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6
大麻可以治療經痛?
在美國有些州已經合法大麻可以做為治療藥物的使用,用於HIV、癌症以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身上,現在紐約州的律師準備讓痛經的女性也可以合法使用來治療她們的疼痛。事實上,用大麻來治療女性的經痛在西方草藥醫學早已不是新聞。
去年美國影星琥碧戈柏宣布將銷售大麻系列產品—包括肥皂、巧克力、軟膏等產品來治療經痛,並將於今年開賣。但大麻真的可以治療女性的經痛問題嗎?婦產科醫師Dr.
Lauren
Streicher表示,過去五年來他的病人常問他這個問題,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足夠的研究可以證實其有效性,現在他不會建議使用。
經痛或月經痙攣是在月經期間因前列腺素分泌過多而導致子宮肌肉收縮所產生的抽痛或痙攣。前列腺素濃度越高,肌肉痙攣會越嚴重,嚴重的肌肉收縮壓迫供應子宮的血管,影響供應子宮的血液,並引發疼痛。大麻中有大麻二酚
(CBD)及四氫大麻酚 (THC)
的成分,前者可以放鬆肌肉收縮,後者主要作用於精神活化。
去年二月,以四氫大麻酚 (THC)為主要成分的產品Foria
Relief以膠囊形式在美國上市販賣,在FORIA的官網上宣稱,THC可以透過在免疫系統作用減緩炎症,進而阻擋疼痛的發生,他們是使用現代的萃取技術,將大麻裡最有效的醫療成分萃取出來,並將其純度及效力標準化,以確保使用者的安全及可近性。他們並宣稱,使用FORIA可以減緩經痛且不會有精神性方面的影響。
但事實上,這些已經在販售的產品並沒有經過美國FDA核准為可常規使用的藥品。
資料來源:The 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6.11.10
晚生不好?研究:35歲後生育的女性將會更聰明!
隨著教育與職場環境的改變,晚婚、晚生儼然已是現代社會的趨勢,不過這樣的發展究竟好不好?對婦女的身體健康有甚麼樣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女性年紀越大越容易在生育上遭遇困難,產後復原能力也越差;但近日有研究指出,晚一點生育將能夠增進婦女的腦力發展;在35歲後生育的婦女到中年時將比較早生育成家的女性擁有更好的記憶力。
在一系列對健康的停經婦女所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檢視了女性生命中與性荷爾蒙變化有關的生殖事件-包括初經年齡、最後懷孕年齡、生育期長度和口服避孕藥的使用狀況-與晚年認知能力之間的關係。
其中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為了解延後生育年齡與女性未來腦力發展之間的關聯,邀請了830名更年期婦女進行一系列測試-包括閱讀、單詞記憶,以及刻意在陳述事情時分散她們的注意力,接著要求她們重述所聽到的內容。
結果發現那些在24歲以後生下第一個孩子的婦女比生育年齡較年輕者擁有更好的推理及問題解決能力;而那些在35歲後生下最後一個孩子的人具有更好的認知和言語記憶,並且生兩個比生一個對女性的大腦更好。
這樣的差異或許不是很直接的反應在生活習慣上,但是,較晚生育的女性在接受口頭測驗時所現出來的心智狀況確實更敏銳。
這份研究的理論基礎建基於:女性體內在懷孕期間激增的激素在過去已被發現對大腦的化學反應與功能有所影響。而有些學者相信,女性這些由生育經驗所引發的大腦變化將會持續一生,特別是在改善記憶和學習能力的方面。
而亦有其他研究發現,那些延遲至20末或30初頭歲才懷孕的婦女在40歲時更可能享有較好的健康狀況。相反地,在15至24歲這段期間生育的女性在中年時的健康狀況較差。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女性晚些懷孕在生物學上是合理的,這將可能提供保護以防止後其生活中的認知衰退。
本次研究同時發現,長期服用避孕藥達10年以上的女性其言語記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佳。另一方面,初經發生年齡較晚者,晚年發展出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大;晚於13歲才經歷初經被發現與認知能力之間呈現負相關。
研究人員說明上述都與激素有關,藥物中的雌激素和黃體素可以對記憶和認知產生長期的影響。這些激素被認為與女性經歷初經時提升腦力的激素類似。
來自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主要作者Roksana
Karim博士說:雖然現階段的證據還不足以正式的建議婦女等到35歲以後才生育(或生下最後一個小孩),但我們發現較晚生育對女性晚年的認知能力確實是有正面且實質的影響的。同時,需要更多研究來評估這種現象的潛在機制,並了解首次懷孕年齡在這些現像中扮演的角色。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想了解更多「晚生育」?推薦你閱讀以下文章】
女性最後一胎越晚生 反而活得更久
越晚懷孕越好?!
+ read more
2016.11.04
避孕藥造成憂鬱症?
近日,一項來自丹麥的研究顯示,賀爾蒙(或稱激素)避孕處方-比如避孕藥-與憂鬱症間存在相當關連性,且這個關聯性強度在青少年女性中尤其顯著。
研究以調查2000~2013年間,年齡在15~34歲的丹麥女性為主(不包含已有憂鬱症或相關病情者)。這項研究大量參考了丹麥醫學體制長期一絲不苟且完整的醫療紀錄。(許多國家的醫療紀錄因受制於運作系統而無法確實追蹤民眾的健康狀況,資料整合度並不高,無法進行類似研究。)
研究根據丹麥國家處方登記中心的數據了解這些女性服用賀爾蒙避孕藥物的時間;包含所有組合型避孕藥(最常使用)的處方箋,以及其他如節育植入和黃體激素等所有透過激素避孕的方式。為了使研究更完善,受訪者必須在使用激素處方後的六個月內持續使用。歷經平均為期6.4年的追蹤,最終獲得了超過100萬個女性的數據可供分析;而不管在任何時期,都有55%的女性持續使用此避孕方式。
接著,依據這些女性被開抗憂鬱症處方或是任何與憂鬱症相關的醫療措施紀錄判斷她們患有憂鬱症的時間。在研究期間,共有23,000個被診斷為憂鬱症的病例,以及133,178個抗憂鬱症的處方(許多憂鬱症病患被開超過一個處方)。
透過分析比較避孕藥的使用與憂鬱症確診的時間差,研究者可以得知這些女性被診斷出憂鬱症時是否仍在使用賀爾蒙避孕。結果顯示,女性在使用賀爾蒙避孕期間,確實更常被診斷出憂鬱症。整體而言,女性在使用賀爾蒙避孕的同時增加20%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其中,15~19歲青少女的患病風險甚至激升至80%,且在各種激素避孕藥的使用研究中都顯現出此風險驟升。
但這並不表示避孕必然造成憂鬱症,觀察性的世代研究方法只顯示出潛在的關聯性。在避孕期間仍有許多非藥物性的其他因素可能造成女性憂鬱症,比如使他們陷入其中的情感關係。避孕藥品的使用也不一定與避孕相關,有可能是用來改善月經的相關症狀或經痛,抗憂鬱症處方也不完全被使用在憂鬱症治療上,比如焦慮症候群或部分慢性疼痛綜合症。
然而,超過100萬女性及其所影響人數(尤其是青少年女性)仍無法忽視,這份研究結果並不表示女性不該使用避孕用品,但希望能藉此提醒處方箋的開立者及病人都應該把憂鬱症當作其中一種可能的副作用,且罹患憂鬱症風險較高的女性也應該選擇其他非激素型的避孕用品。
資料來源:JAMA Psychiatry
+ read more
2016.08.24
碰到生理期就不運動!妳也會這樣嗎?
日前,中國奧運選手傅園慧在面對媒體時公開談論了自己賽時遇生理期而致身體不適,再度使「月經」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次有女性運動員在賽時因經期來臨而影響表現,2015年1月,英國網球手Heather
Watson自稱是因生理期影響了在澳洲網球公開賽的表現,也引起不小的討論。
雖然這次傅園慧很自然地講出了月經,而且獲得多數正面的回應,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仍有很多女孩在每個月都會有一段時間被認為(或自認為)是「可恥」和「骯臟」的。而這樣的污名以及月經來時的不適與不便阻止了這些女孩運動。
英國的女性衛生用品製造商Bodyform對1,000名12~18歲之年輕女性進行的調查發現,有70%的人覺得在經期時運動並不舒服,很多人甚至乾脆碰到經期就不運動。而這些女孩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緩解伴隨生理期而來的不適症狀。
除了身體不適這個原因之外,另外一項經期阻礙女性運動的主要原因來自女性對「經血滲漏」的恐懼。在這項調查中有1/5的女性表示即便做了防護措施仍曾遭遇此種令人不快的狀況;甚至有一半的女性為了防止經血滲出會在經期穿著一件以上的褲子。
調查中更有多達1/3的女孩認為「月經」是阻礙自己成為頂尖運動員的一個障礙。
此次調查也發現,有4成的年輕女性認為月經是「髒」、「可恥」、「令人尷尬」或「對日常生活具有破壞性」的。
另一方面,據此次調查結果,這些受訪者的學校當中,有1/4沒有提供學生適當的相關衛教資訊與協助;有1/4的受訪者認為學校提供的信息內容還不夠好。同時,更有1/10的年輕女性聲稱並未透過學校接收到任何相關信息。
這些數據證明,即便是在一般認為民情較為開放的西方國家,年輕女性對月經和運動的看法仍存在不少禁忌。顯然,要解決月經的汙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Bodyform的行銷經理Traci
Baxter表示,仍有許多女孩因為月經而覺得自己身受限制,這樣的調查結果令人震驚,但也說明了如傅園慧這般在公開場合談論月經的行為何以受到讚賞,並且凸顯了其重要性。
聖瑪麗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Georgie
Bruinvels說明,由於我們缺乏對女性身體以及月經週期變化的認識,女性往往因此在生理期間刻意壓抑身體活動。
如今,Bodyform與聖瑪麗和倫敦大學學院合作創建了「適紅」(Red.Fit)中心,提供年輕女性相關的工具與知識以幫助其面對月經,研究人員相信這是讓青少女不被任何事物-包括她們的經期-阻止從事任何形式之體力活動的第一步。
資料來源:Huffington Post
+ read more
2016.08.16
是閨密就會一起來月經?
當一群女人長時間相處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她們會不約而同拿出衛生棉;並且在突然間所有人都渴望甜食與巧克力。」這樣的答案應該會讓不少女性會心一笑。
「月經同步」對許多女性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話題。1999年的一項研究指出,80%的受訪女性相信有「月經同步」這件事;70%的人表示那是一個令人感到愉快的經歷。這是一個強大的概念,畢竟,這意味著女性之間的「情誼」足以對身體造成實質改變,讓她們的週期同步。但真是如此嗎?
自從1971年哈佛大學心理學家Martha
McClintock發表了她針對135名住在大學宿舍的女大生所做的研究,指出根據針對每名女大生大約八個週期的數據分析結果,女性與室友和閨密之間的月經來潮時間越趨相近,差異從平均8、9天下降至5天;自此,「月經同步」這件事似乎就成了公認的真理。
有許多研究試圖重現或印證McClintock的發現,少數有所進展,但大多數都失敗了。「月經同步」因此成了一個時有耳聞但沒人肯定會/不會發生的都市傳說。
McClintock的研究也被認為有統計與分析上的偏誤。
一項在西非進行的研究將參與的多貢婦女隔離在不同的棚屋中生活。763天後,研究者發現這些婦女的經期並未趨於同步,同時也未受月亮週期影響。由於當地生活並未使用電,因此這個研究可說是在相當理想的試驗條件下進行,連帶的使其研究結果顯得有力。
而一項有186名中國婦女參與的研究也指出,這些婦女的經期並未因一起生活了一年而出現同步。但研究人員也表示,婦女經期開始的時間與之間間隔的週期往往會有所變化,因此可能影響對於是否同步的判斷。
另一項針對26對女同志伴侶的研究中也未看到經期同步的現象,但研究人員確實發現其中個體的月經週期變異可長達10天不等。
事實上,月經週期的變化從21~35天之間都有可能。壓力、體重變化或生病都可能會對月經週期造成影響。因此,儘管網路上有許多資訊拒絕讓這個迷思被破解,但我們要讓妳知道:妳的月經週期是屬於妳自己的,妳的任何親友-不管妳們有多親近-都不可能控制它。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 read more
2015.02.05
女孩!放下你手上那杯含糖飲料!
過去已有不少研究證實飲用含糖飲料與肥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日前,一份新的研究更指出,習慣性飲用含糖飲料的青少女更可能提早開始行經,而這將使得她們成為未來罹患乳癌的潛在高危險群。
由美國哈佛醫學院Karin
Michels副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護理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II)」這項大型研究計畫當中5,583位9~14歲的女孩。這些女孩在1996年計畫開始時都還沒有開始行經。2001年時,總共有159位女孩已經開始有生理期。
在研究追蹤的5年期間,研究人員按時給予問卷,瞭解她們平日攝取包含蔗糖、葡萄糖與玉米糖漿等各種糖類,以及汽水、含糖茶飲、零卡汽水與果汁等飲品的量與頻率為何。
分析結果發現,一天飲用超過1.5份(一份約等於一瓶鋁罐裝飲料)含糖飲料的青少女,其初經來臨的時間會較一週僅飲用2份以下含糖飲料的青少女提早約2.7個月。而且,在研究人員控制了其他可能對初經發生年齡造成影響的因素(如BMI值、出生體重、活動量、種族、家庭組成與互動狀況等)後,發現青少女飲用含糖飲料的習慣對於生理期來臨時間仍具有影響力。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含糖飲料的血糖生成指數較高,使得血糖濃度升高,造成胰島素濃度上升,進而對賀爾蒙分泌產生影響。這樣的效應是本次研究發現的一個可能解釋。
最後,研究人員補充,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初經提早一年,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將上升5%左右」,因此,他們認為含糖飲料的飲用對於生理週期所造成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
過去也有不少研究指出含糖飲料飲用過多將提高心臟病、糖尿病與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而初經發生的年齡亦有研究證實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有關。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注意糖份的攝取,適時不過量才能常保健康!
資料來源: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