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來得子沒那麼簡單?
2017.07.27
老來得子沒那麼簡單?
相較於女性有更年期,男性沒有更年期或可預期的生育年齡,因此女性的年齡成為自然懷孕或人工受孕的關鍵決定性因素。雖然已有少數研究發現男性的年紀會影響其伴侶懷孕的機率,特別是精子的健康狀況,但一些名人像是卓別林、帕瓦洛帝的例子,還是讓大家認為男性的生育能力與年齡無關。   最新研究發現,男性年齡對於人工受孕的活產率有相當顯著的影響,男性的年齡越大,其活產率越低。   研究分析了2000年至2014年波士頓地區大型人工受孕中心的7753組受術者,共19,000人次人工受孕療程的資料,並將女性受術者細分為30歲以下、30-35歲、35-40歲、40-42歲;男性伴侶也與女性做相同的年齡分組,並增加42歲以上的組別。   結果如同預期,在40-42歲這組女性(最高是經過6次療程)受術者的活產率最低,女性年齡為關鍵的決定因素,其男性伴侶的年齡並不影響結果。然而在其他女性受術者年齡組別中,男性伴侶的年齡則顯著與活產率呈負相關,亦即男性年齡越大,活產率越低。   例如,在30歲以下的女性受術者組別中,其伴侶為40-42歲組別的活產率(46%)比35-40歲的活產率(73%)要低;同樣地,在35-40歲的女性受術者組別也發現,較年輕的男性伴侶也是比年紀較長的男性伴侶,活產率要高。   該研究計畫的研究員Dr.Dodge表示,整體來說,當女性受術者與其男性伴侶年紀相仿並不會影響其活產率,但在35-40歲這個組別中,如果男性伴侶年齡小於30歲則會比30-35歲的男性增加將近30%的機率(從54%提升到70%);同樣地,在女性受術者30-35歲這個組別中,如果男性伴侶的年紀比較大,其與年紀相仿的比較,活產率減少了11%的機率(70%降至64%),影響非常顯著。   依據這項研究的結果,Dr.Dodge指出男性的年齡與自然懷孕率是呈負相關,並會增加自然流產的風險,但從目前的研究仍無法清楚知道其中關聯的機制如何運作,可能與受損的精子、精子中的DNA或表觀的損害有關,因而影響生育力、著床或胚胎的發展。   無論是此次或過往的研究都顯示,女性的年齡比男性年齡對生育力的影響還要大。女性年齡的確在染色體異常上扮演非常關鍵性的角色,傳統上我們認為男性年齡在懷孕機制所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但在此次研究中發現,如果我們單獨從年齡分析,40-42歲女性的活產率比小於30歲女性減少46%機率;而男性在同樣的年齡級距比較,則減少20%的機率。   年紀大的男性是否可以透過與較年輕的女性伴侶來彌補對於生育力的影響? Dr.Dodge認為,在尚未確實知道男性年齡對於生育力的影響機制是甚麼之前,很難回答這個問題。過往大部分對男性的忠告集中在精子的品質,但這似乎無法完全解釋男性年齡對於生育力的影響,在沒有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目前可以給男性的忠告是: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     編譯來源:33rd Annual Meeting of 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 in Geneva、Medical News Today 20170704    
+ read more
每月射精21次可防止攝護腺癌?!
2017.07.17
每月射精21次可防止攝護腺癌?!
英國國家健康照護局(NHS)鼓勵男人自慰, 原因為何?因為,這將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在上週,射精次數與攝護腺癌的關聯在國外有熱烈的報導討論。但其實,這是一個舊聞。   去年12月在歐洲泌尿外科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由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重點在瞭解射精與攝護腺癌的關係。31,925名健康男性在1992年填寫了一份關於射精頻率的調查問卷。他們被問及當年齡在20-29歲、40-49歲時射精的次數,無論是通過性交或自慰。然後追蹤這些男性18年,觀察他們攝護腺的健康狀態。   至2010年有3,839人被診斷患有攝護腺癌。研究人員發現,每月射精至少21次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每月4至7次的人少33%。   在一項澳洲研究,也有類似的結論:70歲以前,每月射精4.6 至7次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比每月少於2.3的少36%。   研究人員並沒有推測射精會降低攝護腺癌風險的原因。據報導,以前的研究曾指出射精有助消除攝護腺發炎或感染,這些是和致癌有關的。   該研究已在NHS網站上列出,其中也指出一系列其他因素,如遺傳學、生活方式、兒童數量、飲食、性活動和教育的性質,也可能影響前列腺癌的風險。   NHS網站還指出,「儘管在成長的過程中你可能聽說了一些聳人聽聞的故事,自慰是完全安全的。」「所以如果你想做一個預防性的方法,那麼它不會造成任何健康風險的。」     編譯來源:THE HERALD 20170708、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 2016    
+ read more
吃薑黃、紅葡萄和蘋果可以「餓死」攝護腺癌細胞!
2017.07.06
吃薑黃、紅葡萄和蘋果可以「餓死」攝護腺癌細胞!
攝護腺癌為男性第二大癌症,根據2017年最新統計數據,攝護腺癌為台灣男性十大癌症的第五位。   根據最新發佈在精準腫瘤學(Precision Oncology)刊物上的研究,服食薑黃、紅葡萄和蘋果可以防止男人得攝護腺癌。以這些成份餵食老鼠,可以阻止腫瘤吸收其成長所需的化合物,殺死攝護腺癌細胞。研究學者認為經常固定食用含有這三種食材的餐食,可以有效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在過去的研究中,指出了有一些食物中的天然成份可以降低攝護腺癌風險的。在此研究中,研究員利用基因技術分析了142種天然化合物可以破壞癌細胞的成份。   這些經過篩選出來的化合物用來試驗在人和老鼠的攝護腺癌細胞上。研究發現三種化合物殺死腫瘤細胞最為有效,分別為:薑黃素─存在薑黃中的鮮黃色成份、ursolic acid─在蘋果皮中以及白藜蘆醇(resveratrol) ─紅葡萄和酒和其他漿果。   這三種化合物用來測試於已引發攝護腺癌的老鼠上,科學家發現當ursolic acid 和任何其他兩種化合物併用時,腫瘤開始萎縮,這是因為這些天然成份可以防止癌細胞吸收它成長所必要的重要胺基酸─麩醯胺酸(glutamine)。   含有這種潛在抗癌特性成份的食物到處都有,只是在此研究中所用的濃度比平常飲食中所含的高很多。Stefano Tiziani教授說:「我們只須提高濃度超過健康的食物中所含的水準即可影響攝護腺癌細胞,這個研究的亮點在,我們能夠抑止腫瘤成長而無毒性之虞。」     資料來源:Precision Oncology、Daily Mail    
+ read more
有前列腺癌家族病史的男性得病機率高達2.5倍
2017.06.20
有前列腺癌家族病史的男性得病機率高達2.5倍
因為一般男性和家庭醫師忽視前列腺癌的家族病史,使得男性增加得病的風險。   英國公共衛生/癌症資料調查分析了1901位英國成年男子和402位家庭醫師的研究指出:   1)男性家族中,父親或兄弟有前列腺癌,則其得病的機率高達2.5倍。 2)根據英國前列腺癌機構,有66%的男性因遺傳了有害基因,而增加得前列腺癌的風險,卻毫不知情。 3)據統計,1/8英國男子會得前列腺癌,黑人得病機率則增加至1/4。 4)如果在腫瘤初期及時診斷,99%的男性至少可活10年以上。 5)如果診斷太晚,則生存率降低至22%。   50歲以上的男性可以做PSA(Prostate-Specific Antigen)抽血測驗,讓醫師知道是否有前列腺癌的風險。如果測驗結果是肯定的,則將以掃瞄或切片做進一步確認,再決定以幅射線治療或手術。   90%的家庭醫師知道家族歷史的疾病風險,但只有10%的醫師詢問他們的病人,家族中有無前列腺癌病史。46%的醫師表示看診太緊湊,沒有時間問,或有其他的優先考量。專家指出,如果病人提出來,則醫師會花時間討論。   研究機構主管Angela Culhane認為,現代的醫師因醫學進展日益複雜,和病人的互動面臨很大的壓力。而男性必須掌控自己身體的健康,知道家庭疾病歷史,主動詢問醫師他們是否需要前列腺癌的測驗。   根據台灣2014年癌症死因統計資料顯示,攝護腺癌為十大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五位、死亡率第七位。相對於國外黑人或白種人來說,台灣人攝護腺癌發生率較低。可是其癌症的期別相對於歐美似乎比較高一些,也許是國人未接受完整大規模的篩檢,很多都是比較有症狀時才來接受治療,使得他們的癌症期別比較晚。     資料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爸爸偏心?研究證明父親對待子女不同
2017.06.06
爸爸偏心?研究證明父親對待子女不同
最新的研究證明,父親與幼齡子女的相處,確實有男女性別的差異,例如父親在與女兒互動時會唱更多的歌,並且更常使用和悲傷情緒(哭、眼淚、孤單)及身體(肚子、臉頰、腳)相關的詞彙;相反的,他們與兒子的相處模式多為「打鬧遊戲」,且更常使用「全部」、「以下」、「很多」等與未來學術相關的分析語彙,此外,他們也會對兒子使用更多與成就相關的詞,包含「最棒的』、「贏」、「超級」、「頂尖的」。   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讓父親觀看兒女不同表情的圖片,從中發現看見女兒時,父親腦中負責「獎勵」與「情緒管理」的區塊對女兒開心的臉部表情有較大反應,對兒子的腦部反應則較為全面。   研究負責人Jennifer Mascaro解釋,他們無法斷定這樣的行為差異與腦部反應,究竟是生理因素,還是受到社會刻板印象所影響,或者是兩者交互影響後的結果。但這項研究的重要性在於,父親與兒女的相處模式在其年紀很小的時候便已顯現,而這些結果和之前的研究文獻並無衝突。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先前也有類似研究指出打鬧遊戲可以促進情緒管理和社會競爭力等等,因此,父母應對於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有更深、更謹慎的思考,特別是無心的相處細節,讓孩童發展更為全面。     資料來源:DailyMail    
+ read more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2017.05.20
男人自以為是都怪睪丸素?
睪丸素對男人的健康很重要,它調節了一些功能,包括精子的生成、性慾、骨骼肌肉的大小和強度等。最近一份研究顯示,睪丸素較高時會使男人更容易不經思考就行動。   此研究由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華頓學院、西方大學及ZRT實驗室等單位的人員進行。他們隨機挑選243位男性分成服用睪丸素和安慰劑兩組,再給他們作認知反射測驗(cognitive reflection test, CRT)。接受睪丸素一組的得分比安慰劑一組低了20%,而且服用睪丸素組比安慰劑組更快地給出錯誤的答案而更慢地給正確的答案。並且,服用睪丸素的人比服用安慰劑的人在做大腦測驗(brain tester)時的表現較差。   研究人員檢視睪丸素補充劑所產生的行為效應,發現男性荷爾蒙會增強對直覺的依賴,使男人覺得自信,並認為他們知道的比實際了解的多。   研究發現較高劑量的睪丸素增強了男人的自信以及對本能的依賴,而降低了對認知的反思。亦即在決策過程中﹐不考慮這個對某事的直覺反應是否有道理。   加州理工學院行為經濟學教授Colin Camerer指出,服用睪丸素組的人較快做出判斷﹐然而最初的猜測通常是錯的。睪丸素不是抑制了你「核對工作的思考過程」,就是增加了「我一定沒錯」的直覺。   因為睪丸素分泌會隨著年齡逐漸減少,所以有時會給性慾衰退年紀大的男人服用合成睪丸素。Camerer教授認為這研究對數量正在成長的「睪丸素替代療法」所產生的潛在負面效應提出質疑:「如果男人要用睪丸素來提高性慾,那會有什麼其他效應呢?這些男人會不會變得更大膽而認為他們懂得其實並不懂的東西呢?」   過去的研究顯示睪丸素高低在風險承受上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荷爾蒙分泌高的男人更可能發生婚外性行為,有些研究甚至支持成人犯罪與睪丸素有關的說法。     資料來源:Psychological Science 、Daily Mai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