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跨國組織聯手承諾消除肥胖汙名
2020.03.05
首次跨國組織聯手承諾消除肥胖汙名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這一天超過100個醫學、科學組織及國會成員承諾支持一項共識聲明,該共識指出社會對於肥胖的不科學敘述是造成歧視的主要原因,並呼籲透過強而有力的政策和立法以防止與體重有關的歧視。   過去實證顯示,對體重的汙名可能造成身體及心理的傷害,且受影響的個體較不會尋求和接受適當護理。由於社會經常認為肥胖者懶惰、貪食、缺乏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導致他們在職場、教育和醫療機構中容易受到汙名和歧視。   倫敦國王學院肥胖與代謝外科主席表示,對體重的汙名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不僅損害了人類和社會權利,更是對抗肥胖盛行的主要絆腳石。   這項倡議的目的是集結廣泛的專家和科學組織,首次一致且明確地譴責對體重的歧視,並揭露造成體重偏見的迷思。   聲明中討論的議題: * 醫療人員是體重歧視的常見來源:學術機構和專業組織應將肥胖的原因、機制和治療納入正式教學中,包括如何在實務上避免肥胖汙名。 * 社會對肥胖的汙名通常是建立在未經證實的假設之上,即假設造成肥胖的原因主要是缺乏自律和個人責任感:這種描述與當前的科學證據不一致,證據顯示體重控制並非完全可以自主的,生物學、遺傳和環境因素對肥胖至關重要。 * 媒體對肥胖的描述具有影響力,它在塑造公眾對肥胖者的態度和信念方面起重要作用:媒體對肥胖應進行公正、科學、準確、不帶汙名的描述。 * 公共衛生實務和宣導品中使用汙名來推廣對抗肥胖的運動從客觀上講是有害的:共衛生當局應制止這種做法,並提升肥胖相關公共政策的科學嚴謹性。   要挑戰和改變廣泛且根深蒂固的信念、長期存在的先入為主觀念或流行的心態,在看待肥胖時需要有新的且與現代科學知識一致的敘述。   歷史已透過鼠疫、霍亂和愛滋病毒這些例子昭示汙名會干擾公共衛生政策控制病情的努力。打擊汙名和社會排斥的倡議行動在過去與現在同等重要。   消除體重歧視的承諾 在《自然醫學》雜誌發表的這一篇論文中,一群專家概述了一份國際聯合共識聲明以及隨附的消除體重歧視的承諾。該聲明是在一場國際會議上訂出,與會者來自10個相關醫學會,包括:世界肥胖聯合會、美國糖尿病協會、美國臨床內分泌學家協會、美國代謝和減肥手術協會、英國糖尿病協會、歐洲肥胖研究協會,國際肥胖與代謝症候群外科聯合會、肥胖行動聯盟,加拿大肥胖協會、肥胖學會。   連署這份承諾的機構包括全球100多個組織,包括科學組織、學術機構,醫療中心、科學期刊、產業(如Weight Watchers)和集結了英國上下議院跨黨派成員的「肥胖問題全黨國會團體(All-Party Parliamentary Group on Obesity)」。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03.03) * Rubino, F., Puhl, R.M., Cummings, D.E. et al. _Joint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for ending stigma of obesity_. Nat Med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1-020-0803-x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減肥藥─沛麗婷增罹癌風險 民眾應停藥!
2020.02.14
減肥藥─沛麗婷增罹癌風險 民眾應停藥!
今年一月美國食藥局發布警訊指出減肥藥「沛麗婷(Belviq,Belviq XR)」可能增加罹癌風險(新聞見註1)。2月13日,該機構檢視上市後追蹤之數據後確認此藥之罹癌風險,呼籲藥廠自主回收減肥藥「沛麗婷」,並要求醫師停止開立此藥給患者。   美國食藥局藥物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J. Woodcock表示,他們檢視全部的臨床試驗結果後發現,與藥物相關的潛在癌症風險大於治療的益處。衛采藥廠(Eisai)將自主回收該藥。   美國食藥局發出安全通訊,要求醫師停止開立「沛麗婷」處方箋,並與服藥的患者聯繫,以告知他們臨床試驗中癌症發生率增加的現象,並請他們停止服藥。除標準年齡和基於風險的建議外,不需建議服藥患者進行癌症篩查。   促使美國食藥局要求廠商自主召回的數據來自CAMELLIA-TIMI-61試驗。這項試驗結果顯示,服藥組的癌症發生率為7.7%,安慰劑組為7.1%。食藥局指出,由於服藥者胰臟癌、結腸直腸癌及肺癌等特定癌症發生率增加,導致服藥的利弊失衡。   兩年前,「沛麗婷」就一直受到關注,主要是關注減肥藥引起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這也是上市後研究CAMELLIA-TIMI-61的焦點。研究結果顯示服藥並沒有嚴重不良心血管事件風險。   「沛麗婷」的主要成分為Lorcaserin,是血清素受體拮抗劑,該成分現在成為美國食藥局一開始核准,但後來不得不將其下架的減肥藥之一。   1997年9月,美國食藥局在核准減肥藥fenfluramine-phentermine六個月後將其下架,因為服藥者心瓣膜心臟病風險增加。此後從1999年到2012年,食藥局不再批准任何減肥藥。   2010年,由於減肥藥「諾美婷(Meridia)」增加中風和心肌梗塞風險也退出了市場。同年藥廠開始有所行動—包括超過6,000萬美元的遊說,為核准新藥物及曾經被拒絕的藥物鋪路。2012年,Lorcaserin成為十多年後第一個獲得FDA批准的減肥藥物。   註1:減肥藥可能與癌症有關?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0.02.1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吃太多和運動不足,哪個才是肥胖的主因?
2019.12.27
吃太多和運動不足,哪個才是肥胖的主因?
一般認為,越耗體力的生活,熱量消耗越大。不過最近研究指出,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游耕族群兒童在生活中所消耗的熱量並不比美國的兒童多,只是他們消耗熱量的方式有所不同。這項發現提供了線索讓我們更了解肥胖和代謝疾病的全球趨勢。   人類學教授Samuel Urlacher博士表示,許多人認為久坐和健康的生活形態會降低熱量消耗,這是導致美國和其他國家肥胖率上升的主要原因。這項研究結果挑戰了這一觀念。生活於亞馬遜雨林和美國的兒童熱量消耗相似,顯示人體可以靈活地依據情境來平衡熱量的消耗。因此,其實飲食過量才是體重長期增加的關鍵原因,而不是運動不足。   人類營養學中的標準假定熱量消耗是累加的,因此運動和其他身體代謝會增加每日總熱量消耗,這就是人類每天燃燒的熱量總數,因此一個人持續多運動他將消耗更多熱量。   但是,這樣的假設受到越來越多研究的挑戰。研究指出,人類每天消耗的熱量被限制在相對狹窄範圍內。若一個人持續多運動,身體代謝所需消耗的熱量將會更少,因此整體上不會消耗額外的熱量。不過迄今為止,還沒有研究直接在兒童身上驗證這兩種相反的熱量消耗模式。   為了研究兒童如何消耗熱量,Urlacher和他的同事們收集了44名居住於南美洲Shuar部落Shuar部落居住在偏僻的厄瓜多爾亞馬遜地區。由於無法輕易抵達市場和獲得節省勞力的技術,他們主要依靠自給自足的狩獵、覓食和小型農業生活方式。為了測量熱量消耗,研究人員使用了黃金標準的同位素追蹤和呼吸測定法,這些訊息反映身體活動和免疫活動。 的兒童的熱量消耗數據,並將其與美國和英國的兒童進行比較。   研究發現,相較於工業化國家的兒童,Shuar兒童的身體活動活躍程度多25%;由於Shuar兒童免疫活動較活躍(抵抗病原),因此靜態時熱量消耗程度比工業化國家的兒童多20%。此外,雖然Shuar兒童和工業化國家兒童的生活型態和消耗熱量的型態有差異,但是每日消耗的總熱量沒有差異。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人體每天能消耗的總熱量有限制,因此過程中的權衡可能限制身體發育。這對於兒童時期成長緩慢和成年後肥胖及代謝疾病風險較高提供了線索。具體來說,研究顯示,身體活動和免疫活動越活躍可能會減少用於成長的熱量,即使在食物充足的狀況下亦是如此。   該研究的主要結論是,飲食型態的快速變化和熱量攝取增加,可能是最直接導致慢性肥胖增加和全球肥胖症增加的原因,而不是運動不足或傳染病。不過,由於運動對食慾、肌肉量、心肺功能和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對健康和體重管理仍然至關重要。研究結果仍然建議每個人每天都充分運動。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2.0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為什麼年紀越大體重越難維持?
2019.09.25
為什麼年紀越大體重越難維持?
隨著我們變老,多數人會遇到這種情況:即使有適當飲食和運動,體重仍然增加。最近研究發現了越老越難保持體重的原因。這是第一次有研究發現,年老時,脂肪細胞的新陳代謝率降低,讓我們變老時的體重不易維持。   脂肪細胞的新陳代謝率影響老年的體重變化 研究分析了54名男女的脂肪細胞,追蹤了他們平均13年的資料。隨著這群人年紀變大,他們體重平均增加20%。   研究發現,隨著我們變老,「脂肪新陳代謝(lipid turnover)」—脂肪細胞消耗與儲存脂肪—的比率(rate)下降。   研究人員還評估了41名進行減肥手術的女性的新陳代謝情形,以及她們的新陳代謝率如何影響他們術後4至7年保持體重的能力。   研究指出,只有那些術前新陳代謝率低的女性,術後新陳代謝率有增加,讓她們術後幾年不復胖。這可能是因為,相較於在術前新陳代謝比率高的女性,那些比率較低的女性她們的新陳代謝率還有可以增加的空間。這使後者具有保持體重的優勢。   一位營養師表示,新陳代謝率較慢是衰老正常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使用較少的能量來運作,因此分解較少脂肪。而影響我們體重的除了脂肪細胞的活動外,還有代謝、荷爾蒙、營養攝取、基因、肌肉組成、運動和環境毒素等。   好消息是,雖然我們無法停止衰老,但如果增加身體活動,讓身體健康、肌肉質量更高,可以增加新陳代謝率。因此即使我們變老,保持體重並非不可能。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9.1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棕色脂肪助你減重又預防糖尿病!
2019.08.30
棕色脂肪助你減重又預防糖尿病!
最近科學家發現「棕色脂肪」如何有助於預防肥胖和糖尿病,讓我們更加認識「棕色脂肪」在健康所扮演的角色。這可能引導科學家研發治療肥胖和第二型糖尿病的新藥物。   「棕色脂肪」被認為是產熱的組織。主要分布在人的頸部、鎖骨、腎臟和脊髓等區域。當我們不再是嬰兒,多數棕色脂肪會消失,但是可以透過運動、睡得好及經常讓自己暴露於低溫中產生。身體質量指數(BMI)較低和血糖正常的成人有較多的棕色脂肪。   棕色脂肪的作用 氣候冷時,棕色脂肪會利用血液中的糖和脂肪在產生熱量,可能跟冬天更容易減重有關。   新研究發現,「棕色脂肪」還可以幫助身體過濾並去除血液中過多的「支鏈胺基酸(BCAAs)」。這種胺基酸存在於雞蛋、魚肉、雞肉、牛奶等食物中,有些運動員會補充它們來增加肌肉。   當這些胺基酸在血液中的濃度正常時它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是若過量,它們與糖尿病和肥胖有關。研究人員發現,沒有或很少棕色脂肪的人無法有效清除血液中過量的「支鏈胺基酸」,可能導致肥胖和糖尿病。   這解釋了為什麼「支鏈胺基酸」補充劑對那些棕色脂肪較活躍的人有益,但對老年人、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有害。   接下來研究將確定棕色脂肪利用「支鏈胺基酸」的過程是否可以通過環境因素控制,例如:暴露於溫和的低溫(攝氏18度)、食用辛辣食物或服藥。這可能會改善與糖尿病和肥胖有關的血糖水平。     編譯來源:Rutgers Today(2019.08.20)、Daily Mail(2019.08.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人別只顧體重,妳更該擔心腰圍粗!
2019.08.06
女人別只顧體重,妳更該擔心腰圍粗!
專家警告,腰圍超過88公分的中年女性即使體重標準,早逝風險仍較高。   研究分析美國157,000名50-79歲停經女性1993─2017的健康資料,發現:體重正常(BMI指數介於17.5-25)但腰圍超過88公分的人,比體重及腰圍皆正常的人高出31%的死亡風險。並且最有可能死於心臟疾病或與肥胖相關的癌症。   研究質疑常用來衡量一個人體重是否健康的BMI(身體質量指數)的有效性。研究團隊強調,BMI只測量體重與身高的關係,並不能區分肌肉與脂肪,也無法提供脂肪分布的資訊。   但是,了解脂肪分布很重要,因為相較於在大腿或臉上的脂肪,堆積在重要內臟器官周圍的腰部脂肪更危險。   研究作者表示,在評估患者的健康風險時,我們應該鼓勵醫生不僅要注意體重,還要注意體形。   根據目前的指引,經BMI判斷體重正常的人,無論其腰圍的肥胖情形如何,在臨床實務上通常被認為是正常的。這可能導致這些高風險群錯失風險評估和治療的機會。   因此,除了BMI之外,在臨床實務指引中加入給體重正常的中年女性測量腰圍的建議。   此外,研究發現較為結實、腰部肥胖較少的女性的身體活躍程度較高。研究建議,不論身材如何,活躍有助於維持健康。     更多相關閱讀: 重複的減重復胖可能傷害妳的「心」 老年肌肉無力且肥胖 跌倒風險增加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7.24)        
+ read more