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0.21
年輕女性對子宮頸癌病徵缺乏敏感度
根據英國學者統計,平均每134名女性當中便會有一人罹患子宮頸癌;在台灣,子宮頸癌也是國人罹患的前十大癌症之一,最常見於3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由於子宮頸癌如此常見,女性對此疾病的相關知識與處理方式甚為重要,但是,根據日前一項英國學者的調查卻發現許多年輕女性對於子宮頸癌的病徵缺乏敏感度。
這項調查訪問了128位30歲以下被診斷出罹患子宮頸癌的女性,其中有86位女性是透過例行抹片檢查發現、2位女性是在接受其他疾病的檢測時發現,剩下40位女性則是在出現病徵後自行就診而被醫生診斷出罹癌。
初期子宮頸癌少有病徵,因此較不易察覺,但若出現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分泌物變多有異味甚或夾雜血絲、下腹疼痛等狀況時,就應盡速就醫。根據這40名女性的受訪結果,最大宗的病徵是性行為後與非生理期間的出血。其中有近三成的女性在病徵出現後拖延超過三個月才就診,九成以上的原因是不知道這些狀況就是可能罹患子宮頸癌的病徵。與其他年齡層相比,25歲以下的女性延遲就醫的狀況最為嚴重。另外,也有近六成的女性坦承在第一次就醫後,又拖過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才安排更進一步的診察。
參與此項調查的Forbes博士強調平時的抹片檢查只是為了監控、預防病毒感染以及進一步發展為癌症,若一旦出現持續性的病徵,仰賴抹片檢查的結果是不足的,應該盡快就醫接受完整的檢驗。
資料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General Practice
+ read more

2014.10.17
為何女性會選擇冷凍卵子技術?
醫療科學日益發達加上資訊傳遞越趨便利,已有越來越多年輕女性知曉「冷凍卵子」技術,並接受其為一個可能的生育規劃選項。不過,根據英國與丹麥的調查研究,雖然年輕女性對此項醫療科技的接受度普遍高,但僅有1/5的年輕女性將其視為是適合自己的生育計畫。
這份調查於網路上進行,從2012年9月到2013年9月,為期一年的時間蒐集了973位年齡在30歲上下女性的資料。目的在於確認女性對於此項醫療技術的認識程度,並且了解女性在何種情況下會考慮使用此項技術。
調查統計有83%的女性聽聞過「冷凍卵子」技術,其中99.4%的女性基於醫療技術發展現狀認為冷凍卵子是可被接受的;若是基於社會因素進行考量,則有89.1%的女性認同使用,以延遲生育待更合適的環境與伴侶出現。
研究者發現,有意圖或考慮過使用冷凍卵子技術的女性有幾個顯著的特徵:年齡在35歲以下、35歲時仍未有固定的伴侶、沒有子女、有不孕的病史。同時,分析後發現,最佳生育年齡的限制與是否有固定、合適的伴侶是影響女性採用冷凍卵子作為生育計畫與否的兩個重要因素。最後,出乎研究團隊意料外的是,女性在考慮進行此類手術時,多未注意到手術本身帶有的風險,安全與花費也都不是首要的考量因素。
資料來源: ESHRE Annual Meeting
+ read more

2014.10.15
減重成功的滿足感反可能加重厭食症病情
厭食症是一種嚴重的飲食失調疾病,在美國,15至24歲的女性中,厭食症引起的死亡率是其它死亡原因的12倍之多;在台灣,受到「瘦便是美」的審美觀影響,也有許多女性為減重瘦身節食而導致飲食失調的案例。
飲食失調疾病與厭食症患者的心理狀態一直持續的收到關注,不過,過往的研究多將重點擺在負面情緒-諸如:悲傷、憤怒、失去控制感等-如何引發、影響厭食症。日前一篇發表於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則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了解厭食症患者的心理狀態。
研究者Selby博士追蹤了118位18至58歲的女性厭食症患者,將這些女性連續兩週的心理狀態記錄下來,並進行分析。研究團隊發現,當這些女性表明自己感到自豪等對自我的良好感受時,厭食症的病症-諸如,催吐、使用瀉藥、限制卡路里攝取、過度運動、不斷檢查體重與體脂肪等行為-也會更頻繁地出現。Selby博士解釋這是因為減重成功的滿足感鼓勵了厭食症患者的疾病行為,進而產生惡性循環。
由於厭食症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複雜,若無妥善處理情緒很容易對於厭食病症造成負面影響。Selby博士強調「自覺擁有控制權」對患有厭食症的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心理學家必須想辦法將厭食症患者將減重成功時所感受到的正向情緒與她們生活中其他同樣能帶來快樂與幸福感的事物做連結,轉移對於體重控制投注的過多注意力。
資料來源: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 read more

2014.10.14
油炸食物吃太多 小心成為妊娠糖尿病高風險群
油炸食物含熱量及脂肪量都過高,吃太多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致癌風險,因此千萬別因油炸食物入口香脆就吃過量,小心長久下來對健康將造成嚴重的負荷。最近一項美國Eunice
Kennedy
Shriver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的研究更特別指出,孕婦如果在懷孕之前吃很多油炸食物,將會提高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機率。
在這項回溯性的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15,027位婦女21,079次單胎妊娠的紀錄資料,在1991-2001年的十年之間共有847例發生妊娠糖尿病,並將此紀錄與這些婦女的飲食資訊進行比對。他們發現,每週吃7次以上的油炸食物者,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每週吃少於1次者的兩倍以上。每週吃4到6次,該風險還是增加了31%。
研究數據也顯示,即便調整了這些婦女的BMI值,吃過多油炸食物與妊娠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依舊不變;而在調整紅肉與含糖飲料的攝取量之後,兩者的關聯性強度雖然稍微降低,但仍然具統計學上的意義。
研究團隊指出,吃外食的油炸食物比吃在家裡自己炸的,比較容易導致懷孕時出現妊娠糖尿病,這可能是由於通常餐廳或速食販賣場所油鍋裡的油多會重複使用,使得油的品質會變得更差,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愈加嚴重。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

2014.10.08
醫師不該建議更年期女性接受睪丸素補充療法
內分泌學會(Endocrine
Society)最近重新出版的了臨床診療指引(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該指引的編輯委員會主席Margaret
Wierman表示,當我們重新檢視過去的研究時,我們發現很多睪丸素濃度低的女性,並沒有因此表現出不適的症狀或不安的現象,因此,醫生不應該將健康的女性診斷為男性荷爾蒙不足,也不該建議女性接受睪丸素補充療法(Testosterone
Therapy)。
唯一應該讓女性嘗試睪丸素補充療法較合理的時間點,是當女性被診斷出性慾低落症(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
HSDD)時;在這樣的情況下,女性可以嘗試接受3-6個月的睪丸素補充療法,以確認該療法對病人是否有幫助。而針對沒有該症狀的女性,醫生都不應該建議使用睪丸素補充療法。
目前能夠證明該療法對更年期女性的性功能有幫助的研究非常有限,而且目前也沒有充分的理由讓相對健康的女性接受此療法;特別是已經有研究指出,睪丸素補充療法對膽固醇的變化、痤瘡、毛髮過度生長(臉部、背部、胸部)都有影響,且長期對乳房、心血管的風險都還未知。目前還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睪丸素補充療法的利大於弊,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該療法對更年期婦女的安全性。
資料來源:內分泌與新陳代謝線上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 read more

2014.10.06
持續渴望生育心理造成不孕女性莫大壓力
歐洲一項新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孕的女性如接受醫療協助受孕失敗,卻仍持續渴望生育的話,會比那些已經看開的女性,更容易陷入不佳的心理狀態。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對於正在進行醫療協助受孕的女性應該也給予心理治療方面的支援。
研究論文主筆者之一,英國威爾斯卡地夫大學心理學學院講師蓋梅洛博士表示,醫護人員在進行協助女性受孕的醫療同時,也應注重對不孕女性的心理狀況評估,如果發現病患無法接受或適應自己可能長期都無法生育現實的話,應該建議其尋求專業心理健康諮詢,或加入病患支援網絡。
本研究是以在荷蘭12家醫院接受不孕症治療的7,148位女性為調查對象,他們均接受長達10年以上的治療,調查內容包括病患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態、絕經期狀況、不孕治療類型、不孕是否與其本身或伴侶的健康問題有關。研究發現,大部分女性對於治療失敗都能接受事實,但有6%的女性表示仍渴望生兒育女。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長期持續對兒女的渴望,可能引發心理健康問題,這樣的女性發生臨床上認為嚴重心理問題的機率高出2.8倍。
研究也發現,如果不孕的原因在於其伴侶或無法查明原因的話,女性的心理健康會處於較佳狀況。而年齡比較大才接受治療、處於婚姻或與伴侶同居狀態的女性,相較年輕就開始接受治療、單身、離婚或寡居的女性,更能面對未能成功改善不孕的事實。教育程度高者亦然。
蓋梅洛博士表示,此研究有助理解為何許多無子女者很困難調適心態,這跟他們無法放棄生育兒女的強烈渴望有很大關係。更令人驚訝的發現是,已經育有兒女的女性,想要再生育卻無法如願時,竟然比從那些未生育過但接受現實的女性,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蓋梅洛博士認為,如果這些女性可以找到其他滿足其生命的事物,例如事業,或許比較容易放開對生兒育女的渴望。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在台灣社會,許多不孕女性在傳宗接代的壓力下選擇接受人工協助生殖技術,但施術常須反覆多次才可能成功,且過程中女性身體須承擔施打荷爾蒙、減胎、或多胞胎的健康風險,身心都受到極大煎熬。而由上述的研究我們瞭解到醫療並無法讓所有不孕女性都能成功受孕,也無法解決文化問題,反而使女性將生兒育女的渴望全然寄託於醫療技術之上,但因屢次失敗落空,更加深不孕女性的心理壓力。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