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更年期困擾:規律運動改善熱潮紅!
2015.12.24
緩解更年期困擾:規律運動改善熱潮紅!
熱潮紅是多數女性在更年期會有的經驗,它的特徵是燥熱感、皮膚泛紅、流汗及腦部的血流量降低等。目前仍不清楚導致熱潮紅的原因,但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血脂上升及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有關。過去有研究試圖找出緩解熱潮紅的方法,而最近一份研究證實:規律運動有助於緩解更年期所導致的熱潮紅。 研究招募21名健康但有熱潮紅的更年期女性,並將他們分為2組,其中一組會在健身房運動達16周,從每周三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逐漸增加到每周五次的45分鐘有氧運動;另一組則不會改變其日常生活模式。研究者為了瞭解運動對熱潮紅的頻率及密集度的影響,除了要求他們填寫一份關於熱潮紅的自我評量表外,也讓他們穿上熱水套裝(hot water suit)來引發類似熱潮紅的反應,並記錄下其生理變化如流汗的程度、皮膚及腦部的血液流量、血壓、心跳等,藉此觀察運動是否影響熱潮紅反應。 研究發現,經過四個月後,相較於未改變日常生活模式者,有運動者在熱潮紅發生時,汗流量明顯下降、胸口及前臂的皮膚血液流量各降低了9%和7%,而腦部動脈的壓力減小且腦部的血液流量也下降了。運動與身體活動科學研究所(Research Institute for Sport and Exercise Sciences)的Helen Jones博士說明,過去的研究僅透過問卷調查了解運動是否能改善更年期女性熱潮紅的現象,但這項研究提供了生理反應的證據證明規律運動不僅可以讓你變得更健壯還能改善熱潮紅的現象。   資料來源:Journal of Physiology  
+ read more
丟掉史達汀!預防心血管從食開始
2015.09.10
丟掉史達汀!預防心血管從食開始
  面對心血管疾病患者,醫生經常開給藥物-如降血脂藥物史達汀(Statins)控制病情。但是最近英國有許多醫生開始呼籲:治療病患不要再依賴藥物,應積極透過患者的生活習慣如飲食、運動、戒菸酒等方面達到減緩病情的目的;並且強調地中海飲食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   發起呼籲的醫生們認為,醫生應該要詳細告知患者史達汀的好處及風險,或者提供另外一種選擇─從生活習慣改變做起,讓他們自己選擇要用什麼方式治療心血管疾病。他們還提到,健康飲食、運動以及戒菸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效果勝過史達汀。   結合三個英國皇家醫學院的公共健康教師會(UK Faculty of Public Health)的副理事Simon Capewell說明,對於許多想要避免心臟病的中年人來說,健康的飲食提供了比史達汀更有效且持續的結果。事實上,有8成的心血管疾病其實是因為生活習慣如營養不均衡、運動不夠以及吸菸等原因所造成,因此醫療人員應該使患者了解生活習慣與飲食對健康的價值。其中,適當的地中海式飲食含有少量的加工食物,經過隨機試驗後證實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此外,醫療人員也需要告知患者應勤運動及戒菸。   相對地,只有少部分的患者能受惠於史達汀,而且依然會有副作用如:5-10%的服藥者有肌肉痠痛、1%的服藥者有糖尿病等。此外,雖然有2.5%的人在服用史達汀後能預防心臟病或中風再次發生,但對健康且從未有過心臟病或中風的人來說,只有0.5-2%的機率能因為服用史達汀而活得比較久。   最後,英國醫學協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主席Chaand Nagpaul說明,任何關乎治療的決定都應該將影響疾病更大的因素如生活習慣納入考量,並且醫療人員應該強化患者的健康知識,使他們能夠在足夠的訊息下為自己的健康負責,因此普通科醫師不可忽視與患者詳細討論對抗心血管疾病的方法的過程。       資料來源:Prescriber      
+ read more
餐前一杯水的驚人效果
2015.09.03
餐前一杯水的驚人效果
  一份來自Birmingham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有肥胖困擾的成人若在每次餐前喝下約500c.c.的白開水,將有助於減重。   這份研究總共有84位肥胖患者參與,歷時12週。在研究開始之前,研究團隊分別與84位參與者進行一對一的諮詢,了解其狀況並給予符合個人需求的減重建議,諸如改善生活作息、飲食與運動習慣等內容。接著,研究團隊將參與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41人被要求在早、中'、晚三餐餐前30分鐘必須飲用500c.c.的白開水;另外43人未被要求仔餐前喝水,而是被要求在每次用餐前都想像自己的胃裡已經被塞滿了。   12週後,被要求於3餐前飲水的參與者平均減掉4.3公斤的體重,比未於餐前飲水的受試者平均多減少了1.3公斤。   計畫主持人Helen Parretti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提供了一個簡單易達成的方式,讓人獲得更好的減重成果。   研究團隊現正規畫更大型且更長時間的研究,以更清楚瞭解飲水與減重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Obesity、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news release      
+ read more
夏日蟲蟲危機!小心水中寄生蟲!
2015.07.16
夏日蟲蟲危機!小心水中寄生蟲!
夏季來臨、學生暑假開始,海洋、沙灘與燦陽經常成為大家計畫出遊時的目標之一,然而這些雖然吸引人,背後卻存在健康風險需要每個人小心在意。上週分享了關於防曬、熱病以及曬傷處理的文章,今天則針對夏季「水」安全提醒大家在享受清涼時也要避免生病。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發現,過去20年以來因泳池及溫泉中的寄生蟲而生病的案例逐年顯著增加。2011至2012年間,這種寄生蟲造成了1,788例病患、95起住院案例以及1位死亡人數。其中一種寄生蟲稱為「隱孢子蟲」(cryptosporidium),它透過人們戲水、飲水時引發身體不適,包括:痢疾、胃痙攣、噁心、脫水、嘔吐與發燒等,並且是因戲水而生病的案例中最主要的病因。這種寄生蟲可以抵抗用以消毒泳池的氯,換言之,它可以在經常消毒的泳池及溫泉池中持續生存10天以上。此外,有痢疾者進入泳池或溫泉池中也可能會將「隱孢子蟲」透過水傳染給其他人。   因此為避免大家因夏日玩水生病,以下方法可以降低自己以及其他人被傳染的風險:   * 患有痢疾者不與他人共用泳池或溫泉池 * 入池前淋浴 * 避免池水下肚 * 不在池中小便或排便 * 確保孩童規律地如廁 * 不喝自來水,並於飲用罐裝水前確保瓶蓋是密封的     資料來源: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read more
運動助性事!活絡筋骨振雄風!
2015.04.15
運動助性事!活絡筋骨振雄風!
  根據一份最新的調查研究指出,不論種族為何,運動較多的男性擁有較好的勃起功能與性能力。   雖然過去已有研究指出運動與男性的性能力之間存在正向關係,不過,當時的研究有部分種族的樣本代表性不足。研究人員Adriana Vidal說明,這次的實驗克服了過去的研究限制,是第一個探究運動對於性功能的益處,同時涵蓋了不同種族男性的研究。   總共有近300位男性參與這次的研究計畫,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自述他們平日的運動狀況,以及,依據自己的勃起能力、勃起頻率與品質、高潮的狀況等自評自身性能力,供研究人員蒐集並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不分種族,那些回報運動頻率高、平均一週的代謝當量值(此為一種可以同時反應出運動時間與強度的生物計算數值,更清楚的說明請點選→代謝當量)達到18的男性,其性功能的分數也較高。反之,較少運動的男性,其性能力則較弱。   研究人員Stephen Freedland認為,運動應該要依每個人不同的身體狀況而有不同的安排。強調沒有任何一種運動途徑是可以符合各種人的需求的。不過他也補充,經過本次的研究,他們深信,即便是簡單、輕微的運動也比完全不動來的要好得多。   資料來源:Journal of Sexual Medicine      
+ read more
健身教練byebye!我們要:結「伴」運動!
2015.04.14
健身教練byebye!我們要:結「伴」運動!
  越來越多人基於健康或美觀等各種理由重視自己的身材,減重塑身產業興起,四處可見琳瑯滿目的減重療程、健身中心,也出現越來越多健身教練或生活教練(Lifestyle coach),但究竟誰能真正陪伴、幫助我們,建立一個良好、規律的運動習慣呢?   根據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Tel Aviv University)學者的最新研究結果,對我們的運動習慣影響最大的人很可能就是與我們日日同桌用餐、夜夜同床共枕的另一半。   此份研究的分析資料來自美國的歷時性調查研究Atherosclerosis Risk in Communities (ARIC) Study。ARIC自1987年開始執行,總共涵蓋了15,792位中年成人,本次研究分析的是ARIC研究中針對3,261對伴侶每6年進行一次的回訪資料。   根據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所發布的身體活動指引,成人一週須維持150分鐘以上溫和強度的運動量,或是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根據ARIC第一次訪查的結果,僅有45%的男性與33%的女性達到此標準。不過,本次的研究團隊分析6年後再次回訪的結果發現,與那些沒有任何一方維持運動習慣的伴侶相比,若第一次訪查時妻子的運動習慣有達到指引標準,再次回訪時,先生達到同樣運動層級的機率高出了70%;若是先生平日就有維持符合標準的運動量,其妻子在下一次訪查時達到相同運動層級的機率也提升了40%。   研究人員Koton博士說明,過去曾有不少研究指出伴侶會受到彼此的影響而趨於相似,特別是一些有風險的行為,如抽菸、飲酒的習慣。不過,從未有研究探討個人的運動行為如何受到伴侶的影響。根據本次的研究結果,研究團隊建議,要幫助增進身體活動能力,與其強調個人化的訓練,不如與伴侶一起運動。     資料來源: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EPI/Lifestyle 2015 Scientific Session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