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胰臟炎風險
2014.02.12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胰臟炎風險
  更年期荷爾蒙療法(HRT)已被證實長期使用有致癌及提高多項疾病的風險,因此不應用做預防慢性病用途,目前只建議更年期症狀嚴重的婦女可經由醫師評估後短暫使用。   過去更年期HRT被發現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靜脈栓塞、乳癌、中風、肺栓塞、65歲以上發生失智、膽囊疾病及尿失禁等多項疾病風險,最近一項瑞典的大型回溯研究則又發現,HRT也跟胰臟炎可能有關連。   這項研究分析瑞典31,500位停經婦女使用HRT及罹患急性胰臟炎的資料,資料從1997年開始記錄HRT使用情形,研究團隊再將這些資料與最後在2010年因急性胰臟炎住院的資料相比對。   經過計算後的絕對數,有使用HRT者每十萬人中有71位住院、沒有使用者則每十萬人中有52位住院,經過控制BMI值、飲酒量、初經年紀、口服避孕藥使用狀況及糖尿病史變項後,使用HRT會提高57%的胰臟炎風險,其中使用系統性療法與使用時間超過十年以上者,風險增加幅度更大。   研究表示,HRT已經被證實會提高膽囊疾病風險,而胰臟炎的發生有可能是因為有些膽結石會掉落到總膽管,使出口被塞住,阻塞胰液排放所造成。不過在控制膽結石變項後,研究結果也仍然不變,因此推測還可能與HRT提高三酸甘油脂濃度有關,才會增加急性胰臟炎風險。   資料來源:加拿大醫學會期刊(CMAJ)            
+ read more
飲食控制與運動,女性抗癌有撇步
2014.01.24
飲食控制與運動,女性抗癌有撇步
  最近一項針對更年期女性健康狀況進行的大型調查研究發現:遵守、維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更年期婦女不僅擁有較低的死亡率,因癌症致死的機率也比未有維持健康生活習慣的婦女少了20%。   這項結果來自於美國最大型的更年期婦女健康研究計畫,計畫主持人Cynthia Thomson博士與她的研究團隊分析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過去所蒐集之50~79歲的更年期婦女資料,總數目多達65,838人。並且參照來自於美國癌症協會的生活建議與指引,將所蒐集到的個案資料做分類,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維持健康生活習慣的更年期婦女除了整體的死亡率下降之外,罹患乳癌與結腸直腸癌的機率也有顯著下降,分別減少了22%與52%的發病率。   那麼,究竟這些癌症發病率下降的婦女是如何維持健康的呢?這分建基於營養學與體能鍛鍊的指引內容包含了下列4個重要的基礎:   1. 達到並維持健康的體重。   2. 多活動身體。   3.  多吃蔬果,養成健康、節制的飲食習慣。   4. 注意酒精的攝取,不應過量。   另外,除了上述4點,Thomson博士也提醒應戒除吸菸的惡習。   同時,研究團隊也發現:除了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差異之外,因人種不同,更年期女性的癌症發病率與死亡率也有所差異。從分析結果看來,亞裔、非裔美人與西班牙裔的婦女跟非西班牙裔的白種女性相比,不論是死亡率或是癌症發病率都較低。研究人員認為這或許跟不同人種的行為與環境應變力產生的疾病成因不同有關。 除了這份研究外,近期也有其他相關研究發現適度的運動、養成走路的習慣等與降低乳癌風險密切相關。另外,關於飲食習慣的其他研究也得出多吃番茄有助降低乳癌的發生率、青春期少女攝取過量高脂肪食品較易罹患乳癌,以及抽菸可能使得癌症發生率變高等研究結果。   資料來源: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      
+ read more
日本出現疑服用避孕藥「悅姿錠」引發血栓致死
2014.01.20
日本出現疑服用避孕藥「悅姿錠」引發血栓致死
  日本厚生勞動省17日發佈消息表示,接獲3起疑似服用避孕藥「悅姿錠」(YAZ)出現血栓並致死的案例,呼籲醫療機構及相關人員注意。   厚勞省指出,去年2-12月間3名女性服用「悅姿錠」舒緩經痛,結果出現肺動脈、腿靜脈等血栓症狀,隨後死亡,不排除是藥物的副所用。這3名死者年紀在10多歲-40歲之間,當中1名20多歲女性服藥兩天後出現頭痛情形,13天後死於腦血栓症。   厚生省已發出用藥安全警告訊息,提醒女性服用悅姿錠後,若突然出現腿部疼痛、呼吸困難或手腳麻痺等狀況,應盡速就醫,醫師也應告知病患立即停止服用。此外,厚生省也要求生產販售悅姿錠的拜耳藥廠要在藥品仿單上加註「有死亡風險」的警語。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悅姿錠」為含drospirenone成分的避孕藥, 目前「悅姿錠」在台灣是核准上市之藥品,但核准之適應症並非治療經痛,而是避孕藥的一種。2012年4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曾發布新聞表示該類避孕藥會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局自93年起也已多次發布公告及新聞稿,提醒醫療人員及婦女需注意血栓形成之風險,該成分藥品之仿單也均已載明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風險等警語。因此,正在服用「悅姿錠」及有用藥需求的女性,應經醫師評估健康狀況與用藥風險後再審慎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藥物。       參考資料:優活健康網    
+ read more
以胸痛症狀診斷女性心臟病不可靠?
2014.01.17
以胸痛症狀診斷女性心臟病不可靠?
  胸痛一般被視為心臟疾病主要的症狀之一,但去年曾出現一項研究指出部分55歲以下的年輕女性心臟病患從未有過胸痛症狀,所以若以胸痛來診斷女性是否有心臟病將對這些女性的健康相當不利。   日前又有一項研究也認為,女性因心臟病出現的胸痛症狀,跟其他原因所造成的嚴重胸痛難以區隔,建議醫師應使用具體的診斷工具才可做出正確診斷。   這項瑞士研究分析2,500位男女因胸痛掛急診就醫的資料,有22%的男性最後確診為心臟病,而女性部分卻僅有18%。研究者進一步再整理當中所有女性的34種胸痛特徵,最後發現雖然心臟病的胸痛與其他胸痛有些許差異,但這些差異由於過於微小,以至於難以支持胸痛可以作為早期診斷女性心臟病的判斷標準。研究表示,女性比較常經歷的其他心臟病症狀是呼吸短促、暈眩、嘔吐、背部、脖子或上下顎的疼痛。並建議應以心電圖及心肌肌鈣蛋白檢測才是最客觀、正確的診斷工具。   不過有些醫師則回應認為,這個研究結果確實對醫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訊息,但如果女性忽略胸痛症狀的警示,也是可能造成延遲就醫的問題。Nieca Goldberg醫師就表示,出現症狀只是提醒民眾應趕快就醫,但醫生要確診病患有沒有心臟病並不會只倚靠胸痛作為唯一的判斷標準,因此女性如果一旦出現胸痛症狀,還是應該盡快就醫。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女性受空污傷害大  須小心慢性阻塞性肺病
2014.01.09
女性受空污傷害大 須小心慢性阻塞性肺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種呼吸氣流受阻,而且無法以藥物完全恢複之肺部疾病總稱,通常是漸進式惡化,包括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兩種疾病。任何病人如果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或者曾有暴露在危險因子的病史時,都要考慮慢性阻塞性肺病之診斷。   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已發展與發展中國家非常盛行,過去都被認為是男人的疾病,但在近二十年內,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流行率及死亡率出現急遽上升的情形,因此最近一項美國想找出這其中的原因為何,回顧分析了過去的文獻證據。   結果指出,造成變化的第一個主要因素是在過去五十年間女性抽菸人口的增加,以發展中國家為例,2000年女性抽菸人口約只有9%,但到2025年估計將提高至20%。其他環境性因子包括在工作環境暴露於粉塵或化學物質與空氣汙染之中,而這與女性慢慢從事過去那些被認為只屬於男性的工作類型有關。   更新的研究證據則發現,女性的性荷爾蒙會影響女性受到空汙的反應;菸害或環境空汙對女童肺部功能的損害程度大於男童;男女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疾病認知,以及相關併發症有所差異,可能進一步影響疾病治療。       資料來源:轉譯醫學期刊(Translational Research)      
+ read more
女性要更加注意高血壓問題!
2014.01.08
女性要更加注意高血壓問題!
  過去曾有研究指出,診斷是否有高血壓的收縮壓與舒張壓數值的標準可能出現性別差異,女性的標準應比男性低,因此當超過某一數值時,女性比男性需更加小心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最近有另一項美國研究則同樣呼應高血壓有性別差異,指出男女高血壓發展的生理機制並不同,且女性後來出現血管疾病的風險比男性要高。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針對100名53歲以上男女進行研究,這些參與者有高血壓但都沒有接受治療、也沒有其他重大疾病,研究檢測分析參與者的血流動力學、以及高血壓發展機制的荷爾蒙特性。   最後研究發現當男女血壓升高至相同數值時,女性出現血管性疾病的風險會比男性高出30-40%。同時,與調節血壓有關的荷爾蒙類型與濃度,男女也並不相同,而這會影響心臟病的嚴重性與發生頻率。   研究認為醫師應提早開始關心女性的高血壓問題,給予女性比男性更積極的治療。未來研究則應特別針對女性高血壓發展情形有更細緻的瞭解,才能為女性找到更佳的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心血管疾病治療進展期刊(Therapeutic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