能有各種觸發因素。   更多證據表明 COVID 疫苗接種可導致月經週期暫時變化 2022年9月一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研究發現,女性在接受 COVID 疫苗注射後,其月經週期可能​​會出現短暫,但暫時的延遲。   延遲平均不到一天,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在接種疫苗後的第一個週期後就解決了。結果反映了上述美國之前研究的結果。   該研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 20,000 名女性。   美國醫學博士Jennifer Lincoln解釋道:「也許您周期中的短暫變化或稍微不同的出血模式,實際上與您的身體對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有關,這正是我們在您生病時所看到的。」   但對 COVID-19 疫苗與不規則月經週期之間可能存在關聯的擔憂可能會導致疫苗接種的猶豫。   錯誤和缺乏信息可能導致疫苗猶豫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疫苗會導致生育問題。   此外,最近一份使用疫苗接種後健康追踪器 v-safe 的報告顯示,4,800 人在接受第一劑 mRNA COVID-19 後成功地懷孕,不論是BioNTech-Pfizer 或 Moderna   另一份使用來自八個美國醫療保健系統的數據的報告記錄了1000 多人完成了 COVID-19 疫苗接種 (包括 mRNA 和其他 COVID 疫苗) 後懷孕了。       編譯來源:DW (2022.10.03)、 Health Day (2022.09.28)                 
+ read more
配方奶非藥品 網購禁令造成育兒不便
2022.09.29
配方奶非藥品 網購禁令造成育兒不便
有鑑於近日公共政策平臺發起開放 1 歲以下配方奶網路購買提案,凸顯了嬰兒奶粉資訊不足及購買困難的問題,台灣女人連線、立法委員王婉諭國會辦公室於今(29)日召開「育兒更友善 奶粉網購來幫忙」記者會,要求主管機關釐清相關法規,在不違反《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的前提下,有條件開放 1 歲嬰兒奶粉可於網路購買,並允許公開奶粉的營養成分標示。   網購禁令造成民眾不便 有許多新手爸媽分享,在網路上幾乎很難查到關於 1 歲以下奶粉品牌的營養成分,詢問討論也要偷偷摸摸地進行,好像在做壞事一樣。尤其 1 歲以下奶粉不能網路購買,對於偏遠、店家不密集的地區,甚至家有幼兒、單親的家庭,必須要帶著孩子出門買奶粉,都是相當不方便的一件事。而透過聯繫廠商業務購買,又只有「箱購」的選項,新手爸媽未必需要也不一定有經濟能力大量購買。   網路展售不應等同廣告 王婉諭委員指出,這些不方便的現象肇因於,目前辦法規定 1 歲以下嬰兒奶粉原則上不得廣告,按照主管機關的解釋,只要在網路上涉及 1 歲以下奶粉的內容,就很可能被視為廣告而受到管制。只是,廣告的定義恐怕已被過度延伸,「網路上的商品展售」和「營養成分揭露」是不是等同「廣告」行為,有必要予以釐清。 王婉諭委員強調,相關法規的制定有其緣由,沒有人反對「母乳對寶寶是最好的」,但我們也不能忽視許多新手爸媽有使用配方奶的需求。因此,王婉諭委員呼籲食藥署,應釐清奶粉廣告的定義與範疇,研議在同樣能達成禁止廣告銷售文案與促銷行為的前提下,有條件開放1歲以下奶粉以網購方式取得。   配方奶不是「處方奶」 台灣女人連線黃淑英理事長表示,配方奶是「食品」,對某些家庭來講,是嬰兒賴以為生的食物,國家有相關安全規範,代表有足夠的營養,不解為何管理的強度會比處方藥還嚴格?這反應了政府的態度。配方奶不是「處方奶」,呼籲政府提供爸爸媽媽更多的資訊,讓家長能夠更便利地購買到需要的嬰兒奶粉。 黃淑英理事長表示,母乳對孩子好大家都知道,日本、韓國、美國、澳洲等國,在支持母乳哺育之餘,也可便利地在網路上購買 1 歲以下配方食品,同時管制配方食品廣告。國際對於母乳哺育的態度也從「鼓勵」轉成為「支持」,尊重女性與家庭的選擇,而台灣則還停留在追求母乳哺育率達標 50% 的迷思。 黃淑英理事長進一步強調,廠商用各種促銷造成誤解或誘導購買是不能接受的,當然要規範,但最基本的資訊應該要透明揭露,否則在資訊不足的前提下,婦女不但無法自主決定,反而更容易被欺騙。 關於記者會的訴求,國健署陳麗娟簡任技正則表示,配方奶不得廣告的限制,當時是配合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母乳代用品銷售守則》所制定,也補充《守則》只有限制廣告和促銷,並沒有禁銷售配方奶,也沒有禁止網路購物。食藥署主管的法規,對於促銷禁制和食品標示都有相關的規範,將正確資訊、廣告和促銷加以釐清,應該是適切的方向。食藥署許朝凱組長最後回應,《守則》和管理辦法主要還是限制不能促銷和廣告,食藥署承諾將進一步釐清廣告和網路購物的界定。   完整新聞稿請見:《育兒更友善,奶粉網購來幫忙》記者會新聞稿      
+ read more
胎兒在子宮裡對味覺和嗅覺已有反應
2022.09.27
胎兒在子宮裡對味覺和嗅覺已有反應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懷孕時喜歡吃番茄,結果出生的孩子也喜歡吃番茄。為什麼?   最近英國Durham大學的研究可能解開了這個疑問:嬰兒味覺的差異,可能在子宮就開始發展了!   為了了解胎兒對於母體飲食中不同味道和嗅覺,所產生的知覺和辨別能力,研究人員給妊娠32星期和36星期的100位孕婦每人一個膠囊,裏面有約400毫克的紅蘿蔔或400毫克的羽衣甘藍粉。   孕母服用膠囊20分鐘後,研究人員做掃描,觀察胎兒臉部表情,並與未接觸任何一種味道的胎兒對照組進行比較。   服用紅蘿蔔膠囊的孕母,其胎兒反應多「笑面」;而那些服用羽衣甘藍膠囊孕母的胎兒,反應多顯示「哭面」。   研究的共同作者Benoist Schaal說:「看到胎兒的臉部表情,我們可以假設經由母體的飲食,一連串的化學刺激傳達至胎兒的環境中。這可能對我們理解味覺和嗅覺受體的發展以及相關的感知和記憶具有重要意義。」   胎兒的味覺和嗅覺相信是經由吸入和吞下羊水而來。   這項研究指出未來孕婦吃的東西可能會影響嬰兒出生後的口味偏好。據研究人員稱,這可能有助於孕婦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   而胎兒在子宮中重覆接觸不討喜的味道,如羽衣甘藍,是否經過一段時間就少了負面的反應。而出生後,第一次嚐時,接受度是否也比較高?   研究人員現正在研究胎兒出生後,他們在子宮中經歷過的味道,是否會影響對不同食物的接受度。   英國Durham大學胎兒和新生兒研究實驗室的研究主導者Beyza Ustan說:「在掃描時,真正令人驚奇的是看到胎兒對羽衣甘藍或紅蘿蔔味道的反應,並且分享給他們的父母。」   研究發現發表在9月21日的期刊《心理學科學》。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2.09.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