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男性結紮讓性生活更滿意!
2017.12.13
男性結紮讓性生活更滿意!
男性輸精管結紮是一種微創手術,將輸精管切斷、打結或綁死,使精蟲無法運送以達避孕效果。手術過程大約需要15分鐘,術後恢復時間非常短。最近研究顯示,男性結紮後性生活明顯改善且性行為頻率增加,女性伴侶也表示提高了他們的性慾。   研究請294對伴侶做問卷調查,經分析後發現12.4%的男性表示他們術後性行為比術前更頻繁,只有4.5%表示比術前少;40%男性表示他們的性生活明顯改善,而受益者也不只有男性,其女性伴侶也表示他們的性高潮次數增加了。研究表示這樣的結果可能與少了非預期懷孕的擔憂有關,讓性行為變得更為順其自然。   2015年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接受手術的男性每月性行為次數達5.9次,而沒有動手術的男性只有4.9次。   不過,在英國,男性結紮的人數十年內明顯下降,2015到2016年間有10,880例結紮,比2005到2006年之間的29,344例少了三分之二。並且特定地區的NHS機構有結紮總額制,醫師甚至被要求要限制轉介的數量。而在美國,只有十分之一的適合的男性做了結紮手術,是加拿大和英國男性的一半。   泌尿科顧問Frank Chinegwundoh表示,大約1/10的男性結紮者會希望能回復,背後原因總是與離婚、再婚和想認識年輕對象有關。而雖然這項手術確實可能回復,但是手術所費不貲且只有少數結紮過的男性可以期待再次有小孩,這種近似永久性的影響可能讓許多男性卻步。特別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男性想要保有生育力,以防未來婚姻破裂後還能有小孩。   泌尿外科醫生John Lemberger表示,雖然結紮是一種快速、簡單只需要局部麻醉的手術,但是要回復手術則需要約一個半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並且要進行全身麻醉或深度鎮定。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20)      
+ read more
威而鋼有分身了:白色小丸子
2017.12.12
威而鋼有分身了:白色小丸子
在臥室裡幫助數百萬男人的藍色小藥丸將變成白色了!   輝瑞製藥公司正在推出更便宜的威而鋼學名藥─白色小丸子,搶佔仿製藥(學名藥)的龐大市場。   輝瑞公司在21日其專利保護壟斷結束時,開始以每顆32.5美元銷售白色藥丸,這是目前零售價的一半價格。   根據健康信息分析公司Elsevier,在過去10年,威而鋼零售價格由大約10美元跳到62美元,犀利士從11美元到61美元。藥店和其他中間商又加幾元的利潤。價格的暴漲,應和有健保給付有關。   在台灣威而鋼的售價一顆僅約台幣350元。根據台灣的輝瑞製藥公司表示,目前尚未有引進小白丸的計畫。   犀利士和樂威壯是2003年推出的另一種藥丸,明年秋天專利到期,將有自己的仿製藥競賽。還有其他的仿製藥將在明年夏天也會陸續上市銷售,這可能會使仿製藥的價格穩步下降90%!    輝瑞公司表示,其市場調查顯示20%的客戶忠誠於威而鋼。因此,公司不會像往常一樣,因為是品牌製藥商而放棄仿製藥的市場,將要出售自己的仿製藥,同時也在努力讓男性服用藍色藥丸。   芝加哥西北紀念醫院的泌尿科醫生Hofer博士說,一些服用威而鋼的病人不想要其他藥廠的仿製品。如果能夠省錢並從輝瑞獲得品牌產品,病人將會欣喜若狂。   威而鋼在1998年推出,是第一個壯陽藥丸。它將許多老年人的私人挫折轉化為公開討論的醫療狀況,並且比陰莖注射和植入物更具吸引力。輝瑞公司早期的藍色藥丸電視廣告甚至創造了勃起功能障礙(ED)這個術語。   禮來藥廠的犀利士於2003年問世,現在以需按時服用的藥片和每日低劑量藥丸在美國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威而鋼緊隨其後。     根據健康數據和臨床研究公司IQVIA的數據,2016年在美國,威而鋼和犀利士的處方量超過了1200萬個,銷售總額達到了30億美元。然而,自2012年以來,藥方已經下降了20%以上,因為多次的價格上漲使許多的男性不能接觸到藥片。     編譯來源:Stat News(2017.12.06)      
+ read more
男性禿頭、灰髮比肥胖更具心臟病風險?!
2017.12.08
男性禿頭、灰髮比肥胖更具心臟病風險?!
高血壓、高膽固醇、肥胖、吸煙和缺乏運動是心血管疾病的「傳統」風險因素,而最近研究顯示,40歲以下有雄性禿和灰髮的男性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比沒有這些狀況的男性高出5倍以上,比糖尿病帶來的風險還高。研究表示,風險清單應加入中年雄性禿和灰髮。   該研究分析790名40歲以下冠心病患者,並以1270名年齡相匹配且健康的人作為對照。該團隊使用心電圖、心臟超音波、血液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來評估參與者的健康狀況;雄性禿的狀況以0代表無禿髮、1代表輕度禿髮、2中度禿髮及3嚴重禿髮;灰髮的部分則以其灰髮及白髮的百分比表示。研究團隊以這些資料為基礎去分析冠心病者及對照組,試圖了解雄性禿、灰髮與冠狀動脈損傷的關係。   結果顯示,有冠心病的男性一半有灰髮,有49%有雄性禿,而健康男性則只有30%有灰髮,27%有雄性禿。研究表示雄性禿增加了5.6倍的冠心病風險,灰髮則增加了5.3倍的風險。雄性禿及灰髮所增加的風險比肥胖增加約4倍的風險更高。   研究作者Patil博士表示,年輕男性冠狀動脈疾病的發病率正在上升,但卻無法被傳統的風險因素解釋。而中年雄性禿及灰髮被發現與動脈老化或硬化程度相關,可能是冠心病潛在的風險因子。   帶領研究的Sharma博士呼應上述的說法,認為中年雄性禿及灰髮應被認為是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因素,這些因素反映出生理(血管)年齡而不是自出生日起算的年齡,因此在判斷總心血管疾病風險上扮演重要角色。目前醫師多以常識來判斷生理年齡,我們需要有實證的衡量來判斷。   Humane博士建議有中年雄性禿及灰髮的男性額外做冠心病檢查,並透過改善生活習慣降低疾病風險。此外,Humane博士提醒,開立史達汀給有中年雄性禿與灰髮的男性之前應先確定雄性禿及灰髮與冠心病之間的因果關係。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11.30)、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ardiological Society of India        
+ read more
肥胖與糖尿病增加女性罹癌風險
2017.12.07
肥胖與糖尿病增加女性罹癌風險
新的研究發現,肥胖和糖尿病造成每年80萬人罹患癌症,其中女性患者人數比男性高出了兩倍。   2012年,體重過重造成544,300例癌症,糖尿病則造成280,100例癌症,一共佔約6%的癌症。如果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增加,到2035年,則可能佔癌症患者30%。   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在2012年由175個國家收集的資料,包括12種不同的癌症,身體質量指數(BMI)和糖尿病。結果顯示25%的肝癌患者、1/3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過重和糖尿病。   過重和糖尿病影響了將近30%的女性乳癌,也經常造成子宮內膜癌;影響男性最普遍的則是肝癌,接下來是腸癌。   太多脂肪會導致影響荷爾蒙分泌。肥胖和癌症的關聯,已有相當的討論,而糖尿病和癌症的關聯則是最近才建立起來。發炎和胰島素受到干擾,可能使得糖尿病患者得癌。   這項研究的主事者Dr. Jonathan Pearson-Stuttard表示,臨床和公共衛生應努力專注於指認有效的預防、控制和測試方法。結構性的改變我們的環境,增加買得起、供應充足的健康食物,減少不健康食物的消費。更重要的是,對於慢性病及其共同的風險因子,如肥胖及糖尿病,應有整合性的政策。   英國慈善糖尿病機構的Dr. Emily Burns指出,糖尿病並不會直接引起癌症,但這項研究多了證據顯示糖尿病可能增加某種癌症的風險。人們可以維持健康的體重,飲食良好、多活動、不抽煙,堅守飲酒量的推薦準則,來減低第二型糖尿病(胰島素分泌不夠或未能適當起作用)和癌症的風險。     編輯來源:Daily Mail(2017.11.28)      
+ read more
老年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較慢
2017.12.04
老年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較慢
人們一直認為,生物時鐘完全是一個女性要擔心的問題,因為即使在高齡時,男人也可以生小孩。 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男人不能太晚生孩子。因為就像許多老年人比他們年輕時一樣行動變的緩慢,老年男子的精子產生的胚胎生長速度也較慢。 一項在聖安東尼奧的美國生殖醫學協會上發表的研究發現,老年父親的精子積累更多的突變。 來自波士頓的體外受精科學家們發現,當胚胎準備植入子宮壁時,超過50歲的男性的精子產生的胚胎分裂得更慢,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被稱為胚泡(blastocyst)的早期階段。 這個研究,從527對夫婦的3,532個胚胎的縮時攝影(timelapse)錄像畫面進行了分析。那些超過50歲的男性精子產生的胚胎發育的速度比35歲以下的男性精子產生的胚胎慢了35%。 來自紐約Weill Cornell Medicine的研究人員也發現,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他們精子的DNA變得更容易發生突變。 老年男子的精液被發現精子有不正常的染色體數量 - 太多或太少,稱為非整倍體(aneuploidy),較難產生健康的胚胎。 為了瞭解伴侶發復發性流產可能原因,該小組分析了男性精液的DNA。男性被分為7個年齡組,年齡最小的組為25至30歲,年齡最大的超過55歲。他們對精子進行了非整倍體和DNA排序突變的檢驗。 在最老的年齡組中,這兩種類型的缺陷都是最高的。最小年齡組的受精率為87.7%,最老年齡組的受精率下降到46%。 美國生殖醫學學會副會長Peter Schlegel說:“這些研究清楚地表明,男性和女性一樣,在高齡時期可能很難生育。 應該向年長的男性及其伴侶告知懷孕後果不佳的風險以及後代可能會有神經發育的問題。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31)        
+ read more
懷孕晚期側睡可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
2017.12.01
懷孕晚期側睡可降低胎死腹中的風險!
英國在11月20日發起「孕婦側睡運動」(#SleepOnSide),旨在提高人們對於胎死腹中與孕婦睡姿關聯的意識。   此舉是源自近期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在懷孕晚期採取平躺睡姿的女性,面臨胎兒胎死腹中(stillbirth)的機率高出兩倍。之前也有3個研究有相似的結論。   該研究同時預估,若(英國的)懷孕女性在懷孕晚期採取側睡姿勢,將可能降低3.7%胎兒死胎的風險。過去的研究指出,下腔靜脈位於子宮背面,為腹部以下之靜脈主幹,主要將下腔血液循環送回至心臟進行養分及氣體交換。當孕婦仰躺時,子宮壓迫著下腔靜脈,使送回心臟的血量減少,同時心臟血液的輸出量也相對減少,進而導致各器官之供血量變少,甚至影響胎兒發育所需之養分及氧氣的供給,及胎兒的心率較不活躍。因此,建議孕婦側睡。   在台灣,婦產科醫師也會建議產婦側睡,以避免胎兒的窘迫引起遲滯發展或甚而死亡。而有些醫師會認為側睡又以左側睡為佳,因為下腔靜脈位於身體的右方。但是此研究並未有這樣的結論,可能是認為右側睡時,子宮不會有壓迫到下腔靜脈的影響。   該研究是如何進行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41個孕產中心1,024名女性,其中291位在懷孕28週以上時經歷死胎,其餘的733位則保持懷孕。所有的研究參與者被要求完成一份問卷,此份問卷詢問他們在懷孕前的睡眠習慣,以及她們在填寫問卷前或經歷死胎前的四個星期和前一晚的睡眠習慣。   平躺睡姿會使死胎風險增加2.3倍 研究發現,相較於採取側睡睡姿的女性,採取平躺睡姿的懷孕女性,在懷孕晚期經歷死胎的風險高出2.3倍。如果英國所有懷孕的女性,在分娩前的最後幾個月都能採取側睡睡姿的話,將可能降低3.7%的死胎發生。死胎也較常發生在前一晚睡眠時間少於5.5小時、半夜起床使用廁所,或者有午睡習慣的懷孕女性身上。但懷孕時採取平躺睡姿並不會影響寶寶的體型或妊娠期長短。   當女性採取平躺睡姿時,胎兒心率較不活躍 過去的研究曾發現,懷孕女性的睡眠姿勢會影響胎兒的心率變化。相較於採取側躺睡姿的女性,採取平躺睡姿的女性的胎兒心率較不活躍。如果準媽媽在睡覺時改變姿勢,比如說從側躺變為平躺時,胎兒會明顯地變得較為「安靜」。奧克蘭大學的教授Peter Stone 表示:「若胎兒發育比較慢或健康狀況比較不佳時,就可能無法承受懷孕女性採取平躺睡姿所帶來的影響。」研究結果也發現,當母親採取平躺睡姿時,可能會對滋養子宮的血管造成壓力,並限制對胎兒的氧氣供應。   簡單的姿勢調整就可以改善狀況 主要研究者Alexander Heazell教授說:「每天在英國約有11名寶寶胎死腹中。 死胎對於面臨胎兒逝去的雙親而言,往往是相當衝擊的,會帶來長期的影響。寶寶的雙親希望能了解,為何他們的寶寶會胎死腹中。他們也想知道,若是再次懷孕,同樣的狀況是否會再發生?他們能夠如何避免再次死胎的風險?」   皇家助產士學院的助產科主任 Louise Silverton 表示:「死胎對於母親及其家屬都是一場可怕的悲劇。我們必須盡一切的努力使死胎率下降,任何可增進現有知識的研究都是值得鼓勵的。聖瑪麗醫院的Tommy’s 死胎研究中心所推廣的孕婦側睡運動和該項研究結果就是很好的範例,這表示我們可藉由小小的改變,降低死胎率。簡單的姿勢調整就可以改善狀況,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確保這樣的觀念能夠有效地傳達給女性。」     編譯來源: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Daily Mail Online(2017.11.2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