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2.01
女性更年期症狀 坐久發作多
過去不乏有研究指出久坐對健康造成的危害,而今又有一篇發表於北美更年期學會(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NAMS)期刊的新研究指出:生活型態為久坐的中年女性有較大的機會經歷較嚴重的更年期症狀。
這份研究涵蓋了6000名年齡介於40歲至59歲之間的女性的健康資料,透過問卷,研究者得以了解這些女性的憂鬱、焦慮、失眠與更年期症狀發生的狀況;同時也依據這些女性完成的更年期症狀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
MRS)來了解其面臨的更年期症狀,分別為身體上(如熱潮紅、關節疼痛)、心理上(如沮喪消沉的情緒、焦慮)以及泌尿生殖系統上(如性行為遭遇挫折、陰道乾澀以及膀胱功能出問題)等三個面向。在此次研究分析中,研究人員將一週固定運動(如步行、慢跑或游泳等,且至少持續30分鐘以上)次數低於3次者歸類為生活型態為久坐少動;並將那些MRS量表得分超過16分者視為遭遇嚴重的更年期症狀。
據統計分析的結果,久坐少動的生活型態在這些女性身上非常普遍,有64%的女性皆是如此。而研究者進一步比較久坐少動的女性與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女性在更年期症狀上的差異,發現約有16%久坐少動的女性經歷了嚴重的更年期症狀,但在有固定運動型慣的女性當中,只有11%的人遭遇較嚴重的更年期症狀。總體來說,久坐少動的女性所測得MRS總分也較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高。研究也指出久坐少動的女性較可能出現肥胖問題,且其憂鬱或焦慮情緒的分數也較高。
必須指出的是,本篇的研究對象為拉丁裔美國女性,並未納入其他種族。不過,過去確實已有不少研究指出久坐不動會對身體造成難以想像的傷害;亦有許多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可以減少結腸癌、老年癡呆、心臟病與中風等疾病的發生風險,而其中有許多症狀與成因都是息息相關的。所以,還是建議大家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並且在身體出現不適的時候盡早尋求醫師的專業協助。
資料來源:Menopause, the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 read more

2015.12.30
運動與啤酒的密切關係
對於很多人來說,運動和飲酒有密切的關聯性。運動團隊和訓練夥伴為慶祝勝利,感嘆失敗,或在一段訓練課程結束後,都會飲用一兩杯啤酒。事實上,啤酒確實也提供了一些人在健身後足夠的液體攝入量。但運動是否鼓勵人們飲酒,或相對的,飲酒是否鼓勵人們運動一直存在爭議。現今兩個新的研究指出運動很有可能影響人們何時及飲用多少啤酒。飲酒甚至可能影響人們是否運動,甚至,調查結果顯示,運動和酒精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一件好事。
過去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多數會運動的人就是那些會飲酒的人,反之亦然。在2001年一個典型的研究裡,研究人員發現那些適度飲酒,也就是大約每天一杯,的男性和女性,比禁酒主義者高出兩倍的運動機會。不過,過去這類研究所使用的數據多來自於受試者的自我陳述,也很少考慮到參與者的年齡、性別等因素可能造成的影響。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研究很少能夠確定人們的運動和飲酒之間真的有一個強烈的連結。例如,有人可能會在星期四運動,然後與朋友於週五晚上喝酒:兩者活動之間沒有明顯的關聯。但在許多早期的研究,他或她很可能會被歸類為一位會飲酒的運動者。
為了解開飲酒與運動的關係,賓州州立大學研究人員找來150位年齡介於18到75的成年男性和女性,邀請這些參與者參觀實驗室並填寫生活型態的調查問卷;然後提供他們每人一個可以記錄每日飲酒和運動活動的手機應用程式。該應用程式會自動發送當日的報告給研究人員。參與者必須連續21天使用該應用程式記錄,在一年的期間裡,涵蓋不同的季節;每位參與者需完成三份,每份各21天的報告。
研究人員分析應用程式回傳的資料後發現,運動與隨後飲酒的確有密切關係,尤其當這人的運動量比平常多時。研究中提到,一個人的飲酒量若比平常多,則在同一天內他也會從事較多的運動。這種關聯性不會受季節、年齡與性別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該數據並未顯示運動會引起酗酒的問題:很少有人在研究過程中超量飲酒。超量飲酒的定義為女人連續喝超過四杯啤酒,男人連續喝超過五杯。
但是,這樣的流行病學研究無法解釋為何運動和飲酒有相關聯。目前僅有一些涉及動物的研究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在一篇有關精神病學的評論中,作者指出,運動和飲酒都可以增加實驗室老鼠部分大腦的活性。研究也發現,動物接受運動和飲酒兩者刺激所造成的神經性反應,會比單獨一項刺激的結果更為普遍和持久。休斯敦大學的學者表示,雖然沒有被證實,但類似的事情發生在人類身上也是有可能的。也就是說,運動後產生的興奮感,我們可以用一杯啤酒、葡萄酒或雞尾酒來擴大或增強這種感覺。
但是,人類的行為比囓齒類動物更加複雜。許多人在飲酒後會增加運動來大量消耗卡路里,這很容易理解,說明了何以飲酒會導引運動。但是運動為何會促進飲酒?這不僅牽涉到生物機能,更有社會交際的因素在裡面。我們在訓練場所與運動夥伴之間建立的歡樂感,可以經由在酒吧的重聚而得到延續。而這些集會可能也會鼓勵同行的運動夥伴增加喝酒的數量。
即使現有的證據證明運動與飲酒之間存在密切關係,但並不表示這種關係需令我們擔憂。適度飲酒的人不太可能因為運動而成為飲酒有問題的人。雖然如此,我們仍希望提醒大家,運動與飲酒是密切相關的。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當他們去慢跑或健身房的那幾天,也不知不覺的比平常多喝了一兩杯啤酒。
資料來源:The New York Time
+ read more

2015.12.24
緩解更年期困擾:規律運動改善熱潮紅!
熱潮紅是多數女性在更年期會有的經驗,它的特徵是燥熱感、皮膚泛紅、流汗及腦部的血流量降低等。目前仍不清楚導致熱潮紅的原因,但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血脂上升及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有關。過去有研究試圖找出緩解熱潮紅的方法,而最近一份研究證實:規律運動有助於緩解更年期所導致的熱潮紅。
研究招募21名健康但有熱潮紅的更年期女性,並將他們分為2組,其中一組會在健身房運動達16周,從每周三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逐漸增加到每周五次的45分鐘有氧運動;另一組則不會改變其日常生活模式。研究者為了瞭解運動對熱潮紅的頻率及密集度的影響,除了要求他們填寫一份關於熱潮紅的自我評量表外,也讓他們穿上熱水套裝(hot
water
suit)來引發類似熱潮紅的反應,並記錄下其生理變化如流汗的程度、皮膚及腦部的血液流量、血壓、心跳等,藉此觀察運動是否影響熱潮紅反應。
研究發現,經過四個月後,相較於未改變日常生活模式者,有運動者在熱潮紅發生時,汗流量明顯下降、胸口及前臂的皮膚血液流量各降低了9%和7%,而腦部動脈的壓力減小且腦部的血液流量也下降了。運動與身體活動科學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s)的Helen
Jones博士說明,過去的研究僅透過問卷調查了解運動是否能改善更年期女性熱潮紅的現象,但這項研究提供了生理反應的證據證明規律運動不僅可以讓你變得更健壯還能改善熱潮紅的現象。
資料來源:Journal of Physiology
+ read more

2015.09.10
丟掉史達汀!預防心血管從食開始
面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醫生經常開給藥物-如降血脂藥物史達汀(Statins)控制病情。但是最近英國有許多醫生開始呼籲:治療病患不要再依賴藥物,應積極透過患者的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戒菸酒等方面達到減緩病情的目的;並且強調地中海飲食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發起呼籲的醫生們認為,醫生應該要詳細告知患者史達汀的好處及風險,或者提供另外一種選擇─從生活習慣改變做起,讓他們自己選擇要用什麼方式治療心血管疾病。他們還提到,健康飲食、運動以及戒菸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勝過史達汀。
結合三個英國皇家醫學院的公共健康教師會(UK Faculty
of Public Health)的副理事Simon
Capewell說明,對於許多想要避免心臟病的中年人來說,健康的飲食提供了比史達汀更有效且持續的結果。事實上,有8成的心血管疾病其實是因為生活習慣如營養不均衡、運動不夠以及吸菸等原因所造成,因此醫療人員應該使患者了解生活習慣與飲食對健康的價值。其中,適當的地中海式飲食含有少量的加工食物,經過隨機試驗後證實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此外,醫療人員也需要告知患者應勤運動及戒菸。
相對地,只有少部分的患者能受惠於史達汀,而且依然會有副作用如:5-10%的服藥者有肌肉痠痛、1%的服藥者有糖尿病等。此外,雖然有2.5%的人在服用史達汀後能預防心臟病或中風再次發生,但對健康且從未有過心臟病或中風的人來說,只有0.5-2%的機率能因為服用史達汀而活得比較久。
最後,英國醫學協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主席Chaand
Nagpaul說明,任何關乎治療的決定都應該將影響疾病更大的因素如生活習慣納入考量,並且醫療人員應該強化患者的健康知識,使他們能夠在足夠的訊息下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因此普通科醫師不可忽視與患者詳細討論對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的過程。
資料來源:Prescriber
+ read more

2015.09.03
餐前一杯水的驚人效果
一份來自Birmingham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有肥胖困擾的成人若在每次餐前喝下約500c.c.的白開水,將有助於減重。
這份研究總共有84位肥胖患者參與,歷時12週。在研究開始之前,研究團隊分別與84位參與者進行一對一的諮詢,了解其狀況並給予符合個人需求的減重建議,諸如改善生活作息、飲食與運動習慣等內容。接著,研究團隊將參與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41人被要求在早、中'、晚三餐餐前30分鐘必須飲用500c.c.的白開水;另外43人未被要求仔餐前喝水,而是被要求在每次用餐前都想像自己的胃裡已經被塞滿了。
12週後,被要求於3餐前飲水的參與者平均減掉4.3公斤的體重,比未於餐前飲水的受試者平均多減少了1.3公斤。
計畫主持人Helen
Parretti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提供了一個簡單易達成的方式,讓人獲得更好的減重成果。
研究團隊現正規畫更大型且更長時間的研究,以更清楚瞭解飲水與減重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Obesity、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news release
+ read more

2015.07.16
夏日蟲蟲危機!小心水中寄生蟲!
夏季來臨、學生暑假開始,海洋、沙灘與燦陽經常成為大家計畫出遊時的目標之一,然而這些雖然吸引人,背後卻存在健康風險需要每個人小心在意。上週分享了關於防曬、熱病以及曬傷處理的文章,今天則針對夏季「水」安全提醒大家在享受清涼時也要避免生病。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現,過去20年以來因泳池及溫泉中的寄生蟲而生病的案例逐年顯著增加。2011至2012年間,這種寄生蟲造成了1,788例病患、95起住院案例以及1位死亡人數。其中一種寄生蟲稱為「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它透過人們戲水、飲水時引發身體不適,包括:痢疾、胃痙攣、噁心、脫水、嘔吐與發燒等,並且是因戲水而生病的案例中最主要的病因。這種寄生蟲可以抵抗用以消毒泳池的氯,換言之,它可以在經常消毒的泳池及溫泉池中持續生存10天以上。此外,有痢疾者進入泳池或溫泉池中也可能會將「隱孢子蟲」透過水傳染給其他人。
因此為避免大家因夏日玩水生病,以下方法可以降低自己以及其他人被傳染的風險:
*
患有痢疾者不與他人共用泳池或溫泉池
*
入池前淋浴
*
避免池水下肚
*
不在池中小便或排便
*
確保孩童規律地如廁
*
不喝自來水,並於飲用罐裝水前確保瓶蓋是密封的
資料來源: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