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8.29
止痛藥和抗憂鬱藥男女使用效果有別
一般人在服用止痛藥或抗憂鬱藥前大多不會思考藥效可能男女有別。日前科學家發現這些藥物的藥效不僅會因劑量及服藥時間而有不同,還會因為性別而有差異。
過去多數研究者在研究藥物時,多假設藥物的效果在男女身上一體適用,很多止痛藥及抗憂鬱藥的研究亦是如此。但是最近越來越多科學家指出荷爾蒙及染色體會影響藥效;女性服用後的結果可能跟男性不同。
有研究發現解熱鎮痛劑布洛芬(ibuprofen)對男性較有效,但對女性而言,使用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painkillers)才能帶來較明顯的止痛效果。而在抗憂鬱劑方面,女性服用選擇性血清回收抑鬱劑(SSRI
antidepressants)的反應較好,男性則從三環類抗憂鬱藥(tricyclics)獲得較好的效果。
錫安山醫學中心的教授Deborah
Clegg說明,現在民眾所取得的處方藥可能從未在女性身上試驗過,這是因為幾乎所有基礎研究-不論研究對象為動物或人類-的研究對象主要都是男性。而有這樣的現象乃因研究都假設男女生理上沒有差異,並且女性經期的荷爾蒙變化會影響試驗結果,因此研究者寧可以男性作為研究對象。
Clegg教授指出,荷爾蒙牽連到所有生理過程,包括對脂肪酸(fatty
acids)的敏感度或簡單如消化糖分的能力也會受影響,因此荷爾蒙對任何臨床試驗都有影響。此外,男女之間也有染色體的差異,但是目前少有研究檢視人們對藥物的反應是否會因染色體差異而有不同。
Clegg教授最後指出,他認為多數研究者不了解在實驗中將性別作為研究變項的意義,他們經常在納入女性後卻忽略他們是否處於更年期、是否有服用避孕藥等重要資訊。Clegg教授說明,若無法在分析中呈現這些變項,研究者仍然無法精確地反映出荷爾蒙和染色體對研究的影響。Clegg教授強調,忽略這些變化而將所有女性總歸為一種變項或甚至直接排除女性,無助於解開在醫學研究上的眾多疑問,這更是邁向個人化醫療目標的一大阻礙。
資料來源:Cell Metabolism
+ read more

2015.09.15
以偏概全的「產後憂鬱症」
迎接新生命是人生大事,對身體必須承受一系列變化的女性來說尤其如此;在歷經長達10個月的懷胎與生產過程後,女性在面對接踵而至的嬰兒哺育甚或親友探訪時,若未獲得良好的協助,往往容易感到壓力或產生負面情緒。這些產後心理上的徵狀與變化往往被判定為是「產後憂鬱症」,但近日一篇發表於精神生理婦產醫學期刊的研究對此提出不同的反省。
這份研究邀請到17位在過去一年內有過生產經驗並遭遇產後心理健康問題的女性進行深度訪談,以利研究人員了解產後婦女經歷壓力的狀況、徵狀與所能獲得的支持。
訪談結果指出,易哭與焦慮是最常被提及的徵狀,其他還有感到壓力、孤立、孤單、生氣、情緒低落、慌張、挫折、擔憂、害怕與多慮。儘管經歷了這些徵狀,這些女性其實並不認為自己是產後憂鬱症的患者,同時,研究人員也發現她們所能獲得關於其他壓力與情緒相關的資訊、建議及支持都非常的少。研究人員指出,這些女性感知到健康照護人員只將焦點放置在產後憂鬱症上,而且除此之外沒有其他可能的選項,未被歸為產後憂鬱症的情緒反應也多未獲得更進一步的關注與解決。
研究人員Rose
Coates認為,現存關於產後心理健康問題的分類與評估方式皆無法適切的反應母親們實際上經歷的情緒變化幅度與交互影響。研究團隊呼籲,關於產後憂鬱症與其他產後情緒反應的識別及鑑定方式亟待改進,必須要有不同的評估取向,以適應女性可能面臨的各種狀況。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女性或由於生理構造、社會文化的影響因而對於情緒的感知能力較強,不應因此就將女性的各種情緒表現疾病化。產後婦女要同時面對身體的復原與嬰幼兒的照護,在台灣或許還會收到傳統習俗的諸多規範,本來就會容易感到壓力,親友應尊重產後婦女所做的決定與情緒反應,並在此前提下分擔照護工作與家務,給予陪伴、支持,而非直接認定其精神狀況不穩定需要醫療專業協助。
資料來源: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Obstetrics & Gynecology
+ read more

2015.08.05
維護更年期生活品質 憂鬱症和尿失禁對女性影響最大!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發現,更年期婦女若有陰道不適的症狀,又伴隨出現憂鬱症或尿失禁的話,會讓陰道不適的症狀更加嚴重,這不僅會使身體的症狀更加複雜,也會嚴重影響婦女的日常生活活動、生活品質和情感關係,因此,更年期婦女的憂鬱症和尿失禁問題應該要能被更早發現和治療,而且需要特殊的評估和照護。
該研究負責人Mary
Hunter表示,約有三分之一的更年期婦女會經歷陰道乾燥、搔癢、發炎、性交疼痛等與陰道相關的症狀,但這些症狀對身體功能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卻很少被瞭解;因此,研究人員進行了RRISK研究(Reproductive
Risks of Incontinence Study at
Kaiser)的輔助研究。RRISK的研究資料從2008年11月蒐集至2012年4月,研究人員造訪了2,016位婦女;其中745位更年期婦女反應自己至少有一項陰道不適的症狀,研究人員再以問卷方式深入瞭解與評估。
分析問卷調查的結果後發現,有憂鬱症的更年期婦女其陰道不適的症狀對身體機能和生活品質的影響比平均值高出11-22%,而有尿失禁的婦女則高出27-37%;而一個星期至少有一次性生活的更年期婦女,其陰道不適的症狀對自我概念、身體形象或性功能評估都產生很小的影響。
資料來源:更年期期刊(Menopause)
+ read more

2015.07.03
抗憂鬱藥物緩解更年期不適 卻增加骨折危險?!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在美國已是排列第三名最常見的藥物,雖然它本身是抗憂鬱症藥物,卻常被當作荷爾蒙療法的替代藥物,用來治療像是熱潮紅、夜間盜汗等更年期不適症狀。然而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服用SSRI類藥物可能發生增加骨折機率的副作用。
美國東北大學健康科學系Matthew
Miller醫學博士及研究團隊,分析了37萬3千名婦女40到64歲健康的中年婦女資料,研究團隊將她們的資料被分為兩組,在1998-2010年間分別服用SSRI類藥物與H2受體阻抗劑(H2
antagonists)、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後二者為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選擇H2受體阻抗劑和氫離子幫浦抑制劑進行比較的原因,主要是前者在過去被發現不會或極其輕微增加骨折風險,而後者則些微會增加;而SSRI類藥物在過去亦曾被指出與發生骨折風險具有關連性。
研究結果顯示,與服用另外兩項藥物相比,這些接受SSRI類藥物一至五年不等治療更年期不適症狀的婦女,發生骨折的機率增加67~76%。研究解釋發生這樣的結果與一個生物性的假設一致,就是抗憂鬱藥物相關的骨頭衡定性之調變有利於蝕骨細胞活性的關係,也就是說,抗憂鬱藥物使得骨密度變低,才形成骨折機率變高。
由於導致骨折的風險會持續存在多年,因此研究團隊建議中年婦女應縮短服用的時間長度,同時未來研究應繼續探究是否低劑量服用也會出現相同情形。
資料來源:BMJ傷害預防期刊
+ read more

2014.07.07
憂鬱症另類療藥「金絲桃」 與西藥出現交互作用
聖約翰草(St. John's
wort)又稱金絲桃,是一般最常被用來治療情緒相關疾病的草本植物,在歐美國家廣泛被拿來治療憂鬱症,然而最近一項由美國威克森林浸信醫學中心所做的研究卻指出,金絲桃與一般常見的處方藥併服,將引發藥效降低,甚至是沒有效果的交互作用。
為了瞭解金絲桃處方使用與其他藥物併用情形,研究團隊對1993-2010年間全美門診醫療照護調查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發現有28%使用金絲桃的案例曾出現嚴重交互作用。這些交互作用的影響包括發生化學物質血清素累積在體內的血清素症候羣;導致降血壓療法藥效降低而發生心臟病;避孕藥無法發揮藥效而非預期懷孕。
一般人會有錯誤的認知,認為草本植物的療法比較天然所以不會有危險,因此,研究提醒醫師應瞭解這些藥物的危險,並在藥物安全性上應與病患有充分的溝通。而金絲桃健康食品的外包裝也應提供注意事項與風險資訊給消費者,且醫師須在開立金絲桃藥物處方之前詳細了解病患使用其他健康食品、維他命、礦物質或草藥情形,避免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之不良反應。
資料來源:另類療法與當代醫學期刊(The 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
+ read more

2013.08.30
男女有別 重新定義憂鬱症
台灣男女憂鬱症患者比例,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年調查資料顯示,女性佔10.9%,是男性6.9%的1.8倍。世界衛生組織(WHO)2010年報告則指出,全球罹患憂鬱症的女性將近是男性的兩倍。
日前一項美國研究為瞭解憂鬱症的性別差異,提出有別於以往的研究問題,過去研究多關注導致女性容易得到憂鬱症的原因,但這項研究卻是希望找出為何男性比較不會被診斷有憂鬱症。
研究分析國家心理健康調查中3,310名女性及2,382名男性的資料,然後試圖找出非典型的症狀,觀察當這些非典型症狀與傳統症狀同時列入統計,男女憂鬱症患者比例的性別懸殊問題是否會消失,而結果顯示這麼做的時候,男女患者的比例就會接近,男性佔30.6%、女性佔33.3%。
研究指出,由於傳統定義的憂鬱症症狀如悲傷、哭泣、焦慮、愛抱怨等多屬於女性比較會表現的症狀,與社會上要求男性應有的陽剛氣概相衝突,因此會有同樣表現的男性較少。但當將一些比較外顯的症狀如生氣、自我傷害、藥物濫用、酗酒、進行高風險行為一起列入診斷標準,男性在這些項目的比例就明顯高過女性。而生氣攻擊、壓力、易怒及焦慮則是男女相同都會出現的症狀。
研究表示,目前的憂鬱症診斷標準是偏頗的,僅能辨識女性較易發生的症狀,將這些非典型症狀一併納入診斷標準中將可幫助找到男性中的憂鬱症患者,也能促使他們比較願意尋求協助。未來研究亟需做的就是釐清並定義可以判斷男性憂鬱症的症狀。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精神病學期刊(JAMA Psychiatr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