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18
吃維他命多半是浪費錢
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USPSTF,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系統地審查實證科學證據,為臨床預防保健提出建議。根據其最新報告,大部分健康的人服用多種維他命是浪費金錢,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可以預防慢性病,如心臟病或癌症。
雖然一些小型研究結果宣稱,許多維他命產品可以降低心臟病與或症風險。但根據一項最新針對數十個研究文章所做的綜合分析,並沒有證據支持這些宣稱。
分析中還特別警告,一個最近很流行的增強免疫力補充品:β胡蘿蔔素,可能引發傷害。
人們應停止尋找魔術藥丸來解決健康上的擔憂。與其花費金錢、時間和注意力在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低風險、高效益的活動效果可能比較好。
單一維他命有效嗎?
食用蔬菜和水果可減少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風險,因此,由蔬菜水果中萃取出所含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包裝成一顆藥丸,既不用為維持平衡飲食煩腦,又省錢,何樂而不為?!
但是水果和蔬菜包括各種維他命、植物化學物質、纖維和其他的養分,可能透過共同作用來促進健康。單一的微量營養素,在身體裡的作用可能不同於它是自然的成分之一。
維他命E、A、和Β胡蘿蔔素
有些研究認為某些維他命如C和E可以減少心臟病的風險。而維他命A、C和E,以及β胡蘿蔔素皆含抗氧化劑,過去也曾有研究指出可減少癌症。
USPSTF的報告,針對84項研究(2013年1月至2022年2月間),共涉及70萬人的維他命攝入情況,審查維他命E、A、β胡蘿蔔素和多種維他命和心血管疾病與癌症風險的相關性。
維他命E,通常可在堅果和種子中找到,有助維護皮膚和眼睛健康,研究顯示補充品對於得到或死於心血管疾病或癌症並沒有影響。
β胡蘿蔔素則是存在於植物和水果中的橘紅色色素,被視為可增強皮膚健康、刺激身體製造更多維他命A,對視力、成長、細胞分裂和免疫力很重要。人體試驗指出,抽煙或暴露於石綿的人,服用β胡蘿蔔素之後,和未服用者比較,肺癌風險高出18%。β胡蘿蔔素也可能增加心臟病死亡的機率。
服用多種維他命和服用慰安劑的人相比,癌症風險減少7%,但這樣的結果有其侷限性,包括追蹤時間短。整體來說,研究報告結論指出,使用多種維他命來治療癌症或心臟病的證據並不充足。
指引不適用於孕婦
新的推薦並不適用於營養缺乏或有特別需求的人,產前照護中,維他命補充品和優化心血管健康都很重要。如想懷孕或有身孕的女性需要葉酸,葉酸有助於胎兒健康成長。
我們需要更多科學研究瞭解特定維他命補充品如何減緩了懷孕期間心血管併發症以及其他不良妊娠的結果。
缺乏維他命的人還是可以從維他命補充品獲益,如鈣和維他命D,已有證據顯示可預防老年人的骨折和跌倒。
維他命不是魔術藥丸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者支持研究結論,認為人們應停止尋找魔術藥丸來解決健康上的困擾。
西北大學Jeffrey
Linder教授表示:「我們應該依循以科學證據為基礎的作法,吃得健康和運動。補充品是否真的好,現今我們應該都已經知道了。與其花費在金錢、時間和注意力在補充品,強調低風險、高效益的活動會比較好。」
密西根大學的Mark
Moyad教授有不同的看法:「每天服用多種維他命所能減少的癌症風險雖然不多,但並非無關緊要,很多第三方團體以有品質的測驗和標誌確實提供品牌的認証,應該選擇有明確記錄的補充品。」
代表補充品業者組織「責任營養協會」Andrea
Wong發表聲明:「美國食藥署在2020-2025的指引中指出,美國人鈣、鉀、膳食纖維和維他命D攝取不足,影響許多健康問題,這是一個公共健康議題。有些研究顯示多種維他命有助減緩老年人認知的衰退。而年長男性醫師每天服多種維他命,癌症風險減少8%。」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2.06.22)、JAMA Network(2022.06.21)
+ read more
2022.07.13
超越中國!2023年印度將成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印度將在2023年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與中國的人口都將在今年超過14億,高生育率將挑戰經濟成長。
7月11日為世界人口日,聯合國在這天公布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指出因為死亡率的下降,到今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將破80億大關,2030年可能增長到85億,2100年將成長到104億。
生產率下降 人口成長速度變慢
聯合國估計,世界人口正以自1950年以來最慢的速度增長,到2020年已降至1%以下。
至2021年,世界人口的平均生育率從1950年的每名女性平均約生產5胎下降到2.3胎。預計到2050年,全球生育率將下降至每名女性生產2.1胎。
聯合國秘書長António
Guterres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是一個慶祝我們擁有的多樣性、承認共同的人性、驚嘆延長壽命並大大降低孕產婦和兒童死亡率的健康進步之機會。」
儘管如此,不斷增長的人口提醒著人們共同承擔保護地球的責任,並「反思我們在哪些方面仍然未能履行對彼此的承諾。」Guterres這麼說。
參考世界衛生組織之前提出的一份報告,推估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間約有1490萬人死於COVID-19疫情。全球出生時預期壽命從2019年的72.8歲降至2021年的71歲,主要原因是疫情。
世界人口增長不均
聯合國表示,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增長的一半以上將集中在八個國家:剛果、埃及、衣索比亞、印度、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和坦尚尼亞。
然而,由於生育率下降,預計2022年至2050年間61個國家的人口將減少1%或更多。
編譯來源:Reuters(2022.07.11)
+ read more
2022.07.09
玻尿酸注射膝蓋骨關節炎?不,它們真的沒有幫助!
骨關節炎有時被稱為退行性關節病,這是最常見類型的關節炎。在骨關節炎中,軟骨被磨損。當軟骨磨損時,骨頭會相互摩擦。這會導致疼痛、腫脹、僵硬和移動困難。臨床上醫師會建議打玻尿酸治療。但是,真的有效嗎?
研究人員分析了24個先前對膝蓋骨關節炎注射玻尿酸的大型試驗發現,雖然有可測量到的益處,但它因太小而沒有臨床的意義。這意味著玻尿酸注射對大多數患者沒有有意義的益處。
研究主持人da Costa
說,「我們的研究結果不支持廣泛使用玻尿酸來治療膝蓋骨關節炎,」
但是,這個結論並不完全是新的,da
Costa的小組只是比其他評論更大膽地表達了這一點。例如,美國骨科醫師學會
(AAOS)
網站承認「最近的研究……沒有發現玻尿酸能有效地顯著減輕疼痛或改善功能。」
但 AAOS
總結並沒有警告患者或臨床醫生遠離注射。它說「一些」患者獲得了疼痛緩解,而「一些」沒有,並將注射描述為「嘗試過所有其他非手術治療方法」的患者的「一種選擇」。
沒有效益,卻還有副作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數據確實顯示注射玻尿酸並不是完全良性的。15
項試驗 (6,462 名參與者) 詳細報告了不良事件,da Costa
等計算出,注射的嚴重併發症風險顯著增加
(相對風險 1.49,95% CI
1.12-1.98)。研究人員發現,接受玻尿酸的患者中有 3.7 %
經歷了嚴重的不良事件,而接受安慰劑的患者中有 2.5
%。
業者贊助的大型試驗結果似乎從未出現過?
作者還表示,許多由業者贊助的大型試驗結果似乎從未出現過。他們指出了三個登錄在主管機關Clinical
Trials.gov的研究,共有 2,000
多名參與者,但其完整結果尚未公佈。此外,在撰寫本文時,已知至少有
12
項其他未發表的試驗已經完成,但它們的結果無法找到
(總共超過 3,000 名患者隨機化)。
研究的結果
來自 24 項大型對照研究 (包括 8,997 名膝關節參與者)
的系統性分析顯示,相對於安慰劑注射,玻尿酸以
-0.08 分的標準化均數差 (SMD)
降低了患者的疼痛。但臨床上重要程度的疼痛減輕需要
SMD 至少為 -0.37 點。這意味著玻尿酸注射
(又名粘性補充劑) 對大多數患者沒有有意義的益處。
24 項試驗中只有一項的 SMD 超過 0.37
點疼痛閾值,但它出現在 1983
年,對測量結果的偏差存在「高風險/一些擔憂」,並且沒有在英文期刊上發表。按他們進行的年份對試驗結果的分析顯示,它只是最早表明有實質性好處的。在
1983 年的那項研究出現之後,下一個大的研究出現在
1993 年;結合兩者的數據,SMD 已經低於 -0.37 點。到
2004 年,共有 2,240 名參與者參與了 9
項試驗,很明顯這些注射沒有明顯的幫助。從那時起出現的試驗只是加強了這一結論。
此研究發表在_英國醫學雜誌_
編譯來源:MEDPAGETODAY(2022.07.06)
+ read more
2022.07.08
當乳癌病患睡著時,腫瘤就會甦醒
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稱,乳腺癌是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如果醫生及早發現乳腺癌,患者通常對治療反應良好。然而,如果癌症已經轉移(Metastasis),事情就會變得更加困難。當有些癌細胞脫離原始腫瘤,進入血管,叫做循環癌細胞。他們可以透過血液循環,在身體中游動,並在其他器官中形成新的腫瘤,就會發生轉移。
雖然2020
年《基因組生物學》的一篇評論提出,生物週期會影響循環素癌細胞釋出的假說(hypothesis),但此前,研究人員假設腫瘤會持續釋放此類細胞,並沒有嚴肅的研究。
現今,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等的一項新研究得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結論:後來形成轉移的循環癌細胞是在病患睡眠時候出現最多的!這推翻了乳癌轉移是以相同速度發生的假設。
晝夜節律調節激素 控制轉移
「當乳癌病患睡著時,腫瘤就會甦醒,」研究負責人
Nicola Aceto 總結道。在他們的研究中,包括 30
名女性癌症患者和小鼠模型,研究人員發現,當個體睡著時,腫瘤會產生更多的循環癌細胞。與白天離開腫瘤的循環癌細胞相比,夜間離開腫瘤的細胞也分裂得更快,因此形成轉移的可能性更高。
研究人員認為,循環癌細胞從原始腫瘤中的脫逃可能是受到激素的控制,例如:褪黑激素等。褪黑激素決定了我們的晝夜節律。
意外的發現
研究人員有時在清晨或深夜工作,也會在不尋常的時間分析血液。當研究人員注意到一天中不同時間分析的樣本中循環癌細胞數量存在無法解釋的差異時,他們第一次偶然發現了這個議題。另一個線索是,與人類相比,小鼠每單位血液中發現的循環癌細胞數量驚人地多。原因是老鼠是夜行動物,白天睡覺,這是科學家收集大部分樣本的時間。
為了調查發生了什麼,瑞士研究人員研究了 30
名患有乳腺癌的女性 (21
名未轉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和 9 名 IV
期轉移性疾病患者)。
他們發現了「一個驚人且出乎意料的模式」:大多數循環腫瘤細胞
(78.3%)
在夜間採集的血液樣本中發現,而在白天樣本中發現的數量要少得多。當研究人員給小鼠注射乳癌細胞並在白天採集血液樣本時,他們發現了相同的結果。亦即,當老鼠休息時,循環癌細胞要高得多。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休息期收集的癌細胞「非常容易轉移」,而在活動期產生的循環癌細胞缺乏轉移能力」。
依據腫瘤調整治療
「在我們看來,這些發現顯示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可能需要系統地記錄他們進行活檢的時間,」Aceto
說。「這可能有助於使數據真正具有可比較性。」
研究人員的下一步將是弄清楚如何將這些發現納入現有的癌症治療以優化治療。作為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研究的一部分,
Aceto
希望調查不同類型的癌症是否與乳癌表現相似,以及如果患者在不同時間接受治療,現有療法是否會更成功。
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_自然_》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2.06.22)、MEDPAGETODAY(2022.06.28)
+ read more
2022.07.01
冬天蚊子都去哪兒了?
夏日夜晚屋內、庭外、睡夢中總有擾人飛來飛去的蚊子。但是在冬天?隨著天氣變涼,這些吸血的害蟲很少見了。
他們去哪兒了?
蚊子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
蚊子具有復雜的生命週期,它們依賴著季節性降雨將水帶到濕地、洪犯平原和儲水容器。
水很重要,但溫度也很重要。與溫血動物不同,蚊子無法控制自己的體溫。溫度越高,蚊子就越活躍。數量也會更多。
但是一旦寒冷的天氣到來,它們的活動就會減慢,飛得更少,也不經常咬人。它們繁殖更少,生命週期也更長。
溫度對蚊子傳播病毒的能力也有影響。
蚊子不會完全消失
在冬天陰冷的晚上,你可能會注意到在臥房嗡嗡作響的蚊子怎麼好像都不見了?
有些蚊子確實消失了。例如,當氣溫開始降至17.5℃
以下時,被認為傳播日本腦炎病毒的有害蚊子_Culex
annuristris_其活性急劇下降。雪梨的研究顯示,一些蚊子,如_Culex
annulirostris_消失了。其他的,如_Culex
quinquefasciatus_和_Culex
molestus_,在整個冬季都保持活躍。
基本上,寒冷的天氣對蚊子來說並不好,但數百萬年的進化給了它們一些生存的技巧:可以靠「滯育
(diapause)」及「卵」來越冬。
蚊子可以靠「滯育」越冬
就如有些動物在冬天就會冬眠,蚊子和許多其他昆蟲一樣,可以進入不活動階段,稱為滯育。所以,我們不難發現,秋天的蚊子特别凶狠,這正是因為它們需要通過大量的進食,儲存足夠的血液來過冬。
一旦寒冷的天氣到來,成年蚊子就會在叢林的裂口和縫隙中,例如樹洞和動物洞穴、陰溝或者在我們家車庫、地下室或其他結構中找到藏身之處。這些蚊子在夏季可能只存活幾週,但進入滯育期可以讓它們在冬季存活數月。
蚊子也可以在結冰的水體中找到,無論是您後院的一桶水還是接近冰凍的濕地。例如,有一群蚊子的幼蟲附著在水生植物的水下部分,可以在寒冷的冬季溫度下存活。它們的發育顯著減慢,它們將待在水中直到春天到來。
蚊子也可以藉卵越冬
蚊子可以藉著卵的延續而渡過冬天。蚊子卵具有難以置信的耐力。不論是在夏天炎熱和鹹味的沿海濕地中被曬乾,或在冬天被冰雪覆蓋的小溪凍住,它們最後仍可以存活。
在澳大利亞的沿海地區,鹽沼蚊子 ( _Aedes vigilax__ _)
的卵可以安全地躺在地上。一旦天氣變暖,潮汐將水帶入濕地,這些卵就可以孵化了。
澳大利亞還有一種特殊的蚊子,被稱為「融雪蚊子」
(_Aedes
nivalis_),它的卵在雪下存活,一旦雪融化並填滿整個高山地區的池塘、小溪和濕地,就會孵化。
冬天蚊子去哪裡重要嗎?
在寒冷月份裡存活下來的不僅僅是蚊子。病毒,如日本腦炎病毒或羅斯河病毒,可以在蚊卵、未成熟期或滯育成蟲中從夏季活到下一個夏季。
因此,了解蚊子的季節性有助於衛生當局設計監測和控制計劃。我們可以利用它來更好地控制蚊子數量並降低疾病爆發的風險。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 (2022.06.21)
+ read more
2022.06.30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Ⅲ):人工流...
美國人工流產的議題在大法官釋憲後進入戰國時代。各州有各州的法令,民眾和政府可能產生許多衝突及訴訟,如:人工流產藥物、避孕權、跨州施行人工流產的合法性、企業為員工提供人工流產費用或旅費是否觸法等面向。
這項裁決影響的範疇遠超過人工流產相關事宜,可能重塑11
月美國期中選舉的戰場,以確定拜登的民主黨是否能保留對國會的控制權;也可能吹響大法官們延伸其保守態度至其他族群權利的號角;更令人擔心的是,可能對其他國家造成影響。
法院傾斜的隱憂?
保守派大法官Clarence
Thomas在一項協同意見中,提出了敦促法院重新考慮過去保護避孕權、全國同性婚姻合法以及「州法律禁止同性性行為無效」的裁決,引發大法官可能推翻其他權利的擔憂。
該決定還將加劇對憲法法庭正當性的辯論。憲法法庭曾經是美國民主制度強而有力的基礎,但由於川普時代進入最高法院的大法官極為保守,在一系列議題上做出的判決,舉凡槍枝、人工流產或校園禱告等,都更為保守及粗暴。
例如,最高法院6位保守派大法官壓倒3位自由派大法官,裁定州政府限制民眾在公共場所攜帶槍械的規定違憲,隔天,就做出「授權各州政府有禁止人工流產的權力」之判決。這代表,根據美國憲法,人民可以持槍殺人保護自己,但女人卻不能施行人工流產來保護自己。
當前大法官偏頗的裁決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垢病及檢視,但讓人極度不安的是大法官為終身職,影響時間可能長達是40、50年,造成的傷害無法回復。
全球民主可能隨之倒退
此外,許多人擔心佔全球主導地位、最富有的國家
─美國─
的倒退會給其他國家的非自由勢力提供動力,正如Max
Fisher
2021年於《紐約時報》中指出的:對婦女權利的限制與廣泛的民主侵蝕之間存在關聯。
幾乎所有國際獨立指標和監管機構的分析都指出,對婦女權利的遏制會加速民主的倒退,既使是民主國家也不例外,包括美國。根據自由之家2019
年的一份報告,隨著右翼民粹主義的興起,全球婦女的權利已經大幅倒退。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Ⅰ):生存需求應優先於意識形態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羅訴韋德案〉系列報導(Ⅱ):羅訴韋德案被推翻後
世界怎麼反應?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