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女人付出美貌的代價遠比男人多
2019.05.10
女人付出美貌的代價遠比男人多
臉部保濕品是抗老化的主角,可以平滑皺紋、使皮膚柔軟。但新的研究發現在抗老化的武器上,女人比男人付出更高的代價。   研究調查三個主要的零售網站,亞馬遜(Amazon)、塔吉特(Target)和沃爾瑪(Walmart)的110個臉部保濕品的價格,發現男用和女用的價格有明顯的差異。   平均而言,銷售給女人的產品比銷售給男人的每盎司多了美金3.09(約台幣100元)以上。   事實上,這是一直以來,女性質疑的議題,「粉紅稅」(Pink tax)。研究發現,總體而言,女性有42%的情況花費的費用高於男性。多花多少?額外費用每年約 1,351美元(約台幣4萬元)。   研究的主導作者Dr. Senna解釋:「缺水的皮膚會引起嚴重的問題如濕疹和玫瑰斑。最近雖然政府努力限制因為性別而在零售市場上價格的差異,我們的研究發現歧視性的價格仍然存在,在皮膚產品中仍然是一項實際的議題。」   研究專家使用三個產品的特點—語言;包裝顏色或圖案;及形狀,來分類產品銷售對象是女或男。   產品中每個瓶子液體的容量,男女沒有明顯差異。   在銷售的語言上,56個分類以女人為目標的產品中,只有3個清楚地標示「女用」。在54個分類以男人為目標的,則有47個(87%)使用了「男人」這個字。   研究發現市面上銷售給女士或男士的臉部保濕品,在標示上面,如:無香水、防曬或抗老化、過敏性皮膚、低過敏性或皮膚科醫師推薦等,並沒有明顯的差異。主要的差異在價格。   研究作者們結論,未來還需要更進一步研究市面上皮膚保養品是否有因性別而產生的價格差異。   編譯來源:Consumer(2019.05.01)        
+ read more
睡眠與運動對新手媽、爸有不同影響
2019.05.10
睡眠與運動對新手媽、爸有不同影響
照顧新生兒的同義詞就是睡眠不足的夜晚。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小組調查了運動、睡眠和不同日常壓力因素等因素如何影響新手父母的日常生活和家庭關係。他們發現,這些因素對於新手爸、媽的影響很不一樣。   研究指出能夠利用一些時刻偷睡的母親會呈現出良好的身心狀態,但做同樣事情的父親可能會與孩子發生更糟糕的關係。當新手爸爸花費更少的時間打瞌睡時,能夠改善健康狀況,並與他們的另一半和嬰兒建立更強的連結。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父親運動量比平常更多,夫妻爭執的可能性較低。但是,在母親運動量比平常更多,卻有比較高的機會有爭執。這些結果的差異可能是由於母親經常被視為主要的照顧者。   研究主持人DR. Feinberg指出:「當母親花費更多時間來照顧自己,父親可能會因此抗拒或產生不滿(如運動,讓父親承擔更多的兒童照顧責任而導致爭執) 但是,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多餘陪伴孩童的時間造成父親的壓力,導致父親在這些日子變得更煩躁而有更多的爭執…」   擔任父母在初期不管是對伴侶或是個人都是非常有壓力的,但這也是寶寶快速發展且不可少的階段,因此了解以及支持父母的身心健康在這段時間特別的重要。   根據Dr. Feinberg,這是目前第一個以「每天」為基準來探討新手父母的壓力以及消除壓力因素的研究。他說,以日為單位觀察父母單一壓力因子或是消除壓力的因子的變化與父母的身心健康狀態及伴侶關係變化的關連,有助於了解如何幫助父母成為更好的父母及維持良好的身心狀態。   Dr.Feinberg提到,有些父母比其他人更幸福或睡得更好,但大多數父母經歷了有好有壞的日子,至少在某些日子,大多數父母的狀況不錯,所以弄清楚為何那些日子會比較好,然後持續做,比起徹底改變他們的日常生活和情緒的方法更容易,也或許是更有效的方法。   此研究共有143名母親和140名父親參與。研究人員收集了從孩子出生後十個月的資料。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4.30)、Mail online(2019.05.01)        
+ read more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2019.04.12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失智問題已是全球不可忽視的老人健康議題。根據美國阿茲海默協會推估,美國現今570萬的失智人口將在2050年攀升至1,400萬,同時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目前約佔三分之二,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統計全國失智症患者約有27萬,其中女性佔五分之三。   女人一生會發生失智的風險比男人高出約50%,因此瞭解造成失智症性別特定的風險因子將非常重要,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女性如果初經時間發生較晚、停經較早或是切除子宮,都會增加她們發生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來自美國Kaiser Permanente醫療機構的6,137名女性成員,研究團隊讓她們接受健康調查與醫療檢查,當中包括詢問她們發生初經與停經的年紀,以計算保有生育力的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曾接受子宮切除手術,並且透過醫療紀錄瞭解哪些參與者曾被診斷有失智症。   研究發現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調整可能影響女性失智風險的變項因子(如:吸菸、糖尿病及高血壓)後,在以下情形女性會有較高的失智症風險:初經發生在16歲的參與者,比發生在13歲者,該風險增加23%;在47歲前停經者也比之後才停經者,該風險增加19%;保有生育力的時間少於34年,該風險增加20%;曾經接受子宮切除者,該風險增加8%。   雌激素濃度與女性失智 過去研究曾指出雌激素會刺激能量消耗並具有抗發炎特性,可能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而研究主要作者Paola Gilsanz表示,女性一生中體內雌激素的濃度不斷有高低變化,雖然這個研究顯示若女性終生雌激素暴露的程度較低,會與失智症風險提高有關,但真正會影響雌激素濃度的因子像是懷孕、荷爾蒙療法或避孕藥等相關資料並不充足,還有待未來研究再進一步細緻了解。   相關評論認為,這項研究並未證實直接因果關係,因此研究發現不代表我們應該要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認知功能受損,此外,在決定是否要做子宮切除時,現階段也不應把此風險納入考量。   要降低風險有更安全的做法 目前要降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有更多其他已被證實比較安全的做法,包括運動、選擇健康的飲食以及保持社交和精神生活健康活躍,這些方法不只對防治失智有效,也有許多其他正向益處。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7)、Dailymail(2019.03.27)、HealthDay(2019.03.27)            
+ read more
避孕陰道環一年有效
2019.04.11
避孕陰道環一年有效
根據臨床實驗資料,最近核准的避孕陰道環Annovera是第一個可以整年使用,且是高效率的避孕方法。   去年八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由Therapeutics MD研發的Annovera上市。每一個週期,有彈性的陰道環可以讓婦女摺疊揷入陰道中,效用馬上開始,置放21天,月經來時取出7天,性交時亦取出。避孕的效果可達13個週期(1年)。它的設計是每天會釋出150微克醋酸塞孕酮(segesterone acetate)和13微克乙炔雌二醇(ethinly estradiol)。   資料顯示,在沒有雄激素、雌激素或糖皮質激素副作用的情況下,在避孕方面具有強大的抗排卵作用,而這些副作用通常與其他避孕激素產品有關。   Annovera陰道環所釋出的醋酸塞孕酮有效的抗排卵,讓這個長效可逆轉的避孕方法效率大大提高。其成功率是97%,而市場上最有效的避孕方法是95%。   Annovera所使用的黃體激素(醋酸塞孕酮)和雌激素(乙炔雌二醇)可以預防卵子受精,但其使用的黃體激素和其他陰道環不同,不會和雌激素或雄激素的接受器凝結,因而可能減少毛髮增生、面皰和體重增加等副作用。   Annovera代表一個新的,不須醫療處理,長效可逆轉的避孕方法,可以提供長達一年避孕的好處。   然而婦科專家認為需要等到這個新的人造荷爾蒙Annovera上市以後一段時間,才能確認副作用的程度。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3.26)、Eurekalert(2019.03.26)        
+ read more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2019.04.05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女性衛生用品衛生棉、以及嬰兒或成人用的紙尿布都是合成塑料。市面上不斷推出強調吸收力強、添加人工香味的新產品。然而,2017年南韓曾有1萬5千名女性因使用某品牌衛生棉,出現皮膚紅疹、感染、經期混亂與經痛,因而對業者提起訴訟。   受到南韓事件啟發,一項研究對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發現這些產品都含有有害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及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將使數百萬嬰兒與成人使用者的生殖部位因長期與這些物質接觸而危害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不論是對嬰兒或女性,這些產品都是長時間使用的必需品,根據這項研究的最新發現,可能造成使用者慢性中毒。因此,本會將要求政府對市售衛生棉及尿布進行抽驗調查,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   研究過程與發現 研究團隊蒐集來自南韓、日本、芬蘭、法國、希臘及美國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部分,所有衛生棉與尿布都含甲苯與二甲苯,有2個衛生棉品牌被驗出二氯甲烷。在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部分,所有的衛生棉及所有尿布品牌都含有其中的2種類型, 還有1個尿布品牌被驗出有另1種類型。不過這些成分的含量多寡在不同產品不一,且差異非常大,含最多與最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產品間落差達6000倍,而鄰苯二甲酸酯類最多與最少之間則差130倍。   長期接觸對人體健康危害多 長期暴露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下,會提高腦部受損、氣喘、糖尿病、癌症的風險,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及肝腎運作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則是常見於化妝品、玩具、醫療儀器與塑膠產品中,也已發現與發生氣喘、過動症、乳癌、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低IQ、神經發展、生殖系統發展及肺功能問題有關。一些研究曾指出,使生殖器直接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會抑制男性性荷爾蒙睪固酮,孕婦產前接觸該物質與男童生殖器官發展出現異常有關。   女性也要注意棉條 就女性衛生用品來看,棉條和衛生棉主要成分都是經由基因工程並浸泡於殺蟲劑後製成的棉花、或是木漿被漂白後的人造纖維。棉條過去曾被發現因被漂白而含有有毒的戴奧辛。   由於陰道壁具高滲透特性,吸收力比其他器官來得強。女性每月使用棉條或衛生棉一次為期數天至一周,時間將長達約40年之久,意味著當中的有毒物質會長期透過陰道壁被人體吸收。要避免長期暴露較安全的方法,可以改選擇市面上其他不含氯且非人造合成的產品。   相關評論表示,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業者對產品相關成分的揭露往往不清楚,甚至,業者做的產品研究都沒有將這些化學物質的揮發性特性納入考量,僅僅就衛生棉的最外層進行研究而已。女性衛生用品對健康的影響會缺乏研究討論,主要由於社會將談論陰道視為歷史與文化的禁忌所致。   這項研究引出一個問題—那到底什麼是我們該檢視但過去卻一直未做的?答案似乎很清楚,就是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我們必須更加關注那些被業者使用來讓產品吸收力增強和香味變濃的合成塑料。美國健康倡議組織因此呼籲民眾寫信向美國國會與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國會表達應禁止在女性衛生相關產品及尿布的成分中添加有毒化學物質的訴求,以保護女性與嬰兒的健康。     編譯來源:Environmental Health News(2019.01.28)、Health Impact News(2019.04.03)        
+ read more
男性避孕藥研發又有斬獲!
2019.04.04
男性避孕藥研發又有斬獲!
相較於女性,男性可以使用的避孕方式較少。一直以來,男性避孕藥物的研發也多未有成果。最近一項男性避孕藥臨床試驗通過第一期的安全臨床試驗,顯示每天一粒避孕藥既能降低精子數量又無明顯的副作用。不過,雖然此消息令許多男性引頸期盼,但研究表示還需要約10年此避孕藥才有機會進入市場。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招募了40名健康男性參加第一期為期28天的臨床試驗,其中10名接受了安慰劑膠囊,其餘30名服用了200mg或400mg劑量的避孕藥「11-β-MNTDC」。   「11-Β-MNTDC」避孕藥的運作機制 該藥含有一種黃體素,可以抑制製造精子所需的荷爾蒙LH和FSH。它還含有類似睾丸素的化合物,可平衡由黃體素引起的雄性激素的下降,使需要雄性荷爾蒙的身體部位繼續保持「男性」的樣貌,如:男性型頭髮、低沉的聲音、性慾和功能等。   研究發現,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男性,服用「11-β-MNTDC」的男性 LH和FSH荷爾蒙水平顯著降低,表明該藥抑制了精子生成。並且荷爾蒙水平於試驗後恢復正常水平。   在試驗期間沒有男性退出臨床試驗或性生活被影響,但有些人經歷了輕微的副作用。4至6名男性表示頭痛、疲勞或冒青春痘,5名男性經歷了輕微的性慾減退,2名男性有輕度勃起功能障礙。   研究作者Christina Wang表示,此藥結合了兩種荷爾蒙活動,既能降低精子生成又能維持性慾。不過,還需要規模更大、時間更長的試驗來確認藥效。   藥廠對研發男性避孕藥興趣缺缺 目前男性可用的避孕選擇有限,為了提供男性多種選擇,科學家測試了多種藥丸、注射劑和凝膠,以尋找能替代保險套和輸精管切除術的避孕方式。而多元的避孕方式不僅被男性所期待,女性也因為不想成為避孕責任的主要承擔者而對此有所期盼。   不過,即使有研究指出男女都很歡迎新的避孕方式,目前男性避孕藥的研究多仰賴公益和學術資助,藥廠對於將男性避孕藥上市興趣很小。   男性生殖醫學專家Allan Pacey表示,男性避孕藥的發展史中失敗的案例多於成功的案例,因此有新的嘗試是好現象。若試驗成功的話,接下來的關鍵就在於藥廠是否有興趣將藥丸上市,但目前看來藥廠對此潛在市場仍信心不高。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3.25)、BBC(2019.03.26)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