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禁忌可以如何打破?
2019.10.18
月經禁忌可以如何打破?
前陣子澳洲衛生棉廣告才一反常態以真實經血的顏色呈現,要讓社會正向看待女人的月經.近日,英國年輕女行動倡議者AmikaGeorge也在社群上發起#FreePeriodStories標籤行動,邀請女人述說自己的月經故事,獲得廣大的回響,希望藉此對抗社會上月經汙名的文化.大家分享了什麼?許多女性分享了各種與月經有關的親身經驗.有人寫下幫忙朋友如何第一次正確使用棉條的尷尬經驗;有人回憶起約會時不小心棉條從包包掉出四散滿地,讓約會對象幫忙撿起時有多麼震驚且想尖叫否認;有人深受子宮內膜異位症所苦,每次月經都大量失血,導致經血外漏,甚至因此嚴重影響上學出席狀況等等."我們一直都在獨自面對月經"George表示她之所以發起這項倡議行動,是因為今年四月她推動要讓英格蘭的國小女孩們在學校可以免費取得衛生棉或棉條,獲得了成功,明年起這項政策將會開始實行,而關於月經的對話必須在那之後依然持續進行.她提到:"從小時候開始,我們就被告知不可公開談論月經,對任何人甚至是我們的朋友,我們都要盡可能少講這個話題.我們始終獨自一人與月經打交道.""我們需要改變月經是噁心的、以及不該在公共場合討論月經的說法."她補充說,圍繞在月經上普遍的污名,意味著她過去一直以來都處於"被關閉狀態".我們需要從小開始就讓大家知道事實為何蘇格蘭月經貧窮計劃HeyGirls曾進行一項提供月經產品的相關研究,指出有48%的女孩與女人羞於談論她們的月經.該計畫的發起人CeliaHodson表示,有一個女孩曾說到,她的男朋友問她為什麼她的月經不能等到回家後才來.Hodson認為透過分享故事和教育可以打破這樣的汙名,產生改變.她說:"只有在很小的時候就進行對話和分享事實,我們才能開始消除這些禁忌."幽默可以幫助對話月經貧窮計劃BloodyGoodPeriod的創始人GabbyEdlin說到,"如果消除了禁忌,意味著你可以在報紙上談論月經而大家都面不改色.但是污名存在代表著人們的生活仍然受到影響.""某些女學生因為老師說『妳不能去廁所』而無法集中精神上課,但要她們說出需要更換衛生棉,她們會感到不自在."她認為,買不起衛生棉條和衛生棉並不是唯一的問題,缺乏討論也會造成傷害.如果可以對月經開玩笑,會使人們放鬆並鼓勵健康的對話.改變描述月經的用語致力於改善月經教育的月經行動倡議者ChellaQuint表示,談論月經可以使人們把自己的經驗與別人的作對照,而且她發現分享自己不小心外漏的恐怖故事有情感宣洩的效果.她認為,語言本身可以使圍繞月經的污名永久存在,而她已經發展指引來幫助機構和社區,提高他們有關於月經的文化素養.Quint說:"衛生(sanitary)意味著我們若沒有一次性用完即丟的用品,我們好像是骯髒的;保護(protection)表示沒有了它們,我們會是不安全的."月經應該是私人的,但不是秘密的有機月經產品公司Freda的發起人兼創始人AffiParvizi-Wayne也不同意某些正在使用的術語.她公司的一些潛在投資者表現出缺乏基本知識,並質疑為什麼她的​​業務預測會受到血庫(bank)假期和周末所影響.而她不得不解釋說,月經真的不在乎假期!她說:"與其他身體機能一樣,月經是私人的,但不是秘密的."、"對話需要改變,這樣月經產品才能被視為和衛生紙一樣重要."當住家以外的每個廁所都可以看見衛生棉,那真正的改變就來臨了!編譯來源:BBCNews(191001)-------------------------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為什麼衛生棉廣告中經血是藍色的?
2019.10.02
為什麼衛生棉廣告中經血是藍色的?
電視衛生棉廣告中,女人的經血一般都是藍色液體,除了因為人們看到真實經血的顏色可能會感覺噁心或被冒犯之外,最根本的理由在於社會文化對女性身體的歧視與偏見,視月經為汙穢不潔的,因此廣告才避諱使用接近真實經血顏色的紅色液體呈現.近日澳洲有衛生棉廣告一反常態這麼做了,改以紅色液體來表現女人的經血,卻遭民眾大量檢舉,但是,澳洲廣告監管組織AdStandards回應表示廣告沒有違反觀看之倫理標準.遭檢舉的廣告是由衛生棉品牌天秤座公司(Libra)所推出,廣告畫面出現女人腿上有血以及染血漬的內褲.遭觀眾申訴內容不當高達600多次,是2019年廣告中被申訴次數中最高的一則.最後AdStandards駁回了這些申訴,並對廣告內容所傳達的訊息表示讚賞,稱該行動是"促進平等以及將月經去神秘化".天秤座公司的母公司AsaleoCare表示,這些廣告處理了許多婦女和女孩在月經期間所面對到的禁忌和羞恥感.廣告畫面還顯示"月經是正常的.將它們展現也應該是."提出正式申訴的觀眾認為這些描述是"具冒犯意味"、"不恰當"且"噁心的".然而,在AdStandards的回應中,他們承認一些觀眾"不願意看到電視上出現體液",可是這些廣告並沒有違反該產業的道德準則.他們還駁回了有關廣告不適合在黃金時段播出或被兒童觀看的申訴.他們在案例報告中寫到:"廣告中沒有負面的語言或圖像暗示女性應該對月經感到尷尬,或者有月經的女性是較低等的人."AsaleoCare表示,廣告是以他們的姊妹公司Essity的#BloodNormal活動為基礎,特色是在衛生棉上塗紅色液體,而不是藍色.該活動首先於2017年在英國開跑,目前已擴及至全歐洲、美洲及南非各地.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這個月經去汙名化的運動將女人的月經正常化,有助社會大眾正向看待女人的身體並帶給女性力量,值得肯定.而廣告要如何處理,除了將衛生棉上的經血改以紅色液體呈現,是否也要出現女性大腿及內褲染經血等讓一些人不舒服的畫面,則有討論的空間.反觀台灣,我們連在商店購買"乾淨"衛生棉都會被詢問是否要用紙袋包裝,凸顯我們對月經極其隱晦的文化亦亟需改變.編譯來源:BBC(2019.9.18)-------------------------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衛生棉應該要課稅嗎?
2019.07.22
衛生棉應該要課稅嗎?
為什麼衛生棉條被課稅而威而鋼卻沒有?這是推動廢除"衛生棉條稅(tampontax)"的核心問題,它指的是對生理用品如月亮杯、衛生棉等課徵營業稅.全世界目前有加拿大、印度、馬來西亞及澳大利亞沒有對生理用品課稅,英國有望在解決脫歐談判後這樣做.在台灣,生理用品仍有5%營業稅.2017年立法委員曾提案生理用品應免稅,經財政部研議後,每年中央徵收的女性生理用品稅收—約1.7億元,將回饋給女性.但如何回饋一直沒有共識,目前是處於不了了之的狀況.美國持續推動廢除"衛生棉條稅"運動在美國50州中仍有35州對生理用品課稅.反對者認為這類產品應該像雜貨和醫療用品一樣是免稅的,因為它們是必需品.每個月購買一包衛生棉連續40年的費用是另一個"粉紅稅"的例子,即女性買特定性別產品時需支付較高的價格."衛生棉條稅"相當於一種性別歧視.2019年,22位州議員提出廢除稅收的法案,但沒有一個成為正式的法律.不過,加州和羅德島州在預算中剃除了生理用品的稅收,維吉尼亞州減稅,而有幾個州則是增加學校、監獄和庇護所的生理用品.但是,大多數的州在促進"月經平等即人們能平等地獲得生理用品及相關資訊."上缺乏作為,因此,非營利組織"PeriodEquity(經期平等)"正發起一項廢除稅收的法律行動"TaxFree.Period.",他們主張對生理用品課徵營業稅違憲,並計畫在2020年徹底讓生理用品免稅.目前他們正在網路上串聯民眾對州議員施壓.這項法律行動與生產有機衛生棉及衛生棉條的公司LOLA合作,該企業的投資人、同時也是網球球星的SerenaWilliams表示,她很驕傲能夠參與這項終止不公平政策的行動.她認為,對月經課稅是錯的,告訴全球一半的人口她們的需求不重要是錯的.反對廢除"衛生棉條稅"的人怎麼說?有人認為,政府需要收入,對個別產品免稅是不合理的.每次一項產品被免稅,就意味著其他產品的稅率必須增加才能產生相同數量的收入.並且其他產品也常被認為是必需品但仍被課稅,如尿布,所以到底該如何判斷產品是否應免稅呢?女性對"衛生棉條稅"的看法2019年6月,市調公司OnePoll代表月經杯製造商Intimina對美國2000名女性進行調查,發現67%的受訪者認為對月經相關產品課稅是性別歧視.編譯來源:NewYorkTimes(2019.07.12)
+ read more
月經禁忌傷害著每個人!
2019.06.26
月經禁忌傷害著每個人!
我們都是從女人的子宮而來,貶低或討厭給予我們生命的這個過程,會傷害每一個人!告訴旁人你正在撰寫一本關於月經與停經的書是測試"月經禁忌"影響力很好的方法.多數人在聽聞此事後,會緊張一下並露出詭異的微笑,給一些不像評論的回應.特別是男人會緊張地笑一笑,說自己不太熟悉這個主題,但卻沒有更進一步想了解的意思.相反地,多數的女人的反應會是很渴望繼續分享她們所知道關於月經的資訊,但最後還是可能變成一場"禮貌的"對話.女人從女孩開始為有月經感到丟臉,然後到了月經結束後會有不同的恥辱,我們對月經與停經有著真實的厭惡、羞恥感以及汙名,並且還有一股很強的動機在禁止任何有關於它們的對話,這種"月經禁忌"是真正的問題所在.月經禁忌是錯誤的文化邏輯,但我們都被要求參與其中.我們活在謊言中,覺得月經是有問題的,它天生就是不乾淨、怪異或不自然,但事實上相反面才是真的.當你開始探究,會發現"月經禁忌"無所不在,而且是根深蒂固且有害的.在一份對近3,500位女人與女孩做月經與停經經驗的調查中,作者和研究團隊發現,在所有年齡層中,女性的負面態度是最大宗,而知識缺乏也是一大原因.月經來時學校和工作場域是可怕的地方研究資料指出,女孩們會認為學校是月經來時可怕而且會帶來創傷的地方.這和女人們會提到工作場域類似.這兩個場域都要她們掩蓋月經的事實,以避免她們要承擔社會或專業的後果.如果有人知道她們月經來了,她們會被說三道四,她們會害怕經血外漏,常常都是忍受不舒服或疼痛咬牙撐過去.月經禁忌傷害了男人與女人的關係有女孩覺得無法和她們的父親討論月經,甚至在某些案例,與父親的緊密關係在她們月經來潮後發生改變,例如:月經來潮後不再像過去喜歡坐在爸爸的大腿上.這必然會給每個人帶來不穩定的感覺,男人也同樣會感到一樣的難堪.月經禁忌傷害了每一個人,包括男孩與男人,不只因為這些女人與女孩和他們有多種不同身分的連結關係,同時也讓他們無法看到所愛的人具有完整的人性.月經禁忌讓每個人都被羞恥感所傷每個人都來自女人的子宮,我們貶抑這個帶給我們生命的過程,會傷害每個人.月經禁忌存在於想要建立真正親密感和相互理解的人們之間,它也創造荒謬的矛盾:每個人的生命起源都覆蓋在羞辱、汙名和厭惡之下.羞辱會讓我們失去自我價值,阻礙我們信任他人的能力.它也可能使整個社區失去能力,奪走我們發揮想像不到的貢獻能力.月經羞辱就像是其他會停留在我們身體裡面的羞辱感一樣,它特別具有摧毀力量,它會告訴你,你的真實自我有問題,你所居住著而且帶著到處移動的身體是有問題的."月經禁忌"也是完全由社會建構出來的,所以可以被解構,例如:維多利亞州政府承諾要在學校提供免費女性衛生用品、取消女性衛生用品的消費稅等.有許多改正歷史錯誤的正面發展都在發生,我們還有許多事情要做,因為只要"月經禁忌"還在的一天,每個人都會持續受苦.編譯來源:TheGuardian(2019.06.05)
+ read more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2019.04.12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失智問題已是全球不可忽視的老人健康議題.根據美國阿茲海默協會推估,美國現今570萬的失智人口將在2050年攀升至1,400萬,同時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目前約佔三分之二,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統計全國失智症患者約有27萬,其中女性佔五分之三.女人一生會發生失智的風險比男人高出約50%,因此瞭解造成失智症性別特定的風險因子將非常重要,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女性如果初經時間發生較晚、停經較早或是切除子宮,都會增加她們發生失智症的風險.研究對象與過程研究參與者為來自美國KaiserPermanente醫療機構的6,137名女性成員,研究團隊讓她們接受健康調查與醫療檢查,當中包括詢問她們發生初經與停經的年紀,以計算保有生育力的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曾接受子宮切除手術,並且透過醫療紀錄瞭解哪些參與者曾被診斷有失智症.研究發現研究結果發現,經過調整可能影響女性失智風險的變項因子(如:吸菸、糖尿病及高血壓)後,在以下情形女性會有較高的失智症風險:初經發生在16歲的參與者,比發生在13歲者,該風險增加23%;在47歲前停經者也比之後才停經者,該風險增加19%;保有生育力的時間少於34年,該風險增加20%;曾經接受子宮切除者,該風險增加8%.雌激素濃度與女性失智過去研究曾指出雌激素會刺激能量消耗並具有抗發炎特性,可能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而研究主要作者PaolaGilsanz表示,女性一生中體內雌激素的濃度不斷有高低變化,雖然這個研究顯示若女性終生雌激素暴露的程度較低,會與失智症風險提高有關,但真正會影響雌激素濃度的因子像是懷孕、荷爾蒙療法或避孕藥等相關資料並不充足,還有待未來研究再進一步細緻了解.相關評論認為,這項研究並未證實直接因果關係,因此研究發現不代表我們應該要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認知功能受損,此外,在決定是否要做子宮切除時,現階段也不應把此風險納入考量.要降低風險有更安全的做法目前要降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有更多其他已被證實比較安全的做法,包括運動、選擇健康的飲食以及保持社交和精神生活健康活躍,這些方法不只對防治失智有效,也有許多其他正向益處.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7)、Dailymail(2019.03.27)、HealthDay(2019.03.27)
+ read more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2019.04.05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女性衛生用品衛生棉、以及嬰兒或成人用的紙尿布都是合成塑料.市面上不斷推出強調吸收力強、添加人工香味的新產品.然而,2017年南韓曾有1萬5千名女性因使用某品牌衛生棉,出現皮膚紅疹、感染、經期混亂與經痛,因而對業者提起訴訟.受到南韓事件啟發,一項研究對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發現這些產品都含有有害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及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將使數百萬嬰兒與成人使用者的生殖部位因長期與這些物質接觸而危害健康.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不論是對嬰兒或女性,這些產品都是長時間使用的必需品,根據這項研究的最新發現,可能造成使用者慢性中毒.因此,本會將要求政府對市售衛生棉及尿布進行抽驗調查,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研究過程與發現研究團隊蒐集來自南韓、日本、芬蘭、法國、希臘及美國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部分,所有衛生棉與尿布都含甲苯與二甲苯,有2個衛生棉品牌被驗出二氯甲烷.在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部分,所有的衛生棉及所有尿布品牌都含有其中的2種類型,還有1個尿布品牌被驗出有另1種類型.不過這些成分的含量多寡在不同產品不一,且差異非常大,含最多與最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產品間落差達6000倍,而鄰苯二甲酸酯類最多與最少之間則差130倍.長期接觸對人體健康危害多長期暴露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下,會提高腦部受損、氣喘、糖尿病、癌症的風險,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及肝腎運作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則是常見於化妝品、玩具、醫療儀器與塑膠產品中,也已發現與發生氣喘、過動症、乳癌、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低IQ、神經發展、生殖系統發展及肺功能問題有關.一些研究曾指出,使生殖器直接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會抑制男性性荷爾蒙睪固酮,孕婦產前接觸該物質與男童生殖器官發展出現異常有關.女性也要注意棉條就女性衛生用品來看,棉條和衛生棉主要成分都是經由基因工程並浸泡於殺蟲劑後製成的棉花、或是木漿被漂白後的人造纖維.棉條過去曾被發現因被漂白而含有有毒的戴奧辛.由於陰道壁具高滲透特性,吸收力比其他器官來得強.女性每月使用棉條或衛生棉一次為期數天至一周,時間將長達約40年之久,意味著當中的有毒物質會長期透過陰道壁被人體吸收.要避免長期暴露較安全的方法,可以改選擇市面上其他不含氯且非人造合成的產品.相關評論表示,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業者對產品相關成分的揭露往往不清楚,甚至,業者做的產品研究都沒有將這些化學物質的揮發性特性納入考量,僅僅就衛生棉的最外層進行研究而已.女性衛生用品對健康的影響會缺乏研究討論,主要由於社會將談論陰道視為歷史與文化的禁忌所致.這項研究引出一個問題—那到底什麼是我們該檢視但過去卻一直未做的?答案似乎很清楚,就是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我們必須更加關注那些被業者使用來讓產品吸收力增強和香味變濃的合成塑料.美國健康倡議組織因此呼籲民眾寫信向美國國會與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國會表達應禁止在女性衛生相關產品及尿布的成分中添加有毒化學物質的訴求,以保護女性與嬰兒的健康.編譯來源:EnvironmentalHealthNews(2019.01.28)、HealthImpactNews(2019.04.03)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