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5.05
小麥膚色真健康?!日曬機致皮膚癌!
近日有研究指出,過去認為使用紫外線日曬機 (UV
tanning
bed)與罹患皮膚癌高度相關的觀念需要被更正為:「使用紫外線日曬機會導致皮膚癌」,以強調用紫外線燈做日光浴對健康之危害。
美國公共衛生署署長Boris
Lushniak於2014年7月發表預防皮膚癌的行動宣言,宣告在室內使用曬黑儀器與皮膚癌患病風險增加有高度相關。但是本次研究的資深編輯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副教授Robert
P.
Dellvalle指出: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已經構成了罹癌條件,因此為了警醒民眾,將「高度相關」改為「導致」有其必要性。
研究團隊運用1965年英國流行病學家Sir Austin Bradford
Hill與Richard
Doll證明吸菸會導致肺癌時所使用的因果推論準則,發現使用紫外線日曬機達到了九大指標中的八項,九項指標的結果分別為:
強度(STRENGTH):使用紫外線日曬機有16%的機會導致皮膚癌。
一致性(CONSISTENCY):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導致皮膚癌的現象並未因國家或群體不同而有別。
特異性(SPECIFICITY):使用紫外線日曬機與皮膚癌間的直接關係已被發現一段時間。
時序性(TEMPORALITY):時序性指的是若因果關係存在,則因必在果之前,而研究團隊發現,使用紫外線日曬機確實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
生物劑量因素(BIOLOGICAL GRADIENT/ DOSE-RESPONSE
RELATION):研究團隊發現每年額外增加使用紫外線日曬機的療程,會多1.8%的風險罹患罕見的皮膚癌—黑色素瘤(melanoma)。
合理性(PLAUSIBILITY):使用紫外線日曬機會導致皮膚癌一事具有生物上的解釋;日曬機釋放的紫外線會導致皮膚深層的細胞突變,可能使之轉變為癌細胞。
相符性(COHERENCE):實驗室裡的研究結果與實際人口調查的結果相符,都指向相同的結論。
實驗操作性(EXPERIMENT):由於請受試者使用紫外線日曬機來研究導致皮膚癌的可能性不合乎研究倫理,因此難以提出實證。Dellvalle博士指出,日曬機業者便經常拿致癌論述缺乏實證研究為由來維持其利益。
類比性(ANALOGY):研究團隊認為,基於皮膚越容易灼傷的人罹患皮膚癌的風險越高,因此使用紫外線日曬機頻率越高,越容易罹患皮膚癌。
Dellvalle博士提醒,減少吸菸便能降低肺癌罹患風險,同理,減少使用紫外線日曬機能降低皮膚癌罹患風險。強調「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導致皮膚癌」而非只是「高度相關」將有助於民眾記住使用紫外線日曬機對健康之危害。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5.20
唇膏成分含毒性金屬物質 有害身體健康
過去已有研究檢驗出化妝品中含有金屬物質,而新的研究則進一步分析使用者每日經塗抹唇膏而吃到的金屬含量,以及對長期健康的影響,比較可接受的日常金屬攝取量以評估潛在的健康風險。
這項研究分析了32種市面上販售的口紅及唇蜜,並將唇膏使用量進行分級,研究定義每日塗抹2-3次為平均使用頻率,約吃進24毫克唇膏,高使用率(塗抹8次以上)為吃進超過87毫克。研究發現,當每日唇膏使用頻率達平均值時,就已經吃進了過多的鉻,而鉻過量可能引起胃癌;高使用頻率則更進一步會吃進過多的鎘、鋁、錳,長期下來吸收過多的鎘可能造成腎臟傷害、錳則會產生神經系統毒素。
雖然研究調查市面上24項口紅產品並未有含鉛過量的情形,但無論吃下的量多少,對小孩來說都是不安全的。目前歐盟認為鎘、鉻、鉛無論多寡都是完全不能被使用在唇膏的成分,但研究指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尚未有效管理化妝品中的金屬含量,未來應對此設下明確限制。不過這份研究的結果並非定論,未來還需要更多進一步的研究。
然而,其他的研究人員則認為這份研究資訊並非創新的,因為現在使人們暴露於這些化學物質的管道其實非常多,並不僅止於唇膏一種。唇膏所含的金屬量並未多於我們日常所接觸的空氣、飛塵、水和食物,例如,我們經由唇膏所吃進的鎘和鉻的量事實上還不到經由食物吃進去的量的1%,食物中所含的錳甚至是唇膏含量的1,000倍。
資料來源:環境健康觀點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read more

2012.07.17
美妝保養產品恐增加女性糖尿病風險
近日一項波士頓伯拉罕與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研究發現,女性體內的鄰苯二甲酸酯(phthalates)濃度與糖尿病風險呈現正向關係。鄰苯二甲酸酯是一種干擾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常見於一般個人美妝保養產品中,如潤膚乳液、指甲油、肥皂、髮妝品、及香水,其他像是黏著劑、電子產品、玩具等等產品,也同樣含有該成分。
這項研究由該醫院婦女健康部門的Tamarra
James-Todd教授領導,共分析參與國家健康與營養檢視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中2,350位女性尿液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結果發現,體內鄰苯二甲酸酯(指mono-benzyl
phthalate與mono-isobutyl
phthalate)濃度最高的女性,糖尿病的罹患風險,是濃度最低的兩倍。
這項研究控制社會人口、飲食與行為等因素,但糖尿病資料屬於婦女自我呈報性質,研究也特別小心避免過度解讀而產生反因果關係。James-Todd教授表示,鄰苯二甲酸酯也存在於某些治療糖尿病的醫療儀器與藥物治療當中,這可以解釋為何在糖尿病女性身上發現的鄰苯二甲酸酯濃度比較高,但這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環境與健康展望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read more

2006.12.27
不必花大錢買防皺面霜
許多女性每年花費大筆的金額購買保養品,美國消費者報導雜誌(Consumer
Report
Magazine)即刊登了一篇針對市面上的防皺面霜所做的研究,結果發現高價位的產品不見得比藥妝店的品牌來得有效,所有產品中竟以最低價19美元的乳液最為有效,但是,沒有任何一項產品能顯著地改善皮膚外觀。
研究人員選擇了市面上價位介於19-355美元的產品去做研究,每一個產品都有17-23位年齡介於30-70歲的女性測試使用,這些女性在半邊臉上塗抹測試樣品,另一半臉上則使用實驗用的標準乳液,以作為對照組,12個月後,研究人員用高科技的光學儀器去分析皺紋深度與皮膚膚質的改變。結果發現,部分產品的確是消除了一些皺紋,但即使是測試結果最佳的產品也只能減少百分之十以下的皺紋深度,而這些改變是肉眼看不見的;此外,產品是否有效和價錢是扯不上關係的。
華盛頓大學醫學中心皮膚雷射外科醫生表示,以此研究結果來推斷這些產品是無效的,或許太過於簡化其結論,有些產品的效用是有科學根據的,我們應仔細去看其中的成分,而不僅是包裝而已。僅管研究結果如此,一些女性仍表示會繼續使用防皺面霜。一位36歲的紐約教師即說:「我從來不相信這些面霜真的能訪防止皺紋產生,但這些面霜很好聞而且讓我覺得很舒服。」
+ read more

2005.09.13
中國用死刑犯皮膚做成化妝品外銷
中國用死刑犯皮膚做成化妝品外銷 (2005/9/13)
英國衛報(Guardian)今天披露,中國化妝品公司有習慣使用剛槍斃的死刑犯皮膚,來研發唇部及皺紋的膠原
蛋白保養品,並外銷到歐洲及香港。在面對記者時,中國方面表示,用死刑犯的皮膚做成化妝品
或其他生化產品是一種「傳統」,不懂為何西方國家要如此大驚小怪。
歐洲對於膠原蛋白或其他如肉毒桿菌保養品的管制一直缺少法律規範,此次事件引起有關當局的高度重視。除了重新檢視例行的管制系統之外,也將針對此事件組成調查小組,因為道德上的顧慮之外,同時也擔心
血液帶原的病毒、或人類型狂牛症等疾病的傳染。
此外,美容手術的管制也因為這個事件被提出來重新檢討。
反觀台灣,
膠原蛋白及肉毒桿菌等美容用品的使用已行之有年,意外事件也時有所聞,然而現在卻是無法可管的局面。政府單位在對於這些保養品及國外進口化妝品的品質方面,應該要為人民更嚴格地把關。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