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隆乳女人悲哀的勝利
2017.08.17
隆乳女人悲哀的勝利
在2012年,英國有50,000名女性的生活永遠地改變了,因為她們接受了隆乳手術,但植入的卻是有缺陷的法國製的植入物。雖然5年後,受害者得到正義的伸張,獲得一筆賠償,但不但不夠成本,更無法禰補所承受的痛苦。   2012年6月,醜聞終於爆發!英國媒體報導Poly Implant Prothese(PIP)公司製造的乳房植入物,破裂機率比其他植體高出兩倍。PIP以填充床墊的廉價工業矽膠取代應以醫療級矽膠製成的乳房植入物,估計全球約有400,000位女性受到影響。   經過5年漫長的審判,德國整容手術證照機構(TÜV Rheinland)被勒令補償歐洲20,000個遭受醫療過失的受害人。每人大約僅得到3,000歐元,還不夠原來手術的費用,更不用說很多婦女因為植入物引發的長期健康問題,需要更多花費。   有一名女性25歲時隆乳,植入物破裂流出有毒的矽膠,侵入她的淋巴結,為了怕得淋巴癌,手術切除了淋巴結。手術導致了血栓和左臂永久性的神經傷害。一共做了五次手術,嚴重影響工作和照顧兩個幼兒的能力。   另一名女性20歲時,覺得自己哺乳後左乳歪斜,於是選擇隆乳。診所從未告知她植入物有毒,是她自己發現的。英國國家健康服務機構不願意做植入物移除的手術,除非植入物有明顯的破裂。若她私下找診所做移除,同時替換另一種植體的手術,8,000歐元的費用則難以負荷。她説有時想切開胸部,把這些定時炸彈拿掉,但又焦慮拿掉以後,外貌會改變。   這些女性一方面承受身心帶來的痛苦和焦慮,一方面又得承受社會訕笑的眼光。很多有PIP植入物的女性,逐漸感受到這個議題所存在的不公不義,啓動網絡的互助團體,其中最大一個組織Opic在臉書有1,000個會員。她們互相支援,交流資訊,建立情感,也是在法律上對付訴訟對象的重要聚落。   PIP的創辦人最後被迫道歉,且因其出售不合標準的植體,入獄四年,但整容診所卻從未公開道歉。雖然審判的結果有利受害女性,但目前她們還未收到任何賠償金。如果她們要求更多的賠償,以涵蓋當初手術費用、未來手術費用和精神補償,她們必須重啓新的訴訟。   在歷經多年的等待後,這些女性希望有一天她們不再需要互助團體,甚至不再期待有任何金錢上的補償,但她們希望社會真正的瞭解她們所經歷的確實是世界上最大的醫療醜聞。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807   其他人感興趣的新聞: 多國提出警告 隆乳與罕見癌症有關 隆乳影響心電圖的判讀?  
+ read more
高跟鞋美麗的代價
2017.08.14
高跟鞋美麗的代價
穿高跟鞋對健康是否有害,一直備受爭議。最近蘇格蘭艾伯丁大學的研究團隊檢視了20份有關高跟鞋的研究,同時從流行病學、生物機轉及社會文化的角度去探討高跟鞋的影響,讓人們能更細緻地了解目前高跟鞋對大眾健康的挑戰。   研究指出,高跟鞋能提升女性的魅力,並且穿高跟鞋的女性容易因為獲得男性的關注而受到相應的禮遇,女性本身也認為穿高跟鞋使他們更加自信。不過,多數的研究也指出高跟鞋增加肌肉骨骼症候群的風險,如扭傷、骨折、拇指外翻等,影響範圍從腳趾到脊椎,並且也會增加受傷(如跌倒)的風險。綜言之,高跟鞋同時有著對健康有害的缺點及社會文化上的好處。   此外,研究團隊提及最近英國與加拿大在處理雇主要求女性員工穿高跟鞋引發的爭議時不同的態度。一位空服員說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要求他們在機場必須穿高跟鞋,但在飛機上不用穿高跟鞋。此外,2016年一位擔任櫃檯接待員的女性抵達工作場所後被要求折回家裡,換上2-4吋高的高跟鞋。這位女性發起聯署要求國家制定法律禁止企業要求女性穿高跟鞋,獲得超過152,400筆聯署。   英國對爭議的回應是雇主不得因受雇者之性別而有歧視,穿著規定應對不同性別有對等的要求,為了讓這樣的法律意義更為明確,政府將針對職場制服做新的指引。而加拿大哥的倫比亞省則是特別修正了法律;禁止雇主要求員工穿高跟鞋。   研究作者Max Barnish說明,研究目的並非試圖告訴民眾是否應該穿高跟鞋,而是探討高跟鞋如何影響女性選擇鞋子的自由、對異性戀關係及社會的負面影響,讓女性能衡量穿高跟鞋的利與弊。同時研究也強調英國政府應追蹤女性被要求穿高跟鞋事件的後續處理,並希望政府能制定法律或討論出具體措施來規範這樣的問題,而不是仰賴讓問題持續發生的既有法律。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01)、Medical News Today(2017.08.01)、BMC Public Health(2017.08.01)  
+ read more
女性牙周病恐增加癌症風險?!
2017.08.11
女性牙周病恐增加癌症風險?!
牙周病,是因牙齦感染和發炎引起的,它影響許多成年人,在老年人中尤其常見。不久前研究發現牙周病會影響女性受孕機會,最近又有研究發現中年女性的牙周病與某些癌症風險升高有關,如食管癌,乳腺癌和膽囊。   約州立大學的Jean Wactawski-Wende博士及其團隊為了解牙周病與女性罹患癌症風險之間的相關性,研究人員與65,869名參與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Observational Study的婦女合作。這些婦女的年齡在54歲到86歲之間。   參與者在1999年至2003年期間用問卷的方式說明自己是否被診斷有牙周病,並被追蹤是否有罹癌直到2013年9月。平均來說,追蹤每位參與者的時間為8.32年。在此期間,有7,149名婦女被診斷患有一種癌症。   研究發現,被診斷有牙周病的婦女罹患任何類型癌症的風險比沒有牙周病的女性高出14%,最常見的癌症類型為食道癌。與沒有口腔健康問題的婦女相比,牙周病患者的罹食的比率高出三倍以上。其他與牙周病顯著相關的癌症還有肺癌、膽囊癌、黑素瘤或皮膚癌及乳癌。研究還發現,牙周病與乳癌、肺癌及膽囊癌的相關性在吸煙婦女身上呈現更顯著的相關。   Wactawski-Wende博士解釋,由於食管靠近口腔,因此牙周病原體可能更容易感染食道粘膜,並增加該部位的癌症風險。此外,牙周病和膽囊癌之間的關係是一個新的發現。研究主持人Ngozi Nwizu博士強調,過去雖然已發現膽囊癌患者有慢性發炎的情形,但這是第一個發現膽囊癌與牙周病相關的研究。   究竟是什麼導致牙周病與各種類型的癌症之間具有聯繫尚未被理解。研究人員認為原因可能是,口腔中的細菌和其他病原體會通過唾液或患病的牙齦組織進入血液。通過這種方式,病原體可以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並影響癌症風險。但是,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實際的機制。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8.01)、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2017.08)      
+ read more
服用避孕藥增加死亡風險?
2017.08.10
服用避孕藥增加死亡風險?
根據英國醫藥和健康照護用品管理局(MHRA)統計,自1963年至2017年7月間,有553例女性死亡被認為疑似與服用避孕藥有關,平均每年有超過10名的死亡案例。1970年和1977年每年有21人死亡,這個數字是2011年死亡11人加上2014年死亡13人的二倍,為死亡案例的最高峰。   MHRA的數據同時指出,9 000至13,000名女性對避孕藥中的荷爾蒙有不良反應、27,000名女性有嚴重的不良反應。   MHRA發言人說,因為這是一個自願參加的研究計劃,實際上藥品與死亡關聯的數據可能會高於目前所記錄的。但另一方面,並非所有副作用都來自於避孕藥中的荷爾蒙,因為這些荷爾蒙也可被用來治療某些癌症疾病。   調查案件中,20歲的Abbey Parkes死於肺部血栓,因肺部缺乏氧氣,引發心跳停止而死亡。經過調查,Parkes小姐並不知道她有遺傳性的基因突變,基因中帶有Factor V Leiden。比起一般人,她有較高的血栓形成能力,使她的血液更有可能凝塊,而避孕藥則被認為會增加凝血的風險。   2016年Blackburn的醫學證據顯示,每10,000名服用複合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平均有6名會發生血栓;相反的,未服用藥丸的10,000名女性中,只有2名會發生血栓。在多數情況中,這些狀況是可被治療的。   專家們強調,避孕藥與死亡之間的關聯大多來自血栓,但此僅被記錄為「懷疑」,而非科學證明。他們解釋該藥物是由雌激素和黃體素組成的,一般來說是非常安全的。而凝血是已知的風險,以英國有350萬名女性服用避孕藥來說,這個比例是相當小的。   隸屬於英國皇家醫藥學會中專門從事婦女服務的資深藥劑師Jane Bass說,眾所周知這些藥物可能會增加血栓的風險,但是以多年收集的資料及使用避孕藥的女性人數看來,發生死亡的機率可算是低風險的了。一般來說,避孕藥是非常安全的。我不希望任何一位女性因為擔心而停止服用避孕藥,因為這將會有非預期懷孕的風險。而且多年來已經進行各種改善,從降低初期的高劑量,到讓訪單更清楚明瞭。然而,將有關藥品的不良反應或疑慮告知醫生是很重要。有呼吸短促症狀或無法解釋之胸痛的女性應該提醒醫生或護理人員,讓他們知道病人正在使用避孕藥,因此可能會比一般人有更大的血栓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715  其他人有興趣的文章:                     
+ read more
媽媽越晚生育越長壽!
2017.08.07
媽媽越晚生育越長壽!
生育專家提醒女性,要在30歲以前就開始嘗試懷孕,否則可能因卵子數量及品質下降而有不孕、易流產及難產的風險。不過,最近一份研究發現晚育也有好的一面,越晚生育的女性其壽命越長。   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學(University of Coimbra)研究團隊檢視了歐盟及英國的平均壽命資料,比較老年女性的平均壽命跟他們的生育年齡,發現在30歲以後生育的女性比20幾歲或以下生育的女性活更久。   生育專家Lord Winston說明,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越晚生育的女性其社經地位較高,收入也較好之故。這樣的背景讓他們比較容易在高齡時成功生育;過去研究也已發現高社經地位者比較能過健康的生活型態而有比較長的壽命。   不過,2014年發表於期刊Menopause的研究指出這樣的現象背後可能不只跟社經地位有關,還跟染色體有關。他們測量女性染色體的端粒(telomeres)長短──較長者其壽命較長──發現:生最後一胎的年齡大於33歲的女性,其端粒比29歲以下的女性長的機會是2-3倍。   英國生育學會政策顧問Raj Mathur認為,雖然這樣的研究發現很有趣,但是要小心不要讓這樣的結論影響女性延後懷孕年齡,因為在30歲或40歲生育的女性可能會經歷較多痛苦。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女人適育年齡應視女人的生理成熟、心理準備、養育能力及社會的支持而定,因此,每個人有自己的時間表。一味強調生理的因素,造成想晚育女人的焦慮,或早育女人的無法承擔,都是社會的不幸!     編譯來源:The Daily Mail(2017.07.30)、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7.04.14)          
+ read more
減重之戰—為何男人比女人容易?
2017.08.04
減重之戰—為何男人比女人容易?
減重非奇蹟,是一項漸進的過程,需要下決心,持續的努力。而且必須了解每個人對於同樣的運動或固定的減重計劃反應皆不同。每個人的新陳代謝,基因組合,身體狀況,甚至性別決定其能否輕易達成減重的速度。   長久以來,認為男性比女性容易甩肉,是真的嗎?原因為何?   簡單來說,主因之一是男女身體的大小。男性有較多的肌肉和非脂肪組織,脂肪和肌肉的比例較女性少。多肌肉,少脂肪,比較容易消耗熱量。而女性一般脂肪組織多於肌肉,其脂肪比例比男性至少多出6-11%。這是男女減重難易的大異其趣的起點。   與女性相比,男性也可以更容易地建立肌肉,這和睾丸素有關。睾丸素是一種強大的男性荷爾蒙,它使男性的代謝率比女性高,且合成男性瘦肌肉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女性如果要減重瘦身,就必須多流些汗?不見得!平衡組合的心肺運動和承重的運動,常使身體變得幾近完美。可是必須要記住,均衡的飮食也很重要的。減重或維持體重,需要兼顧飲食均衡和足夠熱量的消耗。如果飲食習慣不佳或睡眠不足,是不可能減掉一寸或一磅的。   編譯來源:NDTV  Smart Cooky 2017.07.2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