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好處被誇大?!社會文化影響力遭忽視
2016.05.05
母乳好處被誇大?!社會文化影響力遭忽視
母乳富含多種營養,有益嬰兒的免疫力、發育等是許多人的共識,但是母乳是否就是嬰兒最好的營養來源?而每位母親都應該以母乳哺育?近日有研究指出過去許多相關研究並未納入如社會、文化、經濟等會影響母親母乳哺育與否的因素,忽略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研究得出母乳哺育對嬰兒有多種好處但實際上其影響力並沒有達到顯著的結果。   這份研究在美國國家青少年長期追蹤研究的資料庫中尋找手足間一位有被母乳哺育,另一位則無的家庭,並觀察三個生理指標:身體質量指數(BMI)、肥胖、氣喘;三個行為指標:過動、對父母的依附行為及行為上的順從性;五個預測學術表現的指標以及十個母親的變項如:年齡、種族、婚姻狀態、教育程度、收入、職業、吸菸與喝酒習慣等,最後分析比較這些因素的影響力。   研究發現,當他們把分析限制在手足之間的比較,並且僅考量家庭內的影響因素時,原本母乳哺育與孩童身心健康的正向關聯性下降許多並且不再顯著。顯示過去發現母乳哺育帶來的長期益處,本質上可能其實與每個家庭的人口特質如社經地位、種族等更為相關,例如:白人小孩比黑人小孩被母乳哺育的比率高且延續至6個月的比率也比較高、收入越多母親母乳哺育的比率越高、母親學歷越高其母乳哺育的比率也越高等。顯示母乳哺育的比率高低呈現出某種趨勢,與社會文化背景有關。   支持母乳哺育的退休家庭醫師Harriet Hall也因這份研究結果而認為過去證實母乳哺育好處的研究須被重新反省檢驗。Harriet Hall說明,母乳哺育可能會影響到女性工作效率、工作時數及家庭收入,並且有些女性生理上無法哺餵母乳或容易面臨困難等,而既然母乳哺育的好處被誇大,配方奶其實也不失為一種選擇,使用配方奶的女性不需因認為無法給孩子營養而感到罪惡。此外,社會在提供訊息時給母親時應考慮到其可能面臨來自社會文化的壓力,再謹慎地給予適當的資訊供其選擇是要以對孩童的經濟支持為重,還是要實現母乳哺育的潛力。   資料來源:Science-Based Medicine    
+ read more
糖尿病影響女性泌乳狀況
2016.02.26
糖尿病影響女性泌乳狀況
由於哺餵母乳向來被認為能夠同時為媽媽及嬰兒帶來正面的效益,因此,幾乎所有的女性都被鼓勵哺乳,其中當然也包含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但近日有研究指出,對於患有糖尿病的女性而言,要有足夠的泌乳量來哺餵新生兒可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是第一個調查患有糖尿病的母親與泌乳量不足之間關係的研究,總共分析了641名孕產婦於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間所留下的電子醫療紀錄。研究人員將資料分為「患有糖尿病的母親」、「泌乳量不足但未遭遇其他哺乳困難的母親」與「遭遇哺乳困難的母親(如:乳房疼痛但泌乳量充足)」三組進行比較。   結果發現泌乳量不足的母親中有15%都患有糖尿病;而泌乳量充足但遭遇其他泌乳困難的母親中則有高過6%為糖尿病患者。   學者指出,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在成為母親的過程中有特殊照護需求;過去已有研究顯示女性糖尿病患開始哺乳所需花費的時間較一般人更久,原因很可能與泌乳期間的胰島素分泌狀況有關。另一方面,由於母乳中含有乳糖,哺餵母乳代表了母親體內糖份的流失以及血液中葡萄糖濃度的下降;這表示,哺餵母乳會減低母親身體對於胰島素的需求多達25%。   此次研究的主持人Sarah Riddle醫師補充,現階段關於幫助女性增加、穩定泌乳量的實證研究仍少;希望後續能透過研究對於人體潛在生理機制有更好的了解,以建立治療甚或預防這類問題的有效策略。   在台灣,不論是孕婦健康手冊或兒童健康手冊論及母乳哺育時皆一面倒地將焦點放在此種哺餵方式的優點以及實際操作步驟,而鮮少提供無法順利哺餵母乳的女性充足的資源與資訊。因此建議大家可與醫師共同討論、選擇最適合自身的哺育方式,並量力而為。也提醒患有糖尿病的媽媽們,在哺乳期間應多加注意自己的血糖變化,以防止低血糖的狀況發生。   資料來源:Breastfeeding Medicine    
+ read more
妳的母乳有環境荷爾蒙嗎?新檢測工具問世
2016.02.18
妳的母乳有環境荷爾蒙嗎?新檢測工具問世
母乳一直被相信是新生兒重要的營養來源,但是過去已經有科學家提出環境荷爾蒙可能透過母乳影響新生兒的發育,最近一群研究者針對這個問題,研發出可以檢測母乳中環境荷爾蒙的工具。   這個工具主要用於偵測母乳是否含有「對羥基苯甲酸(parabens, PBs)」及「二酚基丙烷(bisphenol A, BPA)」,前者經常被用作化妝品防腐劑,後者常用於食品飲料包裝及黏合水管或鐵罐的接縫處。研究主持人之一,西班牙格拉拿達大學(University of Granada)的Alberto Zafra Gómez說明,過去已經有研究證實PBs及BPA都是會影響人體荷爾蒙系統的環境荷爾蒙,容易導致生育及發展上的問題。目前暴露於PBs及BPA最常見的管道是透過皮膚接觸、呼吸及飲食,婦女可能將毒素透過母乳傳遞給新生兒。再者,因為新生兒正處於早期發育階段,因此對毒素的反應顯得更脆弱。   為了保護新生兒,科學家研發出能精準偵測PBs及BPA的生物分析工具,它運用「超音波輔助萃取(ultrasound-assisted extraction)」及吸附劑來偵測環境荷爾蒙。科學家以10位母親的母乳進行檢測,發現有8位母親的母乳含有BPA,並且7位含有PBs,含量皆大約在每毫升0.6-2.1毫微克(ng/mL)。   研究者認為,這些發現指出PBs及BPA存在於很多母乳中,可能與女性大量使用化妝品有關。此外,他們還認為這項工具有助於偵測出多少含量的PBs及BPA對母親及新生兒的危害最大,不過目前的研究結果還不足以確定多少含量是過量或會造成影響。最後,他們補充雖然實驗樣本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他們幾乎在每位母親的母乳中都發現了環境荷爾蒙,顯示有必要對更大的研究樣本再作實驗。   資料來源:_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_    
+ read more
「鋅」情低落影響嬰兒營養及母親哺乳能力
2016.01.06
「鋅」情低落影響嬰兒營養及母親哺乳能力
「鋅」是母乳中重要的營養成分之一,而目前已知「鋅」含量受到ZnT2蛋白質影響。ZnT2蛋白質是形成並釋放「鋅」到母乳中的重要角色,因此若形成ZnT2蛋白質的基因遭遇突變,便會影響到母乳中的「鋅」含量,進而影響以純母乳哺育的嬰兒能攝取到的營養。而過去以老鼠進行的相關實驗發現,缺少ZnT2蛋白質不僅會改變母乳的組成成分,也會削弱母鼠哺育後代的能力。近日一份更深入探究此議題的研究指出,ZnT2蛋白質基因突變的情形在女性身上相當普遍,且在部分女性身上發現基因突變與乳房功能不彰有關。 研究人員找來54名正值母乳哺育時期的婦女,並依據母乳中的「鋅」含量由低至高分為四組。在「鋅」含量最低的組別中,有79%的女性的ZnT2蛋白質有基因突變;在「鋅」含量最高的組別中,則有29%的女性的ZnT2蛋白質有基因突變;而在「鋅」含量正常的組別中,並未發現任何ZnT2蛋白質的基因突變。整體來說,研究發現2/3的女性的ZnT2蛋白質有基因突變,並且與母乳中「鋅」含量異常有關。研究還發現了12個過去未知的基因變異型,其中有5個與異常的「鋅」含量顯著相關。 此外,ZnT2蛋白質的基因突變也會影響女性的哺乳能力。由於「鋅」含量是讓乳腺發育、乳房內皮細胞得以發揮功能等的必要元素,因此ZnT2蛋白質的基因突變會影響「鋅」含量進而可能導致女性哺乳困難。並且即使能成功哺乳,仍會因「鋅」含量不足而影響以純母乳哺育的嬰兒的發育及免疫能力。最後,研究也藉由母乳中鈉與鉀的比例(鈉/鉀)來了解乳房是否有被感染或發炎。研究發現ZnT2蛋白質的基因有突變的女性,鈉與鉀的比例也較高,影響到乳房的功能。 研究者說明,這些發現指出ZnT2蛋白質的基因變異是了解乳房功能的重要指標,但是研究中也發現「鋅」含量異常並不必然表示ZnT2蛋白質出了問題,代表仍需進一步辨識其他影響因素。此外,研究者也認為目前尚不知ZnT2蛋白質的基因突變如何影響了母乳中的「鋅」含量及乳房功能,因此未來需要更多的研究才能更完整地了解前因後果。   資料來源:_Journal of Mammary Gland Biology and Neoplasia_  
+ read more
三角關係?產後骨鬆、泌乳與維他命D
2015.11.11
三角關係?產後骨鬆、泌乳與維他命D
  維他命D是幫助人類體內鈣質平衡、維護骨骼健康的重要角色;因此,有一說法認為孕母體內的維他命D含量與其懷孕及泌乳期的骨質密度有關。不過,根據來自瑞典Gothenburg大學Sahlgrenska學院的博士論文,女性於生產後骨質密度減退的狀況與泌乳持續的時間長短有關;與維他命D之間則未見關聯。   此份研究追蹤了95位婦女,追蹤期由產後始,長達18個月;記錄她們在這段期間內的骨密度、維他命D變化及泌乳狀況。   研究者Petra Brembeck說明,一開始假設泌乳期長的女性體內的維他命D會減退,改而出現在母乳當中;但在研究參與者產後一年的追蹤期間,並沒有發現其體內維他命D的存在狀態有所改變,也沒有在泌乳期與體內維他命D的存在狀況之間發現關聯。而會造成體內維他命D改變的因素只有在陽光下曝曬與食用補充維他命D的保健食品。   此外,研究確實發現,女性的骨密度在產後的頭4個月下降了4%(特別是在腰椎、髖骨與脛骨),不過,前提是泌乳期也持續了4個月之久。而如果泌乳期持續達9個月以上,在產後18個月時,骨密度將持續低於基準值。   Brembeck博士結論,長的泌乳期與增加骨密度減少有關,而體重會隨之增加;同時,根據研究發現,高鈣攝取或許能夠有預防骨密度改變的效果。未來的相關研究將需要比產後18個月更長的追蹤期,以了解泌乳期長的女性在斷奶後的骨質復原狀況,以及是否可能增加日後骨折的風險等。   資料來源:Eureka      
+ read more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2014.12.12
以藥物刺激泌乳 恐增加媽媽發生心血管疾病風險
大多數生產完的媽媽能夠分泌足夠的母乳餵飽寶寶,但也有一些媽媽是需要藉由藥物刺激以增加泌乳量。有專家會鼓勵媽媽服用一種具有鎮吐以及促進胃腸蠕動的藥物domperidone,利用藥物可能會產生高泌乳激素血症的副作用,促進乳汁分泌,但是過去已有研究該藥物可能與出現心律不整與心因性猝死等健康傷害有關連。   近日一項法國的新研究呼應過去的論點,提醒大家domperidone雖然對喝母乳的寶寶沒有危險,但對媽媽心臟健康的潛在傷害風險仍值得憂慮!   這項由法國研究者Catherine Paul博士所領軍的研究,分析數個domperidone藥物的大、小型研究,整理當中與藥物效益及風險相關的資料。分析的結果顯示,有4個研究結果發現domperidone會增加母乳分泌量。部分研究認為服用10-20毫克劑量的domperidone三天,但也有其他建議應提高劑量到120或160毫克才夠。   關於副作用,在7個共包含113名寶寶的小型研究中,其中85名寶寶身上並未見有任何藥物副作用反應、其他28名則無相關資訊。其他涵蓋60對媽媽與寶寶的小型研究結果,在藥物安全性上同樣沒有疑慮,但針對domperidone的效益則無法做出結論。   研究認為,在大型研究中發現服用domperidone可能會引起心律不整和心因性猝死,而心律不整又是女性比較容易出現的疾病,因此要拿domperidone做為催奶的藥物,對媽媽還是有健康疑慮。研究最後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改善母乳哺育的實際實行情形要比非適應症服用domperidone來得效益高且較安全。     資料來源:人類哺乳期刊(Journal of Human Lact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