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8
孕婦服用退燒藥有風險?
一份將近100位醫師和科學家共同簽署的聲明指出,懷孕時服用含有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成分的止痛劑或退燒藥可能影響胎兒成長,包括在子宮內產生神經和生殖發育的問題。
乙醯胺酚是一種止痛退燒的成分,用在數百種藥物中,包括處方藥及指示用藥。例如在台灣市面上的普拿疼、百寧痛或立停疼等,推估全世界有超過一半的孕婦使用這個藥物。
91位來自澳洲、巴西、加拿大、歐洲、以色列、蘇格蘭、英國和美國等國的科學家、公共衛生專家、臨床專家簽署的共同聲明表示,即使獲得醫生的使用指示,孕婦也應該盡可能在最短時間內使用最低的劑量來減少接觸。
這份聲明不是健康指南,而是敦促醫療保健提供者和衛生主管機關採取行動。
從既有研究得到的結論
這份聲明由13名研究人員檢視了過去25年間(1995年至2020年10月),使用老鼠、人類和實驗室研究的醫學文獻。其中大部分的結果顯示,懷孕時一次性使用乙醯胺酚的風險,相對溫和。然而,重覆使用,再加上更高的劑量,風險則增加。
研究人員提出可能影響胎兒發展的三個關鍵點:神經、生殖和泌尿生殖。乙醯胺酚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素,它會干擾身體化學物和荷爾蒙的分佈,對胎兒健康的發展很重要。
再加上目前進行的許多相關研究有類似結論,因此,研究團隊呼籲臨床專家和衛生主管機關改變懷孕服用乙醯胺酚的指引。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有不一樣的意見
研究團隊亦要求婦產科協會檢視此項研究,更新指引。但美國婦產科醫學會認為,目前的研究並未有清楚證據證明懷孕期間,謹慎服用乙醯胺酚和胎兒成長問題有直接關聯。除非有前瞻性的確切研究,否則醫師不應改變其臨床實務操作。
美國婦產科醫學會副執行長Christopher
Zaharia在聲明中表示,「這些研究作者的建議和目前婦產科醫師們依臨床狀況給予乙醯胺酚處方並沒有不同,最重要的是乙醯胺酚有很多益處,病人不應被嚇跑。所有懷孕時服用的任何藥物都必須適量,並且應先諮詢醫師。」
關於孕婦用藥的研究很少
目前仍未知乙醯胺酚劑量要多少才算超標,因為在人體上的研究通常無法準確地掌握孕婦服用的劑量和頻率,或是在哪個懷孕階段服用。
乙醯胺酚的藥品長久以來被視為安全,可治療嬰兒和兒童發燒和疼痛,但美國食藥署並未警示泰諾(Tylenol)在懷孕期間使用是有風險的。
美國食藥署曾在2015年的藥物安全通訊中的建議,曾經檢視過懷孕期間服用乙醯胺酚的風險。食藥署發言人説:「懷孕期間,服用乙醯胺酚的益處和風險應該審慎考慮,孕婦服用任何藥物前應該和專家討論。食藥署會繼續監督審查懷孕期間乙醯胺酚的使用,若有新的安全資訊,會公諸大衆。」
2020年美國食藥署警告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如布洛芬,在懷孕第二期相關的風險。這些藥物被排除後,懷孕第二期的病人遇到發燒和疼痛就無藥物可服。
編譯來源:STAT NEWS(2021.09.23)、CNN HEALTH(2021.09.23)
+ read more
2021.09.24
疫情讓許多女人放棄生小孩
認為疫情可以提升生育率的想法,果然太樂觀,武漢肺炎疫情讓女性對生育孩子多有考慮。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武漢肺炎大流行開始之前,美國紐約嘗試再次懷孕的母親中,將近一半在疫情爆發後的頭幾個月就停止嘗試。而在疫情之前,一直考慮懷孕但尚未開始嘗試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一表示不再考慮。
這項來自美國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的研究,在2020年4月中開始對紐約市1,179位母親進行的調查,這是第一個於紐約首波COVID-19爆發期間調查女性懷孕計劃的研究。
研究主要作者Linda
Kahn博士表示:「研究結果顯示,最初的COVID-19疫情爆發似乎讓女性在擴大家庭規模時三思而後行,有些人減少了她們計畫生育的孩子數量......這是疫情潛在長期影響的另一個例子,超出了更明顯的健康和經濟影響。」
Kahn博士補充,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懷孕變得風險更大,也變得更難。因此疫情導致的懷孕延遲可能會讓母親和孩子的健康風險增加,以及需要昂貴的生育治療。
Kahn博士指出,研究中的所有女性都至少有一個3歲或以下的孩子。因此,在紐約市爆發疫情高峰和隨後的封城期間照顧幼兒的挑戰可能也是他們不願再生育孩子的原因。
已有研究指出COVID-19疫情期間美國的出生率下降。而最近的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的出生人數比專家所預期的減少了大約30萬,尤其是在11月及12月,這與3月份疫情爆發初期的受孕人數減少相吻合。然而,到目前為止,很少有研究探討個別父母決定推遲懷孕的根本原因。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結果表明,可能需要額外的財政支持來解決生育率的持續下降。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9.15)、JAMA Network Open(2021.09.15)
+ read more
2021.09.08
孕期運動與否和孩子的肺功能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更多科學證據,懷孕期間運動不只對孕婦好,也有益於她們的子女。
研究作者小兒科醫師Hrefna
Gudmundsdottir説:「在對814個嬰兒的研究中,第一次發現了,相較於有運動的母親,不運動母親生出的嬰兒肺功能較低。」
Gudmundsdottir醫師表示,過去的研究顯示如果嬰兒期的肺功能低,未來有較高的風險罹患氣喘、阻塞性肺病和較低的肺功能,所以探討和嬰兒肺功能相關的因素很重要。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運動可以減少嬰兒肺功能不足的風險,這會是一個低成本改善子女呼吸健康的方式。
研究怎麼做
研究資料來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間,在預防兒童異位性皮膚炎和過敏的研究中所觀察的814個嬰兒,這些嬰兒是挪威奧斯陸和瑞典斯德哥爾摩婦女所生。
研究人員要求懷孕18至34週的孕婦完成有關健康、生活型態、社會經濟因素和營養的問卷。孕婦們也回報她們在懷孕18週時,運動的頻率、時段和強度,分類為不運動、適當的運動或非常活躍。
來自不運動母親的290位嬰兒之中,有8.6%在肺功能最低的群組;而有運動母親的524位嬰兒中,則有4.2%在這組群中。
「研究結果加強了勸導育齡婦女和孕婦運動的重要性,也許仍有其他因素影響到母體運動和子女的肺功能,但目前尚未發現,還需更多研究。」Gudmundsdottir醫師這樣說。
研究人員表示,將會追蹤這些嬰兒的成長,觀察其肺功能如何進展,以及和呼吸疾病如氣喘發展的關係,希望未來能探討母體的運動和氣喘、過敏和其他非傳染性疾病的關聯。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9.05.)
+ read more
2021.08.23
驗血辨識早產風險?
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早產兒人數逐年攀升,從10年前的8.85%到2018年已升至10%。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透過產檢期間的血液檢查將可以預測女性是否有早產的風險。
動物科學系Hanne
Hoffmann助理教授表示,早產是常見的,如果能夠知道孕婦有早產風險,醫生將可以更密切地監測孕程。
過去的研究觀察到孕婦生理時鐘紊亂與早產之間存在關聯。然而,如何透過潛在的分子機制和基因來預測早產,仍有待探索。
大海撈針:找到預示早產的生物標誌
為了尋找可以預先揭示早產風險的生物標誌,Hoffmann和她的同事蒐集了157名沒有早產經歷健康孕婦的數據,其中51名後來早產。
研究人員發現早產女性在妊娠第二期時,血液中的CRY2和CLOCK基因的mRNA數值較低。CRY2和CLOCK基因是負責細胞晝夜節律的基因家族。
Hoffmann說,每個人體細胞都有自己的時鐘,可以記錄細胞內的時間。這兩個基因中較低的mRNA與較高的早產風險相關,顯示這些基因提供了何時開始分娩的訊息。
研究的下一步是確定CRY2和CLOCK基因是否來自母親、胎盤或胎兒。研究人員還想對健康女性與有較高早產風險女性的這兩個基因中的mRNA進行比較,以確定這樣的血液檢測是否對辨識早產有幫助。
「如果我們可以測量女性的mRNA數值,並在她們第二次或第三次懷孕時,告訴她們沒有早產風險,因為她們mRNA數值在正常/健康範圍內,這對過去有早產經歷的孕婦來說是一種安慰。」Hoffmann說。
研究人員還對其他基因感興趣,例如另一種稱為PER3的生物時鐘基因,結合CRY2和CLOCK的表現程度可以看出其他妊娠併發症發生的可能,如子癲前症和妊娠糖尿病。
Hoffmann說,如果能夠幫助一名原本可能早產的胎兒足月出生,那將讓我非常的興奮。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8.03)
+ read more
2021.08.17
世界上最小的新生兒 出院了!
全球出生時最小的嬰兒,新加坡的Kwek Yu
Xuan,經過13個月的加護治療,已從醫院回家了!
Kwek Yu
Xuan出生時身長24公分、體重210公克,相當一個蘋果的重量。出生時只有25週大,比一般滿40週出生的嬰兒早很多。
在這之前,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資料,最小嬰兒的記錄是2016年出生於德國的孩子,體重230公克。而金氏世界紀錄的資料,是一名2018年出生於美國的孩子,體重245克。
Yu Xuan的母親Wong Mei
Ling被診斷出有子癲前症,這是危險的高血壓,會傷害母體和胎兒的重要器官而致命。Mei
Ling比預產期早4個月進行剖腹產。
動蕩中的一線希望
Yu
Xuan現在健康多了,體重達6.3公斤。她出生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認為她「生存的機會有限」,醫院表示,Yu
Xuan出生時有許多併發症,即使困難重重,她的堅持和成長鼓舞了周圍的人,成為一個不尋常的「COVID-19嬰兒」,是動蕩中的一線希望。
住院期間,Yu
Xuan依靠多種治療和不同的機器維生。醫師説她的健康和成長進展得很好,所以能夠出院。
Yu
Xuan仍然有慢性肺部疾病,出院後還是需要呼吸輔助,醫師説她會隨時間變得更好。
Mei Ling告訴當地媒體,Yu
Xuan的出生和大小對她來說都是一個驚嚇,因為她的第一個孩子,目前4歲的男孩,是足月出生的。
Yu
Xuan的父母經由大衆募款行動,得到36萬6,884美元支付長期的住院費用,他們在聲明中表示了對醫院工作人員的感謝。
編譯來源:BBC NEWS(2021.08.09)、CNN NEWS(2021.08.10)
+ read more
2021.08.09
重男輕女 10年內消失470萬個女孩
《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發表研究指出:因為傳統文化偏愛男孩,出生性別比例失衡的國家,包含中國及印度等,即使在未來20年內多生男性的現象漸減,到2030年將會多失去470萬個女孩。到2100年,女孩出生將會再減少1百萬個。
2100年本世紀結束前,如果所有出生性別比例風險增加國家,如:奈及利亞、巴基斯坦等人口密集的國家,其出生性別比例如果也提高超過自然的比例(女:男=100:105),那麼女性將比男性少達2千2百萬人。
研究人員説,自1970年代,從南東歐到東南亞偏好男孩的幾個國家,因為產前性別的選擇扭曲了出生性別比例。這種偏好的後果是全球年輕男性過多,且多約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對整個社會和經濟影響無法想像。
在男性「過剩」的社會裡,適婚男女比例失調會導致「婚姻擠壓」,或者可能增加反社會的行為和暴力,最終都可能長遠地影響社會的穩定性和永續發展。
過高的女孩死亡率
聯合國指出,生前性別的選擇是有害的習俗,等同童婚及女性割禮。產前性別選擇,是指在篩檢顯示胎兒的性別之後,女胎通常被人工流產。先前的研究估計在1970至2017之間,因產前性別選擇,約有4千5百萬女性沒有出生,其中95%發生在中國或印度。
另外,證據顯示有些社會疏忽及歧視女孩,使得女孩死亡率高於男孩。2015年的研究發現幾十年來,消失的女性,包括過高的死亡數,正在慢慢地上升。在2010年,消失的女性高達1.26億;到2035年,預期將達1.5億。
這個研究的作者之一John
Bongaarts博士表示,未來因死亡率過高而消失的女性人數,可能遠高於女性未能出生的消失人數。
如何保障女性的生命
雖然研究專家對未來出生性別比例會增加或漸趨正常,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一致認為性別平等是目標,需要採取政策監督,推動反對性別偏見的行動。
為了瞭解出生女性「消失」的嚴重性,重男輕女的國家需要監控出生性別比例;檢視在家庭和團體中,持續性別偏見背後的因素,做為政策考量;並掌握全世界未來性別結構改變所造成的影響。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8.02)、Medical News
Today(2021.08.0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