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2004.10.15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日前有研究發現,女性身高過高、以及出生時體重過重,是兩項日後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新英格蘭醫藥期刊(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在2004年10月14日發表了一項丹麥的研究,除了再次確認了這個說法,還另外發現了兩樣新的危險因子:幼年時、和青春期時成長速度太快,也容易增加日後乳癌的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是追蹤了117,000位生於1930-1975年間的丹麥女姓,看看這些女性童年時的成長模式對於成年後乳癌的影響。研究員在這些女性幼年時用幾種方式測量她們的身高體重,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乳腺發展期間身體迅速成長、身材偏高、14歲時BMI值偏低(較瘦)、以及在8-14歲之間急速長高等,都是日後容易發生乳癌的因素。而女生在青春期稍微體重過重則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較低喔!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並不考慮初經的年齡。而飲食習慣及營養則在報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Karin B. Michels 表示:這些女孩的乳房可能由於身體成長太迅速而暴露在較高濃度的成長荷爾蒙(如insulin胰島素)之中,因而增加罹患乳癌的潛在因子。絕對身高及出生體重也會導致類似的機制。而成長荷爾蒙則是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Michels認為,我們身體的成長在基因中已有所決定,但是後天環境飲食的影響也應該要好好探究。   例如研究員發現,由於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喝牛奶的人口增加,她們平均身高比以前高,而得乳癌的機率也增加。   畢竟我們幼年時的健康飲食習慣對於日後的身體是會造成影響的。女孩子早年的成長模式、甚至她出生時的體重,對於日後發展乳癌有很大的關連!因此我們應該開始多花點時間教育下一代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尤其是現在青少女對於瘦身的狂熱可能會導致日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的喔!    
+ read more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2004.10.15
青少女過瘦容易導致日後罹患乳癌
日前有研究發現,女性身高過高、以及出生時體重過重,是兩項日後罹患乳癌的危險因子。新英格蘭醫藥期刊(_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_)在2004年10月14日發表了一項丹麥的研究,除了再次確認了這個說法,還另外發現了兩樣新的危險因子:幼年時、和青春期時成長速度太快,也容易增加日後乳癌的風險。   這項新的研究是追蹤了117,000位生於1930-1975年間的丹麥女姓,看看這些女性童年時的成長模式對於成年後乳癌的影響。研究員在這些女性幼年時用幾種方式測量她們的身高體重,發現,出生時體重過重、乳腺發展期間身體迅速成長、身材偏高、14歲時BMI值偏低(較瘦)、以及在8-14歲之間急速長高等,都是日後容易發生乳癌的因素。而女生在青春期稍微體重過重則罹患乳癌的機率會較低喔!   有趣的是,這項研究並不考慮初經的年齡。而飲食習慣及營養則在報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Karin B. Michels 表示:這些女孩的乳房可能由於身體成長太迅速而暴露在較高濃度的成長荷爾蒙(如insulin胰島素)之中,因而增加罹患乳癌的潛在因子。絕對身高及出生體重也會導致類似的機制。而成長荷爾蒙則是跟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Michels認為,我們身體的成長在基因中已有所決定,但是後天環境飲食的影響也應該要好好探究。   例如研究員發現,由於日本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尤其是喝牛奶的人口增加,她們平均身高比以前高,而得乳癌的機率也增加。   畢竟我們幼年時的健康飲食習慣對於日後的身體是會造成影響的。女孩子早年的成長模式、甚至她出生時的體重,對於日後發展乳癌有很大的關連!因此我們應該開始多花點時間教育下一代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觀念,尤其是現在青少女對於瘦身的狂熱可能會導致日後增加罹患乳癌風險的喔!  
+ read more
研究再次確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的風險
2004.10.07
研究再次確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的風險
美國女性健康啟蒙(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於2004年10月6日在美國醫學期刊 (JAMA)發表了對於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研究調查的最後結果,也就是再次確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對於靜脈血管栓塞的風險。而血管栓塞則容易引發心臟病、中風等問題。   報告同時顯示,年紀越高以及體重過重的婦女要特別注意血栓的風險。例如60-69歲的更年期婦女服用HRT時所承擔的風險,比50-59歲的婦女高出4.3倍;而70-79的婦女則比50-59歲的婦女高出7.5倍。至於體重過重的婦女則會比正常體重的婦女高出5.6倍的風險。    
+ read more
巴西男女心臟病也大不同
2004.09.17
巴西男女心臟病也大不同
根據巴西一項資料顯示,女性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的機率比男性高出許多,其中又以心臟病和腦溢血最常見。 自1984年起,巴西女性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便比男性多,平均每10名中風患者中便有4名是女性。重要的是,女性的存活率比男性低,心臟病發一年後,約38%的女性死亡,而男性只約25%,而其中65歲以上的婦女死亡比率更高。 因為大家觀念上對於中風的徵狀是屬於在男性身上常見到的,但由於女性所呈現的中風徵兆與男性不同,因此女性容易被忽略也比較晚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例如就症狀而言,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男性會有如:中、左胸痛和手臂痛等標準心臟病症狀。但婦女則比較傾向於會有背部、右胸、腹部、喉頭癥狀和心絞痛。而且婦女也較常僅有呼吸短促、噁心或虛弱等心臟病症狀。 再者,引起中風的主因,及阻礙血液氧氣流通的脂肪塊形成方式,男女也不同,男性的脂肪塊較厚實,而女性的較零散,因此令專家無從及早發現女性血管裡出現脂肪塊。  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 在台灣,中風、心臟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有性別差異的研究,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或不適當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
+ read more
心臟病婦女若有糖尿病易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2004.09.09
心臟病婦女若有糖尿病易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刊登在美國「血液循環」期刊(_Circulation_)上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更年期婦女如果有心臟病同時又有糖尿病的話,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就是心臟無法抽足夠的血液到身體的其它器官)的機率會是沒有糖尿病婦女的三倍。如果婦女有糖尿病再加上高血壓的話,則罹患風險會增高到6-10倍! 我們雖早已知道糖尿病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但是至於甚麼才是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因素卻其實所知有限。這項由在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的研究員所做的研究調查是專門為了找尋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因素所做,並且是第一個以婦女為對象的研究。評估了2,300位參加者在心臟激素替換研究的資料之後發現,與充血性心力衰竭最有關係的因素是糖尿病。 對男人而言,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發生在心臟病發作以後,但對婦女而言,則是和糖尿病有關係。要注意的是,在台灣,糖尿病是台灣女性第三大死因,且女性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男性高! 雖然無法避免所有糖尿病的發生,但可以做到的,是盡量控制體重、血壓、並且多作活動。而有心臟病的婦女則應該停止抽煙。
+ read more
婦女健康在這十年來的進步有限 
2004.09.02
婦女健康在這十年來的進步有限 
婦女健康在這十年來的進步有限  (2004/9/2)  1994年聯合國在開羅舉辦了一場國際人口發展會議(ICPD),當時共有179個會員國參加。這場會議中也為婦女健康議題定下一些明確的目標— 希望在2015年之前改進婦女的生產健康、教育、及權利問題,並減少嬰兒死亡率、及控制人口成長率。 開羅會議過後十年的今天,在倫敦舉行的期中評鑑卻顯示,除了包括孟加拉國、尼泊爾、秘魯和菲律賓等二十三個國家在這十年內有長足的進步之外,其他國家要達到十年前所定下的標準還需多多努力,特別是在母親健康、愛滋病防治、及保險套避孕等三方面。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的行政主任Thoraya Obaid表示,給婦女對生產衛生的 服務及資訊是最能幫助她避免性病傳染的方式,同時也將幫助婦女避免意外懷孕及不安全的人工流產。 這個報告是用母親和嬰兒死亡率、小孩的數目、人工流產政策、及孩子和愛滋病感染的平均數字來當作133個人口數超過一百萬人的國家評鑑標準。在已開發國家中,葡萄牙、科威特和美國進步最少,而較貧窮的國家中則是博茨瓦納、納米比亞、塞內加爾和南非進步最少。 而報告也突顯了婦女在避孕方式取得的部份、以及小女孩讀中學的人數有明顯的進步。跟十年前比起來,有更多的女人入主國會,但卻仍然不具代表性。儘管對避孕方式有更好的取得管道,每年123,000,000對懷孕夫妻中,依然有約38%為意外懷孕。此外,每十個懷孕的婦女中,就有一個在不安全的人工流產手術下中止懷孕,這個結果就是每7分鐘就有1位女性因此死亡。 在婦女的性與生育健康及權益方面的投資,實際上是可以改善生活中其他許多面向的。一個女人的生活關係著她整個家庭的生活,更進一步地說,她國家的社會經濟同樣都會受到影響。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