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衛生棉條、月經杯都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
2018.04.25
有機衛生棉條、月經杯都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
最近衛生棉條的製造商標榜著使用有機的衛生棉條更自然、更安全,有廠商更指出使用有機棉衛生棉條不會引起中毒性休克。不過新的研究並不支持廠商這種「有機棉的衛生棉條比混合了棉、尼龍及人造絲製作的衛生棉條更安全」的說法,亦即,不論你的衛生棉條有機與否,仍然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   使用衛生棉條或可洗的月經杯(又稱月亮杯、月事杯)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是青少女的噩夢,但事實上,每百萬婦女中被影響的人不到一個。不過,「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一詞容易讓人誤導,讓民眾認為中毒是因為塑料等人造材料的環境毒素,這可能促使有機衛生棉條的崛起。   事實上,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並非上述的那種「毒素」所引起,準確來說,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是急性敗血症,並且是細菌感染的倂發症。當在女性健康陰道中生長的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進入血流時,它會產生毒素。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免疫系統開始運作,試圖與毒素戰鬥,進而很快地誘發的多種症狀,包括:血壓下降、體溫突然升高、身體和頭部疼痛、混亂、腹瀉或噁心。嚴重時,身體會處於休克狀態,導致腎功能衰竭和可能致命的中毒。   與流行的觀點相反,男性也可能發生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如果細菌通過切割或劃痕進入血液,男性患者佔所有病例的三分之一。流行的觀點其來有自,中毒性休克症候群被認為與經期有關始自1970年,當時的一項研究發現,有四分之三的病例是使用過衛生棉條的女性,這種衛生棉條標榜著可以全天穿著。   衛生棉條、月經杯及任何需要塞入陰道內的衛生產品,都可能使婦女更容易患上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主要原因是它們為細菌提供了一個溫暖濕潤的滋生地。雖然可能引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例子罕見,但是,女性體內的衛生棉條保留時間越長,它滋養的細菌就越多。   法國的新研究調查了哪些產品在對抗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是最安全的,認為產品中某些類型的纖維可能比其他類型更容易讓細菌滋生。研究結果證實,在女性身體中放入任何材質東西長達幾小時都是具有風險的。   研究作者Gerard Lina博士表示,衛生棉條的纖維之間的空氣會刺激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而月經杯的結構也提供了同樣程度的空氣流動,因此也會促進細菌的生長。因此,衛生棉片仍然是最安全的選擇。研究人員提醒,直到出現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衛生棉條應該經常更換,而且月經杯應在兩次使用之間煮沸。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21)        
+ read more
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2018.01.24
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牛津大學研究發現,12歲以前就有月經及較早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不過,目前尚無法確定原因,只能指出初經年齡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若能有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原因,將有助預防或延緩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生。   研究團隊利用英國資料庫,檢視267,440名女性及215,088名男性的資料,他們都很健康且沒有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觀察他們7年後的健康狀態。資料顯示,罹患冠心病者有5,782名(1.2%)、中風者有3,489名(0.7%),整體來說有9,054(1.9%)心/血管疾病,其中有34%是女性。   研究發現 研究控制了年齡、BMI、吸菸習慣及血壓的因素,發現初經年齡在12歲以前的人比在這之後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0%。具體而言,這群人中風風險高了17%、冠心病風險高出5%。而女性在47歲以前就進入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也高出33%。   此外,研究還發現,不論男女,生育過的人冠心病風險較高,並且隨著孩子個數越多風險越高。研究表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複雜,受到社經地位、文化等因素影響。而經歷過流產及子宮切除術的女性,冠心病風險各增加的14%及20%,經歷過胎死腹中的女性也被發現中風風險較高。   可能的解釋 研究表示,目前無法確定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相關的原因。不過,初經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可能是受到童年時肥胖影響。而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有兩種可能解釋:(1)較早進入更年期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或(2)沒有臨床症狀的心血管疾病導致較早進入更年期。   綜觀而言,後續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因果關係。研究作者Sanne Peters指出,目前已知有幾個基因與女性育齡時間長短有關,因此若分析女性參與者的基因,可能有助釐清初經及進入更年期年齡較早是否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或是這種關係其實受到環境因素或生活習慣因素影響。     編譯來源:Guardian(2018.01.15)、Peters SA, Woodward M. Women’s reproductive factor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UK Biobank. Heart: 15 January 2018.      
+ read more
衛生棉條安全嗎?
2017.12.26
衛生棉條安全嗎?
現年29歲的英國女性Lauren Wasser在2012年使用特大號衛生棉條後感染了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並因此將右腿截肢。為了避免憾事再次發生,她對法案進行倡議以督促國家健康署測試女性衛生用品的安全性。   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是一種高危險性的細菌感染,這種感染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鏈球菌細菌侵入血液並產生危險的毒素所致。症狀通常以高燒開始並在幾小時內出現類流感症狀,包括肌肉疼痛、喉嚨痛、咳嗽、上吐下瀉、頭暈目眩等。   女性最可能因經期使用棉條、生產後或正在使用子宮帽而感染中毒性休克症候群。而因為它非常罕見又與其他疾病的症狀相似,所以可能會被誤診。   目前專家尚無法確定為何棉條會導致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有一說認為與棉條長時間置於陰道內造成細菌滋生有關,另一說認為可能是棉條置入陰道時產生了傷口使細菌進入血液中造成感染。而Wasser表示,她有經常更換棉條。現在,右腳截肢後的Wasser,左腳沒有腳趾、腳跟,只有開放性傷口,因此,在不久的未來,她勢必要將左腿也截肢。   為了讓這種事不發生在其它女性身上,她決心推動立法來要求國家健康署對女性衛生用品進行研究以確保他們的安全性。該法案名為「羅賓丹尼爾森法案(Robin Danielson Act)」,以一名1998年死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女性命名。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該法案自1997年已經被提出了十次,但因未獲廣大迴響,故從未在全體眾議員面前投票。現在Wasse公開自己的親身經歷,希望能在媒體上發揮影響力,呼籲民眾一起推動法案。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2.19)、Healthline      
+ read more
不要再告訴女性痛是正常的!
2017.11.02
不要再告訴女性痛是正常的!
女性骨盆腔內的困擾常被以「因為妳生產過不然要期待什麼?」、經痛就以「結了婚就會好了!」等,輕鬆地帶過。要能打破大家對於骨盆腔健康相關的迷思及沈默,才有辦法鼓勵女性接受應有的高品質醫療服務,現在是我們改變主導女性健康用語的時候了!   骨盆腔的困擾如失禁、子宮下垂、經痛和性交疼痛都很普遍,但並非正常的現象。不是女性有月經經痛就是正常的,經痛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癥兆,大約10%的女性有。但平均延遲診斷7至10年,這將會導致慢性疼痛和不孕症。如果女性有正常的性生活,性交時會疼痛,並非正常;如果女性懷孕了,並不表示背痛就是正常的;如果婦女生產後,膀胱失禁或骨盆器官下垂,同樣並非正常。   三個女性中就有一人受到骨盆器官下垂和失禁的影響、20%的女性普遍的有經痛。對於承受著影響與疼痛的女性來說,這些並不正常。告訴女性她的疼痛是正常的文化,會剝奪她接受治療的權利。我們有集體責任,讓女性有最好的機會擁有健康且無痛的生活。   婦科的問題,不然就是不採取任何行動,不然就是典型的治療─手術。很少有人提供以科學証據為基礎的骨盆物理治療。肩膀手術前後,醫師都會附加物理治療的處方,但是骨盆腔的治療很少有物理治療的附加選項。   骨盆物理治療可以有效的處理盆內器官下垂、性交疼痛、背痛、子宮內膜異位症和一些婦女健康的議題。澳洲物理治療協會的研究發現,對失禁的治療,成功率達84%。很不幸的,婦女很多卻仍繼續受苦,而婦女失禁是進入養老院的主要因素。   女性在子宮內膜異位手術後,疼痛常常未能改善,有時候反而增加。而子宮下垂手術後,則有很高的復發機率。兩者的相同點就是未提供女性關鍵性的骨盆教育和復健。這些手術的副作用會使她們身體變得很虛弱,如果這些女性手術前有物理治療或產後馬上接受物理治療,很多人可避免手術。即使是裝置陰道網膜有副作用的情形,也可由骨盆物理治療中受益。   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和陰道痙攣時,骨盆肌肉緊無法放鬆,若沒有經由物理治療來鬆開,疼痛可能會繼續。下垂和失禁的婦女,要先加強骨盆的肌肉,才考慮是否需要手術。    專家認為,女性有權利在懷孕20週和產後8週時接受物理治療評估。可以早些診斷出骨盆的問題,得到適當預防性的照顧。也使女性提早有管道接受以証據為基礎,非手術的解決方法。   英國學者在三月時進行一項調查,問800位女性和生產相關的骨盆問題,是否想知道個人的風險因素。85%的女性表示她們想在產前得知這方面的資訊,只有2%的人表示她們害怕知道。   這項調查清楚顯示了由於「生產和骨盆傷害」的產前教育失敗,導致女人無法發揮她們的自主權,也更進一步確認患者最常講的:「為何沒有人告訴我這些可能發生的事?」教育是進步的關鍵,特別是健康照護。女性有權利被告知,才能準備她的未來。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10.23)    
+ read more
為什麼女性生理期想吃巧克力?
2017.09.12
為什麼女性生理期想吃巧克力?
月經來潮想吃巧克力的是常見的說法,但最近研究指出,這可能比較是文化上的現象而非生理上的需求。   紐約州立大學心理學家Julia Hormes以問卷調查方式了解275名女大學生,其中有81名出生在美國以外,且來自不同的文化。研究發現,在美國出生的女性有40%表示他們會因為月經來潮而渴望吃巧克力,但在其他國家,如埃及的女性則只有6%、義大利的女性只有28%。   研究認為,出生在美國以外的女大生對巧克力的渴望並不亞於美國出生的女大生,但是他們不太會認為想吃巧克力是因為月經來潮。Hormes認為這樣的地理差異暗示了是文化建構了女性對巧克力的渴望。在一個強調瘦即美的社會文化中,女性可能視月經來潮為吃高熱量食物社會可接受的藉口。   過去研究顯示,因為經前症候群而對巧克力渴望增加,是因為在月經週期的下半期身體的礦物質含量會下降,而巧克力中富含鎂,因此月經週期中女性對巧克力的的渴望變得更強。   2004年一份研究指出人類演化過程中女性身體為了準備懷孕,生理上會引起女性食慾,並且因為荷爾蒙的變化女性也容易受到情緒上的影響而吃更多。2010年一項研究也發現,即使是擁有健康體重的女性,在經前他們每天攝取的熱量也會增加超過1,100卡路里,而且熱量完全來自碳水化合物。   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生理期容易消耗更多能量,因此這段期間攝取比平常更多碳水化合物是可以理解的生理需求,但是透過巧克力獲取能量可能就是受社會文化影響。畢竟巧克力並非所有人都能負擔的起,許多貧困國家的女性就難以取得巧克力。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8.31)、PLOS One(2017.07.19)        
+ read more
不要再說女生月經來時會變笨!
2017.08.02
不要再說女生月經來時會變笨!
過去研究認為,經期的荷爾蒙變化同時對生理、情緒及認知有影響,但是最近一份研究並不支持這樣的結論。   這篇研究發表於Frontiers in Behavioural Neuroscience,其分析樣本並不大-只有88位女性,但仍是目前此研究主題中樣本數最多的研究。研究團隊分析女性兩個月經週期中,雌激素、黃體素及睪丸素濃度的變動與認知功能測驗結果的關係。   研究發現,在第一個月經週期,用來做決定及理性思考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與黃體素的濃度有關,但這樣的現象並未發生在第二個月經週期中。而另外兩個荷爾蒙都沒有這樣的關聯。這顯示女性的認知功能與荷爾蒙濃度無關。   不過,Brigitte Leeners相信可能有些人對荷爾蒙變化特別敏感,這些人可能並未納入其研究被分析。此份研究也沒有紀錄參與者的情緒變化,因此無法說明月經是否會如過去研究所認為的會影響女性的情緒記憶(emotional memory)。可以確定的是,女性認知功能受到荷爾蒙變化的影響不是非常小或難以發現就是不存在。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7.24)、Frontiers in Behavioural Neuroscience(2017.7.4)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