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7.29
停經後體重增加有多少是因為藥物?
許多高血壓、糖尿病和抑鬱症的藥物會導致體重意外增加。不幸的是,普遍超重或肥胖的停經婦女,更有可能在更年期由於這些各種健康問題而接受這些藥物的治療。
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更年期使用抗抑鬱藥、降血壓藥物β受體阻滯劑(如「優心」、「心全」)和胰島素是造成此時女性的體重增加的部分原因。
研究人員建議,在為停經婦女開各種藥時,醫師必須提高警覺。具體而言,醫師需要確定各種藥品是否絕對必要、是否有替代選擇以及是否已經以能夠帶來效果的最低劑量開立處方藥。
研究如何進行
這項新研究利用「婦女健康倡議」(Women's Health
Initiative)研究的資料,量化增加體重的藥物與停經婦女3年間體重變化之間的關聯程度。
研究團隊在一開始和3年後測量了停經婦女BMI(身體質量指數)和腰圍,並用處方藥清單進行交叉核對,這些處方藥包括抗抑鬱藥、β受體阻滯劑、胰島素和/或糖皮質激素。
結果發現,與未服用這些藥物的女性相比,服用至少一種會增加體重的藥物與BMI和腰圍的增加較多有關。這兩種測量均隨處方藥物的增加而增加。那些服用抗抑鬱藥或胰島素,或同時服用抗抑鬱藥和β-受體阻滯劑的人,與非服用者相比,BMI增加最顯著。
北美更年期學會醫療主任S.
Faubion說:「這項研究強調肥胖對健康的嚴重不良影響,以及中年婦女使用抗抑鬱藥、降血壓藥和胰島素等藥物與體重增加之間的關聯。除了應確保合理及在能夠帶來效果的最低劑量來使用這些藥物外,應強調可以減輕這些不良影響的策略,如飲食品質、運動量及睡眠的品質與持續時間等。」。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7.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24
產婦使用大麻對寶寶來說可能是個壞消息
發表在《澳大利亞醫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懷孕期間使用大麻對於嬰兒有不良的影響!
雖然澳洲沒有關於婦女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麻狀況的數據,但「2016年澳大利亞國家毒品策略家庭調查」結果顯示,10-20%的育齡婦女在過去12個月中使用過大麻。
來自其他國家的最新文獻也顯示,從2002年至2017年,吸食大麻的女性,懷孕人數增加了一倍。
主因很大程度是來自許多國家大麻合法化的緣故。社會和醫療接受大麻的使用已導致「大麻是一種安全藥物」的整體看法。
在大麻是合法的地方,大麻藥房有時會推廣大麻可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噁心和嘔吐。但是目前沒有研究評估它在這方面是否有效,更不用說它是否安全。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孕婦認為大麻不會傷害他們的寶寶。但是,最新研究卻顯示,越來越多的動物和人類研究發現卻與人們所想像的相反。
關於最新的研究
此項研究分析了5,610名首次懷孕婦女的數據,且其妊娠併發症的風險很低。在懷孕14-16周時,依其自述大麻使用方式進行分組。
在研究中,314位(5.6%)的女性在懷孕前3個月或懷孕期間報告使用大麻。在使用大麻的婦女中,97位(31%)懷孕前停止使用,157位(50%)懷孕15周停止,60位(19%)在15周時仍使用大麻。
與母親在懷孕前或懷孕期間未吸食大麻的嬰兒相比,母親持續使用大麻的嬰兒,其出生體重、頭周長和長度都較小,也容易早產。
這結果令人關切,因為這些結果與未來的兒童健康和發展密切相關。
研究還發現,與母親自述未使用大麻的嬰兒相比,母親持續使用大麻的新生兒出現嚴重併發症─呼吸問題和必須住院─的人數,高達2倍。
在美國和加拿大最近的研究中也看到了類似的趨勢。
值得注意的是,與母親自述不使用大麻的嬰兒相比,在早期懷孕階段或懷孕前停止吸食大麻的婦女,新生兒的健康狀況沒有差異。
大麻如何有害尚不清楚
懷孕期間使用大麻與新生兒健康狀況較差之間的關聯可能與吸食大麻時產生的有毒化合物(如一氧化碳)有關,類似於吸煙會導致嬰兒接觸的氧氣量降低;或者也可能是大麻中發現的化合物所造成的直接影響,我們知道這些化合物可以穿過胎盤並直接接觸到胎兒。
這些活性化合物THC(四氫大麻酚)和CBD(大麻二醇)影響一系列身體機能,包括大腦。這就是為什麼人們通常會以娛樂性大麻開始使用。
因此,當這些化合物接觸到正在發育的胎兒,我們擔心它們對生長和大腦發育會有影響。
觀察性研究並不完美
先前對於使用大麻與懷孕結果之間關聯的研究,因沒有適當考慮到干擾因素而受到批評。包括:吸菸、飲酒、使用其他非法物質或心理健康問題,而這些因素也可能增加新生兒的健康風險。
雖然在此項研究中考慮到了這些干擾因素,但研究仍有局限性。大麻的使用是基於自述,在懷孕期間繼續吸食大麻的婦女人數相對較少,且無法衡量所使用的大麻數量和強度。
儘管如此,此項研究強化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實,在懷孕期間使用大麻可能是有害的。
雖然此項研究,沒有繼續研究這些結果,但其他研究顯示,使用大麻可能會增加早產和死產的風險。
如果你打算懷孕
鑒於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使用大麻的潛在危害,在懷孕期間,甚至計劃懷孕時,避免使用大麻是最安全的方式。澳大利亞和世界各地的醫療機構和政府部門也都認同這一建議。
研究數據顯示,在懷孕早期減少或停止使用大麻可以防止一些危害。使用大麻並計劃懷孕的婦女應與其保健專業人員討論這一問題。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0.06.15)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woman-medication.jpg)
2020.06.13
為什麼女性的藥物不良反應遠多於是男性?
女性經歷藥物不良反應的頻率幾乎是男性的兩倍,但是人們對性別作為藥物不良反應產生的因素知之甚少。
歷史上,婦女一直被排除在臨床藥物試驗之外。雖然美國、歐盟和澳大利亞都規定必須增加女性受試者參與臨床研究,但大多數研究沒有提供性別分析。2018年對107項NIH資助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發現,只有26%的研究將女性列入試驗,72%的研究根本就沒有性別分析。
目前,大多數藥物使的用主要是根據對男性進行的臨床試驗批准的。許多研究已經指出,女性就一樣地使用,可能產生用藥過度或較多的不良反應。科學家們想知道藥物的代謝動力學(簡稱藥代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
PK.)的性別差異是否可解釋不良反應中的性別差異呢?
什麼是藥代動力學(PK)
藥代動力學是研究藥物在體內所發生的變化及其規律,包括吸收、分布、代謝和排除。其中的藥物包括藥劑、激素、營養素和毒素。
藥代動力學的屬性常常受給藥方式和劑量影響,這些因子也會影響吸收率、在血液中存續及排除的時間。
藥物代謝動力學常與藥效學一起研究,後者研究藥物在體內的效果。
由藥代動力學可看到女性藥物不良反應
檢視FDA批准的藥物中,大多數的藥物女性表現出較高的血藥濃度和更長的排除時間,並且這些PK值與不良反應的性別差異密切相關。在評估的86種藥物中,有76種女性具有較高的PK值;59種臨床上有可識別不良反應的藥物裡,88%有性別差異PK值的病例預測了不良反應的性別差異方向;96%有女性偏差PK值的的藥物可預測女性不良反應發生率比男性高,但是只有29%有男性偏差PK值可預測男性不良反應的發生。目前僅有部份的藥物有可存取的
PK 資訊。
結論
藥代動力學中的性別差異強烈預測女性而非男性的不良反應,而這種性別的差異不能用體重的差異來解釋。在數百種藥物公開的研究資料中,缺乏按性別分層的藥物代謝動力學資訊令人擔憂,因為藥物代謝動力學中的性別差異普遍存在並且具有臨床意義。
男女處方藥劑量相同的普遍做法忽略了藥物代謝動力學的性別差異和體重的二態性,存在婦女用藥過量的風險,並導致女性偏向藥品不良反應。我們建議減少目前「依循科學證據」給婦女的劑量,以抵消這種性別偏見。
編譯來源:_Biology of Sex Differences_ volume 11,
Article number: 32 (202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70504093119_DRUGS.jpg)
2020.05.28
美食藥局發現糖尿病藥有超量致癌物
昨日,美國食藥局(FDA)表示,常見的糖尿病藥物Metformin的某些類型中含有高含量的NDMA中文為「N-亞硝基二甲胺」,英文為N-nitrosodimethylamine,縮寫為NDMA。 ,該物質被世界衛生組織歸類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過去,降血壓藥及胃藥「善胃得」(Zantac)也分別於2018年及2019年因同樣原因被召回。知情人士指出,預計本周美國一些藥廠將回收Metformin藥。
FDA發言人S.
Peddicord表示,他們在一些緩釋型的Metformin藥中發現NDMA超出人體可接受的量,速效型的則沒有發現超量。FDA正在與藥廠聯繫,並將採取適當的行動。
美FDA認為安全 藥廠測試發現超標
去年12月,FDA因Metformin的某些類型藥物在其他國家被發現有NDMA汙染,因此開始進行調查。今年2月,FDA指出,他們沒有發現超量的NDMA。
不過,藥廠Valisure於3月指出,其獨立測試顯示,包括Amneal
Pharmaceuticals和Aurobindo
Pharma在內的11家製藥公司生產的Metformin藥中有高含量的NDMA。
5月26日Valisure公布的報告指出,他們分析了美國各地民眾寄給他們的Metformin藥,發現128個樣本中有36%所含的NDMA含量超過FDA訂定的標準。
Valisure的主要藥師D.
Akinbajo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人們可能在一天當中服用多次Metformin藥,並且患者通常需要服用一輩子,因此Metformin藥中含有致癌物特別令人感到擔憂。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5.28)、Bloomberg(2020.05.2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thumb_20160111173836_body_column1_needle.jpg)
2020.05.25
新冠肺炎疫苗真的指日可待嗎?
5月18日有消息指出,在美國市場領先的Moderna新冠肺炎試驗疫苗在第一階段試驗中產生免疫反應。這一消息讓全球的人為之振奮。該公司的股票估值也飆升,達到290億美元,對於一家目前沒有銷售任何產品的公司來說,這是一個驚人的現象。
雖然Moderna對媒體進行了猛烈地宣傳,但它所透露的大部分資訊都是文字,很少是數據。即便是公司公佈的數字本身也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實際上解釋這些資訊的關鍵數據都被隱瞞了。
專家建議我們對於此次疫苗的實驗結果抱持懷疑的態度。原因如下。
NIAID的沉默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與Moderna合作研製此一疫苗。NIAID的科學家製造了這支疫苗的原型,Moderna接續進行第一階段人體實驗。本周Moderna宣布NIAID主導的第一階段實驗數據。
NIAID通常會吹噓其發現,但NIAID一反常態,5月18日沒有發佈新聞,並拒絕對Moderna的宣布發表評論。
只有8位受試者的資料
該公司的聲明表示,
45名受試者分別接受25微克(每人兩劑)、100微克(每人兩劑)或250微克(一劑)
的劑量,都產生了結合抗體(binding antibodies)。
而有8名志願者(各有4名注射了25微克和100微克疫苗)產生了中和性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ies),事實上,中和性抗體的數據才是重要的。但,我們不知道其他37名試驗參與者最終會不會產生中和性抗體。
另外,雖然第一階段的人體實驗包括18至55歲的健康志願者,但這8人的確切年齡不詳。如果,他們大多集中在比較會有反應的較年輕層,那麼這個結果對於風險最高的老年人可能意義不大。
無法得知抗體可以持續多久
接種疫苗的受試者在他們接受第二劑疫苗後抽血,並確認有中和性抗體。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疫苗研究員A.Durbin指出:「這是很早期的。我們不知道這些抗體是否持久。」。
新發現無法並沒有呈現意義
Moderna聲稱,施打100微克劑量疫苗的抗體水平和實際感染的恢復者體內的抗體水平相當或更高。
但是,疫苗引起的抗體水平與感染者產生的抗體水平一樣,我們無法真正知道這種比較有什麼意義。因為目前對於恢復的感染者會不會因此具有免疫力,其實是不知道的。
健康媒體STAT要求Moderna提供其作為比較基礎的抗體水平資訊。但該公司回應:這一點將由NIAID在最終的期刊文章中披露。
另一位專家Rose表示:「公司應該披露這些資訊。當像Moderna這樣擁有如此巨大資源的公司表示他們在人體試驗中產生了新冠病毒的中和性抗體時,我真希望看到他們是用什麼方法檢測得到數據。」。
MODERNA披露數據的作法的倫理問題
該公司尚未將疫苗上市,但有數個針對傳染病的疫苗正在進行中。但Modena不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結果,卻以新聞稿來披露。這還不足以讓科學界對疫苗產生信心,同時有炒作股價的質疑。
新聞披露後當日,Modena股價漲20%。
Rose表示:「我的猜測是,他們的數據是微不足道的,不然他們應該會說出更多資訊。」。而這樣的說法呼應了其他人對該公司一些其他作法的懷疑。
Durbin指出:「我確實有點擔心,他們還沒有發表他們在新聞稿中提到的任何正在進行的試驗的結果,也並沒有正式發表在期刊。」。不過,她對於公司迄今所提出的成果,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Durbin表示:「我希望看到數據,以便對數據提出自己的解釋。但我認為,我們已經看到了這類RNA疫苗的免疫反應,這至少令人鼓舞,畢竟我們以前沒有見過其他病原體的RNA疫苗。但這樣是否足夠,我們不知道。」。
編譯來源:STAT NEWS(2020.05.1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vaccine-4.jpg)
2020.05.16
世衛組織點頭COVID-19疫苗的人體攻毒試驗
武漢肺炎大流行,全球感染及死亡人數急遽增加,一波未平,一波欲起,讓科學家們急於找出解方。研發病毒疫苗是最理想的對策,但必須與時間競賽。
疫苗的研發通常是在疫區進行人體試驗。將一組受試者施打測試的疫苗,隨後將其感染率與未接種疫苗的一組對照進行比較。然而,要等待足夠的人數暴露於疾病,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以及成千的受試者。在疾病大流行的情況瞬息萬變,如果疫區感染率下降,試驗有可能陷入停頓,也無法應急。
於是有所謂的人體攻毒試驗(challenge
trials)替這個問題解套。人體攻毒試驗容許不在流行疫區內進行長時間的研究,而是在縮短的時間內,以減少劑量的病毒感染受試者的方式來確立療效,而人數也可減為在100名左右。其實,人體攻毒試驗是疫苗開發的主流方法,已用於瘧疾、傷寒和流感,但如果志願者因而病情嚴重,就可獲得治療。
2016年科學家們請求NIH允許一項以「人體攻毒試驗模式」研發
Zika病毒藥物,2017年此項請求被拒絕。3年多後,又有科家提出以這樣的模式研發武漢病毒的疫苗。
雖然故意讓受試者感染新型病毒可以加速疫苗的開發,卻引發了倫理的爭議,對於新病毒的安全劑量尚未確定,而且沒有治療的藥物時,不論有沒有施打測試的疫苗,受試者是完全沒有受到保護的!
但是,科學家越來越同意應考慮這種試驗。美國生物倫理學N.
Eyal教授表示:「讓健康者感染可能致命病原體的事情聽起來似乎有悖常理,然而,20多歲的人死於新冠肺炎的風險約為3000分之一,類似於活體腎臟捐贈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潛在的好處不會只是一個人,而是延伸到數千或數百萬可以受疫苗保護的人。」。
日前,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了新的指引,說明參與者面臨潛在危險,以及這種試驗模式應如何執行才符合倫理。
在本周發佈的新指引中,WHO表示,設計良好的人類攻毒實驗可以加速新冠肺炎疫苗的開發,並使最終部署的疫苗更有可能有效。WHO列出了需要達到的八項標準,以便達到合乎倫理的做法,包括:限制18-30歲健康者的參與和完整的知情同意等。引人注目的是,指引沒有排除「沒有」有效治療的人類攻毒試驗,,而是指出這種研究的風險可能屬於「可接受的上限」。
經由初始劑量增加的試驗,來確定新冠病毒的安全劑量是必須的——足以引起疾病,但不是嚴重疾病,這可能是一條非常精細的界線。此類研究需要在安全設施內進行,以避免無意中感染試驗以外的任何人,並將對受試者造成不確定的風險。
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研究小組疫苗研發試驗負責人A.
Pollard表示:「目前由於我們沒有治癒療法,我們必須非常謹慎地對待人類攻毒試驗。但我不認為應該排除這種可能性,尤其是在感染疾病數不多而很難評估一些新疫苗的情況下,這可能是我們更快獲得答案的方法之一。」。
其他人則更為謹慎地對待此一實驗方法,他們認為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治療方法,就不可能進行這種試驗。
在美國,一個名為1DaySooner的倡議組織建立了一個網站,以表達公眾對人類攻毒試驗的支持,該網站已經有來自102個國家的14,000多名志願者註冊,他們表示將準備參加人類攻毒試驗。
史丹福大學畢業生Sophie
Rose是此次行動的共同發起者,目前人在牛津大學。她表示,她的動機是這一流行病可能造成許多人的痛苦和生命損失。「作為一個年輕、健康的22歲年輕人,我覺得自願參加人類攻毒試驗......可以對社會產生非比尋常的積極影響。」。
英國和美國已經在努力在為人類攻毒試驗鋪路,包括在動物實驗中測試劑量增量。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5.0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