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2019.04.12
女性初經太晚、停經太早或子宮切除與失智風險相關
失智問題已是全球不可忽視的老人健康議題。根據美國阿茲海默協會推估,美國現今570萬的失智人口將在2050年攀升至1,400萬,同時女性患者又比男性多,目前約佔三分之二,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統計全國失智症患者約有27萬,其中女性佔五分之三。   女人一生會發生失智的風險比男人高出約50%,因此瞭解造成失智症性別特定的風險因子將非常重要,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女性如果初經時間發生較晚、停經較早或是切除子宮,都會增加她們發生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來自美國Kaiser Permanente醫療機構的6,137名女性成員,研究團隊讓她們接受健康調查與醫療檢查,當中包括詢問她們發生初經與停經的年紀,以計算保有生育力的時間長短,以及是否曾接受子宮切除手術,並且透過醫療紀錄瞭解哪些參與者曾被診斷有失智症。   研究發現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調整可能影響女性失智風險的變項因子(如:吸菸、糖尿病及高血壓)後,在以下情形女性會有較高的失智症風險:初經發生在16歲的參與者,比發生在13歲者,該風險增加23%;在47歲前停經者也比之後才停經者,該風險增加19%;保有生育力的時間少於34年,該風險增加20%;曾經接受子宮切除者,該風險增加8%。   雌激素濃度與女性失智 過去研究曾指出雌激素會刺激能量消耗並具有抗發炎特性,可能會提高失智症風險,而研究主要作者Paola Gilsanz表示,女性一生中體內雌激素的濃度不斷有高低變化,雖然這個研究顯示若女性終生雌激素暴露的程度較低,會與失智症風險提高有關,但真正會影響雌激素濃度的因子像是懷孕、荷爾蒙療法或避孕藥等相關資料並不充足,還有待未來研究再進一步細緻了解。   相關評論認為,這項研究並未證實直接因果關係,因此研究發現不代表我們應該要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來預防認知功能受損,此外,在決定是否要做子宮切除時,現階段也不應把此風險納入考量。   要降低風險有更安全的做法 目前要降低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有更多其他已被證實比較安全的做法,包括運動、選擇健康的飲食以及保持社交和精神生活健康活躍,這些方法不只對防治失智有效,也有許多其他正向益處。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7)、Dailymail(2019.03.27)、HealthDay(2019.03.27)            
+ read more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2019.04.05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女性衛生用品衛生棉、以及嬰兒或成人用的紙尿布都是合成塑料。市面上不斷推出強調吸收力強、添加人工香味的新產品。然而,2017年南韓曾有1萬5千名女性因使用某品牌衛生棉,出現皮膚紅疹、感染、經期混亂與經痛,因而對業者提起訴訟。   受到南韓事件啟發,一項研究對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發現這些產品都含有有害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及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將使數百萬嬰兒與成人使用者的生殖部位因長期與這些物質接觸而危害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不論是對嬰兒或女性,這些產品都是長時間使用的必需品,根據這項研究的最新發現,可能造成使用者慢性中毒。因此,本會將要求政府對市售衛生棉及尿布進行抽驗調查,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   研究過程與發現 研究團隊蒐集來自南韓、日本、芬蘭、法國、希臘及美國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部分,所有衛生棉與尿布都含甲苯與二甲苯,有2個衛生棉品牌被驗出二氯甲烷。在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部分,所有的衛生棉及所有尿布品牌都含有其中的2種類型, 還有1個尿布品牌被驗出有另1種類型。不過這些成分的含量多寡在不同產品不一,且差異非常大,含最多與最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產品間落差達6000倍,而鄰苯二甲酸酯類最多與最少之間則差130倍。   長期接觸對人體健康危害多 長期暴露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下,會提高腦部受損、氣喘、糖尿病、癌症的風險,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及肝腎運作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則是常見於化妝品、玩具、醫療儀器與塑膠產品中,也已發現與發生氣喘、過動症、乳癌、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低IQ、神經發展、生殖系統發展及肺功能問題有關。一些研究曾指出,使生殖器直接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會抑制男性性荷爾蒙睪固酮,孕婦產前接觸該物質與男童生殖器官發展出現異常有關。   女性也要注意棉條 就女性衛生用品來看,棉條和衛生棉主要成分都是經由基因工程並浸泡於殺蟲劑後製成的棉花、或是木漿被漂白後的人造纖維。棉條過去曾被發現因被漂白而含有有毒的戴奧辛。   由於陰道壁具高滲透特性,吸收力比其他器官來得強。女性每月使用棉條或衛生棉一次為期數天至一周,時間將長達約40年之久,意味著當中的有毒物質會長期透過陰道壁被人體吸收。要避免長期暴露較安全的方法,可以改選擇市面上其他不含氯且非人造合成的產品。   相關評論表示,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業者對產品相關成分的揭露往往不清楚,甚至,業者做的產品研究都沒有將這些化學物質的揮發性特性納入考量,僅僅就衛生棉的最外層進行研究而已。女性衛生用品對健康的影響會缺乏研究討論,主要由於社會將談論陰道視為歷史與文化的禁忌所致。   這項研究引出一個問題—那到底什麼是我們該檢視但過去卻一直未做的?答案似乎很清楚,就是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我們必須更加關注那些被業者使用來讓產品吸收力增強和香味變濃的合成塑料。美國健康倡議組織因此呼籲民眾寫信向美國國會與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國會表達應禁止在女性衛生相關產品及尿布的成分中添加有毒化學物質的訴求,以保護女性與嬰兒的健康。     編譯來源:Environmental Health News(2019.01.28)、Health Impact News(2019.04.03)        
+ read more
女生應對月經感到驕傲!
2018.06.26
女生應對月經感到驕傲!
2014 年德國一個NGO組織將每年的5月28日訂為「世界月經衛生日」,希望能夠藉此引起大眾對於月經和經期健康、衛生等議題的重視,並呼籲女性對月經感到驕傲而不是羞恥。   對全球一半的人口來說,月經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月經是生命的象徵,為什麼月經需要被秘密地討論及被認為是羞恥的?幾乎所有女性都面臨過尷尬的月經情境,例如:在需要的時候沒有衛生棉或衛生棉條。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對求助於陌生人感到尷尬嗎?   從宏觀角度來看,人們不談論月經對世界各地的女性和女孩正產生巨大的影響。全球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沒有一個像樣的廁所,這對處於經期的女性是一個挑戰。如果學校裡沒有適宜的廁所,開始有月經的女孩更容易錯過上課或輟學。根據WaterAid和Unicef最近的研究,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有三分之一的女孩在她們的經期都會錯過上學日;柬埔寨學校沒有適宜的廁所,迫使孩子們經期時要待在校外隱密的地點或回家。這對她們教育必然產生影響,更不用說她們的健康和自信了。   圍繞著月經的污名和缺乏正確的衛教知識,意味著許多女孩必須從的家人或朋友獲得資訊,這些資訊往往是不準確的,並可能使月經汙名延續下去。即使在瑞典,仍有些人認為在經期女性不應該進入樹林,因為會吸引熊,但是這並沒有得到科學的支持。   在世界某些地方,月經的迷思對婦女和女孩的生活影響更嚴苛。許多人在經期不被允許參與日常活動,如喝牛奶、吃水果和撫摸花朵。在更極端的情況下,經期婦女可能因為被認為會帶來厄運而被趕出家門。   許多人無法負擔衛生用品或當地根本沒有提供,因此他們多用自製的替代品,但這些替代品無法保證其清潔及吸水性。就連已開發國家也有月經貧窮的現象,這個問題在英國正逐漸被重視,這要感謝一群無懼於表達意見的活躍人士。我們需要將這些行動變成全球的規模,因此WaterAid呼籲各地的女性和男性在每年5月28日「月經衛生日(Menstrual Hygiene Day)」上討論月經,以面對缺乏準確衛教知識的問題並移除月經的汙名及禁忌。   若對此問題繼續保持沉默,婦女和女孩將無法得到所需的設備和支持,讓他們能夠衛生且尊嚴地處理月經這個生命中自然的部分。我們都在開啟這方面的對話上扮演著角色。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8.05.28)      
+ read more
為什麼月經之間會流血?
2018.05.22
為什麼月經之間會流血?
女性常會遇到月經之間陰道流血的問題,有時量少,稱為滴血(spotting),有時如正常月經的流量,通常都不需要太擔心。可能的原因,包括:荷爾蒙改變,受傷或潛在的健康狀況。   荷爾蒙避孕 荷爾蒙的避孕是月經之間陰道流血一個普遍的原因,例如:避孕貼片、陰道環、避孕藥、植入式避孕。不規則的流血通常發生在使用的前三個月,如果流量很多或超過三個月,最好去諮詢醫師,改變避孕方式通常有效。女性若未依照指示使用荷爾蒙避孕,少了劑量或者貼片有問題,都可能引起滴血。   緊急避孕 使用緊急避孕可能引起滴血,包括房事後避孕藥和子宮環。   懷孕 有些女性剛懷孕時會有滴血,那是受精卵植入子宮壁時的現象,稱為「植入流血」,她們也會感覺到子宮中些許痙癴。   流產 經期之間的流血也可能是流產的早期癥兆。流產在懷孕的任何時候都會發生,也可能在女性知道自己懷孕之前發生。   中止懷孕 很多人在人工流產或中止懷孕時會有些流血。在診所的醫療程序或服用人工流產藥物,滴血可能延續幾個星期。如果流量多,須尋求醫師的意見。   性病 有些性病的感染會引起陰道流血。披衣菌是一個例子,不只是月經之間,性交前後也會引起流血。   傷害 陰道的皮膚或組織受損也會流血,最普遍發生的時候是性交時陰道乾燥。在插入性交前,通常身體會製造自然的潤滑劑,讓陰道做準備。但是,可能因為體內的變化,如:荷爾蒙減少、更年期、缺少性刺激或糖尿病、癌症治療等,導致陰道變得乾燥。   更年期 更年期一般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這段期間荷爾蒙通常不穩定,造成月經不規則,可能出現有滴血或大量流血的現象。婦女性若一年未有月經就是停經。   子宮頸或陰道息肉 息肉是小小的長成組織,出現在子宮或子宮頸處。在某些案例中,息肉會引起流血,可能必須切除。   某些癌症 大部分狀況中,月經之間的流血並不需要擔心,然而有時也可能是某些癌症的症狀。30至45歲之間的女性,月經之間或性交後流血,要小心子宮頸癌的可能。已停經的女性,陰道流血應被視為不尋常,可能是子宮癌早期症狀。   多囊卵巢症候群 此症會引起不規則的月經或月經之間流血,其他症狀包括生育問題、體重增加、油性皮膚或面皰。   子宮内膜異位症或子宮肌瘤 這兩者影響子宮的慢性情況,會引起月經之間的腹痛、流血或滴血,也可能伴隨月經引發大量的流血或腹痛。     何時尋求醫師 月經之間陰道流血很多或持續,應去就診。明白月經之間和滴血相關的症狀,可協助醫師找出潛在的醫療問題。   治療和預防 治療依潛在因素而定。追蹤流血的時間、持續期及血流數量可以協助醫師診斷原因。 子宮頸抹片檢查,可以測試子宮頸組織任何不尋常的地方。美國癌症協會推薦女性從21歲開始做子宮頸篩檢。 陰道乾燥時用人造潤滑劑或多一點性交前戲,可預防性交時陰道受傷流血。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不能治癒,但可以控制症狀的方法包括減重、服荷爾蒙避孕藥和使用新陳代謝療法。   結論 月經之間陰道流血最普遍的原因是荷爾蒙避孕法或更年期的變化。定期做子宮頸篩檢,可早些找出不正常的細胞。了解其他症狀,尋求諮詢醫師,可協助診斷出可能的健康問題。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5.15)        
+ read more
有機衛生棉條、月經杯都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
2018.04.25
有機衛生棉條、月經杯都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
最近衛生棉條的製造商標榜著使用有機的衛生棉條更自然、更安全,有廠商更指出使用有機棉衛生棉條不會引起中毒性休克。不過新的研究並不支持廠商這種「有機棉的衛生棉條比混合了棉、尼龍及人造絲製作的衛生棉條更安全」的說法,亦即,不論你的衛生棉條有機與否,仍然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   使用衛生棉條或可洗的月經杯(又稱月亮杯、月事杯)可能引起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是青少女的噩夢,但事實上,每百萬婦女中被影響的人不到一個。不過,「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一詞容易讓人誤導,讓民眾認為中毒是因為塑料等人造材料的環境毒素,這可能促使有機衛生棉條的崛起。   事實上,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並非上述的那種「毒素」所引起,準確來說,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是急性敗血症,並且是細菌感染的倂發症。當在女性健康陰道中生長的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進入血流時,它會產生毒素。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免疫系統開始運作,試圖與毒素戰鬥,進而很快地誘發的多種症狀,包括:血壓下降、體溫突然升高、身體和頭部疼痛、混亂、腹瀉或噁心。嚴重時,身體會處於休克狀態,導致腎功能衰竭和可能致命的中毒。   與流行的觀點相反,男性也可能發生中毒性休克症候群,如果細菌通過切割或劃痕進入血液,男性患者佔所有病例的三分之一。流行的觀點其來有自,中毒性休克症候群被認為與經期有關始自1970年,當時的一項研究發現,有四分之三的病例是使用過衛生棉條的女性,這種衛生棉條標榜著可以全天穿著。   衛生棉條、月經杯及任何需要塞入陰道內的衛生產品,都可能使婦女更容易患上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主要原因是它們為細菌提供了一個溫暖濕潤的滋生地。雖然可能引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的例子罕見,但是,女性體內的衛生棉條保留時間越長,它滋養的細菌就越多。   法國的新研究調查了哪些產品在對抗中毒性休克症候群是最安全的,認為產品中某些類型的纖維可能比其他類型更容易讓細菌滋生。研究結果證實,在女性身體中放入任何材質東西長達幾小時都是具有風險的。   研究作者Gerard Lina博士表示,衛生棉條的纖維之間的空氣會刺激金黃色葡萄球菌的生長,而月經杯的結構也提供了同樣程度的空氣流動,因此也會促進細菌的生長。因此,衛生棉片仍然是最安全的選擇。研究人員提醒,直到出現更好的解決方案之前,衛生棉條應該經常更換,而且月經杯應在兩次使用之間煮沸。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21)        
+ read more
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2018.01.24
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牛津大學研究發現,12歲以前就有月經及較早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不過,目前尚無法確定原因,只能指出初經年齡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若能有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原因,將有助預防或延緩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生。   研究團隊利用英國資料庫,檢視267,440名女性及215,088名男性的資料,他們都很健康且沒有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觀察他們7年後的健康狀態。資料顯示,罹患冠心病者有5,782名(1.2%)、中風者有3,489名(0.7%),整體來說有9,054(1.9%)心/血管疾病,其中有34%是女性。   研究發現 研究控制了年齡、BMI、吸菸習慣及血壓的因素,發現初經年齡在12歲以前的人比在這之後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0%。具體而言,這群人中風風險高了17%、冠心病風險高出5%。而女性在47歲以前就進入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也高出33%。   此外,研究還發現,不論男女,生育過的人冠心病風險較高,並且隨著孩子個數越多風險越高。研究表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複雜,受到社經地位、文化等因素影響。而經歷過流產及子宮切除術的女性,冠心病風險各增加的14%及20%,經歷過胎死腹中的女性也被發現中風風險較高。   可能的解釋 研究表示,目前無法確定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相關的原因。不過,初經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可能是受到童年時肥胖影響。而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有兩種可能解釋:(1)較早進入更年期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或(2)沒有臨床症狀的心血管疾病導致較早進入更年期。   綜觀而言,後續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因果關係。研究作者Sanne Peters指出,目前已知有幾個基因與女性育齡時間長短有關,因此若分析女性參與者的基因,可能有助釐清初經及進入更年期年齡較早是否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或是這種關係其實受到環境因素或生活習慣因素影響。     編譯來源:Guardian(2018.01.15)、Peters SA, Woodward M. Women’s reproductive factor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UK Biobank. Heart: 15 January 201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