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男人和女人打骨子裡就不同
2017.05.24
男人和女人打骨子裡就不同
男人和女人如何真的不同! 最近研究專家有突破性的發現。他們分析20,000個基因時,發現男人和女人有6500個基因不同。這對將來診斷治療從疾病到生育的一切,都會有深遠的影響。   這個發現源自於以色列Weizmann Institute 分子遺傳部門的兩位教授Shmuel Pietrokovski和Moran Gershoni幾年前做研究時,想知道為何人類某些疾病的傳播很平常。   當時他們特別聚焦在15%想生小孩,卻有不孕症的配偶,顯示破壞生育能力的基因突變很普遍。常識以為這些突變會減少生育的數量,影響這些物種的生存,自然會被淘汰。研究結果發現精子形成的基因,若突變仍會持續遺傳,不管對男性多麼不利,因為這些基因只特屬男性,他還是會被另一半來自女性的基因結合而延續。   2017年2月這兩位教授發表在BMC生物學期刊的一項新的研究,擴大了基因分析範圍,不只是生育能力而已,在其他方面男人和女人基因表現(gene expression) 也不同。   他們以GTEx(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計劃大規模的研究記錄中,大約550位成人器捐者內臟和身體組織的基因表現。分析了20,000不同的基因,以性別和各個身體組織中基因表現的不同來分類。   研究專家想知道兩性累積突變的傾向,以了解天擇(nature selection)對有害的突變,其容忍或捨棄的程度有多少。   他們發現,越特屬於性別的基因,天擇越少,表示其留傳的可能性越高。而男性基因的天擇又較女性鬆散。研究專家雖不知原因,但試圖引用1930年代,性的進化論來解釋。 Pietrokovski教授以為,在很多物種中,女性只能限量地產生自己的下一代;男性則可以很多。所以物種的生存會仰頼能生育的女性,多於男性。因此,對於女性性基因的把關自然嚴峻些。   研究專家也發現其他基因表現男女的不同,如下: 相較於女性,男性皮膚上的毛髮生長基因表現較高; 男性肌肉建構有較高的基因表現,女性則是脂肪儲藏; 男性受帕金森病影響多且早,而女性大腦有一個活躍的基因保護神經細胞,不受此病影響; 在乳腺上,男性有完整乳房的裝備,但無作用,可能是有一半的基因沒有表現,有些基因用來壓抑乳汁的分泌; 有些基因僅在女性左心室有所表現,其中一個基因和鈣質的吸收有關,此基因表現隨著年紀而減少,可能保護心臟直到更年期。隨後,心臟病和骨骼疏鬆就相継發生生。 女性肝臓調整藥物新陳代謝的基因表現,進一步證實了男女在代謝藥物已知的差異。 專家以為,基本的基因組每個人幾乎相同,但在身體裏或個體間的作用有所不同。性別之間的不同,可以看到進化呈現在基因表現的層次上。矛盾的是,與性別相關的基因,產生有害的突變時,比較傾向於遺傳下去,包括破壞生育能力。  研究強調,基因造成疾病的原因和治療上的反應,在兩性的差異上需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 read more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2017.05.20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睪丸素對男人的健康很重要,它調節了一些功能,包括精子的生成、性慾、骨骼肌肉的大小和強度等。最近一份研究顯示,睪丸素較高時會使男人更容易不經思考就行動。   此研究由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華頓學院、西方大學及ZRT實驗室等單位的人員進行。他們隨機挑選243位男性分成服用睪丸素和安慰劑兩組,再給他們作認知反射測驗(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 CRT)。接受睪丸素一組的得分比安慰劑一組低了20%,而且服用睪丸素組比安慰劑組更快地給出錯誤的答案而更慢地給正確的答案。並且,服用睪丸素的人比服用安慰劑的人在做大腦測驗(brain tester)時的表現較差。   研究人員檢視睪丸素補充劑所產生的行為效應,發現男性荷爾蒙會增強對直覺的依賴,使男人覺得自信,並認為他們知道的比實際了解的多。   研究發現較高劑量的睪丸素增強了男人的自信以及對本能的依賴,而降低了對認知的反思。亦即在決策過程中﹐不考慮這個對某事的直覺反應是否有道理。   加州理工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Colin Camerer指出,服用睪丸素組的人較快做出判斷﹐然而最初的猜測通常是錯的。睪丸素不是抑制了你「核對工作的思考過程」,就是增加了「我一定沒錯」的直覺。   因為睪丸素分泌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少,所以有時會給性慾衰退年紀大的男人服用合成睪丸素。Camerer教授認為這研究對數量正在成長的「睪丸素替代療法」所產生的潛在負面效應提出質疑:「如果男人要用睪丸素來提高性慾,那會有什麼其他效應呢?這些男人會不會變得更大膽而認為他們懂得其實並不懂的東西呢?」   過去的研究顯示睪丸素高低在風險承受上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荷爾蒙分泌高的男人更可能發生婚外性行為,有些研究甚至支持成人犯罪與睪丸素有關的說法。     資料來源:Psychological Science 、Daily Mail    
+ read more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2017.05.20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睪丸素對男人的健康很重要,它調節了一些功能,包括精子的生成、性慾、骨骼肌肉的大小和強度等。最近一份研究顯示,睪丸素較高時會使男人更容易不經思考就行動。   此研究由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華頓學院、西方大學及ZRT實驗室等單位的人員進行。他們隨機挑選243位男性分成服用睪丸素和安慰劑兩組,再給他們作認知反射測驗(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 CRT)。接受睪丸素一組的得分比安慰劑一組低了20%,而且服用睪丸素組比安慰劑組更快地給出錯誤的答案而更慢地給正確的答案。並且,服用睪丸素的人比服用安慰劑的人在做大腦測驗(brain tester)時的表現較差。   研究人員檢視睪丸素補充劑所產生的行為效應,發現男性荷爾蒙會增強對直覺的依賴,使男人覺得自信,並認為他們知道的比實際了解的多。   研究發現較高劑量的睪丸素增強了男人的自信以及對本能的依賴,而降低了對認知的反思。亦即在決策過程中﹐不考慮這個對某事的直覺反應是否有道理。   加州理工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Colin Camerer指出,服用睪丸素組的人較快做出判斷﹐然而最初的猜測通常是錯的。睪丸素不是抑制了你「核對工作的思考過程」,就是增加了「我一定沒錯」的直覺。   因為睪丸素分泌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少,所以有時會給性慾衰退年紀大的男人服用合成睪丸素。Camerer教授認為這研究對數量正在成長的「睪丸素替代療法」所產生的潛在負面效應提出質疑:「如果男人要用睪丸素來提高性慾,那會有什麼其他效應呢?這些男人會不會變得更大膽而認為他們懂得其實並不懂的東西呢?」   過去的研究顯示睪丸素高低在風險承受上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荷爾蒙分泌高的男人更可能發生婚外性行為,有些研究甚至支持成人犯罪與睪丸素有關的說法。     資料來源:Psychological Science 、Daily Mail    
+ read more
抗生素會引發流產?
2017.05.08
抗生素會引發流產?
加拿大蒙特利奧大學於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中發表了一項研究,發現常用的一些抗生素,和懷孕初期流產的增加有關連。   根據Eunice Kennedy Shriver幼兒健康和人類發展機構的報告,知道自己懷孕的婦女中,約有15-20%會流產,而35歳以上的婦女最普遍。一半以上的流產源於胎兒染色體的不正常,其他增加流產風險的原因有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綜合症,肥胖和感染。   以前的研究也指出過,流產的風險和懷孕時使用抗生素有關。但是這些研究的規模小,回憶易有偏差。而 Dr. Anick Benard和蒙特利奧大學的同事針對這些限制,設計了一個新的研究,檢視1998-2009年間魁北克有關懷孕的追蹤。   在8702位15-45歲間的婦女中,平均在14個禮拜時流產,其中16.4%在懷孕初期服用抗生素。比較87020位正常懷孕、沒有流產的婦女,其中有12.6%服用抗生素。   進一步分析,不同的抗生素會增加流產的風險比率各有差異。 奎諾酮類(Quinolones): 172% (治療泌尿道感染) 四環黴素(Tetracycline): 159% (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感染) 開羅理黴素(Clarithromycin): 135% (治療與幽門螺旋桿菌有關之消化性潰瘍) 磺胺類(Sulphonamide): 101% (治療尿道、呼吸道感染) 咪唑尼達(Metronidazole): 70% (治療陰道滴蟲病、阿米巴痢)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 65% (治療許多細菌感染:中耳感染、咽喉炎、淋病等) 紅黴素Erythromycin 治療鏈球菌咽喉炎,和Nitrofurantoin 預防治療尿道炎的抗生素,則無增加流產風險的關連。   在英國,懷孕期時不得使用四環黴素。   這項研究的優點在於規模大、抗生素處方的資料確切、以及定期收集流產的診斷。但最明顯的限制在於:無法排除感染的嚴重性,可能對流產的影響。   專家警告懷孕時,許多抗生素是安全的,有感染不治療會有危險。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感染時身體會有免疫反應,也可能是造成流產的原因。   然而加拿大的研究團隊仍質疑,懷孕初期服用抗生素的安全性,認為這項研究結果,可使政策制定的人做為更新準則的參考。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read more
不要再跟產婦說:用力!!
2017.05.03
不要再跟產婦說:用力!!
約有九成的女性在分娩時會發生各種形式的撕裂傷,有些生產造成的損害可能在幾十年間都無法察覺,嚴重時可能導致失禁與終身的神經問題。   2014年英國國民保健署醫院一份針對會陰撕裂的研究發現,在第一胎出生時發生撕裂的女性,比起沒有發生的女性,在第二次生產時發生嚴重會陰撕裂的情形多了5倍。   在2013至20414年間,英國有將近14000名女性發生嚴重的會陰撕裂,皇家婦產科學院(RCOG)與皇家助產士學院為此提出呼籲,重視生產的撕裂傷害。   Medway基金會一項由助產師主導的計畫,鼓勵女性在生產過程中放慢速度,並且可以考慮不同的生產姿勢,成功降低了85%女性身體在生產過程中受到的傷害,並且創傷性撕裂由7%降低至1%。   Medway基金會的助產師DOT Smith女士表示,醫事人員與大眾都認為女性在生產過程中需要用力推擠,這是嚴重的迷思,「我們曾在一個月內見到22起3度撕裂傷的案例,令人非常難過。」   這項新的生產指引,並不鼓勵女性躺著生產。Smith女士說:「一直到1950年代,女性生產的姿勢是有些選擇的,例如站著、斜臥或跪著,我們支持女性選擇不同的姿勢生產。」   其他還包括,在生產過程中指導女性配合著子宮收縮呼吸,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敦促她們用力推擠。並且也鼓勵接生人員在嬰兒出現時支撐著嬰兒的重量,減少會陰的壓力。在這個計畫的過程中,所有仍然發生撕裂傷的女性,都會接受掃描,以評估是否因為腸道問題受到影響。   在台灣,多元生產的需求一直存在,然而,醫事人員與環境設施卻跟不上需求的腳步。例如,當產婦想要以不同的姿勢生產時,醫事人員是否有接受過不同接生姿勢的訓練?生產機構的環境與設施是否能符合不同生產姿勢的需求?因此「多元生產」的需求及規劃是重要的議題,亟需相關單位的重視,以提供媽媽們更舒適、自在的生產環境,並減少身體上的傷害與後遺症。     來源:Daily Mail、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對健康女性的負面影響
2017.04.24
口服避孕藥對健康女性的負面影響
根據瑞典發表於《生產與和不孕》期刊(journal Fertility and Sterility)的一項研究指出,最常見的混合囗服避孕藥,對婦女生活品質有負面的衝擊,但並不會增加憂鬱症。   世界上約有一億名女性使用避孕藥,然而避孕藥對女性健康的影響,到今天仍然知道得很少。瑞典研究專家以為,有關避孕藥對生活品質和憂鬱症的影響,科學方面的證據很有限,需要有隨機抽樣的研究,並做比較試驗。   研究中,在三個月的時間中,340位18歲至35歲的女性分做兩組,一組服用安慰劑,一組服用瑞典最普遍的混合避孕藥,內有ethinylestradol 和 levonorgestrel。   結果發現服用避孕藥的女性對其生活品質的評斷,比服安慰劑的女性明顯的低。生活品質和特定情緒,如幸福感、自我控制和能量,皆因避孕藥產生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憂鬱症並沒有顯著的增加。   研究專家指出,對研究結果的解讀需要審慎。在一些案例中,生活品質的降低可能造成女性不依規則、而且且不定時使用避孕藥。所以在選擇避孕的方法和避孕藥時,應同時考慮到可能會降低生活品質。   研究中使用的混合避孕藥,是很多國家推薦的首選,因為最可以減低血栓的風險。這項研究的發現不能類化至其他的混合避孕藥,因為各有不同的風險和副作用。     資料來源:BBC News、Fertility and Sterilit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